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所坚持的一项原则是“整齐队伍,严明纪律”。
    ③他一再强调“驭军之道,纪律为先”。④他在创建楚军时即仿曾国藩的《湘军营制》制订了《楚军营制》,并
“自成师以出,无日不以此申儆各营,亦无日不以此为课程”,认为“近来兵事稍稍顺利,其得力亦颇在此”。⑤他在
总结江南大营于金陵溃败的原因时说:“近观金陵局势之坏,不在无健将劲兵,而在军无纪律及队伍不整之故。本京堂
恩力矫其弊。”⑥于是,他反复告诫部下将领须恪守军纪。他在给部将王德榜的信中说:“军律难整易坏,断宜随时加
意约束,务恳严饬营、哨各官,自相稽察,不可稍事徇隐。”①他又致函高连升说:“军律却须切实讲求,不可因闻谤
而生愤。请饬诸营、哨加意整理为要。”②左宗棠还强调用严明的纪律对官兵加以约束,以处理好军队与地方、军队与
民众的关系。他指出:“行军最要纪律严明,方期军民相安,诸事应手。否则处处皆荆棘,一步难行也。”③此外,左
宗棠在督办陕甘军务和督办新疆军务时曾分别在给“恪靖”前路统带官刘端冕、总理西征军营务处刘锦棠的指示中说:
“前檄该提督等申明纪律,除临阵外不准滥杀,不准奸淫妇女、搜抢财物、烧毁粮食,如敢故犯,准随时军法示惩。盖
不但目前整军勘乱之计,亦所以销弭异日怨毒隐伏之根也。”④“进规南路应剿者陕甘叛回(按指白彦虎)、安集延夷
兵耳,积年叛弁耳,此外缠回及先附贼而后反正者均应宽贷,亦天理人情所宜。所部各营均知法度,老湘风气尤冠一时,
    ①《闽浙兵制急宜变通谨拟减兵加饷练兵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24—125 页。
    ①《复陈善后事宜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758页。
    ②《校阅省标各营官兵春操事竣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226页。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二。
    ④《请将营官杨政谟等革职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90页。
    ⑤《李副将金旸禀驰抵江省并拔营赴剿日期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9页。
    ⑥《李副将金旸禀驰抵江苏并拔营赴剿日期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9页。
    ①《与王郎青》,《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七,页六七。
    ②《答高果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二八。
    ③《丁提督贤发禀派队护送粮运情形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212页。
    ④《刘提督端冕等禀在胭脂沟等处击贼夺获军械辎重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346页。
    此次如能各遵行军五禁,严禁杀、掠、奸淫,则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后此长治
久安亦基于此。“⑤左宗棠把严整军纪提到了”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表明他的治军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他在总结
收复南疆的经验时说:”此次官军进征,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完善如初。“⑥这固然不免有夸张之意,但较之当时各
支清军军纪败坏,四处烧杀奸掠的情况,他所督率各军的纪律严明确实是很难得的。
    左宗棠还主张裁撤冗疲和庸劣将弁兵丁以整军。他认为“兵之应亟汰者四:老弱疲乏之兵,吸食洋烟之兵,虚名占
伍之兵,塘汛零星之兵。此皆无所用亦不可练者。外此各标协营听差、传号、书识各名色不与操练之兵,实为军政之蠹,
亦应酌量裁减,以实行伍。约计应汰之兵至少不下四成余。兵既减少,则员弁亦可酌量裁并,所裁之廉俸、薪乾亦可留
养练兵。大概挑留可练之兵五成有余,即以裁兵四成有余之饷给之,饷、米并计,守兵每月可得银三两,战兵每月可得
银三两数钱。日用足敷,无须别营生业,自可聚居勤练,而免散漫荒嬉之弊。”①对于清朝绿营之弊端。左氏此论可谓
一针见血。
    当时绿营兵有 60 余万人。人数虽多,却并无多少战斗力。这一方面由于训练荒废,另一方面则缘于兵多饷缺,以
致出现了冗疲充斥的局面。按绿营营制,守兵月饷银一两,战兵月饷银一两五钱,但实际上由于“库款告匮”,士兵
“每月仅获半饷”。这样,“每兵所得月饷,不足供一人十日之食,余二十日则悬釜待炊,衣履无出”,“如是少壮者
不愿入伍,而入伍者多老赢疲弱,穷无所归之人。其市井之徒,或挂名册籍,以小贸、佣工为本业,而以余暇应差操”
②。因此,左宗棠提出了裁撤绿营兵四成以上的建议,以力矫其弊。
    他对时论“以兵改勇”的呼声表示赞同,但又表示不能“借以兵改勇各色为开销实饷地步”,防止出现“兵饷虽加,
