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同人)盛唐之情深不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同人)盛唐之情深不寿-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再驱驾回他家,尝尝自己家里厨子的手艺,等到月亮出现再一起赏月。不得不说裴桓芝安排的还是很不错的,给大家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商讨事宜。
  不过在城郊的时候,四个人主要还是相互聊两句近日的生活,没有涉及更深入的话题。这样做既可以让周元杰更好地融入其中,也避免了谈话内容外泄的情况。等到回了裴家,大家才开始聊真正想交流的话题。
  夜晚,一轮明月光洒大地,玉白的月光给园子里的小水潭披上了一层薄纱。李清等四人围坐在水潭边的空草地上,中间还放着暖胃的好酒。今日众人聊的自然是李清的婚事了,虽然李清很抗拒,可是他在大唐人的心目中,不日就要跨入成年人的行列,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与其事到临头才娶一个自己完全没准备与她过一辈子的女子,不如趁早谋划一下。
  裴桓芝作为当中唯一一个结过婚的男人,在这个话题上还是很有发言权的,虽然她不明白李清为什么不愿意过早成家立室,可是也能说上一两句宽解他。:“十八郎,你再三年就真的要及冠了,到时候你父皇不但要给你赐字,说不定还会直接给你封个爵位。这样你就真的是踏入夺嫡的斗争里了。”
  裴桓芝慢慢给李清分析道:“我知道你自小就有主见,说起来,咱们这些人能聚在一起,也都是为了辅佐殿下您。难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你居然害怕了?退缩了?至大家的生死于不顾了?”
  李清被裴桓芝这么一质问,也知道是自己不对,再一想,一下子之前心里过不了的那个坎突然就通了!想想自己还真是矫情,怕是只有自己才将那些小姑娘当初还天真幼稚着的孩子吧!罢了,娶就娶吧,反正至少也还有三年呢,到时候自己若是能再拖个一两年,等到真的要成婚了,对方不也是十六七了嘛!
  但是李清又开始不甘心自己就这门乖乖的按照父皇母后的安排过下去,思来想去,他突然发现从自己穿越到大唐之后,就没有离开过长安,恐怕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长安城郊了吧!
  没错,他是有过人的才华,比同龄人沉稳的心智,可是老话说的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没有亲眼看看大唐的万里河山,没有亲自体验过老百姓的生活,自己怎么还妄想坐上皇位指点天下?
  一想到自己所思所想说不定只是可笑的纸上谈兵,李清也顾不得思考什么婚事了,对着在一旁关注着他的三个小伙伴说:“今日听桓芝一席话,十八郎受教良多。之前的确是我着像了。可是三位可曾想过,若是我从生来,到如今即将成家立业,都没有走出长安看过,又怎么能了解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真的需要什么呢?”
  王虎晨一听李清的话,吓得魂都没了:“十八郎,你在胡说什么啊!你可是皇子,这要是真的出了长安城,你可知道那有多危险?不行不行,你看我们现在也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脉,形式对我们也算有力,你可千万别犯了牛劲,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啊!”
  李清自然不认同王虎晨的话。反驳道:“我现在尚且只是个皇子你都说外面有多危险,那要是日后我成了王爷,甚至是太子,皇帝,岂不是更没有机会出这长安城了?那这样一个连基本民生都不知道的主子你们敢信吗?天下人敢信吗?”
  一时间竟然无人回答得出李清的问题。最后还是裴桓芝开口:“十八郎,你说的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可你在这儿和我们争论也没什么用,即便我们都认同了你的话,皇帝陛下会同意你出长安吗?皇后娘娘会放心你上路吗?退一万步说,即使所有人都认同你的话,阿晨说的那些你也要考虑啊!你在长安碍了多少人的人你自己难道还不清楚?别的不说,单要是太子知道这个消息,你想想他会不会趁机除掉你。还有你那几个哥哥,有哪个是真心希望你好的?”
  李清想想也觉得自己的想法还不够周全,但是他要出去看看的心意是不会改的,只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想法来实行!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过渡章节啦!马上开始写李清成长的过程!
  拜托看书的各位大发善心,收藏人家的文吧!

  ☆、出游前夕

  既然打定了主意,李清自然会想方设法的达到这个目的。说实话,没有见过血的刀剑又能锋利到哪里去?前世李清还只是个学生,今世也一直是被养在保护罩下的皇子,如果没有机会放他自己去闯过,怎么能保证将来他真的有能力成为王者呢?
