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人一条船,我们就7个人。不过必要的时候,划行的速度也会快的多,尤其是等到王平的那些土制燃烧弹都卸掉以后。

水面上黑乎乎的,日军灯火管制得挺好,各船都没有一丝亮光,大概各船都配备了带夜光的指南针。徐亮船上处于接听状态的对讲机不断传递着敌军的动向情况。

早上六点,天已经蒙蒙亮了。西北方向的枪炮声已经是清晰可闻了。鲤登行一命令航渡的鬼子停下来整理一下队形,恢复原计划的秩序以及各单位的建制不太可能,只是收拢集中一下队伍,不使各部队的登陆点散布太远。两翼散乱的船只向一起靠拢,落在后面的船也与前面的部队拉近了距离,这也包括了徐亮他们的船。

6点半,晨曦中已经可以看见对岸的轮廓。天空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数十架飞机掠过船队的上空向西飞去。火光、硝烟和巨大的爆炸声很快传了过来,岸边的碉堡、工事在一阵阵的爆炸声中向空中飞腾着。飞机俯冲着,投弹、扫射。地面上没有防空武器对空还击,这让徐亮感到很意外。对面正是116团的阵地,此时的116团,已经没有任何防空武器了,主官不在,突然遭到大规模空袭,一线的碉堡几乎全部被摧毁,伤亡严重。

此时正是日本空军在中国战场上最猖獗的时期,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空军志愿大队都已回国参战,而美国此时尚未参战,中国空军的战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原来驻在周口的空军早已经转移到了湖北老河口,驻洛阳的空军实力很小,难以担负起争夺战场制空权的任务,日本空军此时肆无忌惮地在战场上肆虐着。

严学文手里的对讲机里传出鲤登行一要求各部加速前进,争先登陆的命令。可以见到前面一些船上的日本指挥官抽出了指挥刀在空中挥舞。各船的鬼子都拼命划桨,争抢第一个登上对岸的荣誉。空袭还在继续,鬼子船上的轻重机枪和炮击炮也一起向岸上开火。终于,有两条“折叠船”率先靠上了西岸,船上的鬼子狂喊乱叫着冲上岸去,接着陆续有木船和“折叠船”靠岸,鬼子一边射击、投弹,一边向西疯狂地冲击。岸上守军的机枪和步枪响了起来,一些鬼子刚上岸就被击倒。随着上岸日军人数越来越多,守军被迫放弃一线阵地,向纵深阵地退去。从空袭开始到第一批鬼子上岸,大约有半个小时时间。随着鬼子步兵登陆,敌人空军又向守军阵地纵深进行了一轮扫射后,离开战场上空。

第一攻击波的鬼子全部登上了西岸,正在努力扩大登陆场,一些舟桥兵将他们的“折叠船”也拖到了岸上。参加航渡的只有一个“折叠船”中队,30多条“折叠船”,其余的都是木船。这一个中队的“折叠船”几乎都是在第一批靠上的西岸,表现可以说相当优秀。他们不知道,最后面还有相当于一个加强中队的“折叠船”在全部木船靠岸,全体日军上岸与顽强抵抗的守军战斗时,才姗姗来迟地接近了日军空无一人的航渡船队。这最后到达的“日军”大约也觉得自己来晚了,接近先前靠岸的船队后,每船上跳下了四、五个人,散在齐腰深的黄水中涉水接近各个木船,也不知往木船里放了什么东西后又涉水返回了各自的“折叠船”。有两条“折叠船”则划向船队上游,用大坛子向水里倾倒着什么。然后,48条“折叠船”全力向东划去。

日军全力向西攻击,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些日军的“临阵脱逃”,再说日军当时也的确没有这种习惯。

日军已登陆半小时,已经占领了大约500米宽的滩头阵地。空中又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第二波空袭的十几架飞机到达了战场上空,开封机场离这里实在太近了。

正在这时,“轰!”水中一条橡皮艇上发射的一发迫击炮弹击中了船队中间的一条木船,木船上几个开着口的瓶子里流出的汽油“呼”地窜出了老高的火苗。“轰!轰!”又是两炮,掷弹筒也“咚!咚!”地向船队掷出炮弹,先是三、四条船起火,接着上游流下的漂浮在水面上的汽油也燃烧起来,很快,整个船队成了一道巨大的火墙。

船队怎么着火了?鲤登行一尚未醒悟过来,这时整个第一波攻击队伍里的处于接听状态的对讲机里都传出了以下的日语对白,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个声音惊恐地叫喊:“不好,支那飞机!”

另一个怒骂:“八格!明明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飞机!”

“可是我们的飞机为什么会轰炸我们自己的船队?”

