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在皖北战场和天京上游的损失,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不利局面已难以扭转。
    也在湘军攻占安庆后不久,北京城内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61年 11 月 2日),慈禧太
后联合恭亲王奕䜣等人,解除了咸丰皇帝遗命的载垣、肃顺等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的职务,开始垂帘听政,夺得了
清朝的最高统治权,并将新继位的年仅六岁的皇帝的年号改为同治。慈禧太后掌权后,进一步对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
崛起的汉族地主阶级地方实力派加以重用,使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势力不断膨胀。十月初,太平军进围杭州,清朝中
央政府中的一些人如侍讲学士颜宗仪、给事中高廷祜等纷纷上奏,要求命曾国藩密保于员,取代浙江巡抚王有龄、江苏
巡抚薛焕。
    王有龄也自认无能,先是奏请由左宗棠督办浙省军务,后又保荐左宗棠接任
    ① '清' 曾国藩:《请将左宗棠改为帮办军务片》,《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三,页五三。
    ② '清'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卷七,页二九至三○。
    其巡抚职位,甚至发誓:“倘有虚言,有如此日”。①清廷遂于十月十六日(11月 18 日)任命左宗棠督办浙江军
务。两天之后,曾国藩也奉旨受命督办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皆归其节制,他布署了三
面进攻太平天国的战略:由曾国荃率湘军主力从安庆沿江东下,主攻天京;李鸿章带领新组建的淮军进入上海,主攻苏
南;左宗棠率领楚军进取浙江。十二月二十四日(1862年 1月 23 日),清廷又根据曾国藩等人的保荐,任命左宗棠为
浙江巡抚。不久,左宗棠率军杀人浙江。
    ①静吾、仲丁:《吴熙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第 88 页,三联书店 1958 年版。
    二、进军浙、闽、粤
    同治元年正月十五日(1862年 2月 13 日),左宗棠以浙江巡抚的身份率军由赣北经皖南进入浙西开化,开辟了浙
江战场。
    浙江与天京、苏南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基地。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着意经营江浙,在浙江布有重兵。李秀成在
攻克杭州后,南进江苏,两次攻打上海,旋率兵救天京之围。浙江战区主要由李世贤负责,他以金华为中心,以 20 余
万的兵力设重防于浙西、浙中地区,试图阻止左宗棠由西向东的进犯。同时,李世贤还设兵于宁波、绍兴,并会同汪海
洋和李秀成部将分别防守杭州、湖州。此外,杨辅清部太平军在皖浙交界一带活动。
    还在咸丰十一年底左宗棠准备入浙之前,杨辅清率太平军进攻徽州,“意在扰徽郡以犯江西”,左宗棠“以徽郡为
皖南、江西大局所关,且系臣军人浙后路,断不可任其滋蔓”,①遂派刘典督兵赴婺源,以阻挡杨辅清的攻势。随后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广信“拔营入婺”,进入皖南。左宗棠与杨辅清在皖南展开激战,杨辅清战败撤退,此时,清廷正“因
浙省军务紧要,迭经谕令左宗棠赴浙援剿”。清廷给左宗棠下达的进兵方案为:着左宗棠迅即督率所部兵勇,亲赴浙江
衙州,收复金华、严州(今建德市),然后攻取杭州。但娴熟兵略的左宗棠认为,浙江大部分地盘已为太平军占据,在
浙西仅有衢州府城为清军把持,该城已成孤注之势,一旦进入该城“后路将梗”。他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向清廷上奏指
出:逆贼每遇坚城,必取远势包围,待其自困而后陷之,频年东南贼踪验之,历历不爽。办贼之法,必避长围、防后路,
先为自固之计,然后可以制贼而不为贼所制。臣若先入衢城,无论不能固江、皖边围,亦且不能壮衢城声援,一堕逆贼
长围诡谋,又成粮尽援绝之局。故决计率亲兵由婺入浙,先剿开化之贼,以清徽郡后路,饬所部老湘营由白沙关渐进,
扼华埠要冲,以保广信而固衢城。这样,左宗棠率军以开化县作为人浙的突破口。而且左宗棠还以“正值戎马倥偬之会,
有时奏报稍迟,或思虑未周,奏报未及详尽”为借口向清廷陈述其独到的用兵方略,得到了清廷的许可。
    同治元年正月(1862年 2月),左宗棠攻占开化后,遂于二月克复遂安县城。他向清廷提出“依傍徽郡,取道严州”
的建议,认为由李世贤设重兵的“金华介衢、严之中,城坚贼众,臣军若由金华进攻,则严州之贼必由淳、寿一带潜出
