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火中原-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暂时没有控制的地区也可以用清廷的名义下诏书宣布这项移民政策。移到黑龙江以北和库页岛的内地移民可以授予更多一些的土地。所有这些土地5年内不征收赋税。嗯,还有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运输帮助,比如海运,再比如在东北设置马车驿站。至于自行到这里的屯堡报到的移民,只要有当地政府发给的官凭,就补给他们一笔交通费当作安家的费用。没有官凭的呢,比如原来的马贼或者流民?一样登记,给土地,交通费按照在最近的黑龙江或者吉林的最低标准补发好了。如果能移来500万内地移民,这块国土的巩固就不成问题了。当然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要好好商议拟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不过这是要分好几年才能完成的,三年都不一定够。还有,内地各处叛乱的,只要投降就免罪,移民到东北收复的国土屯垦,他们造反本来多数也是为了活命,为了土地。移民工作在冬季是难以开展的,夏季来的移民要有一个安定的过程,比如,建造房屋之类的。内地没有土地的农民太多了。土地,有官方地契的自有土地,5口之家上百亩,应该是极为诱惑的。这样也可以有效缓解内地土改的压力。对了,给移民的只是土地的表面,地下资源依然归国家所有。一旦需要开采矿藏,可以把土地入股,或者卖给国家,或者由国家另行加成分配给新的土地。这一点要在新发的地契中写清楚。移民的同时要让我们的工业基地加紧制造相应的武器和农具。原有清军的那些武器暂时就让这些民兵用好了。

几天来,一直盘算这个移民计划,与陈浩,王平、严学文等电文往来。

陈浩已经到了北京坐镇。到了北京立刻被一大群访客包围了。首先是已经驻京的各国公使。走马灯似地拜访。都是来探听关于中俄战争方面的消息。陈浩都是同一套义正词严的说辞:“中俄间的东端边界已经由当初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现在俄国无端侵入我国领土,杀害我国人民,我们现在只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驱逐侵略者。我们当然愿意和俄罗斯做友好邻邦,只要俄军退出我国领土,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他们一意孤行,我们只有坚决用一切手段保卫自己的国家。”

正文 104乱与定(44)

  至于有些人探听我军得到了那些国家的援助,陈浩笑道:“我们是得道多助,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现在暂时不能公布给了我们具体帮助的友邦。这一点还请大家原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给予我们真诚帮助的国际友人。”

各国纷纷猜测,许多国家成了猜测的对象。英国,法国,普鲁士?美国正在内战,不会是他们吧?在俄国的压力下,以上被猜测到的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对中俄战争表示中立。英法还表示愿意为了和平而居间调解。只有奥斯曼土耳其默不作声。可能觉得这件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但是俄国人可不这样想。几年前英法和土耳其一起攻占过塞瓦斯托波尔。可是土耳其没有这样多的先进武器,在华也没有看得见利益和影响力,那么背后呢,英法?还有最近走的很紧的普鲁士以及奥匈帝国?都有嫌疑。俄国人的恼怒难以名状。要各国对华禁运的要求被列强拒绝了,理由是商业利益。英法等为了这种利益曾经发动了两次战争,怎能为俄国的要求自行放弃?何况最近的清国政府对贸易采取了极为开放的开明政策?英法在华取得了不少的商业合同呢?这是个自由贸易的时代,包括军火,似乎谁有钱都可以从全世界买到大炮和战舰。

再有些找陈浩的就是那些八旗的遗老遗少们了。当然都是些有头有脸的。或者托付杜翰这样的在新政权中有地位的人来说情。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八旗贵族的俸禄问题。这个可没有什么好谈的,财政紧张,建设、战争,,处处需要花钱,虽然根据地的工农业现在都取得了不少收入,但是收入再多也不能去填这样的无底洞。陈浩提出的条件:对于那些贫苦的旗人,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可以由我们在工厂、矿山等处安置工作,成为产业工人——这现在在我们控制区已经是很多无地、少地农民很向往的事情了。至于高层贵族,只要没有在政府担当工作俸禄当然也要停发,他们有土地、产业的,当然不会有生活问题。仅仅凭借自己的血统身份就要国家财政出资养活,那是不可能的,当然陈浩也给了他们发财的出路:开办工业。技术方面可以由洛阳临时政府提供。如果没有开办能力,或者不像费这样的心思,也可以出资入股中华临时军政府开办的工矿企业,临时政府愿意把一些很挣钱的工厂让出一部分股份,或者增资扩股让他们参加。扩大生产,当然是钱越多越好。实在不愿意的,可以把钱存进新开办的中华国民银行,存在那里很安全,利息很稳定的。我们计划把这个银行办成中央银行的。何舟暂时被我们任命为了行长。以金银为准备计划发行我们的纸币华元了。

