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战事珍文闻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野战事珍文闻记录-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到命令的傅作义、阎锡山迅速行动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的部队驻扎在绥远西部的五原、临河一带,现在东出河套,直指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阎锡山从晋西南迅速调兵抢占太原。    
    11日,蒋介石下达第三道命令:令第18集团军原地驻防待命。    
    不过这道命令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第18集团军的首长们对它的回应是,对本部队连续下了6条命令及由朱德、彭德怀联名给蒋介石发出了一份抗议电。    
    “……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并且错得很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蒋介石越看越生气,把电报重重地摔在地板上,怒不可遏地大骂“娘希匹”,手里的拐杖把地板戳得“咚咚”响。    
    而此时的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一个干部大会上,正激情飞扬地发表演讲。    
    毛泽东双手叉腰,用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讲着话,说到激动处,还不时地挥动着手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在前排坐了一排。另外,还有从前线回来参加七大没有回去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陈赓、薄一波、肖劲光、聂荣臻等人。    
    毛泽东说:“国民党怎么样?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果然胜利被等来了,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要下山来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了。”    
    毛泽东继续说:“当全国规模的内战还没有爆发的时候,人民中间和我们党内的许多同志中间,对于这个问题都还不是认识得很清楚。”“蒋介石要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我党曾经及时地指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    
    所有的干部都在认真地听,有的还拿着笔飞快地记。毛泽东的讲话任何时候都富有激情,看问题一针见血,并且幽默风趣。对于广大工农干部来说,听毛泽东讲话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这天贺龙也在。当毛泽东讲到“帝国主义者就会吓人的那一套,殖民地有许多人也就是怕吓。他们以为所有殖民地的人都怕吓,但是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些人是不怕那一套的”时,贺龙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心想:我们共产党人就是不怕那一套的人。    
    这次演讲结束后,中央又连续开了两天会。会议开得非常紧张,连饭都是在会场吃的。    
    中央交给贺龙一个艰巨的任务:统率晋绥部队,立即向日军和日伪军发起进攻;迫其缴械投降;占领太原,控制山西和绥蒙。此时,中央军委已决定把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中调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由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担负向晋绥地区日伪军大反攻的任务。    
    8月15日晚开完会回来,贺龙心里沉甸甸的。他没有回家,直奔联防军司令部,召开了部分处、科长会议,决定次日就出发去山西前线。    
    8月16日,来不及和妻子薛明多呆一段时间,贺龙便同联防军参谋长张经武、晋绥分局代理书记、晋绥军区政委林枫及司令部工作人员,登车出发了。


第一部分:昭和天皇颁诏投降 国共两党交锋渐起风雨无阻夺取文水(1)

