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500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广记 500卷-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颍阴日者
陈澍为颍阴太守。属安禄山反,遣县尉姓孙向东京。孙不肯行。陈怒挞(挞原作促,据明抄本改)之。至东京,遇禄山,请往颍阳取陈澍头。禄山补孙为颍阴太守,赐绯,并领二十余人取澍。澍闻便欲至,薄晚,出城走。录事参军扣马令回。澍忧闷。服痢药讬疾。令一日者卜之。曰:〃从今五日,当有家便,未取公。然有五百车禄在,必亦不死。至七日食时,公无恙矣。然当去此,求住不得。〃后五日孙到,陈于是潜以库物遗诸衙内人。至夜后,伪作敕书。追入京。令向西两驿上,差人逆来。夜半敕书至。明早,召集诸官宣。便令手刃(明抄本刃作力,下同)就馆中诛杀孙,并手刃二十余人。杀录事参军。其孙尉先令人取妻及女等,夜半齐到,明日平明,尽杀之。令上住知州事,便发入京。以官绢五匹赏卜者。(出《定命录》)
【译文】
颍阴太守陈澍,在安禄山起兵叛乱时,派孙县尉去东都洛阳向朝廷报告。孙县尉不肯去,陈澍一怒之下鞭打了他。孙县尉到达洛阳后,正逢叛军已攻占了洛阳。于是,孙县尉立即投靠叛军,并向安禄山请求派他前往颍阴取陈澍脑袋。安禄山补任孙县尉为颍阴太守,赏赐给他红服,让他带领二十多个军校士卒去取陈澍人头。陈澍听到孙县尉就要到达颍阴了,傍晚,离城出去。但是录事参军拉住他的马头命令他回到城里去。陈澍很是惊恐担心,假称拉痢疾吃药躲在家中不出来,暗中找来一个会占卜的人为他卜算一下凶吉。占卜人说:〃从今天起五天以后,你全家就会平安顺利了。孙县尉他们拿不走你的人头,你还有五百车的俸禄呢,肯定死不了。到第七天吃饭的时候,你就会平安无事了。但是,应当离开家里,这儿住不得。〃五天后,孙县尉带领二十多人到颍。陈澍暗中将府库中的资财送给府内的同僚与下属,将这些人收买住。到了晚上,他伪造了一份假的皇帝诏书。让人带着这份假诏书出城去京都,走了两驿站再返回来。到了半夜,假诏书到了。天明后,陈澍将府内全体官员召集到一起,当面宣读〃诏书〃,之后下令处死孙县尉,就在驿馆中将孙杀死,并且杀了他带来的那二十多人,和阻挡他离城出走的录事参军。在这之前,孙县尉派人去接他的妻、女家眷。这天半夜,他的家眷都到了颍阴,天亮后全部被陈澍下令斩杀。陈澍让人拟好自己继续留任太守执掌颍阴的军政要务的奏折,立即发往京城,并从官衙库中取出五匹绢赏给占卜人。


王栖岩
王栖岩自湘川寓江陵鹭白湖,善治易,穷律候阴阳之术。所居桃杏手植成数十列,四蕃其宇。时人比董奉。栖岩笑曰:〃吾独利其花核,祛风导气耳。安取迹古人余事。〃每清旦布蓍,为人决事。取资足一日为生,则闭斋治园。大历中,尝有老父持百钱求筮。卦成,参验其年。栖岩惊曰:〃家去几何?父往矣。不然,将仆于道。〃老父出,栖岩顾百钱,乃纸也。因悟其所验之辰,则栖岩甲子。乃叹曰:〃吾虽少而治《易》,不自意能幽入鬼鉴。死复何恨?〃乃沐浴更新衣,与妻子诀。少时而卒。(出《渚宫旧事》)
【译文】
