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 :20世纪末最好的一部书,一部文人必读的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狂澜 :20世纪末最好的一部书,一部文人必读的书-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简介
 
《狂澜》一书由慕容三年埋首苦思、七年奋笔疾书而成,其笔触上及“文革”,下接二十一世纪,在九十年代这张稿纸上全面铺开。原文是用速记写的,由她的朋友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这本书整理了出来。
书中讲述了一场阴差阳错的人生闹剧:一位农村出来的少年由于心灵手巧,由乞丐变为技师。而由于身份错认,奇事频频发生,乃至后来摇身变成一家跨国企业集团的总经理。作者选择他来描述九十年代的中国是有深意的,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希望。作者选择一个打工青年作为时代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八十年代依靠“精英”振兴中国的神话,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勾勒中国的未来。
这本书的意义并不止于此,作者对“人”这一概念的诠释可谓独辟蹊径:从动物性和人性两个方面着手,人性上,作者不停对社会、对人生意义探讨,高潮处,作者用浪漫手法在幻境中写一个人“身体死了三十六年,只有一颗不死心和一腔热血能证明他在数分钟之前是活的”;动物性上,作者不厌其烦地细腻的描绘了人的动物需求,而作者更是塑造了一种纯动物性的人——犭人    来充分刻画人的动物性。是以在振聋发聩之余,催人内省,真正体会人生意义所在。
                                                                                  整理者


 
解读《狂澜》
——兼为《狂澜》作序
 
慕容是我多年前的学生。他并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却热爱文学,常听我的文学课,读我的红学论文。今年初,他写信让我为《狂澜》作序,我颇是踌躇,感慨六十八年沧桑,一无是处,为如此巨著作序,确是自不量力,但念及此书读者甚少,一时找不到合适之人作序,只好勉励应付。
《狂澜》之宏大,不在其篇幅,而在其底蕴:其机体由无数人物构架,线索错综,场景频换,表面嬉笑怒骂,其实蕴含深刻。读《狂澜》,可消遣,书中人物姿态各异,读者一笑而过;可思考,国家命运、人生意义诠释独特,掩卷回味无穷。
其书分三部,第一部《晨曦》为全书铺垫,并无奇特之处,但就其意味隽永,可与任何一部成名之作相媲美。倘若从整体观之,则不得不令人惊叹,其人物塑造之周密,性格刻画之细腻,心理描写之深刻确是无与伦比,其篇幅占去整部书之大半,却扣人心弦,实为“伟大之开端”,而语言味同《红楼》,细细品味满口芬芳,令人难以释卷。第二部《叆叇》则构思奇特,叙述之中多发议论,探讨人、人生、民族命运、国家未来。作者独辟蹊径,将人一分为二来写,一方面写其动物欲求,另一方面写其人生价值,同时又以他独到的笔法写尽人生意义。此部议论何之为人从全新的角度着手,令人陡生敬意。第三部《暮霭》其写作力求平淡,却又平淡之中多有跌宕:回顾人生梦幻,设计祖国未来,篇幅紧凑,却也波澜壮阔。整部书手法浪漫,纵横捭阖,时而恬静自然,时而惊涛骇浪,不虚为“狂澜”。
    一部《红楼梦》,使人们感受它之于历史终结意味的凄凉;而《狂澜》却使人感受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崛起,回首历史,寄希望于未来。此为我读《狂澜》的第一印象。
    《红楼梦》为一部唱晚的歌,是整个过去文明的悼文,是此前所有文学形式的一次汇总,它是一个历史的终结,宣告诗词歌赋的古文化文学走到了尽头;《狂澜》却有另一种意味,它唱的是对未来的礼赞和憧憬,它继往开来,用旧的文学形式——词道尽风流倜傥,令人陡升朝气蓬勃之感,此所谓“晨曦”。
    读《红楼梦》,处处笼罩着一种阴影,哪怕牌桌,哪怕诗社;《狂澜》也弥漫着忧郁的气息,掺杂一丝悲壮,分外惆怅,却是销魂,毕竟没有那份鬼蜮式的阴气,代之以“叆叇”。
    《红楼梦》是悲剧,悲歌似的凄婉;《狂澜》是悲剧,高亢雄壮的悲切。《红楼梦》以空了结,终是一梦;《狂澜》以“暮霭”告终,却是一生。
    《红楼梦》多人工雕琢之痕,故曰“红楼”,《狂澜》为天然所成,是为“狂澜”。
    生而有幸得识《狂澜》,确是不虚此行。
                                        愚师执笔            
 