包抄,亦非善策。善奔者置子四旁,渐近中央,未有孤立贼中而能善其后者”。①但这时李世贤率大军出金华攻衢州,
左宗棠只好从遂安回兵救援衢州。左宗棠同李世贤军在衢州一带交战相持两个多月,李世贤因久攻衢州不下回军金华,
以龙游、寿昌、兰溪三县为犄角之势。六月,左宗棠在解衢州之围后,改变了原先拟订“直捣严州,以规省会”的用兵
计划,认为“杭州守贼无多,贼之大势趋重金华。自应并力先将龙游、寿昌、兰溪、汤溪等处次第攻剿,撤其藩篱,犁
其巢穴,然后分兵严、处蹙之,以取破竹之
    ①《遵旨督办浙江军务据探省城失守敬陈办理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3页。
    ①《复奏驻军开化马金街正可兼顾衢城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27 页。
    ①《复奏筹画进取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37 页。
    势“。于是,他制订了”先金华而后严、处“②的进攻方略。从左宗棠战略这一转变来看,他起初因兵力不足,不
敢与李世贤决战于金华,想走捷径从严州进取杭州。而此时他在衢州一带屡败太平军,且”新募之勇陆续前来“,又”
造船调炮,添设水师“,③使左军的实力大为增强。这样,左宗棠决心在金华与李世贤决战,妄图于此歼灭太平军主力,
为克复全浙打下基础。从此,左宗棠结束了在衢州一带徘徊半年的局面,把进取金华作为战略重点,展开了金华一线的
会战。
    同治元年七月(1862年 8月),左宗棠率军进攻龙游、兰溪、汤溪,以图“规复金华”。在此前后,浙江战场出现
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的局势,使太平军处于不利的地位。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转而支持清
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左宗棠入浙后,只能在浙西同太平军交战,而对浙东沿海太平军所据有的地盘望尘莫及。英、法侵
略军恰是瞅准了这一时机,于四月十二日(5 月 10 日)悍然向宁波的太平军发动进攻,占据宁波。
    接着,英国侵略者刁乐德克仿照美国侵略分子华尔组织的常胜军(原名洋枪队),在宁波募集军士 1000 人,以英
人为教练,组成常安军和定胜军。宁波海关税务司法人日意格与法海军军官勒伯勒东募华勇 1000 人,后增至 3000 人,
由法国军官任教练,名为常捷军。法国公使还照会清政府,已让勒伯勒东免去法国水师参将军职,专任中国军职——署
理浙江总兵,“听浙江巡抚及宁波道节制”。清廷竟发布上谕声称“即应由该省巡抚给付札凭,以一事权”。①七八月
间,英、法侵略者又协助清军攻占慈溪、余姚、奉化等地。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说:“无疑地,攻克余姚,将使宁波
的形势趋于完全稳定,将来克复绍兴,更会促进宁波的繁荣”。②这样,清王朝依靠着常安军和常捷军的大炮轰开了太
平军占领着的城他的大门。③对清政府惜外人之师助剿太平天国的做法,左宗棠此时持慎重的态度,他认为:沿海各郡,
自五口既开之后,士民嗜利忘义,习尚日非。又自海上用兵以来,至今未睹战胜之利,于是妄自菲薄,争附洋人。其黠
者且以通洋语、悉洋情猝致富贵,趋利如鹜,举国若狂。自洋将教练华兵之后,桀骛者多投入其中,挟洋人之势,横行
乡井,官司莫敢诘治。近闻宁波提标兵丁之稍壮健者,且多弃伍籍而投洋将充勇丁,以图厚饷。此常胜一军所以增至四
千五百人也。若不稍加裁禁,予以限制,则客日强而主日弱,费中土至艰之饷,而贻海疆积弱之忧,人心风俗日就颓靡,
终恐非计。①因此,他对清政府发给勒伯勒东札凭的上谕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以“宁波距上海近,距臣军远,中隔贼氛,
暂难兼顾”为由,主张“勒伯勒东札凭应由李鸿章就近发交,方资控制”。②左宗棠深知李鸿章在上海积极鼓吹“借师
助剿”,主张对外人“曲意联络,冀为我用,以助中国兵力所不逮”。③
    ②《衢州东南北三路一律肃清现筹进取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66 —77页。
    ③《衢州东南北三路一律肃清现筹进取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67 页。
    ①《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三二一,页一二至一三,同治十一年刻。
    ②王崇武、黎世清编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 29 页,神州国光社 1954 年版。
    ③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第 255、263 页,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①《发给勒伯勒东札凭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24—125 页。