一部分旗人接受了现实。时代变化了。当工人,当股东都是很好的出路。事实上,现在已经改朝换代了。这些前朝之人,不遭斧钺之戮,已经是很仁慈的了。

正文 105乱与定(45)

  当然,另外一批极端的,联络在北京和、附近的旗人和旧八旗兵丁、家奴准备发动叛乱了。满汉大臣都有参与的。这些汉族大臣早就看不惯徐陈乱党的“倒行逆施”了。此时,与俄国人开战,第三师、骑兵师出关东进,第一师一半和装甲旅在耿仲民带领下经绥远开往外蒙古库仑牵制北部的俄军。第一师留下的万余人分驻北京、天津、保定各地。京城内外只有3000人左右。他们以为叛乱的时机到了,只要控制北京。紧闭13门,控制小皇帝,昭告天下,申明徐陈等“大罪”,天下还不是起而响应?必要时与俄国讲和,再邀其他各国洋人一起“助剿”也在所不惜。

军情处、调查处和第一师的侦察部队都得到了即将叛乱的情报。

抓捕叛乱分子的行动迅速而且坚决。一场叛乱,胎死腹中。陈浩毫不留情地下令处死叛乱头领,没收全部财产。这下,我们与俄战争的军费又增了好大一笔。

陈浩以清廷名义命令清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外蒙古的王公大臣听从新开到的耿仲民北进部队指挥全力配合行动。罗金锁进住归绥之后,已经在绥远把他的骑兵大队扩充到了1万5000多人,虽然装备有步枪的除了他原来的一个大队外仅仅增加了后方补充的几百只枪,但是新扩骑兵中间不少的蒙古族骑射好手。马匹也非常充足。训练半年,特别是政治教育之后,这支部队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耿仲民带的第一步兵师的两个团都是5000人的大团,现在差不多也可以算上是骑兵师了,当初缴获曾格林沁部队的战马,除了送给董天赐骑兵师一部分之外,大部分留了下来,后来又补充了一些,其实是陆陆续续抓获的曾军跑散的战马。骑兵装具也是现成的。他们没有装备弓箭,带之的是光复枪,马刀就是现成的曾军装备。至于大炮则是让装甲旅的车辆拖带。装甲旅暂时没有补充车辆,因为新生产的车辆优先装备第三军了。但是也补充了不少马匹。现在车载步兵多数都有了马匹,必要时可以当骑兵使用,车上装载物资的空间增大了,部队快速机动出击的距离大大增加了。

在耿仲民到达库仑以前,陈浩就已经下令让原来驻外蒙古的清军向边境集结,目标分别指向赤塔,扎门乌德和伊尔库茨克。陈浩和我商议是否有必要把第三军也派到蒙古?还是等一等吧,也许用不着,第三军出动的花费可是不小,而且似乎太早在洋人面前集体亮相也不见得好。必要时再说吧,反正我们调动援兵比俄国人便捷的多。罗金锁派出他的绥远地方骑兵负责保障归绥到库仑之间的交通线,而归绥到张家口之间的交通线则有齐岳驻山西的部队北出保护。

我们一方面是要牵制西伯利亚的俄军不让他们向东增援,另一方面必要时前出攻占赤塔,与东路我军呼应,甚至拿下伊尔库茨克。对于俄国,不打痛它,是无法确定和平的。至于俄国欧洲的援军,无论陆上还是海上来,起码都是半年以后了,那时候寒冷的冬季到来了。这里可不是东欧巴尔干半岛那样方便,这时候,还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

正文 106乱与定(46)

  从伯力出发的俄军骑兵又退了回去。不管我们的侦察人员如何骚扰、引诱,他们都不为所动,只管交叉掩护缓缓后退。

安东诺夫判断准确?还是得到了海参威与双城子的确切情报?反正以第三师主力布置的口袋阵是没有用上。从绥芬河补给的物资一直在不断送到双城子。而第三师部队现在到达海参威、双城子一带的已经达到1万5千兵力了。围歼来援的敌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很快,情报人员传来情报:集结于抚远一带牵制俄军的原属黑龙江将军管辖清军听到海参威和双城子被我军拿下以及伯力的俄军半数南下增援的消息,渡过乌苏里江向伯力进攻,结果在伯力城下被安东诺夫击败,伤亡惨重。安东诺夫事先在派出骑兵南下后就调集驻黑龙江口庙街的阿穆尔河舰队增援伯力。清军在敌人城防和舰队的火力打击下溃不成军,向南溃败,残兵在乌苏里江上游分批渡回了西岸。俄军乘胜从黑瞎子岛越过乌苏里江直下抚远城。守城的清军溃败,抚远失陷。俄军在抚远大肆烧杀后退回伯力。大约是此时从这里的清军那里得到了南方的确切战况。本来犹豫不决的援军立刻得到了迅速回撤的命令。

