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行走江湖-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业投资回收目的的影片,一定具有艺术造诣、画面制作的精良上有着其他影片难以匹敌的独特优胜性,它所涵带的艺术性必然具有感染人、打动人心的生命力,这样才有所谓的“胜收”——它的构思与创意的独到精致,它的创作经历的艰难,这都是为之奋斗多少年的经验积累的体现与验证,而不是简单庸俗化的堆积与推测。依然以美国影片为例,高票房收入达到了商业化运行目的的“商业片”,都是集高科技与精良艺术追求的影片,在制造电影神奇的同时,也制造参与了影片制作的各种明星,比如一九七○年代拍摄的《大白鲨》出笼了导演斯皮尔伯格,之后斯皮尔伯格接拍的《夺宝奇兵》除了再创当时的高票房收入以外,也制造了影星哈里森•;福特;比如近在眼前,人人皆知的《骇客帝国》,创下世界性高票房收入的原因是影片奇特而超凡的想像力,高科技介入的拍摄、制作方式,使得成功的商业运作体现的是艺术的追求与创新,同样例子的还有《哈里波特》,《魔戒》。《魔戒》的导演在接拍《魔戒》之前还是一个不入主流、不为人知的小导演,《魔戒》不同与一般的制作表现,在商业化的依托下成全了艺术的追求。这个问题在平常的聊天中我也遭遇过非议,友人认为《魔戒》谈不上艺术的创造,只是影片商业的成功。我认为不是这样,即使是在完完全全从事贸易、进行着物物交易的商界,成功的交易也具备经常被人们忽略了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甚至包括欺骗,只要进行得完美。艺术是中性词,在不涉及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它包罗一切。所以《魔戒》怎么没有艺术呢?它完美的风景,成功的商业结局,奇特的画面表现,无一不是。国产影片也一样,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英雄》,以及我们拍摄的、商业投资获得巨大成功的电视剧,出发的原点都不是“商业化”,而到达的地方获得是在艺术追求之后的、“商业化”的收益的证明。    
    这是我认为的所谓“商业片”。    
    当放弃所谓“商业片”的追求与目的,潜心一部影视剧的创作与表现力的挖掘,商业化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实现,影像艺术追求的价值在市场得到票房与收视率的鉴定。反观这时的市场“鉴定”,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在这些各持所见的规律中,武侠片确实最能够实现商业化的体现。这个从李小龙的工夫片在世界性的观众中受到的欢迎程度,从香港几十年持续的武侠片票房收入,到我们大陆二○○○年开始拍摄武侠剧大量观众自发言论参与、关注的程度,等等,都能够证明这样的市场现象。仔细想一下,这也是对的,电视由电影发展而来,袭承的还是“动”的艺术,从影像表达的特点来讲,它的确是最能够抓住观众的视觉,满足视觉的欲望的。国外很多特别成功的影片,“动感”都是很强的,无非他们的“动”与我们东方人的“动”有所不同。因此我在看了《魔戒》,看了《骇客帝国》这样“好看”的电影之后就想,我们缘于历史、有着几千年、几十代人想像积累的武侠片,应该发挥更加振聋发聩的屏幕、银幕想像空间,借助于当前的科技能力。    
    而发挥想像的方向很重要。我们拍摄了三部电视的武侠片,积累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今后,在即将开展起来的《神雕侠侣》中应该有步骤地干一些什么。为此我写有上万言的“制片人阐述”,也是我自己认为的“痛与不痛都该思痛论”。这里就有市场与武侠片的关系,武侠片的发展方向——制作方式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在制造娱乐,我说过“将娱乐进行到底”,但是娱乐不等于是无聊,上千万资金的投资我们不可能用来制造低级趣味。如果我们在继续拍摄的武侠片中能够有意识地做到放弃外部动作的热闹与重复,放弃“行活”,娱乐的创造与塑造,可能会渐渐贴近我心中的理想之状。能够比较“讲究”地娱乐大众。    
    但是娱乐界靠挖掘娱乐新闻的娱记们暂时不会接受我的观点。这几天我频频接到不同报纸的娱记电话,“核实”我根本没有提及过的来自于网上的消息:我已经邀请了刘晓庆扮演《神雕侠侣》中的人物。这是他们为追求商业化的商业制造?我想在他们看见我这样认为着电视商业化的文字时,可能我们彼此都会在心里认为:对方很无聊。


