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西洋城的秘密:亚特兰蒂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底大西洋城的秘密:亚特兰蒂斯-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地震裂缝吞噬的卡拉布里亚人(1783)。

    1819年,在印度一个名为新德里的城堡,在一场地震过后整体陷入地下,其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英里。

    1828年,考古学家蓬斯乘船来到新德里的废墟,它仅存的比较完整的遗迹——一座塔在海底被发现。被摧毁的城墙的顶部高出海平面上两三英尺,其样貌仍依稀可见;站在其上,眼前除了一碧万顷的苍茫大海,再无他物。面对此情此景,另一位地质学家利耶尔在他的《地质学原理》中感叹道,“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人类的工业革命发展越快,污染也就越多,如果再这样肆无忌惮地制造废水,迟早有一天,地球上惟一还能看得到的陆地就是靠地震抬升起来的陆面了。”

    从利耶尔的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沉没的新德里,那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

    1815年4月,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大约距爪哇岛东部两百英里的萨姆巴瓦岛的汤勃罗省。这场灾难从4月5日起一直到7月,但最猛烈的喷发发生在7月11和12日。巨大的爆炸声在方圆一千英里以内都能清晰可闻。全省12,000人口中,只有26人死里逃生,躲过这场劫难。“咆哮的旋风将人、马和牛统统抛到空中,即使成百上千的参天大树也被轻易地连根拔起撕裂,海面上到处飘浮着树木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灰烬。海上漂浮的余烬随着波浪向西一直到达苏门答腊,这些灰烬足有两英尺厚,遍布数十英里的海面,过往的船只根本无法通行。天空中弥漫着铺天盖地的浓烟和灰烬,即使是在白昼,也要比平日的黑夜更加深邃可怖……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座城市叫作汤勃罗,位于萨姆巴瓦的西侧,从海中溢出的海水,一直冲上海岸数十英里,以至于在原来的那片陆地永久地留下一块深18英尺、方圆1000英里的大水塘。同月,在阿姆博伊纳岛,陆地豁开一个大口,淤水流干后,它又慢慢合上。”

    1819年沉没前的印度东濒小城新德里

    1839年从西侧瞭望到的水下新德里

    在最靠近亚特兰蒂斯的欧洲海岸,现代最大规模的地震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775年11月1日,人们听到从地下传来一声如同雷声一样的闷响,顷刻间天摇地动,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摇摇欲坠,仅仅在六分钟之内,60,000人便告殒命。一群惊魂未定的人聚集到一处新建的码头,因为这里完全为大理石结构;他们还喘息未甫,这座人们相信是最坚固的建筑便倏然沉落,承载着那些可怜的生灵,沉入幽静无边的海底,这些人中没有人再浮出书面。当时,这个港口附近还停泊着许多小船,上面同样装满了人,他们也被港口沉陷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一并卷入海底。没有任何沉没的残骸再升上水面,现在码头下的水深达600英尺。考古学家哈姆博特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心有余悸,“那场地震发生时,地球表面的相当于四倍欧洲大的地方都同时感受到它带来的振颤。它波及的范围之广无与伦比,从波罗的海一直到西印度群岛,从加拿大一直到阿尔及利亚。从摩洛哥开始的八个国家的陆地被扯开一个大口,吞噬了10,000人后再度合上。”

    这次地震的中心很有可能就在大西洋的海底,沉没的亚特兰蒂斯附近,它是继9000年前那场空前的灾难摧毁那片大陆之后又一场惊天浩劫。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4)

    爱尔兰也是位于火山活跃地带的地轴线附近,这条火山带从加那利群岛一直延伸到冰岛,在历史中这条火山带活动十分频繁。古代纪年表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它喷发的记录。1490年,在位于这座火山附近的爱尔兰斯莱戈郡的公牛山,有一百人和数百头牛葬身于咆哮的火山熔岩中;1788年五月,在英格兰的安特里姆,诺克雷德山发生的火山喷发涌出的长达60码宽的熔岩流足足流淌了39个小时,摧毁了鲍约文村及村内所有居民,只有一家四口人侥幸得以生还。

    1737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时的场景

    纵览各地,我们发现里斯本和爱尔兰,以及亚特兰蒂斯以东地区,较易发生较强震级的地震。而西印度群岛和以此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同样不断地遭受相似情况的侵袭。1692年,牙买加也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发生时,大地裂开一个巨大豁口,大量洪水涌出;许多人被撕裂的断口无情地吞噬;那些不幸跌落夹缝中的人们惨遭挤压而死;很多人只有头部留在地面以上。位于波特罗伊镇的大约一千英亩的大片土地在不到一分钟内迅速沉没,浩瀚无边的海水铺天盖地地将其瞬间吞噬掉。

