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500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 第5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独孤穆 华州参军 赵叔牙 周济川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陆乔 卢江冯媪 窦玉 李和子 李僖伯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王裔老 张弘让 寇啵『粞蛹健“卜铩〕墒遨汀∠逖粞∪
 祖价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郭承嘏 张庾 刘方玄 光宅坊民 淮西军将 郭翥
 裴通远 郑绍 孟氏
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利俗坊民 太原部将 成公逵 送书使者 臧夏 踏歌鬼
 卢燕 李湘  马震 刘惟清 董观 钱方义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吴任生 鄥涛 曾季衡 赵合 韦安之 李佐文 胡急
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辛神邕 唐燕士 郭鄩 李全质 沈恭礼 牛生 韦齐休
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房陟 王超 段何 韦鲍生妓 梁璟 崔御史 曹唐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许生 颜浚 郝惟谅 浮梁张令 欧阳敏 奉天县民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邢群 李重 王坤 苏太玄 房千里 韦氏子 李浔
 段成式 鬼葬 董汉勋
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   牟颖 游氏子 李云 郑总 王绍 王鲔 李戴仁
 刘璪 李矩 陶福  巴川崔令 冯生
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   皇甫枚 陈А≡フ轮泄佟∩墼荨『嗡睦伞∏嘀菘
 周元枢 朱延寿  秦进忠 望江李令 张飞庙祝
 僧彦翛 建康乐人 黄延让 张瑗 婺源军人妻
  陈德遇 广陵吏人
卷第三百五十四  鬼三十九   杨≡糖∵撝菔咳恕⊥跎獭⌒谎彖啊〕缡ニ
 任彦思 张仁宝  杨蕴中 王延镐 僧惠进 田达诚
 徐彦成 郑郊 李茵 柳鹏举 周洁
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    杨副使 僧珉楚 陈守规 广陵贾人 浦城人 
刘道士 清源都将 王誗妻  林昌业 潘袭 胡澄
王攀 郑守澄 刘骘
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    哥舒翰 章仇兼琼 杨慎矜 江南吴生 朱岘女
 杜万 韦自东 马燧
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    东洛张生 薛淙 丘濡 陈越石 张融 蕴都师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庞阿 马势妇 无名夫妇 王宙 郑齐婴 柳少游
 苏莱 郑生 韦隐  齐推女 郑氏女 裴珙
 舒州军史
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    武都女 东方朔 双头鸡 张遗 翟宣 臧仲英
 顿丘人 王基 应璩  公孙渊 诸葛恪 零陵太守女
 荥阳廖氏 陶璜 赵王伦 张骋 怀瑶  裴楷 卫瓘
 贾谧 刘峤 王敦 王献 刘宠 桓温府参军 郭氏
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    庾翼 庾谨 商仲堪 寿颁 李势 郗恢 庾实
 乞佛炽盘 姚绍 桓振  贾弼之 江陵赵姥 
诸葛长民 盐官张氏 王愉 朱宗之 虞定国 丁譁
富阳王氏 乐遐 刘斌 王徵 张仲舒 萧思话
傅氏女 郭仲产 刘顺  王谭 周登之 黄寻 荆州人
田骚 邓差 司马申 段晖
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    崔季舒 安阳黄氏 齐后主 王惠照 独孤陀 杨素
 滕景贞 元邃 刘志言  素娥 张易之 李承嘉 泰州人
 梁载言 范季辅 洛阳妇人 裴休贞 牛成  张翰
 南郑县尉 李泮 元自虚
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    长孙绎 韦虚心 裴镜微 李虞 武德县妇人 怀州民
 武德县民 张司马  李适之 李林甫 杨慎矜 姜皎
 晁良贞 李氏 张周封 王丰 房集 张寅  燕凤祥
 王生 梁仲朋
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    韦滂 柳氏 王诉 李哲 卢瑗 庐江民 扬州塔
 高邮寺 刘积中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江淮士人 李鹄 僧智圆 南孝廉 谢翱 僧法长
 河北村正 僧弘济 金友章 于凝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王申子 韩佽 许敬张闲 太原小儿 李师古
 孟不疑 戴詧 杜悰 郑絪  河北军将 宫山僧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杜元颖 朱道士 郑生 赵士宗 曹朗 秄儿 李约
 张缜 马举 韦琛 张谋孙  李黄 宋洵 张氏子
 僧十朋 宜春人 朱从本 周本 王宗信 薛老峰
 欧阳璨
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    东柯院 王守贞 彭颙 吕师造 崔彦章 润州气
 黄极 熊勋 王建封  广陵士人 张銿 宗梦征
 黄仁浚 孙德遵
人妖     东郡民 胡顼 乌程县人 李宣妻 赵宣母 马氏妇
 杨欢妻 寿安男子 崔广宗 许州僧 田瞫 元镐
 无足妇人 娄逞 孟妪 黄崇嘏 白项鸦
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 
杂器用    阳城县吏 桓玄 徐氏婢 江淮妇人 刘玄
 游先朝 居延部落主 僧太琼  清江郡叟 韦训
 卢赞善 柳崇 南中行者 曲秀才 虢国夫人
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 
杂器用     苏丕女 蒋惟岳 华阴村正 韦谅 东莱客
 交城里人 岑顺 元无有 李楚宾
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 
杂器用     国子监生 姚司马 崔 珏 张秀才 河东街吏
 韦协律兄 石从武 姜修 王屋薪者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杂器用    独孤彦 姚康成 马举 吉州渔者 
凶器上    梁氏 曹惠 窦不疑
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
凶器下     桓彦范 蔡四 李华 商乡人 卢涵 张不疑
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
火        贾耽 刘希昂 范璋 胡荣 杨祯 卢郁 刘威
土        马希范
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     鳖灵 玉梁观 湘穴 耒阳水 孙坚得葬地 聂友
 八阵图 海畔石龟 钓台石  汾州女子 波斯王女
 程颜 文水县坠石 玄宗圣容 渝州莲花 玉马
 华山道侣  郑仁本弟 楚州僧 胡氏子 王蜀先主
 庐山渔者 桂从义 金精山木鹤 卖饼王老 桃林禾
 王延政 洪州樵人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龙门山 太公望 四海神 延娟 齐桓公 晋文公 郑缪公 晋平公 齐景公  妬女庙
 伍子胥 屈原 李冰 土羊神 梅姑 秦始皇 观亭江神 宛若 竹王  刘向 何比干