王栖岩从湘川移居在江陵鹭白湖,擅长用《易经》占卜,精通四候节令的变化和阴阳相术。他在住屋周围亲手栽植桃树、李树几十行,将他的住屋围在当中。邻人们说他以三国时的吴人董奉自比(按:董奉善医道,每为人医病不收钱,让他栽杏树五棵,轻者一株,历经多年,屋前屋后有杏树万株。)。王栖岩笑着说:〃我是想用它们的花与果核为药,来去除风邪导引气息啊。怎么效取古人的轶事呢。〃王栖岩每天早晨起来就为人占卜算卦,排解求卦人的忧虑疑难。收取的费用够一天的花费用度后,就停止占卜,关闭院门,专心莳弄果园。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位老者拿着一百文来到王栖这儿求卜。卦成后,核验老者提供的生辰八字,王栖岩大惊异,问:〃你家离这儿多远?老人家,按卦上说你早已经死了。不然,也将死在回家途中啊。〃老者离去后,王栖岩看看老者给他的卜资,是纸钱。这才想到老者提供的生辰八字正是自己的啊!王牺岩感叹地说:〃我虽然从少年时就研习《易经》,却没有想到能够让阴界的鬼来提醒自己啊。我死了又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于是沐浴换上新衣,跟妻子话别,过了一会就去世了。


路生
赵自勤尝选,访卜于长安县路生。路云:〃公之官,若非重日,即是重口。〃后六月六日又卜。路云:〃公之官,九日不出,十二日出。〃至九日,宰相果索吏部由历,至十二日敕出,为左拾遗。〃拾遗〃之字,各有一口。又补缺王晃,七月内访卜于路生。路云:〃九月当入省,官有礼字。〃时礼部员外陶翰在座,乃曰:〃公即是仆替人。〃九月,陶病请假,敕除王礼部员外。后又令卜,云:〃必出当为'仓'字官。〃果贬温州司仓。既而路生以其二子讬晃。晃又问:〃毕竟当何如?〃路云:〃某所以令儿讬公,其意可知也。〃
【译文】
赵自勤在等候选官期间,向长安县一个叫路生的卜人问卜他这次能选任个什么官职?路生说:〃你这次被任命的官职不是重日,就是重口。〃六月六日,他又去问卜。路生说:〃你被选派的官职九日不公布,十二日肯定能公布。〃到了九日那天,宰相向吏部要去待选人员的履历档案。到了十二日那到,朝廷颁发了任职命令,赵自勤被选任左拾遗。〃拾遗〃二字,各有一个〃口〃字,果然应验了〃重口〃之说。在京都等候补缺的王晃,七月里向路生问卜。路生说:〃九月你命当入省,你的官职有'礼'字。〃当时礼部员外陶翰就在旁边坐着,说:〃你就是接替我的职务啊。〃九月,陶翰因病告退,朝廷任命王晃为礼部员外。后来,王晃又让路生为他卜算一卦。路生说:〃这回你将出任'仓'字官。〃后来,王晃果然被降职为温州司仓。过了一些时日,路生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托付给王晃。王晃问:〃你到底让我怎么办?〃路生说:〃我所以将两个儿子托付给你,其中的用意就明白了。〃


邹生
武宗朝,宰相李回旧名喱,累举未捷。尝之洛桥,有二术士。一能筮,一能龟。乃先访筮者曰:〃某欲改名赴举,如之何?〃筮者曰:〃改名甚善。不改,终不成事也。〃又访龟者邹生。生曰:〃君子此行,慎勿易名,名将远布矣。然则成遂之后,二十年终当改名。今则已应玄象,异时方测余言。〃将行。又戒之曰:〃郎君必策荣名,后当重任。接诱后来,勿以白衣为隙。他年必为深衅矣。〃长庆二年,李及第。至武宗登极。与上同名,始改为回。(从辛丑至庚申,二十年矣)乃曰:〃筮短龟长,邹生之言中矣。〃李公既为丞郎,魏謩为给事。因省会,谓回曰:〃昔求府解,侍郎为试官。送一百二人,独小生不蒙一解。今日还忝金章,厕诸公之列也。〃合坐皆惊此说,欲其逊客。回曰:〃如今脱却紫衫,称魏秀才,仆为试官,依前不送公。公何以得旧事相让耳。〃回乃寻秉独坐之权,三台肃畏。而升相府。后三五年,魏公亦自同州入相,而回累被贬谪。