第二部分浅叙影视的产业化

    无论是我经历的摄制组,还是其他的剧组,但凡拍摄古装戏,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进行置景,家具、道具的制作,服装制作。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如果有一个产业化的电影电视连锁生产,就可以资源(时间,重复的制作,人力)被节约,利益共分享(不同专门行业的租赁服务),拍摄所涉及的细节问题也会被表现得更加充分,真实好看。    
    比如我们都曾涉及到过的很多动物演员,以马为例,《西楚霸王》里面的乌锥马,《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刘备的越马檀溪,《天龙八部》中木婉清的马黑玫瑰,这些在小说中极有表现力的、通了人性的动物,因为缺乏专门的、专业的人士培训,在电视屏幕上变成了那么不尽如人意、甚至显得木讷的表现,使得动物戏——马的戏,减少了精彩,没有了与人物的呼应、对应关系,成为一个凑合的动物表现,反映在戏里面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形象。看过阿兰德龙版《佐罗》的朋友都会记得佐罗的那匹英俊黑马,它成为英雄佐罗的一个同伙,一个重要标记之一。现在我们要拍摄《神雕侠侣》,又面对了动物演员的问题。《神雕侠侣》中涉及到的动物不是一点点,而是大量。当然其中有相当的必须通过电脑的制作来完成,比如神雕,九尾灵狐,以及万兽山庄里面的很多动物,这些都是原作的创造,是这个世界不曾存在的灵异动物;还有蜜蜂,麻雀,这样的小小生命因为缺乏与人沟通的灵性,也需要借助电脑的帮助;但是杨过的瘦马呢?郭靖的小红马呢?还有鳄鱼?这些动物的表现成为我们例行要遭遇的头疼困难。这就让我觉得了某种行业的缺乏,如果有了这样专门的行业,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像黄建中,像洪金宝在法国、美国拍戏那样,递上一个详细的动物要求、拍摄时间的计划,而不是每一次的事到临头“抱佛脚”,临时找动物,找人培训。我们的“影视基地”成立有十年以上了,如今又有横店集团这样中国第一个影视试验区的成立,如果依然没有“产业化”的考虑与设想,看不到我们与美国电影产业的大本营好莱坞的实际差别,仅仅房子(影视基地的普遍建筑)是不够的,我们在追求的发展,将依然还是在五年、十年地绕圈子。


第二部分我所知道的“高清”

    电视节目的高清晰度生产和播出,是这个行业不可回避的前景,可以说已经近在眼前,许多有眼光、有支持的电视人已经开始使用高清晰度摄像机的拍摄,就是为了面对新的电视技术革命带给现有状态的阻挠。晶体管半导体不是被淘汰了吗?曾经让我们热衷不已的VCD电影光盘不也正在失去市场被DVD替代?而DVD又开始受到EVD的挑战,也在面临失去人们的宠爱?这还只是传播载体的快速相互淘汰,而现在我们在电视的制作和传播上,面临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这是被一部分人选择,另一部分人不得不面对的革命。人的历史发展大致来说都是通过各个领域、方面寻找发明让人生活得更舒服、方便、人性化的渠道,达到人的身心愉悦(即使战争的目的也是这样)。电视的传播是通过看与听使视觉、听觉、心灵感受到沟通与抚慰的快感。在我了解的电视传播知识中,电视机表面的图像显现,是通过逐行(隔行)扫描来完成的,一般电视机的扫描线数只有三百多线,DVD光盘可以达到五百多线,几乎比三百多线提高了将近一倍,而高清晰度电视可以达到一千零八十线,这个线数意味着,不但制作(拍摄)时的器材不同以往,传播系统,接收的电视机都要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已经有制作,却还没有被普遍传播的原因,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待时机成熟。    
    电影也面临着这样的改变。数码电影已经开始产生。所谓数码电影,实际上也是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的,它的根本目的除了图像传播的清晰完美,降低电影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胶片成本,也将结束一个依靠摩托车一个一个影院跑片的时代。数码电影通过网线,或者卫星的数字传播。依靠接收。    
    我拍摄的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是《射雕英雄传》。虽然画面质感的美妙舒畅是目前的观众还难以享受到的,但是我们对于高清晰度制作的选择,就是为了在并不算远的“今后”,让你们能够看到电视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是什么。电视与电影一样,它们带给人们的享受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传播的内容,视觉与听觉也应当同时得到“快乐”,人们的追求就一直是这样。我第一次通过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看到的高清画面,让我震撼不已,图像色彩的逼真让我怀疑监视器实际只是一个空空的“框架”。我希望有一天当高清晰电视在你们的家里声画并茂的时候,就如同让你们走入了一个逼真的真世界。