龙门山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龙原作门,据明抄本改)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色犬,行吠于前。禹计行十余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人面蛇身。(蛇身二字原缺。据许本补。)禹因与之语。仙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于此图之侧。禹问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九原作孔。据明抄本改。)江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以授禹。简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授简披图,蛇身之神,则羲皇之身也。(出《拾遗录》)
【译文】
大禹开凿龙关山,此山也叫龙门。他遇到一个大岩洞,数十里深,幽暗莫测,难以行进。大禹举着火把向前走。忽然,闪出一只像猪的野兽,衔着夜明珠为他照路,那珠光比蜡烛还亮。又来了一只青色的狗,叫着跑在他的前面。大禹估计走了十多里,迷迷糊糊地分不清白天还是夜里。渐渐看到了光亮,只见那跟来的猪状兽和狗都变成了人的模样,全穿着黑色的衣服。这时,又来了一个神仙,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大禹便跟他攀谈。那神仙拿出八卦图给大禹看,然后摆在一块金板上面。又来了八个神仙,站在八封图的两侧。大禹问道:〃听说华胥氏生了个圣子,是你吗?〃那神仙回答说:〃我母亲华胥氏是九江神女,是她生下了我。〃然后掏出玉简送给大禹。那玉简一尺二寸长,正符合每天十二时辰这个数。那神仙让大禹用它来度量天地。大禹就带着这玉简,来治理山河水土。送给大禹玉筒并让他看八卦图的这位蛇身神仙,则是伏羲氏呵。


太公望
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妇人言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暴雨去者,皆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出《博物志》)
【译文】
周文王任命姜子牙姜太公为灌坛令,一年来,连把树枝吹得发声的风都没有。一日,文王梦见一个女人容貌艳丽,坐在路中央哭。问其缘故,那女人说:〃我是东海边泰山神女,嫁给西海龙王作妻子。我想回东海边去,不料灌坛令挡了我的道。考虑到太公有德。我不敢挟暴风骤雨而过呀!〃文王一惊醒来。第二天,他召见姜公。过了三日三夜,果然有狂风暴雨从西向东而去。于是,文王就拜姜太公为大司马。