跋涉江湖,喟然叹曰:〃洛桥先生之诫,吾自取尤耳。然亦命之所牵也。〃(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武宗在位期间,宰相李回,原名李喱,在没有担任官职前,曾经屡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中。当年,洛桥有二位占卜人。一位用蓍草占卜,一位用龟板占卜。李回,先问用蓍草占卜的人,说:〃我想改换个名子参加科考怎么样?〃回答说:〃改名很好。不改名字,始终考取不上。〃又问用龟板占卜的邹生。邹生说:〃你这次参加科举考试,切记不要改名。你这个名字将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然而,考中之后二十年,最后还得改名。现在你已经应了天象,得到以后才能测试出我后边的话是否灵验。〃李回临走时,用龟板占卜的术士又告戒他说:〃你此去一定会荣列金榜,它年定当重任。但是你担当重任后,不要跟没有科举出身的人闹矛盾。如果闹了矛盾以后会结深仇的。〃唐穆宗长庆二年,李回考中。到武宗登极继承皇位时,因为与武宗同名,才换去〃缠〃字,改名叫李回。李回说:〃用蓍草占卜的那个人技艺不行,还是用龟板占卜的邹生卜的准啊,果然被他言中了。〃后来,李回任丞郎,魏謩在门下省任给事中。一次,三省在一起集会议事,魏謩对李回说:〃当年我在京都参加会试,李侍郎任考试官。进京来应试的举子共计一百零二人,唯独我你一道试题也没有考问过。现在我惭愧地位列国家重臣,跟诸位要员在一块就座啊。〃魏謩的这番话,让在座的重臣要员深感吃惊,都想让李回退让一下。李回说:〃现在就请你脱去紫袍官服,改称魏秀才,我马上再考考你。如果考的不合格,照旧不选送你。看你还怎么用过去的事情责难人?〃于是李回开始寻找机会独握大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官员们都敬畏惧怕他。李回终于升任宰相。又过了三、四年,魏謩也由同州升任宰相。而李回却屡次遭受贬降,奔波在朝外。李回喟叹地说:〃洛桥邹生早就告诫我了,我是自己找不是呢。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啊。〃


五明道士
长庆之代,邺中有五明道士者不知何许人,善阴阳历数,尤攻卜筮。成德军节度田弘正御下稍宽,而冒于财贿,诛求不息。民众怨咨。时王庭凑为部将,遣使于邺。既至,忽有微恙。数日,求医未能愈。因诣五明,究平生否泰。道士即为卜之,卦成而三钱并舞,良久方定。而六位俱重。道士曰:〃此卦纯乾,变为坤。坤土也,地也。大夫将来秉旄不远,兼有士地山河之分。事将集矣,宜速归乎。〃庭凑闻其言,遽自掩其耳。是夜,又梦白须翁形容伟异,侍从十余人,皆手持小玉斧。召王公而前,(前字原缺,据黄本补)谓曰:〃患难将及,不可久留。〃既觉,庭凑疑惧,即辞魏帅而回。比及还家,未逾旬,值军民大变。弘正为乱兵所害。士大夫将校,共推廷凑。庭凑再三退让,众不听,拥胁而立之。翌日,飞章上奏。朝廷闻之大骇,征兵攻讨。以裴度为元帅。赵人拒命二年。王师不能下。俄而敬宗即世,文皇帝嗣位。诏曰:〃念彼生灵,久罹涂炭。虽元凶是罪,而赤子何辜。宜一切数而宥之。就加节制。〃仍诏庭凑子元逵入侍。因以寿春公主妻焉。庭凑既立,甚有治声,朝廷称之。在位十三年卒。赠太师。子元逵继立,官至太尉。二十六年薨。长子绍懿立二年,荒淫暴乱,众议废而杀之。立其弟绍鼎。