  就算是被伤了,就算要冒着被灭口的危险,李清都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机会成长。
  思来想去,李清还是觉得伪装成一般乡绅之子出去游离为好,这样一来就不能带着这几个小伙伴了,不说他们都身负官职,就算不是这样,认识他们的人也很多,要是和他们一起去,难免会被认出来,这样自己的伪装就没有用了。
  那么,李清决定,就自己带几个仆从上路,再从千牛卫里找两个信得过的人保护自己安全,这就够了。
  至于游历的路线,李清想,河北道是一定要去的,既然知道今后那里的幽州会出个安禄山,自己怎么也要去那看看,若是可以就先下手为强。
  其次便是山南、剑南两道。
  山南道在终南太华之南,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是大唐重要的商事要地,不少商人都是靠着贩卖物品进山南,才发的财,去那里看看有助于自己知道天下商情。别说什么商人在古代社会地位低,可是他们却是最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的人。
  至于剑南道,那里便是后世的天府成都了。这里算是中原腹地,想想杨贵妃喜爱的荔枝就产自此处,便可以知道这块土地有多珍贵。李清想要去那里就是想看看那里的农民大多种什么粮食,周边运输交通的情况又怎么样。大唐百姓千千万,上位者有这个责任统筹天下物资,才能不让百姓饿肚子!
  这样一来便还剩下岭南道了。岭南道就是后来的广东地区。虽然现在看着不像其他道那样重要,可是李清不会忘记那里有适宜水果生长的温湿天气,那里有良好的水域条件。运作得好,国家未来的商贸中心说不定可以移接到这里。
  至于江南道和淮南道,这两个地方可以算是除了京师外最繁华的地方,连河南道洛阳都不一定比得上它们。
  可是越繁华的地方,有时就有越多危机,若说哪里的贪官污吏最对,估计也是这两个地方。如无必要,李清不想现在就走那趟浑水。
  想清楚了自己的大概路线,李清就准备将出游的事讲给武皇后和玄宗听。出其意料的是,这次支持他的居然不是自己的母后,而是父皇。
  你懂的,作为一个母亲,武皇后自然也希望儿子有出息,可是在她看来,出去游历纯属吃力不讨好。儿子在长安发展未必不会有好成果,可是要是出去了,没有自己看着、护着,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武皇后是坚决反对李清的提议。
  但是玄宗却不认同自家皇后的观点。之前就已经说过,玄宗早就有意在培养李清了。而且作为一个帝王,一个少时不显,后来经过自己拼杀闯出来的帝王,玄宗太知道为人王者要担负的责任了。
  在他看来,自家儿子确实是那块料,天资聪颖不说,心性也好,可是到底是年岁太小,缺少了那股锐气。这次李清主动提出来要出去游历,反倒让玄宗觉得他长大了。
  玄宗想起自己一路走来,若不是年轻的时候当过临淄王,亲眼见过平常百姓的生活,自己也没信心肯定自己做的每个决定都是对的。
  本来,玄宗是想等李清明年完成国子监的学业,便让他到吏部去协助管理日常工作,慢慢的他也就成熟了。但是这样效果确实出来的太慢了,有些太核心的东西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立马就让李清自己明白,倒不如现在让他亲自走一趟,看看各地官员是怎么分配的,又是如何互相协助工作的。这对他将来大有帮助。
  所以现在反倒是玄宗联合李清,一起来劝武皇后,两人讲了许多,可武皇后就是犯了倔似的不同意。怎么说呢,在武皇后的设想里,李清就应该继续获得玄宗的好感,然后选个身份高贵的女孩子成婚,生儿育女,再把太子挤下位,生活就彻底圆满了。
  所以现在得知李清居然有这样奇怪的想法,武皇后怎么能忍?要不是顾及这还是自己的亲儿子,玄宗也还在,她早就动手教育李清了好嘛!
  可是到底皇后的权利没有皇帝的大,玄宗都同意了,武皇后再怎么不愿意也没有办法。玄宗一句“阿云,孩子长大了,随他吧!”就把武皇后的嘴给堵上了!
  不过武皇后虽然点了头,可还是提了些小要求。比如,第一,李清就算要去,也要等明年咸宜的婚事过去后再走,第二,最多只能在外边待三年,等到及冠的时候,李清必须回来;第三,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以后李清要再想走出去,只能等到自己掌权之后了;最后第四点,便是武皇后要求李清三年之后回到长安,必须听从父皇母后的安排选定正妃。
  没办法,为了实现自己的游历梦,李清只能答应武皇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当然,从开始说起这件事,到最终敲定各种细节,整件事都只有玄宗、武皇后、咸宜、李清以及李清身边那几个小伙伴。
  出游这件事怎么说也关系到李清的生命安全,谁也没想把这件事张扬出去。到时候宫里会谎称李清身染怪病,玄宗就下旨让李清去太极宫修养。然后李清就从那里出发,出长安去!
