《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人渣!”陈浩提起此人就心中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1941年秋季的郑州之战中,张团长的118团临阵脱逃,让鬼子轻易渡过黄河,占领坚固设防的邙山阵地,使得陈浩的116团两面受敌,损失惨重,最后一个相当于一个师人数的116团只剩下了不到500人。更可恨的是,战后,张团长却未受到任何处罚,汤军的宣传机器把118团临阵脱逃描述为诱敌深入,而且最后“收复”邙山阵地云云——出了问题内部消化,汤司令深通为官之道。而对独抗敌军3天歼敌人数几乎相当于敌军全部伤亡人数一半的116团,却轻描淡写为在东线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无法支持,请求撤退获准后向西转进。给人感觉似乎临阵脱逃的是116团。更让陈浩他们气愤的是116团据实上报伤亡人数,申请救济抚恤金,可是上面管事的人却阴阳怪气地说什么:“哟,陈团长呀,你们也太黑了点吧,这伤亡人数都快够一个师了,你们116团平时按2000人补给其实已经是很关照你们了。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你们平时吃肉连口汤也没给兄弟们喝过,我们也都不说什么了,可这救济抚恤的事情牵涉国家法度,却是半点马虎不得。这些钱财来之不易,都是百姓的血汗呀,兄弟们无论如何不敢乱了国家的法度。”最后只按1千人标准给116团发放抚恤金。而118团上报1500人伤亡,要求抚恤,却全部被核准。陈浩清楚,上面这些人更清楚,这118团实际仅有700人左右。这些钱哪里去了,不得而知。

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以116团实际不存在了为由,要求对该团不予补充,直接撤销番号。好在此时陈浩的部队驻扎在巩县何武庭的防区,此时蒋鼎文已经到任,正在拉拢军事将领与汤恩伯争夺实权,何武庭建议陈浩不要再回汤恩伯管辖的区域,干脆留在巩县算了。就这样,陈浩的116团残部变成了何武庭的暂编第九师三团。一支部队擅自脱离原来的序列,加入另外的部队,这在共产党的军队里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国军却是相当正常的。当年开封的警备司令王某就是在刘峙引诱下私自将队伍拉到开封后被委任为开封的警备司令的。

116团的旧部有一些伤员陆续伤愈归队,这些人可都是铁了心无论多苦多难都要跟着陈浩干的。陈浩部队西撤时把收集到的一部分伤亡人员的武器也一并带来了,当年保安第四团筹集武器的艰难,陈浩他们记忆犹新。何武庭部在陈浩他们加入后已经超过两千人,后来很快发展到了3000多人,超过了116团全盛期的人数,装备在国军中也属于比较好的,而且相当多的官兵经过了战火的考验,战斗力不容小视。

当时国军很多的步兵师大致也就是这么多人,比如后来守卫许昌殉国的新29师吕公良的部队也就是3000人左右。

人马多了,一战区长官部的亲戚帮何武庭活动晋升中将。何武庭手里有军队,有地盘,有工厂,有煤矿,弹药给养均可自给,手头还相对宽裕,又控制一段陇海铁路,与汤恩伯的辖区紧邻,蒋长官有意拉拢。何武庭趁机举荐陈浩为少将副师长。一战区长官部的人对陈浩的大名并不陌生,有好事者在蒋长官面前如此这般把陈浩部队的传奇般的经历渲染一番,借机义正词严地把汤副司令用人不公谴责一番——倒不是为了陈浩,只是都知道蒋长官爱听这个。

何武庭如愿晋升为中将,而陈浩也稀里糊涂地在仕途上出现了转机。董大海开玩笑说这巩县真是咱们的福地,来此必升官。

柳万祺看到提起张某后陈浩的愤怒表情,笑了笑:“老弟不能再有这么大火气了,你看愚兄我现在就学乖多了。其实仔细想想张某人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很多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战绩或者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大战警讯

  陈浩听了柳万祺的一番宏论,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道:“老兄所论似乎有理,以兄弟而论,当初在前线带着弟兄们拼死拼活与倭寇周旋,到头来却差一点被裁撤,到这巩县驻扎,两年多无战事,却升了官,老兄的意思这次我是跟对了上司?”

柳万祺答非所问:“你说两年多没战事?边界上的摩擦少了吗?”

“摩擦?我这里已不和鬼子直接对峙,又不跟共产党的军队相邻而处,何来摩擦之说?”

