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可久“⑤,表明他的经济思想已开始冲出封建传统思想的樊篱而逐步跨入资本主义思想的门槛。他上述思想言论的归
结点即是:”听商经营“,”听民自采“。左宗棠的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综观左宗棠的经济思想,他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和工商业均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当然,左宗棠在对待农
业同工商业的关系方面,虽然都予以重视,强调“以农为经,以商为纬”,但他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本末观的影响,这
是毋庸讳言的。如左宗棠认为:“税厘一项,取之商贾较之取诸农民本末攸分。”①他还说:“民安于陇亩,人心既固,
民气自强。彼以逐末而终致贫寡者,我以务本而自致富强。”②说明左宗棠在农业和工商业的重心方面有偏重于农业的
倾向。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左宗棠并不是要限制和阻止工商业的发展,而是大力主张振兴工商业,通过盐务和茶务的
改革以纾商力,通过自办工商业以挽回被外人夺去之利,通过提倡听任商人办理企业以增强经济活力,这是有助于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的,左宗棠经济思想的主导方面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
    ①《署镇迪周道崇傅禀乌垣等处善后事宜并金巡检劣迹捕蝻诸事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427—429
    页。
    ②《刘道璈禀省城东关外地方宽厂堪以建造机器房屋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443页。
    ③《札镇迪周署道筹办善后事宜》,《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526—527 页。
    ④《徐州道详转陈胡恩燮拟办利国矿务招商章程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466页。
    ⑤《试办台糖遗利以浚饷源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三,页五五。
    ①《巩秦阶唐道启荫洋据阶州禀报商民滋事厘局一案由》,《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213页。
    ②《病势增剧恳恩开缺回籍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九,页六四。
    第三章左宗棠的文化思想左宗棠说过,他“不为名儒,即为名将”,展示出其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表明他是怀有
当一“名儒”抱负的。左宗棠还常常以“一介寒儒”自称,也说明他把自己纳入通儒学的文化人圈内。左宗棠从幼年起
便诵读《论语》、《孟子》,兼读《大注》,青少年时代一面学制艺,应科举,一面研学经世有用之书,形成了自己的
文化观。他对儒家学说尊崇备至,表示要“纳轨躬儒行”,强调“儒术盛而世教修”。他尤其重视程朱理学,决心“格
以程朱为宗”。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通经致用”之说发扬光大,反复强调“穷经将以致用”,大力提倡实学,
主张“实事求是”。因左宗棠所处时代的缘由,西学东渐的风风雨雨已对中国原有的以儒学独尊于思想文化界的结构予
以冲击,左宗棠很快适应了新的文化氛围,反对当时居正统地位的“严夷夏之大防”,视西学力“奇技淫巧”、“雕虫
小技”的思想,承继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阐发“中不如西,学西可也”的观点,
形成了具有开放意识的新型文化观。
    一、“俗以程朱为宗”
    左宗棠终其一生都服膺儒家学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左宗棠对儒学的两个主要流派宋学和汉学则是褒贬不一的。
他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学倍加尊崇,主张“恪以程朱为宗”,“以程朱为准”,“宗程朱以探原孔孟”。
    ①他对汉学,特别是清代乾嘉年间盛行的以训诂考据为特征的汉学则多有微词,指出:“自乾隆中叶以来,声音训
诂校雠之习盛,士竞时局,逐声气,以搏击儒先为能,放言无忌。”②“近世士大夫专尚考证、训诂、书数之学,以窥
隙攻难为功,至标立汉学名字号召后进,于书之言身心性命者相戒为空疏迂阔之谭,弃置不一顾。其甚者乃敢躬冒不匙,
轻议先儒,及问以四子书义,不能答,尝以利害细故,颓乱而无所守。”③为此,左宗棠主张“箴汉学之膏盲,而一以
朱子为归”,以实现“儒者传道报国之功”④,并达到“入宋儒之堂奥”⑤的目标。
    左宗棠所尊崇的宋学是宋儒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宋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脉胳是:北宋新王朝建立后,当时儒
