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知道答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数字知道答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4)世界上有50%的人从来都没有接过电话; 
  (85)老鼠和马不能呕吐; 
  (86)“SixthSickSheik’sSixthSheep’sSick ”是英文中最难以发音的一个句子; 
  (87)打喷嚏过于强劲了,会导致胸腔破裂,但是如果你想要将这个喷嚏强行忍住,却会导致你头或者是脖子中某个血管的破裂; 
  (88)如果你打电话超过一个小时,那么你耳朵里的耳屎会增加大概700倍左右; 
  (89)打火机是比火柴更早发明出来的; 
  (90)据说,在你睡觉的时候,在你不知不觉中,你会吃入70多种虫子和10多只蜘蛛; 
  (9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竟是舌头; 
  (92)张开眼睛打喷嚏是不可能的; 
  (93)憋气自杀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94)每一次你舔一张邮票的背胶,你就吸收了1/10卡路里热量; 
  (9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96)鱼无法伸出它们的舌头; 
  (97)北极熊都是左撇子; 
  (98)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 
  (99)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
  (100)跳蚤可以跳过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
  这些都是Discovery说的,信不信当然由你。权当饭桌和聚会上的谈资吧。尤其是第83条。


承认吧!人生并不公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
  报告还表明,各阶层子女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机会不同,父亲职业是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可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这些人的子女100个人中约有7个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而工人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有1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农民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不到1人进入这一阶层。
  这几个数据看在眼里,郁闷在心里,因为这是生活第N次地提醒你这个令人不快的事实:人生并不公平。而要求公平,仿佛是人性使然,佛教《金刚经》写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公元前1世纪,小亚细亚奴隶起义,提出建立一个“没有富人和穷人,没有奴隶和主人的太阳国”;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主张“均贫富,等贵贱”;孔老夫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孙中山则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然而,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它无疑是合理的,将来,也许能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又是无法真正做到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强求平等。
  那么,该如何克服这种“强求公平”的心理呢?
   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你必须重新确立正确的“公平”观。里根总统访问中国,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大的平等是机会的均等。”
  这的确发人深省。以竞争者为例,平等就是意味着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并不要求他们在同一时刻冲线。你应树立的新的公平观,即公平只能是起跑线上的公平。此外,上帝赋予我们真正的公平只在于,每个人的时间流逝速度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每个人要求的回报价值应该和他们的努力成正相关。认为老天自由公道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思想。
  所以,我们不得不同意宋美龄女士曾经对她的子女说过的一句话:“孩子,这个世界哪里会有公平呀?”
  生活是不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这确是实情,是不可更改的铁一般的事实。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会有一天生活是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感伤,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感到遗憾,因为我们领悟到每个人都被分得一副不同的牌;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不被公正对待的时候。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进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任何人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糕。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以后等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持家的几个最佳数字


  合理分配日常开支:
  将双方的收入相加,然后乘以40%,这是日常开支的最佳比例。比如你与丈夫两人的收入相加是3 000元,那么40%的1 200元就是日常开销数。这笔开支的运用最为重要,特别是一日三餐的伙食费,如何少花钱,而得到全面的美味和营养,应该是你的重心所在。比如合理利用大卖场的大减价等促销活动购买大宗日常用品,就能省下不少钱。另外,注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积少成多也可大大减少开支。但千万不要忘了给家人一份合理的零用钱,特别是在外面要维护男人形象的丈夫。
  正确安全的储蓄方式:
  一般来论,收入的20%应是储蓄的最好比例。如何储存你的钱有几种方式,首先当然是银行,既保险又能产生一定的利息。储蓄可考虑在存人民币的同时,再选择一部分的外币,以抵御可能有的贬值风险。还有各种保值保险以及各类品种的国债也是不错的考虑。如果你觉得这些方式过于保守,股票等投资方式也未尝不可,但你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和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果这两种你都放弃的话,不妨试一下奖券,周期短、奖面大的奖项,说不定会带给你一份惊喜。 
  目光长远的宝宝基金:
  如果你们是尚未有孩子的新婚夫妇,那么10%的宝宝基金将是你们给未来宝宝的见面礼。一个初生的孩子将会使你们措手不及,一笔较大的开支马上会使日常费用透支,这时宝宝基金会助你一臂之力,对于三口之家来说,这笔基金最为重要,它将会是孩子长期教育的稳定基础。
  防患于未然的备用金:
  每个家庭都会有不时之需,朋友的婚嫁,父母的生日,突发的疾病等,都会使你一时手窘,这时20%的备用金便成了甘露,解了你的燃眉之急。但切记,多余的备用金不必储存,不妨让它变成给家人的一份礼物,让他们欣喜一下。 
  有了这些数字的指导,你的小家庭理财就一切尽在掌握中。