    此时的贺龙踌躇满志,从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向山西方向一路急驰而去。    
    八月的黄土高原并不显得荒凉。一些山坡上种的不少树木,远远望去还是郁郁葱葱。玉米早已经熟透,金黄的颜色打扮着一面面山坡。山谷里的小麦再过十天半月就可以收割了。牧羊的老乡们挥舞着羊鞭,吆喝羊群的声音和着信天游的曲调隐约可闻。    
    贺龙望着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不禁佩服起大自然的伟大来。黄土高原是很贫瘠,但黄土高原也很雄壮。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伸入云霄的高峰,对生在湖南山区的贺龙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陕北的大山有诗的意境,也有海的胸怀,所以这里能创造出豪放的陕北民歌,也能够容纳这一群“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共产党人。    
    贺龙一边感慨,一边又回想起了近十天里所发生的事情。    
    8月6日,人类第一次核攻击在广岛爆发。    
    8月8日,苏联红军分四路进军中国东北。    
    8月9日,人类第二次核攻击在长崎爆发。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8月10日,日本乞降。    
    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    
    8月13~15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    
    8月15日,日本投降。    
    ……    
    一连串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的事件,就在短短的十来天里发生了。并且,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在发生转变。    
    不过在这个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人总能够高屋建瓴,运筹帷幄。贺龙作为高级指挥员,更亲身体会到了时局变化之快和任务之紧迫。    
    8月11日9时;贺龙接到朱德的第3号命令;为配合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进入内蒙及绥、察、热等地作战,并准备接受侵蒙日军投降,贺龙所部由绥远就地向北行动。10时半又接到朱总司令第4号命令,为实施肃清同蒲沿线及汾河流域之日伪军,并准备接受日伪军投降与进入太原,所有在山西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统归贺龙指挥,统一行动。    
    这是一副怎样的担子啊?这等于是把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交给了贺龙。    
    当然,贺龙会不辱使命。他任120师师长时;日本鬼子听说贺龙的名字就吓破了胆;他所战斗的晋西北硬是没让日本鬼子前进一步;保护了延安。1942年,中央军委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专职负责陕甘宁边区的防务,贺龙出任司令员。在这三年多里,陕甘宁边区尽管遭到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但贺龙运筹帷幄,在中央领导下使蒋介石屡屡不能得逞。中央把东大门交给贺龙,也是考虑过这些的。    
    贺龙头倚在汽车靠背上思绪万千。    
    太阳并不晒人,和着高原的秋风一起洒在身上,倒使人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贺龙猛然意识到再过几天就要立秋了。一立秋,就意味着天气转凉。黄土高原的天气热的时候热得出奇,但一旦转凉,离天寒地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野战军战士物资比较缺乏,到冬天棉衣不够,一定要赶在入冬之前结束重大战事。    
    想到这些,贺龙有些着急起来。他回头问坐在后面的张经武:“前线有没有什么消息?”    
    张经武一直和警卫员在说着什么。贺龙乍一问,他愣了一下,马上说:“胜仗倒有几个,但比较小。构不成战略作用。”    
    贺龙一摆手,笑着说:“有胜仗就是好事嘛!说说看。”    
    这几天贺龙一直忙于开会,除了和李井泉、张经武等人一起研究部队从南北两线分别向太原和归绥(呼和浩特)出击外,其他一些具体的事情都是张经武和其他人负责的。    
    张经武说:“北线骑兵旅、9团、27团,陆续收复了陶林、武川、察素齐、毕克齐、旗下营、陶卜齐等地,斩断了平绥路和同蒲路北段。”


第一部分:昭和天皇颁诏投降 国共两党交锋渐起风雨无阻夺取文水(2)