编剧和导演都是徐亮,参加演出的是严学文和熊谷平川。

鲤登行一如何与空军方面交涉那是后话。

其实,船队被焚毁的原因并不难查清,起码起火的直接原因是不难判明的。但是日本民族是一个喜欢诿过于人的民族,袭击珍珠港都可以说成是被罗斯福逼迫的,而“卢沟桥事变”则硬说成是由于中国军队挑衅引起的,如此无可争辩的事情尚要强词夺理至今,其他的事情就不必分说了。一国的总统逼迫别国军队偷袭自己的舰队?还让别国军队进攻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让本国军队一败涂地,被迫投降?如此,国会还不弹劾?人民还会选他,让他连干三任,直到死在总统岗位上?还有卢沟桥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在东京附近新宿一带,那么日方的中国军队挑衅一说或许有几分可信。

正文 第六十三章 犹疑不决

  事实上此次35师团的渡河行动,准备工作很不充分,而临阵指挥也大有问题,但是有了参与行动的多数军官众口一词的空军误炸说,鲤登行一当然不准备承担船队被焚毁的责任了,在随后发给原田雄吉的报告中声称:“因遭到不明身份的飞机轰炸,我军渡船大部被焚毁。”日本人说话的一贯风格如此。

参加行动的日本空军部队也够冤枉,一大早就出击,为进攻部队提供了极大的火力支援,而此后在火力支援以及空投弹药补给方面还要出大力气,遭到此番莫名其妙的指责后,与地面部队的配合变得相当消极。

鲤等行一竟然没有派人绕过火墙对水面进行一番搜索,在他心中,集中力量向西进攻是此时的唯一选择。

徐亮他们得以安全脱身,向东南方向顺流而下。

日军35师团选择的渡河点在陇海铁路以北,这里是新黄河较狭窄的地方,约有10公里宽,向南过了中断的陇海铁路,河面逐渐变得更宽阔了。徐亮命令尽量沿着河的中间位置顺流前进。为了防备空袭,48条橡皮船距离相当分散。过了三个多小时,已越过了陇海铁路,向南前进了十多公里,几架飞机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徐亮发信号命令不准随便射击,有几条船上用刺刀挑着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膏药旗向空中晃动。一架敌机降低了高度,在树梢高度贴着河面在船队上方盘旋了一圈,见到这些穿日本军装,打着太阳旗,划着日本折叠船的部队,丝毫不以为意,拉起飞机返航了,甚至回去后也没有向上级报告。空军不愿再多事,陆军怎样调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临近中午,走在最前面的辛兴那条船发现前方靠近西岸一侧有一条小渔船,辛兴从望远镜里看见船上两个“渔夫”中的一个也在用望远镜向他们这边观察,然后两个“渔夫”慌慌张张地把船向西岸划去。辛兴判断这两个人应该是西岸国军的侦察人员,心中骂道:“真是笨蛋,渔夫也装不像,渔网都挂着不用,还用望远镜!要是碰上真的鬼子,还会有你们便宜的?”

除了这两个探子外,沿途其他一些国军阵地木塔楼上的观察哨用大倍数军用望远镜也发现了这一伙“日军”。

中午时分,西边飞来的炮弹在徐亮他们西边的河水中炸起了巨大的水柱,徐亮命令部队偏近东岸一边前进。

汤恩伯接到陇海路以南沿河阵地的“敌情报告”,对是否派主力增援郑州又犹豫起来,这已经是第二次反复了,今天凌晨接到刘司令的报告,他就开始犹豫是否放弃郑州,他原本计划如果北面敌人大举进攻,则相机弃守郑州,将主力集于嵩山一带,等敌军深入后,从侧后截断敌人渡河通路,主力出击歼灭敌人渡河部队。鉴于北面的敌人兵力不足,这个计划兼顾南北,原本也有可取之处,但是计划要根据敌情和战场实际变化,不能拘泥于计划而不看战场的实际情形。只会走书上的定式,如果对手没有按照定式的顺序行棋就不知所措的棋手绝对不是高手。当接到东面鬼子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大举渡河的消息后,汤恩伯下了放弃郑州的决心。刘司令为了在撤退时免受敌人追击,竟然没有向在前沿与鬼子搏斗的116团传达撤退的命令,带着自己的人或乘车或骑马或步行,向密县方向逃去。