家的思想家们,在儒、释、道三家长期相互斗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以孔孟学说为主,吸收各家之长,建立了以理学
为名的新儒学。先有孙复、石介、胡瑗等“北宋三先生”首倡儒学,紧接着周敦颐提出太极图,邵雍发挥《周易》先天
学,张载论气为万物本体,程颢、程颐兄弟大谈天理,以理为宇宙存在的根据。至此,游离孔子思想实际的新儒学体系
基本完成,因为特别重视道或理,所以称为道学或理学。南宋朱熹以程颐的学说为主,吸收各家之长,建立了所谓程朱
理学。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发挥孟子和程颐的学说,明代王守仁又发展了这个学说,建立了所谓陆王心学。在这两派
之外还有张载、王廷相、罗钦顺等人的学说。
    ①在理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上,程朱派是主流派。②程朱理学具有理论创新和为统治者利用的双重效应。它发前人之
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③它作为由宇宙本体的“天理”,到完美人格的修养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学说体系,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思想④,在宋、元、明三朝地位极尊。即使在清初出现了批判理学、复兴汉学的社会
思潮,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界的正统地位仍旧保持。康熙皇帝即有崇奖朱学之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
特颁谕旨,将朱熹由孔庙两庑升祀大成殿十哲之次。康熙皇帝还在《朱子大全序》中称赞朱熹道:“集大成而绍千百年
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一定之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清代仍当作士人必修的教科书、科举考试的
标准答案,任何要想取得科甲功名的人不读此书是过不了关的,程朱理学对文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①《南菁书院题额跋尾》,《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94、295 页。
    ②《〈马征君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51页。
    ③《陶文毅公节书冯定远〈杂录〉跋后》,《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78页。
    ④《〈马征君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51页。
    ⑤《创设正谊堂书局告示》,《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550页。
    ①匡亚明:《孔子评传》,第 382—383 页,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②阎韬:《孔子与儒家》,第 76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③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卷,第 20 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年版。
    ④赵吉惠等主编:《中国儒学史》,第 549页,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以“寒儒”自诩的左宗棠正是把程朱理学视为圭臬,在其一生中表现出对程朱理学是何等的顶礼膜拜。左宗棠在给
友人的信中说,“紫阳学统,弟何能窥其百一,然自六岁读《论》、《孟》时,即兼读《大注》。”“九岁学作制艺,
先子每命题,必令先体会《大注》,一字不许放过。”①紫阳学统,即朱熹理学的学统。②左宗棠在少年时代,就深受
朱熹学说的熏陶。稍后,左宗棠在家塾和亲戚的学塾中分别找到广西理学家陈宏谋的五种遗规、河南理学家张伯行的《
正谊堂汇刻》,对此细心研读。左宗棠十九岁时考入长沙城南书院。该书院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列为湖南三大书院,
均为理学阵地。
    朱熹曾讲学于岳麓书院,自然对湖南士子沿袭的尊奉程朱之学风有极深的影响。左宗棠在城南书院受到了宿学名儒、
书院山长贺熙龄的器重,被“诱以义理经世之学”③,左宗棠在书院也潜心“寻绎汉宋儒先遗书”。④左宗棠 21 岁时,
于朋友“周铁樵裕梓案上,见正谊堂所刊儒先遗书十数种,中有清献陆先生《读朱随笔》一册,尝手钞以视贺侍御师及
耦耕尚书”。①《读朱随笔》乃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陆陇其研究《朱子大全》的著作,该书对朱子之书“摘其精蕴,
分条纂录,而各加案语以申之”②,在清代素为尊奉理学者所重视。左宗棠将此书逐字逐句地抄录下来,当作珍品送给
贺长龄(耦耕尚书)、贺熙龄(贺侍御师)阅看,以示他对恩师教诲的报答,从这里也可看出左宗棠对程朱理学是多么
的崇拜。左宗棠 26 岁主讲醴陵渌江书院时,依据朱熹编撰的《小学》,“撮取八则,订为学规,以诏学者。月朔望会
