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西洋城的秘密:亚特兰蒂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底大西洋城的秘密:亚特兰蒂斯-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海克力斯之柱’以内的埃及和伊特鲁里亚(意大利中西部古国)。至此,亚特拉斯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帝国,后来他的长子仍旧控制着王国的一切,其王位得以在这一族裔中世代相传;同时,他们还占据着王国的巨大财富,其势头远胜他们的先祖。由于帝国国势的空前强大,许多邻邦自然对其毕恭毕敬,俯首称臣,在这种背景下,王公贵族们开始过起异常显赫而奢靡的生活。首先,由于岛上矿产丰富,特别是他们发掘出的一种闪闪发光的金属,被称作山铜。其珍稀程度远超过黄金,在当时被视为世间最珍贵的金属。其次,岛上还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有足够用于畜牧和饲养家禽的自然条件。此外,在岛上还生活着成群的大象,动植物种类繁多。所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是将亚特兰蒂斯王国推向鼎盛的客观因素。除了富饶的自然资源外,统治者还建造起辉煌的庙宇、宫殿、港口和码头;他们将这个国家逐渐打造成一个超级帝国:他们架桥建坞,将各个海岛上的城邦连为一体;他们大兴土木,在皇家宫殿的内侧又修建宫殿,以祭祀天神和先祖。代代相传,如此往复,其豪华奢靡程度和建筑规模被不断超越和刷新。在海运方面,他们开凿了一条宽三百英尺、深一百英尺、长五十英里的运河,并在内陆修建了港口,等于说开通了一条水上走廊,通过这条运河船只可以从内陆抵达入海口,其宽度足够当时最大的船只畅行通过。他们还将由不同水域分割而成的陆地划分区域,在各块陆地之间搭起桥梁,同时留出至少能够容纳一艘三层战舰通过的宽度和高度。石头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及其附属岛屿普遍用作建筑的主要材料,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宫殿还是庄严肃穆的庙堂,从内到外都由各式各样的石头砌成和修饰。其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红色、黑色,也有白色;经过精心的挑选和雕饰,不管在船坞码头还是雕梁画栋,它们都被广泛地使用。它们有些建筑风格十分质朴简单,也有些需要精雕细琢,甚至被琢磨成光彩眩目、小巧精致的装饰品。此外,他们还在石墙外层包上名副其实的“铜墙铁壁”,只不过有的是用铜,有的是用锡,还有些是铜锌混合金属,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些宫殿闪烁出夺目的光彩。至于这些宫殿内部的布局则大抵如此:中间是供奉海神波塞冬和克里特夫妇的神庙,这些是常人不可以触及的,周遭都被黄金所包裹;因为这是亚特兰蒂斯王国的十位王子最初生活过的地方,所以他们每年都会满载各种供品回到这里聚首,彼此倾谈,重温童年往事。波塞冬神庙的外部除顶点由黄金打造外,其余部分均由白银包装。神庙内部的屋顶则是由象牙、金、银以及金银混合物等修饰;而神庙内的墙壁、立柱和地板则完全是由金银混合物裱褙而成。由金子塑成的神像就坐落在这个神庙中:只见海神波塞冬立于一辆由六匹长着翅膀的马拉的马车上,他的头几乎够到屋顶;在他的身旁是一百多位骑着海豚的仙女,这也正是传说中的海神波塞冬带领众仙女出游的景象。在神庙外面周围是波塞冬的十个儿子以及他们妻子的金像;此外还有许多下面供奉给王国及国王的私人贡品,这些都是来自于亚特兰蒂斯城及其周围附属城邦。当然,自然也少不了还要有一个祭坛,其规模和工艺与神庙的其他部分可谓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共同衬托出庙宇的宏伟壮观和王国的恢宏气势。”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研究历史(5)

    “另外,他们还拥有冷、热两种泉水;两种水源都十分充足,而且水质甜美清醇,非常适合人类使用的需要。他们将建筑就修建在这些水源的周围,并且种植了许多与此相称的绿色植被;除此以外,他们修建的还有蓄水池,其中有些是露天的,还有一些是室内的,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可以在这里洗上温暖的温泉浴,当然,国王与普通平民百姓的浴池是分开的;妇女有单独的浴室;甚至连牛马这些大牲畜都有专门的洗浴间,而且装修地十分适合它们的使用。在波塞冬神庙周围绿树成荫,潺潺的流水静静地淌过这片圣洁的土地,土壤肥沃而充满生机;河水顺着渡槽缓缓穿过城内的大桥,一直向城外延伸……码头上战舰云集、军备济济;商旅频频、川流不息,由此可见亚特兰蒂斯王朝当时的强盛局面。上面,我已经将听到的所有关于亚特兰蒂斯帝国王宫的情况都描述了一遍。现在,我再把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他情况介绍一下。亚特兰蒂斯大陆是位于大洋上一片凸起的陆地,但这座城市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原,它三面环山,面朝大海,地势缓缓下降;整个岛屿坐北朝南。周围的群山层峦叠嶂,气势巍峨,景致蔚为壮观。在群山环抱之中,有许多星星点点的村落、丝丝缕缕的河流与湖泊,还有一泻千里的绿色草场,这些草不但为生活在这块陆地上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给养,而且也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物种资源。现在我就来讲一下这片神秘的大平原,9000年前,它孕育和见证了统治这块大陆的历代王者。”