第二部分关键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

    对于电视剧的导演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创作热情的维持,对于一部戏的制片人来说,重中之重的,除去敏锐、直接的判断力,就是“坚持”。坚持创作的水准(具体的过程可能就包括换人、得罪人),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坚持……一切有价值的初衷。    
    拿一件比较让人们注意的事情为例子。我们将近四十集的电视剧《永乐英雄》在二○○三年九月开机拍摄了。但是剧中的关键人物锦娘一直没有落实。我们最初联络的宁静、钟丽缇,虽然都是我们认为的锦娘合适扮演人选,但是她们没有档期。宁静说“我太愿意和你们合作了,我可以有一个月的时间”,而锦娘这个人物的拍摄起码需要有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又联络了刘嘉玲,李嘉欣。同样是没有档期。这时《永乐英雄》已经开机拍摄一个多月了,所有的人都非常着急。有人提议不要找那么一线的演员了,差不多的就行了,不要弄到剧组停机等待。    
    但是不行。虽然我不是一个“惟明星论”者,我也不是一个“随便凑合”者。锦娘这个人物必须是在我想像中能够与一个具体的形象“合拍”的,她不是一个新人来创作的形象,没有时间来让观众熟悉,她的出场必须就是与观众心里期待的暗合。而这一个人——锦娘,我相信只要寻找,她就存在。    
    “坚持”与“放弃”有时就是一念之差。担忧的幅度过大的时候,就是放弃坚持的时候。坚持两个字说到底其实就是保持原来的状态再那么多一点点时间。坚持有时候就像一场赌博,胜负难料——插句题外话,我不少好牌好赌的朋友发现我从来不打牌,不赌,觉得我不可思议,属于枯燥人生。其实是他们没有“深入我心”,我如此天天运筹着投资方上千万资金投入拍摄的人,这副“牌”还不够大吗?“赌”得还不够我全心全意吗?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还是一个不小的赌徒呢,无非我是以“大众娱乐”的名义,无非赢得的“筹码”是属于投资方的。    
    就在剧组拍摄已经五十天的时候,坚持的胜利迹象展露踪迹:刘晓庆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在我们的认为里面,她一直是一个像姜文、陈道明、张丰毅一样有力度的表演艺术家,一个一线的演员——我举例的是我还没有合作到的表演艺术家,在我们拍摄过的许多剧集里面同样有不少一线的表演艺术家。我们估计刘晓庆当时的状况,她应该会有演出的档期。我们很快就与她取得了联系,而且几次交谈都非常顺利。看了剧本,她也喜欢《永乐英雄》中的锦娘(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酒楼老板娘,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永乐皇帝的爱慕,但是锦娘始终眷守着自己心底的恋人胡不归,直到二十年后与他重逢)这个人物。我们对于“锦娘”的坚持终于等来圆满的结果。    
    对于娱乐界,“锦娘”成为刘晓庆复出扮演的第一个角色,似乎很让娱乐记者们躁动,其实这只是我们自始至终期望由一个一线的演员来扮演我们剧中重要角色的坚持结果。而由此延伸出来的其他问题,无非都是“望文生义”的事儿。    
    如今《永乐英雄》已经全部拍摄完成,开始转而后期制作。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有心情坐下笑谈。拍摄电视剧这个行当,每天都会遇到无数无数的难事。解决这些难事从事后的状况来看,是有快感的,它对于身陷其中的人是一种严厉挑战,而解决的对策,最关键的,还是坚持。


第二部分七万元一集的戏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旧闻:“……该频道以七万元一集的高价夺得《天龙》的首播权,正式播出时,《天龙》一共有四十集,巧的是,今年年初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也是以七万元一集的高价购得《射雕英雄传》在全国的首播权。如今,金庸的又一巨作《天龙》继续将高价进行到底。”    
    其实,七万一集的价格若以一部戏的投资量和艺术质量来对比衡量的话,不能算是高价,我们拍摄的《射雕英雄传》每一集的平均投资是八十万元,这些钱用在上百件的道具制作,成千套的服装设计、制作,头套,外景的搭建,内景的安置……这些看得见的东西质感的好、坏,意味着投入资金的多、少。还有食、住、行,演、职人员劳务开支,电脑特技制作,后期配音,动效,音乐(作曲作词,录制,演唱,合成),资金不能算是宽裕。《天龙八部》的每集投资基本也是如此。而这两部戏被电视台收购以后,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赚得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赚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润。就表面收入而言,难道这些剧集不应该被买价到七万元一集吗?    
    当然,电视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