    亚速尔群岛无疑是亚特兰蒂斯山的顶峰。但它们同样位于火山频发地带的中心。这里曾多次受到火山和地震的猛烈侵袭。1808年,一座位于圣乔治岛的海拔3500英尺的火山突然喷发,并足足燃烧了六天,将整座岛屿毁为一座荒岛。1811年,圣米格尔附近的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并创造出一座高达300英尺的小岛,人们将它命名为萨姆布里纳,但是它却很快再次沉入海底。类似的火山喷发还于1691年和1720年两次发生在亚速尔群岛。沿着一条狭长的地带,地球表面出现一道巨大的裂痕,这条裂缝呈南北方向伸展,中间穿过大西洋,我们发现沿途分布了许多活火山或死火山。其中包括冰岛的奥拉法、海克拉和劳达卡姆巴火山;亚速尔群岛的皮克火山;特尼里费峰火山;佛得角群岛之一的佛戈火山;其中死火山在冰岛有几座,在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有两座;而在菲尔南多岛、南大西洋的阿松森岛、圣海伦岛以及特里斯坦岛则都是火山的发源地。

    下面是从利耶尔的《地质学原理》中节选的一段:“在《航海杂志》1835年版第642页、1838年版第361页,以及《ptesRendus》杂志1838年4月期,都专门谈到了许多有关火山、地震、地下水、溶岩灰和火山灰的问题,这些由地内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自从上世纪中期以来就开始受到关注,在西经20度22分左右的开阔海面空间范围内,大约再向南半度就是赤道。达尔文说,这些事实似乎表明在大西洋中间有一个岛屿或群岛正在逐渐形成。一条连接圣海伦岛和阿森松岛的直线正在形成,如果它继续延长下去,就将慢慢断开这个火山频发地带。如果这里最后会形成陆地的话,那它最初就不会成为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区,因为那里已经生长出火山虫。在亚速尔群岛之一的圣雅戈岛,在水平线以下的地层中发现了石灰质岩层,其中包括近代的海洋物种贝壳类化石,被八十英尺厚的玄武岩所覆盖着。我们很难评价这些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千年内出现的岛屿在商业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但它们的确将会从圣海伦岛与阿松森岛之间的大洋下冒出。”

    这些事实似乎表明那场曾经摧毁了亚特兰蒂斯城的大火至今仍在海洋深处缓慢燃烧;那个隐于海下的、剧烈动摇了柏拉图描述的那个大陆的“魔兽”还有可能再一次兴风作浪,而深埋于海底的那些无数的珍宝也有可能重见天日;甚至你可以插上朱尔斯?弗恩广阔的想象的翅膀,像他笔下的奈莫船长一样,穿上潜水衣,潜入几万英尺深的海底,找到那个消失的岛屿,历数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在火山喷出的火红滚烫的岩浆中沉入水下的庙宇和古塔,你甚至有可能在水下将它们重建。

    但是谁又敢说,在我们所枚举的这些例子当中,那个在席卷一切的大洪水中沉没的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是不可能的呢?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各种有关大洪水的传说,我们所听到的每一个特殊的传说,都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毁灭的翻本。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5)

    因此,我们认为:

    1。通过对地质的研究已经证明,在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置的那个地区,却是曾经存在过一片广阔的大陆,所以,一定有这样的一个海岛存在过;

    2。柏拉图描述中的“一昼夜之间,整个大陆沉入海中”的景象完全可能发生,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任何一场突发的剧烈地震都完全可能将一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来自海洋的证据(1)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地中海之前、毗邻亚速尔群岛的大西洋海底发现了一片沉没了的广阔大陆——这片大陆有一千英里宽,两三千英里长——那么它是不是正好印证了柏拉图的那段话——“在‘海克里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以外,有一个比小亚细亚和利比亚合在一起还要大的岛”,它的名字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呢?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发现亚速尔群岛就是这个被火山摧毁的沉没岛屿的山峰;而在其周围的陷入海底的大片土地的地层中都能发现熔岩的痕迹;整个沉没大陆的表面都被上千英里的火山岩屑覆盖,当你面对这些无可辩驳的确凿证据时,你是否还会不愿承认柏拉图的那段描述——“一昼夜间,亚特兰蒂斯被猛烈的地震和大洪水吞噬,岛上的所有人都遭到活埋,亚特兰蒂斯就此沉入海中;从此以后,这片曾经是个巨大岛屿的海域,因其水下堆积的厚厚的淤泥,变得异常难以接近。”