将近中午,撤退令已下达了数小时,郑州还未失守,东面董大海率领三营和团直属队利用既有工事节节抗击,敌人只从河边向西推进了约2公里。北面陈浩率部对敌人发动了反击,将敌人逐回到邙山附近,敌人依托山上118团的工事,利用炮火和重机枪火力压制住了陈浩的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汤恩伯寻思,这116团战斗力再强也不能同时抗击住鬼子两个方向较大兵力这么长时间的攻击,基本打成平局的局面。那么日军过河的兵力应该不多,那么派部队增援?至少先命令南边沿河驻守的部队向北侧击东面过河的日军?他犹豫不决。不久,陇海铁路以南守新黄河的一支部队报告河里发现有日军部队,接着更南边的部队也报告河里发现日军,人数大约有一个大队,配有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陆陆续续,南边沿河各点都报告发现河里有日军活动,有一个部队还报告说已经向河里企图偷袭登岸的日军射击,击退了日军偷袭,消灭敌军若干云云。汤恩伯犹疑不定,日本人在玩什么花样?难道是想等我军主力向郑州以北、以东增援后,再从新黄河南段突然渡河截断平汉铁路?可是这个地区没有日军的大部队呀,大规模的调动不可能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况且河东那么多的游击纵队事先也没有一个报告鬼子大部队调动的情况。难道,是想引诱我军主力北上后再从信阳方向发动进攻?最后一个想法使得汤恩伯似乎有眼前忽然一亮的感觉,因为南部一直是他判断的敌人要进攻的方向,即使此时敌军已经从北面发动进攻的情况下,他仍然先入为主地认为敌人要从信阳北上。于是,他命令各部队暂时不动,东面守河部队各自坚守防区,积极侦察敌情,有情况要及时报告,发现敌军渡河坚决击退。下达了这些命令后,他很自以为得计:“想跟我玩调虎离山之计,日本人还得再修炼修炼。”

那么郑州怎么办?当然是放弃了。那陈浩他们呢?管他们呢,让他们听天由命吧,多消耗些鬼子的力量也是好的。反正这支部队也不是汤某人的嫡系,平时也不上供,据说还跟洛阳方面关系密切,和共产党方面也勾勾搭搭的,这次让他们守土殉国,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汤恩伯为什么不考虑让洛阳方面派部队沿陇海铁路向西增援呢?这就是国军的又一个老毛病了,这郑州城是你汤恩伯千方百计争取到的地盘,平日征税征粮,拉壮丁派民夫的时候怎么想不到洛阳一战区司令部?再说,你南面防守新黄河的部队为什么不就近增援?有敌情?泛区以东哪来的鬼子,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再说新黄河要防守,这千里老黄河也要防守呀,汤司令啊,这黄河北面的敌人可是实实在在大兵压境的呀?一想到这些风言风语,极要面子的汤恩伯根本就不考虑向洛阳求援的举动。

可苦了陈浩和116团的官兵们。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北郊反击

  董大海叹了口气:“唉,我们116团在东、北两面苦战半日,伤亡惨重,友邻迟迟不动,援军不见踪影,唯一的一次帮助确是来自八路军的部队,徐长官也真是和我们116团有缘呀。哎,他们到铁路南面干什么去?”

陈浩带部队到达广花大堤的时候是10月1日凌晨5点50分。广武距离平汉铁路黄河大桥的南端大约10公里左右。当二营的第一批一个连的援兵到达的时候。护堤大队已经伤亡了约三分之一。佐佐木命令停止前进,各种武器向阻击者射击,开始的时候,田队长命令机枪、步枪一齐还击,与鬼子对射。毕竟护堤大队没有战斗经验,火力也比对方弱的多。不一会儿就被敌人击中了十几个人。小田一看势头不对,急忙让大部分人撤到大堤后隐蔽,自己则躲在大堤上的一堆建筑材料后面观察敌人的动向。过了一会儿,佐佐木察觉到守军的还击停止了,他的野心又膨胀起来,组织一些鬼子发起了试探性的冲击。田队长发现敌人开始冲锋,急忙叫队员赶紧进入阵地开火,交火中,又有一些队员伤亡。鬼子越冲越近,眼看要进行白刃格斗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护堤大队可能就要全体殉国了,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拚刺刀的训练。正在危急时刻,116团二营的一个连赶到了,人还未进入阵地,一百多颗手榴弹已经越过大堤飞向冲锋的鬼子,手榴弹爆炸的同时,各种枪支一起开火了,毕竟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射击的准确性与护堤大队大不一样。参与冲锋的敌人大约有一个中队,此时剩下有战斗力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突然遭到比刚才猛烈的多的火力打击,急忙在自己方火力掩护下往回撤,这时候再向前冲,恐怕全体参与冲锋者将无一幸还。即便往回撤,这一个中队最后撤下去的也就是原有人数的五分之一。佐佐木气得大骂支那军队狡猾,原来主力部队埋伏在这里。命令各种武器再次向广花大堤射击。守军不与他对射,大部撤到堤后隐蔽起来。佐佐木打了一会儿,没人还击,自己也觉得这样浪费弹药挺没意思,也就停止了射击,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时候,陈浩带着116团主力赶到了。

陈浩借着火光和晨曦,用望远镜向当面的敌人阵地迅速观察了一番。估计当面的敌人大约有四百人左右,没有重武器,临时挖了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非常简陋。陈浩看完,轻蔑地一笑。此时116团一营、炮兵连以及机枪连的大部都已随陈浩到达,二营其余的人马也在跑步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