    “总体说来,这是一个矩形的狭长平原,其间分布着一些环形的沟渠。无论是它的深度、宽度,还是长度,都有些夸张地令你无法想象。当然这只是我听到的情况。根据后来挖掘推测,它的深度至少达到一百英尺,宽度大约一英里;而整个平原的长度则达到一万英里。高山上的溪水潺潺流下,曲折蜿蜒,脉络纵横,在不同处交汇融合,滋润着这片沃土,最后又一直汇入茫茫的大洋。另外,我还曾经提到,有数条宽达一百英尺的运河横贯整个平原,最后也同其他河流一起汇聚到大海。这些运河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将深山中的砍伐的木材由此运到城中;同时还可以通过船只,将山上的果类植蔬等运至城中。一年中,人类可以两次采摘果实——冬季温暖湿润,夏天炎热干燥,但运河中储量充沛的水源足以保证果实丰盈。至于那里的居民,根据居住地被划分为许多兵团,由一位被帝国任命的首领统帅,这些兵团的士兵人数总计大约有六万人左右。此外,居住在山上和其他地区的居民也大都拥有自己的领袖,这些人也分别受到国王的任命,他们被要求在战时配合国家军队的行动。那么具体说来又是怎样的呢?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各地的领袖要为战时的国家提供百分之六十的战车(即四轮马车),这样,全国的战车加起来将能够达到一万辆(真可谓万乘之师矣);每辆战车的配备大致如下:每辆战车由两匹马、两名骑兵、一辆无座的四轮马车以及一名持盾牌的步卒和一名驾车者组成;另外,每支战队还须配备两名重装甲士兵、两名弓箭手、两名钩索手、三名投石手和三名标枪手,这些‘陆军’再与四名海军搭配,在海上作战时作为一艘战舰的武装力量,便组建成一支配备齐全、结构合理的水陆两栖作战分队,强大的亚特兰蒂斯帝国鼎盛时共拥有1200艘这样的战舰,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些军事力量只是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集团向外宣战时才统一作战。而在和平时期,十位国王则分别独立掌管着自己的行政区划,每个独立的小王国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和典章,各国的臣民都要绝对服从这些约束,否则将要遭到惩罚甚至被处以死刑。”

    “至于这些王国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靠作为象征着波塞冬权威的沿袭下来的法律所维系。而记载着‘波塞冬神律’的神柱就矗立在亚特兰蒂斯岛的中心——波塞冬神庙的旁边。每隔五六年,十位国王就会在这里聚首,以示对祖先波塞冬的纪念和敬意。他们会商讨一些大家公同关注的公共事务,调查是否有人触犯了整个帝国的法律,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裁定——在最后的判决之前,他们彼此会做出这样的约定: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必须在波塞冬神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十位国王要单独留在神庙内,向祖先神圣进行祷告和宣誓,保证自己永远都对帝国保持忠诚,彼此之间绝不兵戎相见,共同遵照神的训谕和平相处;对于胆敢冒犯神谕的任何人,要用棒刑甚至绞刑对其进行最严厉的惩处;至于他们所遵奉的神律即是神柱上所刻下的律令;作奸犯科者必须要被绳之以法,要在神律面前被处以死刑,用自己的头颅和鲜血洗刷自己的过错。同时,在神柱上的律令旁边,还刻下了庄严的誓约,誓约祈求万能的神能对于不忠的行为予以宽恕。在向神祷告完之后,他们每个人都把食指割破,将鲜血滴入同一个杯中,作为歃血盟誓;在神柱面前进行完‘涤罪’仪式后,触犯刑法者便会被处以火刑。此时,他们用手指从盛有自己鲜血的金杯中蘸取酒水,掸向熊熊燃烧的火焰,口中念念有词,向神明保证自己是在秉承圣灵的旨意,惩罚那些有罪的人,波塞冬神律将永远作为他们信奉的惟一准则。随之,他们会将杯中的血酒一饮而尽;晚饭后,随着夜幕徐徐降落,那团燃烧的火渐渐冷却下来,此时,他们会身披蓝色长袍,夜色中端坐在残留的余烬周围,将最后的火光扑灭,行刑的过程到此也便宣告结束;对于这次刑罚,他们会在黎明时将此记录在一块金牌上,并将这些金牌连同身穿的蓝袍一起保存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在亚特兰蒂斯帝国记载的历史中,曾有许多有关判罚的特殊案例,但最重要的要数下面这个:所有亚特兰蒂斯的子民永远都不应同室操戈、兵戎相见,当任何城市的任何人妄图颠覆王权时,所有邻邦兄弟都要来帮助他、拯救他。正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他们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应同舟共济、同仇敌忾、同商国策,他们都要承认亚特拉斯家族至高无上的地位;十个王国的国王中,没有谁可以有权独自决定其他兄弟国王的生死,除非十位国王中多数人同意这一决定。”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研究历史(6)