仍无实际”的结果。他认为应在“以兵改勇”之际对军队加以整顿,指出各省之兵“相沿既久,军营恶习太深,将弁只
知当差赚钱,兵丁只知吸烟、赌博、诈索陋规,于打仗、守城诸事毫不得力。??此时以兵改勇,必先将行伍积习一律
划除,从新整顿,方期实效。而欲兵勇得力,必先将管带之营哨各官逐一挑选,务得其才。不必定用本标副、参、游、
守、千、把、外额办事管饷,办文册不准仍用营书队目。惟责令营官选哨官,哨官选十长,十长选兵丁,方期选募训练
一气呵成,渐得以兵改勇实效”,“必期一兵得一兵之用”①。左宗棠还认为:“武营习气太深,整饬不易,其庸劣不
职者,应即随时参劾,以肃戎行。”②他一经发现不称职官弁,即随时予以革职。左宗棠在筹划进军新疆之际,除精挑
出关之兵和精择出关之将外,还主张对金顺等“虚拥多营”、“坐食迁延”的情况加以整顿,并上奏清廷请敕金顺能
“深思兵贵精实之义,汰去虚冗疲乏将弁兵勇,归并成营”,这样才能够“制胜有权,免贻异日之悔”③。
    此外,左宗棠注重对将士勤苦耐苦作风的培养,强调“治军者知以习劳
    ⑤《答刘毅斋》,《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七,页六二。
    ⑥《答刘克庵》,《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页二五。
    ①《闽浙兵制急宜变通谨拟减兵加饷就饷练兵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26—127 页。
    ②《闽浙兵制急宜变通谨拟减兵加饷就饷练兵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24—125 页。
    ①《延榆绥刘镇声集等禀请以兵改勇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108—109 页。
    ②《请将废弛营务之朱纶等三员革职片》,《左宗棠未刊奏折》,第 548页。
    ③《敬筹采粮转运核实支销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482页。
    戒逸为教“。他指出:楚军所至,皆于战阵余暇务屯垦,勤树艺,筑城堡,兴水利。凡民力不逮者,均师人代之,
工竣薄给赏犒以酬其劳,而省官钱无数。??可见治军者知以习劳戒逸为教,恤民勤事为心,其军必可用,于国事必有
济。①防营无事,修筑城堡,开耕荒地,差操之余种菜栽树,以习劳练其筋力,以作苦范其心思,胜于坐食嬉游多矣。??
本大臣爵阁部堂积苦兵间,所至皆以此为务,而所部亦自成风气,无敢扰累百姓者。②臣之度陇也,首以屯田为务,师
行所至,相度形势,于总要之处安营设卡;附近营卡各处,战事余闲,即释刀仗,事锄犁,树艺五谷,余种蔬菜;农功
余闲,则广开沟洫、兴水利以为永利,筑堡寨以业遗民,给耕具、种籽以赒贫苦,官道两旁种榆柳垂杨以荫行旅。自臣
以下至营哨各官,于驻营之地,日巡行省视,以劳来而劝勉之。??所部楚军,向用农家,不收游手,其将领又多由佣
耕作苦而来,故以其所习课其所能,不烦教督而自劝。至所属蜀、豫、淮各军,则固未能一律绳之。③这些言论既淳朴
又感人,集中体现了左宗棠在整军方面确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值得称道的是,左宗棠能够自觉地与将士同甘共苦,且以
身作则,诚以待下,廉以率属,从而鼓励了士气,使整军经武得以可靠的保证。他在家书中说:”军兴既久,饷绌日甚,
我军欠饷三月有余,刻忧饥乏,有时事机必赴而运掉不灵,无如之何。幸诸将士相从日久,知我无丝毫自利之心,尚不
至十分迫索耳。“①”自入军以来,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冀与士卒同此苦趣,亦念享受不可丰,恐先世所
贻余福至吾身而折尽耳。“②”我在军中,作一日是一日,作一事是一事,日日检点,总觉得自己多少不是,多少欠缺。
“③”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干金,吾尚拟缴一万两作京饷,则存者不过数千两已耳。
“④他还在上奏时指出:”臣之驭军,别无才能权智,所恃者诚信不欺,丝毫不苟,不敢以一时爱憎稍作威福,致失人
心。行之既久,湖湘子弟习而安之,虽欠饷积多,尚无异说“,因此在远征新疆之际,”将士闻臣荷新命,多赴兰州自
请随征出塞者“⑤。于此可见,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德高望重、业绩卓著的军事统帅,正是他砥节励行的结果;
楚军之所以有较强的凝聚力,且治军效果显著,也得益于左宗棠的身先士卒。
    ①《刘镇厚基享请附奖工程人员并卓胜军开拔各情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395页。
    ②《延榆绥谭镇仁芳禀报神木游勇拒捕毙兵情形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406页。
    ①《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9 页。
    ②《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64 页。