订功课日记,为之引掖而督勉之”。③左宗棠 48 岁入官后,不仅以义理之学相标榜,还在为官治所大量刊刻理学著述,
希冀于此来保住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他率楚军居江西婺源时,颇为自己能来到朱熹的故土而自豪。他说:“婺源为朱
子阙里,夙称文献之邦。”④在婺源,他下令以程朱理学教谕百姓,并同理学家夏炘“论学甚欢”。夏炘记述道:“左
公讲朱子之学,见余《述朱质疑》而善之。”⑤夏炘赠送给左宗棠“《小学》、《孝经》、《近思录》、《四书》四种,
刻本极精”,左宗棠把这些书转交给在湖南家乡的儿子“好为藏之”,表示“若我治军之暇尚有余力,当翻刻《小学》、
《孝经》、《四书》、《近思录》四种以惠吾湘士人。”⑥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以闽中为理学之邦,思有以“续闽学
之绪”。闽学,即朱熹创立的理学学派,因朱熹大半生在福建讲学得名。清康熙朝理学家张伯行曾任福建巡抚,号清恪
公,编有《正谊堂全书》,收入程朱学派之书 55 种 500余卷,收录原则为“必须与程朱相合的话始行录入”。①左宗
棠为自己能总督闽浙、莅官福建而自豪,认为这是他
    ①《〈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4、5 页。
    ②由于朱熹的父亲曾读书于安徽歙县的紫阳山,朱熹居住于福建崇安时题名书房为“紫阳书室”,朱熹因此被学界
奉为紫阳先生,其学派为紫阳学派。
    ③ '清' 左孝同:《先考事略》,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8页。
    ④《〈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8页。
    ①《〈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11 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③《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六。
    ④《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35 页。
    ⑤[清]夏炘:《景紫堂集。自订年谱》。
    ①[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 208页,复旦大学出版倡行闽学
的大好时机,便在福州设立正谊堂书局,厘订重刊《正谊堂全书》。他在《创设正谊堂书局告示》中指出:“曩者仪封
张清恪公孝先生之抚闽也,与漳浦蔡文勤公闻之先生讲明正学,闽学大兴。清恪汇刻儒先遗书五十五种,扫异学之氛雾,
入宋儒之堂奥。本爵部堂乡举以后,即得是刻残编读之,以未睹全书为歉。兹来清恪旧治,亟询是书,仅存四十四种,
而鳌峰书院所藏版片蠹蛀无存矣。爱择省会文昌宫设正谊堂书局,饬司道筹款,就所存本先付手民开雕,余俟访寻续刻。
书成散之各府县书院,俾吾闽人士得以日对儒先商量旧学,以求清恪、文勤遗绪。”②他还颁布了《正谊书局章程》,
对刊刻《正谊堂全书》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要求“分校者按卷先读一遍,校一过。将副本及别刊本再校一过。破蛀者
补缀完善”③,以确保这套丛书的质量。
    该书从同治五年(1866年)开雕,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成为宋儒理学著作之渊海。左宗棠为福州正谊书院
写下联语,希望书院能培养更多的闽学后继者。联语写道: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
①左宗棠在为此联作的按语写道:“卅年前湘塾见正谊堂刻儒先书廿余种,心诚好之,以不得见全编为憾。持节来闽,
访求清恪汇刻旧本,盖亦仅有存者。同治五年春,自粤班师回闽,开正谊堂书局,属同人搜致开雕,意将以此绪闽学之
绪也。工未半,复奉西征之命。临行,同学诸子请数语志诸楹间,遂书此示之,并以为别。”②左宗棠在任陕西总督期
间,还根据不同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推行他的主张。他在陕西强调恢复宋学的另一重要学派关学。关学为北宋张载创立
的理学学派,因张载长期在陕西关中地区讲学而得名。二程弟子认为关学来源于二程的洛学③,杨时说:“横渠之学,
其源出于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④尊奉理学的左宗棠自然对张载的关学也倍加推崇。他在泾阳力主
兴复学舍,即使“费至数千金,以惠寒畯”,也要“复勤旧业”,“将见儒术盛而世教修,关学遗风无难复振于今日”。
⑤张载于儒家《六经》研究较深,关学即以此为特征。左宗棠在陕西和甘肃复刻《六经传注》,“但愿边方髦俊熟读深
思,庶延关学一线,老夫亦不枉此一行也”。他指出:“晚近读书,不知讲明义理,藏之心而体之身,但以之习章句,
博科名,以求世俗所为富贵利达而已,此心何可令古昔圣贤见乎?”①左宗棠在督办新疆军务期间,针对民众“鲜明义
理”的状况,刊刻发布了道光朝钦颁《敬阐〈圣谕广训。黜异端以崇正学〉韵文》,以此来提倡“正学”。左宗棠说:
“何为正学?今学校中所奉之先师孔子,乃我中国第一圣人。所传授
    社 1985 年版。
    ②《创设正谊堂书局告示》。《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550页。
    ③《正谊书局章程》,《左宗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