    “这就是天神赋予亚特兰蒂斯帝国巨大的权力;作为帝国至高无上的信条,它指引着整个国家的一切,历史告诉我们:亚特兰蒂斯的历代子孙,只要秉承这条信念,遵奉帝国的法令,对祖先神*存感念,彼此就一定能够和平相处;因为他们拥有的这条信念会指引他们对每件事都做出正确的决断,以仁爱和智慧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交往。他们鄙视一切,除了美德;他们不会彼此觊觎财富、贪图金银,这些对于他们似乎更像是一种负担;他们不会因为豪华和奢侈而忘乎所以,财富根本不可能夺走他们的自控能力;他们总是头脑冷静、心灵纯净,他们清楚地懂得,财富只有靠彼此之间真诚的友谊和坦白的襟怀才能愈积愈多,热情和尊重对于他们远比金银更加重要,因为物质是随时都可能消失的,惟有情谊可以永恒。”

    “正是依靠这种折射在历代亚特兰蒂斯人身上的精神,依靠他们对神明的始终如一的无限尊崇和信诺,我们才看到前面所讲述的那个异常强大的塔特兰蒂斯帝国;但他们圣洁的一面逐渐消失,变得*无能,日趋堕落,他们利欲熏心,只知争权夺利。在这种情况下,大神宙斯决定惩罚亚特兰蒂斯人。因此,他召集诸神来到自己的神殿内,诸神齐集于神殿后,他说……”

    柏拉图所记录的对话到此戛然而止……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 亚特兰蒂斯的历史 柏拉图之《对话录》故事的可能性(1)

    那么这段记录柏拉图的对话是否一定真实呢?很多人也许会提出这种质疑。其实,早在柏拉图去世后的数百年间,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们就已经对亚特兰蒂斯的存在与否争论不休。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这段对话是柏拉图在论述哲学时所列举的寓言故事。而持肯定意见的人则认为,在《对话录》中,柯里西亚斯曾三次强调确有其事,苏格拉底也说,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是事实,这要比虚构的故事强得多。”而最先讲述这个故事的索伦是古希腊公认的诚实的人,他生活的时代比柏拉图只早二百年,因此靠口授流传下来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非要怀疑我们的祖先呢?他讲述的只不过是一段伟大、辉煌、璀璨、绚丽的历史和一群曾经创造了不朽文明的人类祖先而已,而今天的人类不也正是在不断书写和创造新的历史吗?客观地看待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几乎故事中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能从古埃及或者秘鲁人的记录中寻到相似的痕迹;实际上,柏拉图对于亚特兰蒂斯的许多论述,我们都可以从享有“历史之父”美誉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于古埃及宏大的描述中得到印证;同样,从秘鲁人普雷斯科特的画笔下,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缩影,比如,在他的作品“秘鲁的征服”中,他说:“在所有秘鲁人创造的文明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库斯科(秘鲁城市)的帝国文明,在纪念帝国的庙宇中,历代帝王聚拢起来的财富可谓富甲天下,以至有闻名于世的‘黄金之殿’之称。金碧辉煌的圣殿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它的秘鲁文名字——黄金矿。在它的西墙矗立着一座象征着神的雕像,那是一张人形的面孔,身后散发出四散的道道圣光,有如太阳神阿波罗一样。这座塑像立于一个巨大的黄金底座上,其上装点各色翡翠宝石;四壁和顶棚镶嵌黄金玉饰;殿堂内的各个角落都在刨光的玉石和星罗棋布的珍稀金属的点缀下熠熠生辉;即使是飞檐翘角的选材也毫不逊色。整座殿堂无处不在书写着奢华与尊贵,气势磅礴、谓为壮观……”

    如此说来,柏拉图的叙述根本没有丝毫的夸张;没有离奇的矫饰;没有不食人间香火的天神,没有样貌骇人的蛇发女怪,没有令人厌恶的魑魅魍魉,也没有天生神力的擎天巨人。他所描述的其实只不过是一段平凡而又平凡、简单而又简单的历史,其中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