    ③《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68 页。
    ④《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88 页。
    ⑤《杨昌浚如能去浙度陇可资臂助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342页。
    三、“用兵之道”左宗棠善于讲求“用兵之道”。这也是他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左宗棠制定指导战争全局的战略
计划,向来主张“规摹局势,先后缓急”
    ①。还在浙江镇压太平军之际,左宗棠便“亲履行阵,于军情、贼势、地形刻意讲求,颇有所悟”②,从而较为准
确地确定重点打击目标,其战略意识不断成熟。在镇压捻军和陕甘回军时,他的基本战略是“先捻后回”,“先秦后陇”。
他指出:“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捻宜急,剿回宜缓;以用兵次第论,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
因此,他主张先进剿捻军,然后镇压陕甘回军。他还认为:“将来臣军入甘,应先分两大枝,由东路廓清各路,分别剿
抚,俟大局勘定,然后入驻省城,方合机局。是故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之贼;驻兵兰州,
必先清各路之贼。”③这就是说在镇压陕甘回军的过程中,以进兵陕西为先,然后进取甘肃。当阿古柏匪帮侵入新疆,
俄国又派兵占据伊犁后,左宗棠积极“筹布出关大略”,认为:“关内关外用兵虽有次第,然谋篇布局须一气为之。以
大局论,关内肃清,总督应移驻肃州,调度军食以规乌鲁木齐。乌鲁克复,总督应进驻巴里坤以规伊犁。”①他还指出
对新疆局势应“从内布置、从新筹度”,“就兵事而言,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②。
左宗棠制订收复新疆的战略计划正是在认真“规摹局势”后作出的。他认为:“天山南北两路,旧有富八城、穷八城之
说。北自乌鲁木齐迤西,南自阿克苏迤西,土沃泉甘,物产殷阜,旧为各部腴疆,所谓富八城者也。其自乌鲁木齐迤东
四城,地势高寒,山溪多而平川少;哈密迤南而西抵阿克苏四城,地势褊狭,中多戈壁,谓之穷八城。以南北两路而言,
北八城广,而南八城狭,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③因此,“此次进兵,先北路而后南路。如大军攻剿古牧地乌垣、
红庙一带,帕夏敢赴北路之援,官军猛打数仗,自可挫其凶锋。将来下兵南路,声威已张,或易著手。”④“官军出塞,
自宜先剿北路乌鲁木齐各处之贼,而后加兵南路。??是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也。”⑤这样,先攻北疆,次取南疆,然
后索还伊犁,形成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正确战略思想。
    在进行战争的战略策略方面,左宗棠主要强调了“布置后路”、“缓进急战”两个方面的问题。
    左宗棠一贯主张布置和严防后路,以便前线军队能够长驱直入,无后顾之忧,层层推进,稳扎稳打。他在浙江同大
平军作战时说:“办贼之法,必避长围、防后路,先为自固之计,然后可以制贼而不为贼所制。”①他在进兵
    ①《遵旨密陈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198页。
    ②《复奏筹画进取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37 页。
    ③《敬陈筹办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72页。
    ①《与威宽勋同》,《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173、177 页。
    ②《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一。
    ③《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191页。
    ④《答张郎斋》,《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六,页二○。
    ⑤《新疆贼势大概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421页。
    ①《复奏驻军开化马金街正可兼顾衢城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1册,第 27 页。
    陕甘的过程中也说:“凡战事总须严防后路,最忌一泻无余。”②特别是在收复新疆的用兵谋略上,左宗棠进一步
完善了这一方面的思想。他在玛纳斯南城既克,北路一律肃清的情况下,认为“官军方图下兵南路,扫荡而前,北路所
宜筹者防,南路所宜筹者剿,大致判然。??主剿之军,步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