“那汤司令为什么多次要求蒋长官惩处你们师?”

“你是说我们部队经常制止那些越界抢劫百姓牛马的偷鸡摸狗之徒的事情?”

“人家那边可是说是你们的部队越界扰乱治安。”

“别提了,那些家伙简直不是国军,快成土匪了。说起来让人生气。”

“人家那边也是这么说你们的。谁都知道蒋长官和汤司令不和,让你们捡了便宜。看来你小子做官现在也作出点门道了。”

“万祺老兄,也许你要说我书生气了,但是不管别人如何,我却始终是在为自己的信奉理想和主义而奋斗的,当官当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要不然只为了做官、升官有什么意义?”

“哈哈哈哈,错,老弟,大错特错。做官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是利益。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虽然现在有人把这叫腐败,但做官的可不能这样看问题,而是把这一点看作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务必要时时想到:你的上司想方设法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心甘情愿服从你,也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时时处处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对一些不义之财,万一你良心发现,自己也可以不要,但属于别人名下的你必须给。记住,一旦你把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或放弃了,你为官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如果是按照老兄所言,这个官不做也罢。”

“你不做,那些没有你老弟的信仰却很会求利的张某之辈会千方百计争官、求官。一句话,你不做,别人会争着做。”

陈浩心想这柳万祺负了一次伤之后怎么会如此性情大变?看了一眼万祺身边的申俊生,这家伙坐在那里一点表情也没有,似乎对两人的谈话充耳未闻。

“柳站长,如果大家都是按你说的这个样子去做官,那么党国将会如何?”

柳万祺站起身,眼睛看着陈浩,慢慢说出四个字:“亡党亡国。”

陈浩听他这般说话,着实吃了一惊:“柳兄不可胡说。党国今日如此强大,虽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可是比起当年前辈们奋斗时的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怎么会有你说的那么严重的事情?老兄,我知道你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老弟我受的气说实在也不比你少,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陈老弟,你以为我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心怀不满?你这就太小看愚兄了。我了解的情况比你多,现在这个状况,党国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柳兄何出此言?小弟确实没有你掌握的情报多,但是目前大致形势还是略知一二的。去年,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欧洲战场,苏军已经将德军彻底压制,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太平洋战场,盟军也已占据战略主动权,开始反攻,日本鬼子的失败也是可以预期的不可逆转的结局。目前一些困难是黎明前的黑暗。没什么可怕的。”

“你说的情况都对,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形势让我们内部出现了消极‘等待’胜利的家伙们,他们不肯积极作战,而是想坐等胜利的到来,实际上是想坐享胜利后的富贵,这种情形实在太可怕。”

“这只是一部分人,我相信国军还是有战斗力的。”

“哦,依据呢?”

“太平洋战争刚爆发时,日本鬼子最为猖獗,美英的部队都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可这时候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我军以17万对鬼子12万,兵力对比远远少于淞沪会战的时候,最后还不是以消灭了5万日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告终?如今,我们的国军装备了大批美国的先进装备,又招募了大批的热血青年,力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没必要过分悲观。”

“可是想必陈老弟也记得去年鬼子扫荡太行山区时,八路军誓死周旋,灭敌5千,可是国军的前线司令却率部投降,变成了皇协军的事情。”

“这些个旧军阀不能代表国军。”

“好好,不争论,你可知道鬼子就要对一战区发动进攻了?”

“最近是听说鬼子的调动比较频繁。”

“冈村宁次这次集中了十五、六万人马,其中有一个装甲师团和一个骑兵旅团。要不是年初敌32师团和35师团调太平洋战场,这次敌人准备参与进攻的部队差不多要和淞沪战役不相上下了。”

“你的情报搞得不错呀。”

“啊呀,老弟这算什么,如此大规模的集结兵力,瞒得了谁?连共产党方面都在积极准备行动呢。这才是我所担心的事情。”

“你担心他们什么?毕竟十八集团军是我们的友军,当年郑州保卫战时,徐亮的部队还伸出手拉了我们一把,要不是他们及时焚毁了敌军35师团的渡船,敌人的援兵上来,结局还不知怎样呢。”

“可还是这个徐亮,第二天就在水东开始袭击我们的游击纵队。”

“那些个游杂,其实也算不上是国军,让他帮助清理一下门户也好。”

“你该不是被徐亮赤化了吧,怎么处处为他说话?”

