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各省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闲话中国各省人-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海经》里曾说:当初盘古开天以后,终于死去后;头东脚西平躺在大地上他的头部高高隆起;就是现在的山东境内气势雄伟的东岳泰山;他的两脚趾朝天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群峰挺立的西岳华山;他的肚子往上高挺;就是现在河南省境内风景秀丽的中岳嵩山;他的左臂在身体的南边;就是现在湖南省境内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在身体的北边,就是山西省境内气象万千的北岳恒山。
    
  他的寓意也就是这五座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身上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这五座山所在的省份和一马平川的河北及陕西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省份,这六个省几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虽然中国的地域特色很重,光是叫东西南北的省份就有十几个(东有山东、广东;西有陕西、山西、广西、江西、西藏;南有湖南、河南、云南、海南;北有河北、湖北。);这其中东西南北所对应的四省也分别是汉民族传统势力范围最早的边界,也是春秋战国时其最主要的四个国家…齐、秦、楚、赵的所在地,而河南则是最正宗意义上的中原之地。现在我们就先从这几个省中的山东说起:
      
  山东地处中国东端面朝黄海、渤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    
  “山东”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是指相对于秦而言的“关东六国”(函谷关以东或曰崤山以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指的“山东”是由金国(女真人统治中原时期建立的王朝)所设立的“山东道”演变而来的。地理范围为春秋战国时的齐、鲁两国及其周围的小国组成既传统上“东夷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山东又往往称为“齐鲁”。一提起山东人们第一个印象就是“山东好汉”,自古就有“河北出响马,山东出好汉”之说。山东人在做事情时,先考虑别人。所以山东人出好干部如焦裕禄和孔繁森,他们都是在外省(河南和西藏)任职,但他们却把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洒在了外面的土地上。也出痛恨不公平而想天下公平的宋江和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樊崇、黄巢等等。
      
  所以山东人的儒雅和他们的大智慧和他们高大的外表是极矛盾的。人们一说起山东人好象第一印象就是笨拙。本人深为此对我们的误解而往往辩论一番。反过来想,我们平常不是老说“大智若愚”吗,想到此心中也就释然了。
    
  齐鲁故地因土地较肥沃又得沿海之利,所以自古来虽不及江浙二地之富庶,但在全国说来也是自给有余而名列前茅了。少了“穷山恶水”的逼迫,没了勾心斗角的你死我活;再加上北方人所自独有的的豪爽性格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浸濡,山东人行事必“义”字当先!在国家大义面前戚继光、张自忠、赵登禹们站出来了!在个人义气面前荆轲为了燕王挺身而出抛头颅血溅秦宫!尾生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在桥下抱柱而死!还有辛弃疾和秦琼、程咬金及瓦岗的其他山东人,更有义震千古的梁山好汉们!
      
  山东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早,原来的“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所以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无论是齐国的经济还是鲁国的农桑和文化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的。在这段时期山东诞生了伟大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以及政治家管仲、晏子和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齐威王,当然还有匠师的鼻祖鲁班。这一段时期是山东历史上最为光彩的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涌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等书法家和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以及诸葛亮、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它成为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朋友,看完上面的山东的精英你还认为山东人愚吗?
      
  山东西有梁山耸立,东有崂山之秀,中有泰山之雄和沂山之灵。这座座山川扮亮了山东这块伟大的土地。
      
  黄河在山东入海后带来了大片肥沃的土壤,至今山东的陆地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之中。环绕着这个半岛的是“名牌之城”和北海舰队驻地的青岛、“水果之乡”烟台等串串璀灿的明珠和被联和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这里有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的“成山头”和见证“甲午战争”中国耻辱的刘公岛)在半岛中部有“国际风筝都”潍坊和齐国古都淄博(古称“临淄”,这里有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和蒲松龄的“聊斋”故居)南部有“圣人”的故里——曲阜和革命老区临沂;北有滨洲和东营这个“石油之城”(胜利油田就在这里);西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泉城”济南和有“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更有那家喻户晓的微山湖。
      
  一个地方的出名有的靠它的名人,有的靠它的历史,有的靠它的物产。山东不仅孕育了数不清的名人和悠久的历史,还有令我们引以为豪的物产。山东有“温带水果王国”之称,著名的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的“金丝小枣”和五莲的板栗等等,数不胜数。还有被尊为“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
    
  最象征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入海,最象征中华的泰山在这里耸立,最代表中国人文的孔子在这里诞生!这就是山东!
      
  朋友,来吧!快来认识这块伟大的土地,来认识这朴实敦厚的山东人!