这些清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本来准备担当截断俄军后路并担当最后出击任务的骑兵第一师强烈要求出击追击撤退的俄军。俄军的那些大炮应该撤退的不是很快。

我犹豫了一下。有条件地答应让董天赐带领最完整的三团和四团约4千骑兵向北追击。严格规定:第一向北追击不得超出200公里;第二要注意兵力集中,这显然是吸取了侦察营和一团与俄军骑兵交战的经验教训;第三要注意发挥我军步枪火力的优势,还要避免被敌人炮火杀伤。追击上俄军与否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前出给伯力的敌军施加压力,不要让他们四处骚扰。我军压力之下,相信他们会收缩各处据点兵力集中于伯力的,这样也免得以后我们四处扫荡这些残兵,还有边疆的残余的中国百姓就可早一日免受俄军的追剿屠杀了。还有,我担心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的俄军也像伯力的敌军一样渡江攻击黑河与瑷珲。命令骑兵师驻瑷珲的少数留守部队一定加强戒备,不要轻易出击。那里现在有我军一个加强营的骑兵。

两天,董天赐前进了200公里多一点,沿途的居民点悉数被占领。按照他的说法,这些居民点没有居民——我国的人民都被杀害或者逃走了,俄国移民要么还没有到这里,要么跟随俄军逃走了。前出200余公里后在一处较大的村落屯驻下来。

终于,海上补给船队到达了海参威。武器弹药和燃料都来了。出发时间晚,距离也远的多的海峡号和四艘“河”字炮舰居然比补给船队早了一步到达。两条俄制军舰“北塘”号和“新塘”号原本是充当补给船队护航舰的,它们到来并不意外,但是“淮——001”到“淮——020”号悉数与补给船队同时到达就让我喜出望外了。它们也是沿运河拖带油箱船北上天津的,这与海峡号走长江出海的路线不同,到天津后立刻出发追赶已经出发了好几日的帆船队。直到过了对马海峡才追上船队。要不是拖带了油船,他们应该会更早一些赶上的。而且这些快艇比起“海”字艇来,本来就慢了许多的。5月下旬,北方海域还不是风暴的季节。海上航行补给的大好时机。

我们现有的海军实力大部分集中在了这里。图瓦和尼瓦正在天津修理,我打算把它们改造成运输舰。现在天津的船厂已经有点模样了,基本是英国进口的设备。技术人员暂时也大都请的英国人。只是暂时还没有造出产品。

正文 107乱与定(47)

  张玉祥立即上报了一个沿黑龙江溯江而上攻击的计划。用舰船编队搭载步兵沿海岸线北上,穿过鞑坦海峡到海峡北端的黑龙江口攻占庙街,然后继续溯江而上直取伯力。甚至继续沿江而上攻取海兰泡。这样俄军侵占我国领土的主力大致就可以肃清了。这个张玉祥,倒是很有些近现代战争的头脑。去了趟欧洲,和英国人学的?不过,这些步兵可不是好挑选的,要知道海军陆战队可不是一两天能训练出来的。再说,他的舰队可以运载的步兵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不过这个计划我还是很欣赏的。挑选一番之后,从第三师选出了600人曾经有乘船而且不晕船经验的官兵,权充张玉祥的“海军陆战队了”这些人大多数是有内河的乘船经验而以,有些甚至是曾经渡过黄河或者淮河之类的,至于海上晕不晕船就难说了。不过沿途全是近岸航行,而且进入黑龙江后还是内河航行的。

只留下“北塘”和“新塘”仍然担任帆船队的护航任务。这两条船都已经加装了重机枪。但是航速却是舰队中最慢的。担任帆船队护航比较合适。不过帆船队下一次从朝鲜东海岸出发了,已经让朝鲜负责补充粮食之类的物资了。路途近了许多。其他的大小船只都让张玉祥带走。火力和航速都很强大。张玉祥报告说准备在奔袭的路上进行战术演练。随时用电台报告位置,听候我的指示。

攻占庙街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我对这个张玉祥好像特别放心。根据在海参威缴获的俄军文件和审问包括叶林琴在内的许多俄军俘虏得到的情报。庙街仅仅驻有800俄军步兵,还有俄军阿穆尔河舰队的一些炮艇,吨位很小,航速和火力都比“北塘”这样的舰只小的多。哪里是张玉祥的对手?而且由于庙街的位置及其遥远,而且位置要比伯力靠北许多,在那里俄军最大的敌人似乎是抵御寒冷,,至于城墙防御工事之类的倒是相当简陋。黑龙江的出海口,位置重要,但是对于俄国的心脏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当然距离中国的心脏也不近,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