    ②《发给勒伯勒东札凭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24页。
    ③ '清' 李鸿章:《驾驭西兵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四,页三三,光绪三十一年金陵刻本。
    正当左宗棠率所部近万人投入金华决战之际,清军福建记名提督秦如虎于七月十九日(8 月 14 日)攻克位于金华
南面的处州府(今丽水),使太平军金华守军失去一面屏障。八月,由广西按察使调任浙江布政使的蒋益澧带领广西左
江镇总兵高连升的 8000 人湘军经湖南、江西进入浙江,与左宗棠军会合。闰八月十三日(10月 6日),高连升攻占寿
昌。九月初二日(10月24日),左宗棠移营距龙游城五里处的新凉亭,布署对金华外围的进攻。他饬令蒋益澧、刘典、
高连升在北、西、东三面猛攻汤溪,以打破金华与汤溪等地的犄角之势。汤溪太平军顽强拼搏,与敌军血战数日,守住
了该城。左宗棠对汤溪攻剿不利,“恐未免旷日持久,致滞戎机”,于两军的相持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恰在此时,曾国
荃的湘军正加紧围攻天京,李秀成则率十余万太平军驰援天京,抵达天京城南,展开了雨花台大战。李世贤奉洪秀全之
命,带领太平军7 万余人从浙江赶到江苏,参加了这次战斗。李世贤率军离浙,使金华一带的太平军在同敌军的对垒中
失去了优势。左宗棠乘机调整战略部署,计划“俟龙游、汤溪攻克,缓攻金华,急攻严州”①,以图在金华北面的严州
打开缺口,形成对金华的围困之势。九十月间,左宗棠分军数路进攻龙游、汤溪、兰溪、严州等地,同太平军交战数十
起,双方均有胜负。太平军依靠“各城及附城诸垒坚不可拔”,“遂以死守城垒穴墙开炮为得计”,导致“官军逼攻逾
猛,伤亡愈多”,使左宗棠时常“不得已仍收队而还”,只能发出“盖攻坚之难如此”②的感叹。但左宗棠深知攻下龙
游、汤溪、兰溪三城的重要性,尽管其军队伤亡颇多,还是坚持硬攻。他指出:“龙游、汤溪两城为金华要道,必两城
下、后路清而可攻金华,兰溪一水直达严州,必兰溪下、饷道通而后可攻严郡。”①十一月,左宗棠又一次调整主攻方
向。他认为太平军“以金华为老巢,恃严州为犄角。严州地势,外通皖南徽、宁两郡,内达杭州,形势尤重”。②于是,
他派遣精兵猛攻严州。十一月十四日(1863年 1月 3日),严州落于左宗棠军之手,金华北面的屏障已失,左宗棠狂妄
他说:“现在严郡既克,金华右臂已断,如能速克兰溪,则严州之水运通,金华孤而杭州亦震,龙、汤两城之克亦当不
远”。③在这危急关头,驻扎在湖州、绍兴的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首王范汝增、梯王练业坤率十余万人增援金华。李
世贤离浙后,负责节制金华一带太平军的忠神天将李尚扬亲赴汤溪前线指挥反击,多次扑向左宗棠大营,太平军在金华
战区仍然还有可为。但是,太平军个别将领的变节行为,使左宗棠轻易攻取汤溪。同治二年正月初九日(1863年 2月 26
日),驻守汤溪的太平天国战将彭禹兰向敌军密约乞降,遂于第二天将李尚扬等 8名战将诱到城外,被埋伏于此的蒋益
澧部湘军俘获。十日夜,蒋益澧率兵攻城,彭禹兰则开启西面城门,引狼入室。尽管城内太平军进行了殊死的反抗,但
已抵不住湘军的攻势,十一日晨汤溪陷于敌手。十二日,龙游、兰溪的太平军在经过数月“忍饥顽踞”后,鉴于汤溪已
经陷落、李尚扬等主将被俘的情况,主动从两城撤离。左宗棠“见三城已复,正拟南取永康、武义,北取浦江,为进捣
金华之计”,适接蒋益澧飞函
    ①《攻剿龙游汤溪兰溪逆贼连胜克复寿昌县城及各要隘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06页。
    ②《逼攻龙游汤溪县城贼垒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18页。
    ①《逼攻龙游汤溪县城贼垒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22页。
    ②《攻剿严州克复郡城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29页。
    ③《附陈贼情并监放炸炮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135页。
    报称,太平军援军黄呈忠与金华守军已从金华遁走。这样,左宗棠在十三日不战而得金华,这是他始料不及的。他
说:“金华府城最得地势,城垣坚固异常,考历代浙中兵事,均以此为关键,攻取之难,十倍他郡。此次乘胜而克,实
非愚臣意料所到。??浙事转机或在于此”。①左宗棠在金华战区从投入兵力到占据金华府城用了半年多时间。他的下
一个目标是进取浙江省城杭州。太平军从金华撤兵后,位于金华以东的武义、永康、东阳、义乌、浦江、诸暨等六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