四海神
武王伐纣,都洛邑。明年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五丈夫乘马车,从两骑,止王门外。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曰:〃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且进热粥,以知寒。〃粥皆毕,师尚父曰:〃客可见矣。五(五原作可。据明抄本改。)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风伯雨师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颛顼、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风伯雨师,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于殿上,谒者于殿下门内,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等皆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授命。〃顾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也。(出《太公金匮》)
【译文】
周武王伐纣时,曾建都于洛邑。第二年气候阴冷,一连下了十几天雨雪,有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第二天天大亮的时候,五个大丈夫乘着马车而来,后面还跟着两个骑马的,他们停在武王门口。国师吕望让人拿一盆稀粥出来,说:〃大夫正在屋里同天子谈话呢!在武王没有出来之前,请那五个人先喝热粥,以避寒冷。〃等他们喝完粥,吕望才对武王说:〃现在,你可以召见他们了。那五车两骑,是四海之神和河神、风神及司雨之神。南海之神叫祝融,东海之神叫勾芒,北海之神叫颛顼,西海之神叫蓐收。河神、风神、雨神,就这么称呼便可。〃他嘱咐传唤谒见者的人,一定要直呼其名召之。武王就坐在大殿之上,使谒者于殿下门内,把祝融领了进去,其余诸神大惊,相视而叹。祝融等都向武王下拜。武王说:〃这天气如此不好,你们却远道而来,有何见都教?〃诸神皆说:〃上天要伐殷立周,我们是来向你领任务的。〃周武王看看风神和雨神说:〃你们各供其职、各负其责就可以了。〃


延娟
周昭王二十年,东瓯贡女,一曰延娟,二曰延娱。俱辩丽词巧,能歌笑,步尘无迹,日中无影。及王游江汉,与二女俱溺。故江汉之间,至今思之,乃立祠于江上。后十年,人每见二女拥王泛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之,以沈于水中。或结五色綵以包之,或以金铁系其上,乃蛟龙不侵。故祠所号招祗之祠。(出《拾遗记》)
【译文】
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


齐桓公
齐桓公游于泽,管仲御。公见怪焉。管仲云:〃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拜其首而立,见之者殆霸乎?〃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出《庄子》)
又    桓公北征孤竹,来至卑耳之溪十里,见人长尺,而人形悉(人形悉原作立人则。据明抄本改。)具。右祛衣,走马前。以问管仲,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余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走前导也。祛衣前有水也。右祛示从右涉也。〃至如言。(出《管仲子》)
【译文】
齐桓公游历于水乡泽国,管仲亲自为他赶车。齐桓公不悦地责怪他,他回答说:〃这湖中有大莽蛇,有车轮子这么粗,有车辕这么长。身上是紫色的,头上是红色的,如同穿着紫衣服戴着红帽子。见了人,它就把脖子昂起来,直盯着你。谁如果看见它,谁的霸业就要受到威胁!〃齐桓公指指管仲的衣服和帽子,开玩笑道:〃这条蟒蛇,我已经看到了!〃
又 齐桓公向北征讨墨胎氏的孤竹国,走过卑耳溪十里处,看见一个人只有一尺多高,而人体各部器官俱全。他右身赤着,走在齐桓公的马前。齐桓公问管仲,这人是怎么回事。管仲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个小儿子,只有一尺多高,而人的器物齐全。你今天看见了登山之神,这就是霸业兴盛的预兆。他走在前面是给我们做向导呵。他赤裸着右身,说明前面有水;他右侧没穿衣服,这是暗示我们应从右面涉过河去。〃果然,一切都像管仲说的那样。


晋文公
晋文公出,有大蛇如拱,当道。文公乃修德,使吏守蛇。守蛇吏梦天使杀蛇,谓曰:〃蛇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之,蛇则臭矣。(出《博物志》)
【译文】
晋文公出巡时,有一条大蛇,如同两手合围的大树,挡住他的路。文公修道积德,命一小吏守护这条蛇。守护蛇的小吏睡着了,梦见天使来杀这条蛇,并说道:〃这条蛇为何要挡圣君之道?〃小吏醒来看去,那条蛇不但死了,而且臭了。


郑缪公
郑缪公昼日处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