“天地良心,咱们是有什么说什么,他的部队打鬼子确实干得不错,此人确实有才干,为人也不错,很够朋友,上次要不是他的部队出手援救,恐怕你和文石他们就要命丧开封郊外了。你老兄也不能太没情谊,人家还留你养伤,对你不薄,你托付的事情人家也给办了。你还有什么说的?”

“老弟,个人感情是一回事,可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我们这些人不可能同意。但是我在他们的根据地见到的这些共产党们连薪饷都没有,却都在拼死玩命地干,这除了是真正为理想和信仰献身之外,没有别的理由解释。而且当地的老百姓还都十分的拥护他们,军民关系之融洽简直让我们难以想象。真是可怕!”

“这有什么可怕的?军民关系好,对付鬼子才有力量,难道都像我们这里军民不和才是好的?共产党善于发动、组织民众只能对鬼子不利,对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老弟,你真是个不懂政治的纯粹军人。那我就从军事角度来说一说。刚才说冈村宁次正集中兵力准备进攻我们,我们一战区对此也已经察觉了。日前一战区召集军长以上高级军官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这次,蒋长官、汤司令的人都参加了,按理说这是一次统一部署、协调作战指挥的好机会,可是会上只研究了一个问题就因为争吵不休达不成一致意见散会了。你猜这是个什么问题?”

正文 第七十二章 预料失败

  “统一指挥权?”

“不是,我知道你一定猜不到。”

“陈老弟是猜不到,谁又能猜得到?”何武庭走了进来。

“何师长,回来了?”

“老柳,你们什么时候到的?有失远迎啊。哈哈。”

“刚到,听说你到洛阳去了,我们路过这里,想起你老兄升了中将还没有请我们的客就上门叨扰来了。”

“呵呵,难得弟兄们想着我,那就好好得喝一通,妈的。你刚才说的事情,我在洛阳也听说了,真他妈的气人呀。”

看到陈浩探寻的目光,何武庭接着说:“兄弟你没法猜到,会上就研究了一个议题,眷属的撤退问题。撤退的路线、目的地、车辆的分配等等,两方面吵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还提出公车撤退多少个姨太太的问题,真是有脸说得出口!最后是什么结果也没有,洛阳、叶县各行其是。”

陈浩诧异:“难道还没有打起来就先料定自己必败?现在就先提出撤退眷属?”

柳万祺冷笑一声:“恐怕共产党方面也已料定了此战国军必败,现在就开始部署南下和西进了。到时候他们是向侵略者收复失地,天经地义。现在山西、河北、察绥、山东、豫北、苏北、豫东、皖北已经有大片的沦陷区成了共产党的天下。眼看抗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如果此时中原腹地再有大片国土沦于日寇,恐怕到时候日军无力控制的广大农村,甚至一些城镇又将被共产党占领。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一战区主事的国军高官鼠目寸光,只想着坐等胜利,不思奋勇,岂不知到胜利的时候江山也快要变色了。”

何武庭道:“柳站长不要危言耸听,这件事虽然让人生气,但最多也就是将帅不和的表现罢了,这种事情自古有之。我一战区40多万国军,又有不少美械装备的部队,已今非昔比,面对倭寇十几万人的进攻,虽说敌情严重,但也不至于出现像抗战初期那样失地千里的败局。况且新旧黄河天险鬼子六、七年都没能够越过雷池,现在敌人已快要穷途末路,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我看他们掀不起多大风浪。”

“40多万国军?先不说现在还有多少能打的部队,你问问陈老弟就知道,花名册和实际人员有多大差额?”

“吃空额的事情确实很严重,但是像过去118团的这种情况怕也是少数。怎么说中原国军实际应该不会少于30万人吧。”

“陈老弟,也许那时候张团长是少数,但是如果这样的人还能顺利升官,而且不必苦战就可以坐等胜利,后面会怎样呢?有了这样的恶例示范,这样的少数怕是会越来越多,现在中原地区是有以40万国军名义领薪饷的人,但是这里到底实际有多少国军怕是没有人能说清楚。那些参加会议的高级军官大概会有一个估计,所以才会有没开战先想着撤退的事情。”

高副官进来通知酒宴准备好了。何武庭道:“来,来,老柳,先吃饭,好久不见,咱们好好喝一回。高副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