绍鼎立六年卒。子景崇立十三年,官至中书令。爵常山王卒,子镕立,即赵王也。后恣横不道,为下所杀。立四十一年。自庭凑至镕,凡五世六主,一百余年灭。初庭凑之立也,遣人诣邺,取五明置于府。为营馆舍,号〃五明先生院〃。公曾从容问曰:〃某今已忝藩侯,将来禄寿,更为推之。〃道人曰:〃三十年。愿明公竭节勤王,爱民恤物。次则保神啬气,常以清俭为心。必享殊寿。后裔兼有二王,皆公余庆之所致也。《春秋》所谓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公曰:〃幸事已多,素无勋德,此言非所敢望。〃因以数百金为寿。道士固辞不受。公亦固与之,载归其室。数日尽施之,一无留焉。二王:景崇封常山王。镕为赵王也。(出《耳目记》)
【译文】
唐穆宗长庆年间,邺中有个五明道士,不知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俗名叫什么。他擅长阴阳历数,尤其精通占卜。成德军节度田弘正对下属放纵治军不严。而且他贪取财物、敲诈勒索无尽无休,百姓们都非常怨恨他。当时王庭凑在他属下任部将,被田派到邺中。王庭凑到达邺中后,忽然身患小病。过了几天,找医生治疗不见效,于是到五明道士那里问凶吉和一生的命运。五明道士当即为他卜卦,三枚卜钱同时施出,好长时间才停下来,而且六爻俱重。五明道士说:〃这是纯乾卦变为坤卦。坤乃是土地。将军不久就会手握大权。兼有部分疆土为一方的主宰。事情很快就会到来的,还是急速回去为好。王庭凑听五明道士这样讲,赶忙用手捂住双耳。这天夜里,他又梦见一个容貌伟岸的白须老翁,身边有侍从十多人,每人手持一把小玉斧。老翁召见王庭凑到身边,对他说:〃灾难就要降临了,此地不可久留。〃接着就醒来了。王庭凑很疑惑惧怕,立即告辞将帅回到他的驻地。待他回到驻地没过去十天,就发生了军士和百姓的哗变。田弘正为乱军所杀,文武属员共同举王庭凑为节度使。王庭凑再三退让不接受,众人不听,用强制的手段硬立他为节度使。第二天,将拥立王庭凑为节度使这件事报告朝廷。朝廷闻听异常惊恐,立即派兵征讨,委派裴度为兵马大元帅。王庭凑及手下将士拒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据守赵地两年,朝廷的军队也没有剿灭掉他们。二年后,敬宗死去,文宗皇帝李昂继承皇位。颁发诏书说:〃念你们这些百姓长期遭受战争的苦难,罪在元凶,你们是无辜的,因此,赦你们无罪,就委任王庭凑为节度使。〃后来文宗皇帝又诏王庭凑的儿子王元逵进京入朝奉侍,又将寿春公主许配给他作妻子。王庭凑被拥立为节度使后,很有政绩,朝庭非常称赞他。他在任十三年而死去。死后赠封太师。他的儿子王元逵承父业,一直升任太尉,历任二十六年去世。王元逵的长子王绍懿接任节度使。二年后因为他荒淫暴乱被属下众人废掉杀死,立他的弟弟王绍鼎为节度使。六年后,王绍鼎死去。他的儿子王景崇承继父业,一直升任到中书令,封为常山王,在位十三年。王景崇死后,他的儿子王镕承继父业。封为赵王,在位四十一年,后因恣横无道被下属杀死。自王庭凑被拥立为节度起,到王镕被杀止,共历五代君王,一百多年。王庭凑被拥立之初,他派人到邺中将五明道士接来。并且,新建一套馆舍给五明道士住,起名叫〃五明先生院〃。王庭凑曾问:〃我现在已经位列藩侯,将来的寿禄,还望先生给推算一下。〃五明道人说:〃主人你有三十年的禄寿。希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