目录
 《晨曦》
    自  序   
    引  子 
    去乡——那年,我十六岁,十六岁的花季里充满了幻想,小小的我背上小小的行囊.母亲站在村口,满怀忧伤,看着我翻过大山,走向迷茫……
    一:交待背景
    二:情节展开
    三:去乡
    四:初味人生
    五,青春涌动
    六:邓萍
    七:情场数芳
    八:在香港
    九:俊男靓女
    十:dope    
    十一:柏敏
    十二:慕容、王姐
    十三:青春的涌动
    十四:Mary
    十五:情欲
    十六:订婚
    十七:苦恼激味
    十八:田颖
    十九:爱情的牺牲
    二十:忧闷
    二十一:价值初现
    二十二:伊丽莎白组织
    二十三:王姐爸
    二十四:人生三折
    二十五:黑色的阿拉
    异乡——那年,我十七岁,十七岁的雨季里夹杂着失望,打工的我流落他乡,举目无亲,四处游荡。暖风阵阵,吹来的只有凄凉……
    一,王姐离去
    二:阿水替罪
    三:重整
    四:内心的谴责
    五:兽欲的滋长
    六;阿拉的膨胀
    七:邝妹 
    八:陈府
    九:事业
    十,秋儿降生
    十一:绿珠淫威
    十二:戮力同心
    十三:缥缈的爱
    十四:女孩们
    十五:Hong Kong; my Lizzy
    十六,佛山一战
    十七:魔头心属阿拉
    十八:情人的礼物
    十九:阿水
    二十:柏敏忍无可忍
    二十一:相处
    二十二,阿拉又一转斩
    二十三:日记里的心音
    还乡——那年,我十八岁,带着成热回到故乡,母亲站口,满头白发随风飘扬,声声呼唤,唤来我的希望…
    一:自身的斗争(动物性和人性)
    二:柏敏妥协
    三:阿拉人性的软弱
    四:电灼伤
    五:田芬主意
    六,济南的田颖 
    七:爱的纠纷
    八:筱翠
    九:一份真爱
    十,济南道别
    十一,回家
    十二:大学梦  少女情
    十三:道别济南
    十四:犭人                               
    十五:圆梦路
    十六:赴新加坡
    后  记
 
    《叆叇》
    自  序
    引子(一) 
    Ala
    一:初识新加坡
    二:认识阿拉
    三:动物性凸现
    四:人性的成长
    五:田颖逝去
    六,阿拉从痛苦中恢复
    七:人性的挣扎
    八:家
    九;生意的起跑线
    十:梦绕新加坡
    十一:女人的疯狂
    十二;阿蒙降生
    引子(二)
    人?
    一:简一家
    二:奇怪的心
    三:无聊话题
    四:动物性和人性的割裂
    五:动物性的水彩
    六:人性的素描
    七:一种新事物
八:感情的慰藉
九:新加坡的阿拉
十:人性的改变
十一:新加坡生活
十二:慕容的话
十三:真爱何在
十四,香港回归
十五:与卢花告别
十六:柏敏家乡
十七:回新加坡
引子(三)
         犭人   ?
一:马府做客
二:与现实的对抗
三:斗争成绩
四:杜玛妮
五:生病
六:印尼的罪恶
七:感觉
八:另一种想法
九:动物性的裸写
十:阿拉是个人
十一:阿拉有人性
十二:蝶儿
十三:百无聊赖
十四:爱情是永远的
引子(四)
阿拉
一:狂澜集团
二:拒绝狂欢的夜
三:邓萍离去
四:卢花飞逝
五:不算结束
 
《暮霭》
自  序
引  子
十年之后
一:应该发生却没发生的
二:孩子们
三:未来女孩
四:孩子们长大
二十年后
一:龙之九子
二:精神的蹂躏
三十年后

后记


人物表
 
方声——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学潮后,去了国外。
阿拉——许拉。方声的表弟。离家出走,一路乞讨到了深圳,成为一名技师。他使用了方声的身份证,从而造成学多误会。
阿水——阿拉的兄弟,二人一路乞讨从武汉到深圳,与阿拉情谊真挚。
王姐——王秀秀。阿拉的初恋情人。
柏敏——客家人,阿拉的女友。
慕容——本书作者。经济系的研究生,曾经是方声的老师。她在阿拉的创业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邓萍——英德语双学士。迷恋阿拉。她在阿拉的创业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邝妹——邝春妹。法国留学生,精通业务。泼辣、开放。
吕红——阿拉工友,嫁与张孝泉。与阿拉关系暧昧。
玛丽——阿拉老板的女儿。与阿拉有真挚的友谊。
阿桂——职业杀手,黑社会的头子,爱上了阿拉。
方芳——聋哑人,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为报答阿拉的友好,拼死救过阿拉一命。
田颖——济南的一名护士。与阿拉一见钟情,书中的女主角。
 