堵车,不仅仅是比较烦


  堵车,不仅仅是比较烦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60%以上的人每天上下班经常遇到堵车状况。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是私家车主。就在汽车市场日益火爆的同时,城市道路的交通堵车话题已成为车主及乘客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尽管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解决堵车问题,但作为私家车主每天开着车上下班,路遇堵车应该如何应急呢?这的确是车主们、尤其是新车主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路遇堵车最怕追尾。有的司机明明知道前方路段有堵车的情况,也不提前减速,取而代之的便是紧急刹车。而紧急刹车的后果,就是不给后边的车反应的时间,两车“相吻”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一旦明确前方已经堵车,就应适时减速。
  但有的时候,堵车情况突如其来,令司机措手不及。比如,有时可能在转过一个弯后才发现前方堵车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想减速,有时就来不及了。据有关部门统计,很多追尾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假如车速为140公里/小时,那么,从司机狠踩刹车踏板到完全停下来,刹车距离大概在130米左右。
  司机们对这样的数字应该很敏感吧。这时还不知道司机的应急反应速度如何,会不会急刹车动作。很可能一直到离前方车尾50米~60米处才会发现堵车情况。此时,肯定刹不住车了,一场追尾事故几乎难免。假如车况不错,刹车没毛病,地面干燥,司机冷静,有能力完成急刹车的动作,也还是有危险。
  为此,老司机们告诫大家最好铭记两个要点:
  首先,如果是前车,您有能力更有责任照顾后车。刹车前尽可能看一眼后视镜,提前点刹车,给后车留一点反应的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急刹车,别人安全了,自己才更安全。如果是后车,您除了眼观六路,注意路面情况以外,还要紧盯住前车的刹车灯,一旦那个地方亮起,那么您至少应该马上收油,甚至早点刹车。
  其次,身体满座椅。很多新手因为车感差,为了看到车头,就尽量将座位调整得靠前一些,几乎是抱着方向盘开车;还有一些老司机,跑长途时喜欢将座椅靠背向后倾斜,采用半躺的姿势开车,这都是不安全的做法。座椅前移后,胸部与方向盘的距离变近了,方向盘移动、变形的空间也变小了,发生碰撞后胸部受到方向盘撞击的几率提高了;半躺着开车时,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手也只能握住方向盘的下端,当路面上突然出现障碍物时,双手无法完成推拉方向盘的动作,更别提大角度的规避动作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座椅靠背的后倾角调整到110度左右。有科学实验表明,这个角度最符合人体工程学,身体不易疲劳;再将身体靠紧座椅的靠背,将座椅坐满、坐实;然后将腕关节搭在方向盘的顶端,调整座椅前后距离,使肘关节仍能保持弯曲。
  此外,将刹车和离合器踏板完全踩到底后,使膝关节仍能有一定的弯曲,这样可以保持稳定的蹬踏力。
  对开车的人来说,很有闯荡江湖的侠客们“把命提在手里”的感觉,怎么小心都是不为过的。


汉语必将是世界上最强语言


  我辈人等,不分老幼,不论阶层,全国上下一条心地努力,目标不是没有蛀牙,而是——攻克英语。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大趋势、大潮流,让今日中国人难免有这样一种成见:英语要比汉语好。
  这怪不得他们,迫于升学、升职、就业、赚钱的巨大压力,满脑袋里都是ABC,一时黑白莫辨,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实上,汉语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语言,而且将来一统语言的天下也是可以推知的。不信?看看下面对中英两种语言相关数字的比较。
  (1)从发音来比较。
  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连乘的结果是 2 900个声音,能够被利用的是2 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 200个。而英语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最多不会超过20×20=400个。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他有400个发音,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9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2的9次方才大于400。
  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0。25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2。25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
  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
  我们来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用30秒就行,而英语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
  这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2)从字形上比较。
  汉语是世界上惟一不使用字母的表意语言,是由单个字,组成词,再组成句子。它可以联想,思维面非常广阔,是一种立体语言。试试随便用一个字组词,就用个“笑”字吧,它可以组成:
  两个字的:大笑、狂笑、微笑、苦笑、奸笑、傻笑、冷笑、痴笑、偷笑、浅笑、搞笑、玩笑、笑话、笑星、笑声、笑容、笑面、笑纳、笑语……
  三个字的:阴阴笑、笑盈盈、笑眯眯、笑呵呵……
  四个字的:眉开眼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笑口常开、笑容可掬、笑里藏刀、笑面相迎、啼笑皆非……
  可以想象,从一个“笑”字组成词,再组成句子,得出结果将是几何级式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用英语译出上面的词,看看会变成什么样?)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