  计划好了这一切,接下来众人按部就班,只等来年咸宜公主的婚事一结束,就实行计划。
  至于李清,更是抓紧最后的这点时间,填鸭式的在熟悉各地的地质年历,多看看他人的游记,或是了解了解每个地方有哪些异与别地的风土人情。这些说不定到时候自己就要用上了呢!
  就这样等啊等,等啊等,日子终于爬到了开元二十一年的四月十八。这一日,长安城里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陛下最宠爱的咸宜公主要出嫁了!
  百姓们个个都准备挤上街头看看能不能一睹公主的芳颜;上层一些的富商乡绅们,可是想看看那位贵公子如此好运抱得美人归;至于一二流的官宦世家,则是嫉妒平时不显眼的周家得了皇帝陛下的青眼;只有真正顶尖的世家这时候还能坐得住,可是他们也在算计着要不要对周家抛个橄榄枝什么的。
  可以说,虽然周家不是什么豪门,可是这桩婚事也牵动着全城人的心!
  而作为婚礼的女主角,咸宜也是天不亮就起身了,用了快有两个时辰才收拾好了一身的装束,大红的礼服是宫里司衣局忙活了大半年才做好的,期间母后是一而再的让那些宫人修改,唯恐有不圆满的地方。
  按说这是她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喜庆日子,可她在欢喜之余心里还有许多担心和惆怅。咸宜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荣光,全是因为自己有个皇后做母亲,有个受宠的皇子做弟弟。
  想到这儿她就又仍不住要落泪了,自己出嫁后弟弟就要外出三年了,这样的精细人怎么受得了外面的风餐露宿?真是要叫人担心死!
  咸宜泪珠子止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要不是身边的宫女鹦喜看她不对劲,早早拿了帕子给她,又在一边好声安慰,咸宜恐怕当场就要失态了!
  可是此事已经定了下来,就算是担心,咸宜也做不了什么!随后她又想到了若是弟弟称病不露面三年,自己母后的日子必定会难过的,那起子小人指不定就会以为弟弟失势,来欺负母后呢!
  这么一想咸宜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弟弟不在的时候,只有靠自己给母后出头了!虽然自己只是女儿身,但她有信心讨得周家上下的欢心,这样便也可以带给母后一些助力。如果这样也不行,好歹自己还有一个公主称号,她就豁出去了,势必要撑到弟弟归来!
  其实咸宜真的是想多了!你想啊,玄宗既然知道自己儿子根本不是生病,而是出去游历了,会眼睁睁看着别人看轻武皇后吗?再说了以武皇后那个段数,恐怕只有别人被她坑的份吧!
  但是咸宜能有这份心,也不枉武皇后疼爱她多年,也不辜负李清对这个姐姐的亲近。
  再说回大婚这日,上午,咸宜准备妥当后最后向武皇后拜别,泪眼婆娑的上了花轿。这台六人抬的花轿从德福宫起,出大明宫东侧望仙门,绕长安城主城道一周,最后才到周家去。
  花轿才出宫门就有百姓挤满了道路两旁,就为了看这位公主一眼。咸宜也受民众的影响,慢慢放下了心里的担忧,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婚的喜悦中去。
  而围观的百姓也觉得不枉此行,公主的仪仗队威武不凡,做足排场,公主的花轿华美精致,更不用说公主的嫁妆不知凡几,打头的几箱,光是最上边摆着的那些血如意,东珠串儿,金头面就已经镇住了全场,从这些个物件里随便拿一样,就是价值千金的宝贝啊!
  还有什么整盒整盒的宝石,连名字都叫不出的漂亮绸缎,让文人雅士为之疯狂的书籍字画。。。。
  这位咸宜公主的嫁妆真是让人大开眼见,有从外地来的商人看到这些嫁妆感慨道:“真不愧是皇帝老子嫁女儿,这嫁妆可真好啊,我走南闯北这么些年也看到过不少名贵宝贝,可都没有今天一天见得多!”
  旁边立马就有人说:“那也不是个个女儿出嫁,皇帝陛下都出这么好嫁妆的,你也是运气,今日碰到了咱们咸宜公主出嫁,若换做别的公主,这嫁妆都没有这儿的三分之二吧!”
  那商人好奇,便问道:“老兄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旁边这人也好显摆,不无得意地说:“我本就是京师人,这几年也看过别的公主出嫁,当时看着也觉得不愧是公主嫁人,可如今再一看今天这位的排场,才知道以往那些都不算什么。我也没什么本事,就是记数本事不一般,嫁妆从我面前抬过便知道是第几箱,整个下来到底有多少抬嫁妆我能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