陈先生——陈兴之,香港人。阿拉的老板,慧眼识人才。
王先生——王姐的父亲,文革时出走南洋,发迹。后来一家团聚。
 

晨 曦
自 序
    曾经身为人师。曾经是他的朋友、伙伴、崇拜者和追随者,这是我写这部书的直接原因,而他传奇的经历却是我一直写下去的原因。我便是书中的慕容。
    书是根据他日记写成的,他在 ’90年离家,’95年离开祖国去新加坡攻读经济。应该说,他走的一条路曲折而艰难,崎岖而惊险。他富有过,挥金如土;贫困过,度日艰难。毕竟他过来了,塑就了他特殊的性格,并取得如此成就。他很有才能,又得天独厚,否则,在一个举目无亲、适者生存的移民城市深圳,能够为人赏识,并取得如此成就,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打工期间,写了几本厚厚的日记,这是很珍贵的,从其中可以窥到深圳的社会精神面貌,内地打工仔,外资商人和本地企业经营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世界。我仔细筛选、整理、把许多写进了小说。
刚去深圳那年,当时他那种迷惘、惆怅、惊喜交集的感情是很难用笔形容的:在他失意的时候,在他悔恨的时候……所有一切,他的日记里只有聊言片语,我们无法触摸他的心,又不敢妄加揣测,这一时间也就没有具体写下去。
他去新加坡前,写下了一首名为“打工记”的诗,我们以此作为这部《晨曦》的线索
我感谢他给我这么一个写作机会。
打工记
    那年,我十六岁,
    十六岁的花季里充满了幻想,
    小小的我背上小小的行囊。
    母亲站在村口,
    满怀忧伤,
    看着我翻过大山,
    走向迷茫……
 
    那年,我十七岁,
    十七岁的雨季里夹杂着失望。
    打工的我流落他乡,
    举目无亲,
    四处游荡,
    暖风阵阵,
    吹来的只有凄凉……
 
    那年,我十八岁,
    带着成熟回到故乡,
    母亲站在村口,
    满头白发随风飘扬。
    声声呼唤,
    唤来我的希望……
 
    那年,我十九岁,
    回到学校找寻理想。
    琅琅书声震动酸楚,
    点点墨斑唤醒创伤
    于是,多年后,
我又一次选择了流浪
    …………
 
妹萍喜弄词,曾就书中人物成数曲,不以其肤浅。在此引—首,唯无聊者一笑是求。
《沁园春》云:
红妆女儿,绝代娇娇,慕容酸枣,—份情难了。王姐艳丽,柏敏窈窕,邓萍秀美,邝妹风骚。绰约多姿,痴情南国少女妙。谁感慨,入情看角逐,如履尖刀?
俏立香港傲笑。双枪阿桂枉把情抛。叹青春韶华,挥手即逝。风流浪漫,美色轻佻。人生得意,满目是情,倜傥少年阿声少。挥手别,明日邂逅时,此情方消?
(注:这本书里的诗皆为新诗,平仄不分,只求韵脚)
   


引 子
 
方声
 
秋风吹过三遍,河边古槐树下落下了一只孤雁,拍打着受伤的翅膀,挣扎,哀鸣。
       远处沙滩上坐着一个年轻人,三天了,头垂在胸前,双眼紧盯着地面。他旁边地上放了一沓证件,有身份证、学生证,还有一本护照及签证。他在思考,哪一个证件对他来说更有用?身份证、学生证可以保证他继续留在国内,可是那上面用汉字写下的名字会不会给他带来灾难?护照、签证可以让他出国,在那里,等待他的应该是豪华的轿车、舒适的楼房……
    三天里,他就这么沉思着……
    终于,他摇摇晃晃的站起了身,将护照签证放进了口袋。他选择了轿车楼房,毕竟那是诱人的,也是他当时唯一的选择。他喃喃地叹了口气:“我会回来的。”
 
 


 
 
去 乡
 

    热天,风大,尘土也大,一会儿,课桌上落满一层。
    这是沂蒙山里的一所中学。校园里植了几株柳,狭长的叶子蒸干了水分,无力地垂着。随风的抽打扯起来,又甩回去,倦怠地拌索着。
    风挟着枯躁与烦闷在校园里打个旋,扑进了教室,贴到身上,立即吸出一层细密的汗。
    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坐在讲台上,领口的扣子开着,手里拿着一本书,当成扇子扇着,书折动时发出的呻吟声和偶尔地拍到身上“啪”的一声搅拌在这个弥漫着汗味的蒸笼般的空间。
    “填好了吗广张老师停下扇风,手搭在教桌的:…角,问,“许拉,报什么呢?”
    叫许拉的是趴在前排中间桌上的男孩,乱蓬蓬的头发,好久没理了,脸上黑一道,黄一道,眉头、鼻子上沾着汗珠,上初二的时候,他的同桌卢花写了一篇散文《太阳梦》,那中间有个男孩叫阿拉。于是,大家叫他“阿拉”了。
    这时他正在思考,没听见老师问话。卢花用胳膊碰他一下,“阿拉,老师问你话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