流浪河南
  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河南地处中原,地接南北,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所以历代王朝设都于此者甚多,以洛阳和北宋都城汴梁(现开封)为甚。其中洛阳被称为东都(不是汴梁的“东京”),其和北京、南京、西京(唐时“安史之乱”后迁都洛阳后对长安的称呼,现西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其地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每逢汉政权被迫南迁时,那些爱国的文人的诗词里中原这两个字出现的频律是高之又高的,东晋时如此,南宋时亦如此。那一首首、一阕阕诗词寄托了多少人亡国的哀思。朋友有空就读一下陆放翁的诗和辛稼轩的长短句吧,只要你是有感情的,相信应该不会不为之动容的。
    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中原的他们不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不但在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洲人南侵时四处流浪南逃,还要时不时提防那条脾气难以捉磨的母亲河。好时,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发怒时,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谁也记不清黄河发过多少次怒,谁也记不清他的子孙因此而流浪过多少次!如果有心去查一下水灾史,你就会知道河南人受过多少次因他而起的灾难。每一次水灾的来临,就是又一次大流浪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一次次的重复着他们先人的逃亡之路,一如吉普赛人。有的人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威胁下踏上了迁徙之路,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向南走了,走到了赣、闽、粤、台,就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他们向西走了,一直走到了荒漠地带,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走西口。但是相比于比较著名的其它两次大的迁徙—山东人的“闯关东”和粤闽两省的“下南洋”,河南人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越迁越穷。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线路,但是当时的条件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往西,对他们来说只有西边有大片的未开垦的土地。一如山东人只能去东北,粤闽人只能往南下南洋一样,没有别的选择。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恶劣的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 试想一下一个人甚或一群人逃亡到一个地方,而且是经常性的。人的善心毕竞是有限的,倘若这些地方也碰上天灾抑或人祸自给尚且有问题,就更不用说救济别人了,但是这些流浪的人也要活下去呀,他们就只得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了。久而久之这成了他们谋生的技巧,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来是那样的不屑,但对他们说来却是那样的实用。也许第一批“坏”的人是被逼无奈的,但到了后来就成了他们口口相传的生存本能。一如湖北人的精和重庆人的猾,这是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处事之道。所以也常听到“穷山恶水出刁民”一说。沙漠和草原地区的人的好客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地区,有时走上几天都看不到个人,突然见到同类,当然很高兴了,再说他在帮你的同时也在帮了自己。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地位就会互换了。呵呵,扯远了。
    
  河南人是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精英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鼻祖的老庄及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等一干政治家就都是河南人。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浪,范蠡是到了越国,帮助那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灭了吴国,其后感觉其人只可“共苦而不可同甘”弃之而去到了现在山东的定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经商,这就是后来被尊为商人鼻祖的“陶竹公”了。苏秦更是到处流浪,一直流浪成了合纵六国共抗秦国手执六国相印的宰相,商鞅、吕不韦(被秦始皇称为“仲父”,民间多谣传为其生身父亲)和李斯则是先后到了秦国,并都先后任秦的宰相,但是下场都很惨。看来河南人的祖先就开始流浪,而且你看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强!
    
  到了汉时河南人又出了“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张良和一代名士陈平,一代名医张仲景和科学家张衡和那写下政论文之典范的《过秦论》的贾谊,那丝丝入扣的论证和流畅的文字,一扫白话文的枯燥,这可以说是世人最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还有那三国时的徐庶和司马懿及老黄忠无一不是鼎鼎大名,还有东晋时权倾一时的谢安一家。
    
  及至大唐,他们先后又为国输送了一代名相姚崇和韩愈,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及画家吴道子和北宋时的抗金名将岳飞。究其一生也可用流浪一词而概括。所以说河南人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时在想,社会发展了,真正的吉普赛人也会定居下来的,我们的河南人应该也会的吧?日子好了,那代代相传的生存技能也会淡化乃至消失的吧?希望在看电视时那些坏的事一出来人们不会本能的问:“又是河南的吧?”。
  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地方,看一下这个“最中国”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血缘之源!这里有唐、汉之东都洛阳和中国最古老的首都安阳!这里有中国的“东京”开封和“河南汤阴”这武穆的故乡!这里有中岳嵩山和少林寺;这里有崤山和巍巍的太行!这里有黄河和淮河;这里有甲骨文和5000年的华夏文明之光!这里有着暂时不好的这样那样的口碑,但更有着为改变这一形象而努力的满嘴说着南方人听不懂的“中”的河南小伙和河南姑娘!

麻辣四川
  
  近来好些琐事缠身,本是打算加快进度争取早早完成自己给自己定制的将中国每个省写一下的“任务”,可终是因我这等小民琐事太多,一拖再拖,各位勿怪:)今天得闲,看了一下时间还有1个半小时下班,应该可以赶完一篇的,所以抓紧“上马”。
    
  记得以前读书时原以为“四川”一词是因其境内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和涪江而来及至后来才得知是宋真宗时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四川”因此而得名。四川简称蜀或川,人口8000多万,自重庆列为直辖市后,人口排河南、山东、广东三省之后列第四位。其北接陕甘、西连青藏、南挨云贵而东望两湖湘鄂之地,呵呵把重庆漏了:)黄河和长江都穿省而过,是西部重中之重。自秦蜀守李冰父子开修都江堰以后,一跃而成为“天府之国”,尤其在抗战之时这里成了中国的真正地大后方。粮草和人员自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他们和重庆一起为中国的抗战立下了一道卓越之丰碑!让人更难忘的是王铭章将军在“台儿庄会战”中为了挽回“川军”之名而全师一起战死的血性!
    
  现在的四川人多是“湖广”之地移来,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的心和血是与未移民前的世居这里的先民是相通的,而与他们祖居地的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的水土养育出的只能是“四川人”而不是什么“湖广后人”或“湖广移民”!这里的土地和山水养育了一代代身材墩实、眼大、聪明且手巧的川人,他们就是他们,他们的名字叫“四川人”!
    
  四川人因其所居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外界交流相对少了些,故因此民风较封闭,又因“天府”之地物华天宝,所以这里的人又多会享受,更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别处之地的“蜀文化”,而“民以食为天”,在食的文化中四川人也将自己的“好吃”、“会吃”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那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的火辣辣的菜名吧:“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鱼片”啧啧,不写了,受不了了,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名“少不入川”的话来,原以为只是因为川地美女的缘故而让年少之辈忘返,原来更是因为这“吃”!“四大菜系”中受中国大众最欢迎且各地流传最广的也是四川菜!走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巷子里都能听得到四川话招揽顾客的声音和满处飘荡着的诱人的麻辣的“热情”的香味,让人怎么能拒绝?!醉了、醉了,心和胃都醉在了这“麻辣之乡”里了!
    
  麻辣之味浸泡出的是川人麻辣的性格:男女皆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