    所有这些事情在人类近代的科学考察中都相继得以证实。这些晦莫能测的深海也逐渐被各个国家的科研船只测量出具体的深度;美国的海豚号、德国的瞪羚号、英国的长蛇号、豪猪号以及挑战者号先后都已经勘测过大西洋的海底,其结果造成的轰动程度无异于在世界考古史上引发了一场革命,从英吉利海峡向南一直到南美的海岸线,再向东南到达非洲的黄金海岸,无一不获得重大发现,航海业和勘探业的飞速发展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前面我曾给出一幅亚特兰蒂斯轮廓的正面坐标图,这里我们再看一下另外一幅——从深海下看沉没的亚特兰蒂斯的框架。观测设备从亚特兰蒂斯附近的大西洋底垂直升起9000英尺的高度,洋面周边的岛屿还包括亚速尔群岛、阿松森岛的圣保罗礁岩群以及特里斯坦岛。

    深海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及其海下山脊

    其实,这块立视图很早就曾被人类描绘出,只不过当时它还是一块“健全”的陆地,“它的表面突兀起伏,山峦和山谷纵横交错,谁也不会把它同今天沉寂在大洋深处的一摊烂泥联系起来,有谁又会想到如此一座庞然大物竟然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呢;但是,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事实,它清楚地被刻录在历史的卷册中。”

    英国杰出地质学家斯塔克?加德纳认为,在地质年代上的创新世时期,在康沃尔郡以西曾经存在过一片广阔的大陆。对于海豚号和挑战者号发现的海下山脊,他断言说,“这片海域以前肯定是一块大陆,而今天的康沃尔、西西里岛及其周边海峡岛屿、爱尔兰岛和布列塔尼(法国西北部一地区),则都是当时大陆的最高峰。”

    到此,我们已经摸清了这块曾经覆盖今天整个大西洋海域的巨型大陆的骨架脉络,而正是受到大西洋的冲击,才最终导致了欧洲和美洲大陆的形成;这片大洋的最深部分约有3500英寻,它表明这是最先有大陆沉没的地方,也就是说,大洋海底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山脉集中地带原先都是平原;这些海底山脉最高峰便是亚速尔群岛、阿松森岛的圣保罗礁岩群和特里斯坦——这些地方至今仍留在海面以上;而昔日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主体则早已沉寂在数百英寻深的海底。在这些深海中的山脊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羊肠古道”,它们曾经在新旧大陆之间穿针引线,正是借于此,一个大陆上特有的动植物才能够迁徙到另一块大陆;同样是靠这些古道,黑人找到了他们从非洲大陆前往美洲大陆的路,美洲人也得以从美洲不远万里来到非洲,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因此,正如我一直在竭力说明的,正是同样一个永恒的自然法则,让偌大一个“巨型战舰”——亚特兰蒂斯打入海底,并从此万劫不复;让与它毗邻的东面和西面的“兄弟们”渐次升起,并始终保持这种“斗志”;而气势磅礴的格陵兰岛海岸——这个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北端的地缘边界,还在徒劳地为自己的命运挣扎——但其日薄西山的同样宿命似乎早已注定无法挽回——迟早有一天也将追随它的“大哥”亚特兰蒂斯而去。“所有立于古代低平陆地的建筑都已迅速沉入海底,格陵兰人似乎已经认识到这点,所以不再在水边修建任何建筑。”同样的陆面下沉还一直困扰着美国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州,而北欧大陆和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则在迅速窜升。在南美的大西洋海岸,根据历史数据显示,1180英里长的海滩已从海拔100英尺的高度急剧飙升到1300英尺高度。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来自海洋的证据(2)

    当这些海下山脊从美洲延伸到欧洲和非洲,它们就会阻断大洋向北的热带暖流:不再有温暖的海湾洋流;位于海面以下的大陆会吸收掉大部分热量,北欧海滨将变得异常寒冷;其结果便是重新回到冰河期时的世界。而亚特兰蒂斯的沉陷则为自南向北的热带暖流腾出了充足的空间,覆盖于欧洲大陆上的冰雪因此得以慢慢融化消失;而绕于亚特兰蒂斯附近的海湾洋流则被保留下来,在原有的水域形成一个温暖的环流水域。

    挑战者号的研究人员发现,亚特兰蒂斯的所有海下山脊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沉积物;就像柏拉图描述的一样,现在这里完全是一摊沉积海底的烂泥,使得船只无法从这片沉没大陆的水面畅行。

    而在亚特兰蒂斯大陆最后陷落的当时,情况却并非如此,与之相连的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山脊迅速从海面上升起;这些山脊或许会逐渐再次从海面上隐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