    贺龙一听来兴趣了:“好家伙,才几天时间就收复这么多地方。我看下一步可以考虑把绥远啃下来。南线呢?”    
    “第3、4、7、8军分区收复了古交、河口、石千峰、皇后园、忻口等地。现在差不多到太原近郊了。”张经武说。    
    “嗯,打得不错。不过阎锡山可不是省油的灯。他轻易不会上五台山去的。”贺龙说。    
    “阎锡山已经把在孝义、隰县一带集结的9个师调到了太原。阎军一路上占领了汾阳、文水、平遥等县城。阎军在进太原途中没有解除日军武装,命令日军做守备队。”张经武停了停继续说:“蒋介石这一招狠呀!利用日军来对付我们。”    
    “是啊。老蒋老奸巨猾!正像毛主席说的,蒋介石现在要伸手抢桃子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他的手打断。只要他伸,我们就打,决不含糊。”贺龙烟瘾上来了,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对了,我们有没有和国民党发生过冲突?”    
    “有一些小磨擦。看阎锡山、傅作义那个阵势,我看大规模冲突在所难免。”    
    贺龙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是他们正大光明地干,我们倒不怕。就怕我们跟日本鬼子交上火时,他们到后面放冷枪。只要他们敢放,我们就撕破脸皮不客气了。”    
    张经武不断点头:“就是的,就怕他们放冷枪。不过我们现在要防的不仅仅只有阎锡山、傅作义,还有背后的‘二马’呢?‘马家军’的骑兵是有名的。来得快去得快。你这边阵势还没摆好,骑兵一来就把你冲散了,撵都撵不上。”    
    “是啊。骑兵的产生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仍然威力无穷。‘马家军’迟早是要解决的,只不过现在的重点不在他们,而在阎锡山、傅作义。”贺龙说。    
    贺龙正说着,参谋送来了一份电报。是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和政委张达志拍来的,说是部队已到达归绥附近,但比较疲劳,准备休整一天后攻城。    
    “很好嘛。”贺龙拍着大腿,跳下车点起了一锅烟。    
    队伍继续前进,不一会就到了宋家川渡口。过了河,贺龙和张经武去晋中指挥太原战役,林枫去兴县,领导全区党政工作,协调南北两线行动。    
    18日,我军绥蒙军区部队向归绥发起攻击。    
    由于我军绥蒙部队近日来连克几城,日伪军闻风丧胆。日残军全部龟缩于归绥城,靠自认为坚固的城防工事自保。但绥蒙部队打得很勇敢,战斗3个小时就突入城内,把城内伪军围入十字街区,正准备聚而歼之时,后面突然马蹄声声,枪炮大作。顿时,我军绥蒙部队战士有一大片倒在血泊里,队伍也被打散。    
    原来,傅作义收到日伪军呼救后,以东进受降部队之一部急行军增援。从南面向绥蒙部队进攻,使绥蒙部队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出城外,放弃归绥。    
    接到报告,贺龙肺都气炸了。    
    “他真敢放黑枪?”贺龙瞪着眼睛,“好啊。那就别怪我贺某人不客气。走着瞧!”    
    傅作义放黑枪只是冰山之一角,放眼全国,蒋介石的部署已气势汹汹。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出动7个军进占同蒲路,并以一部向我上党地区推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调动6个军沿平绥路东进,主力分别集中到集宁、丰镇、凉城、新堂、陶林、卓资山、归绥等地,其先头部队已逼近张垣(张家口);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8个主力军,东出潼关,沿陇海路直抵郑州,另一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沿同蒲路进驻临汾以北,目标直指石家庄、北平。    
    ……    
    贺龙端着一锅烟抽得丝丝响,他已经得知毛主席要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了。贺龙一开始就认为蒋介石是在玩弄阴谋诡计,因此不由得担心起主席的安全来。29日,贺龙专电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问主席安全是否有保障。30日,刘、朱、任回电说毛泽东赴渝谈判完全必要。从国际国内情况看,安全保证也是有的。最后交待贺龙,目前,在前线最能配合与帮助谈判的事情,就是在自卫原则下打几个胜仗。我军在晋绥方面对阎锡山和傅作义的进攻,望能组织一两次胜利的战斗,以配合毛主席的谈判。    
    贺龙一拍大腿,他对中央的决策深信不疑。接着拿起作战地图细细地看了老半天,然后拿起铅笔非常慎重地在文水县城上画了一个圈。    
    贺龙决心在山西打几个胜仗来声援在重庆的毛泽东!第一役就是拿下文水。    
    8月31日晚;贺龙亲自指挥120师主力——独立第1旅,358旅(缺716团)和八分区第1、2、6支队,沿太汾公路进攻文水城。他命令部队从三面攻城,留下一面“围而不攻”,在缺口那边派得力部队穿插过去布下“口袋阵”,赶鱼入网,聚而歼之。    
    31日白天;全部进攻准备工作完毕。吃罢晚饭;部队出发。但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部队在泥巴路上行走艰难,且士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担任先头部队的八分区的领导心里焦急;不禁有点担心。便急电请示贺龙:雨太大,道路泥泞,部队行动困难,可否待大雨过后攻城?    
    “乱弹琴!”贺龙怒吼道。“进攻!风雨无阻!”    
    电报传过去;八分区领导即刻传令:“进攻,风雨无阻!”    
    战士们顶风冒雨,在泥泞中急速挺进。到了文水县城下,八分区2支队越过壕沟,剪断铁丝网,通过布雷区,把云梯靠上城墙,登上了城东北角。独1旅在离城几百米的地方架起了几门大炮,火力掩护突击部队,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到敌阵。经过一天的激战,敌人一部分被歼灭,大部分投降。但还有一股残敌在西城顽固抵抗。贺龙命令攻城部队从北向东再向南攻击,迫敌西窜。31日傍晚,残敌果然由西门突围而出,钻进了贺龙布置的口袋里,全部被歼。城防司令以下500余人被俘。


第一部分:昭和天皇颁诏投降 国共两党交锋渐起聂荣臻率部出征(1)

    秋风送爽,贺聂联手出征绥远    
    聂荣臻率部出征    
    1945年9月的延安,已明显感觉到秋天的来临,而此时的重庆,仍然酷暑难耐。毛泽东这个被蒋介石称为“毛匪”,并悬赏几十万银元要其头颅的人,今天居然作为他的客人来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