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与神对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励志]与神对话-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你是说,死是一种快乐的经验?   
对于那想要它是快乐经验的灵魂而言,没错,永远是。   
好吧,如果灵魂那么想要脱离肉体,为什么它不脱离就算了呢?为什么它还缠绕不去?   
我没有说灵魂“想要脱离肉体”,我说灵魂在脱离肉体时是欢喜的。这是两码子事。 
你可以做一件事时高兴,做另一件也高兴。可是你做第二件时高兴,并不意谓你做第一件时不高兴。。 
灵魂与肉体同在时并非不快乐。正好相反,灵魂很喜欢以你现在的形相做你。但这不排除它在跟此肉体分离时并不是同样喜欢。   
关于死,很显然我有许多是不懂的。   
没错,而这是因为你不喜欢去想关于死的事。然而,在你对生命的任何片刻做觉察的时候,若不对死亡有所沈思,则你将不能觉察生命的全部,只能觉察它的一半。   
每一刻都结束于它的开始之际。如果你不能明白这一点,你就不能明白它内涵的奥妙,你会称它为平凡无奇。   
每种相互作用都在它“开始开始”之际“开始结束”,只有在对此做过真正沈思及获得真正领会后,每一时刻——以及整个生命——之宝藏才会向你敞开。 
如果你不了解死,生命是不会将它自己给与你的。你不仅必须了解死。你还必须爱它,甚至像你爱生命一样。 
如果你跟任何人相处都把它视为最后一次,则你跟他的相处都将有光辉。任何一刻如果你视为最后一刻,你对这一刻的体验都将丰沛。你拒绝沈思自己的死亡,会导致你拒绝沈思自己的生命。 
你没有照它的样子来看它。你错失了那时刻,以及它为你所含藏的一切。你是错看过了它,而不是看透了它。 
当你深深的看,你是看透。当你深深沈思,你是看透。这样,幻想就不再存在。那时你所看到的就是事物的真正样子。只有这样,你才能真的享受(enjoy)它——也就是,把喜悦置于它之内。(en…joy就是把joy(喜悦)放进去(en…),也就是使某件事物变得令人喜悦。) 
这样,即使是幻想,你都可以享受。因为那时你将知道那是幻想,而这本身又叫你觉得享受!你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你把它当作真的。 
任何事物,当你了解它不是真的时,它就不致让你痛苦。让我再说一遍: 
任何事物,当你了解它不是真的时,它就不致让你痛苦。 
就像是一部电影,一场戏,在你的心灵舞台上上演。际遇是你创造的,角色是你创造的。剧本是你写的。 
当你了解没有东西是真的时,就没有东西让你痛苦。 
生是如果,死也是如此。 
当你了解了死也是幻想,则你就可以说:“哦,死啊,你的刺在何处?” 
你甚至可以享受死!你甚至可以享受别人的死。 
听起来奇怪吗?说这种话奇怪吗? 
只有在你不了解死——与生——时,才觉得奇怪。 
死,从来就不是结束,却永远都是开始。死,是打开门,而不是关起来。 
当你了解生命是永恒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想,是为了让你非常关切你的肉体,因而帮助你相信你是你是肉体。然而你不是你的肉体,因此,肉体的毁灭对你没有关系。 
死应该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应当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无常(impermanence)。 
无常,是唯一的真理。 
没有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在变动中。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有东西是恒常的,则它将不能存在(be)。因为即使是“恒常”这“概念”,也要依无常才能具有意义。因此,就连恒常也是无常。要深深的看入这一点。沈思这一真理。领会它,你就能领会神。 
这是法,这是佛。这是佛法。这是教诲,是老师。这是课程,是师父。这是对象,是观察者,卷起合而为一了。 
它们从来就不异于一。是你们把它们展开了。以便生活可以在你们面前展开。 
然而,在你们看到自己的生活在面前展开时,不要让你们自己散开来。要让自己凝聚!看出那幻想来!享受它!但不要变成它! 
你不是那幻想,而是它的创造者。 
你身在此世,但不属此世。 
所以,运用你对死亡的幻相吧!运用它!用它来做为你开向更多生命之轮。 
看花而认为花将死,你会悲哀的看花。然而如果你把花视为正在改变的树的一部分,即将结果,你就会看到花真正的美。当你看花而知道花开花谢正是树将结果的讯息,你就真正了解了生命。 
细心的这样看,你将看出生命本身就是它自己的隐喻。 
要永远记得,你不是花,甚至也不是果。你是树,你的根很深,深深的扎在我里面。我是你生长的土地,你的花、你的果,都将回归于我,创造更肥沃的土地。如此,生命产生生命,生生不息,而从不知有死亡的事。   
这真是美。如此、如此的美。谢谢你。现在你可以跟我谈谈那困扰了我许久的事吗?我想谈的是自杀。对于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禁忌?   
是吗,为什么?   
你是说,自杀没什么错?   
这问题我无法给你满意的回答,因为这问题本身含有两个虚假的概念;它是以两个虚假的假定为基础;它含有两点谬误。 
第一个虚假的假定是它认为有“对”与“错”这么一回事。第二个虚假的假定是认为“杀死”是可能的。因此,当你的问题一旦被分解,它就瓦解了。 
“对”与“错”是人类价值系中的哲学对立点,在最终的实相中,它们却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在这本对话中已经一说再说。更且,就是在你们自己的体系中,它们也不是恒常的,而总是时时在变动。 
你们一直在做改变,一直对价值观改变主意,以适合你们(这本就应该,因为你们是在演化中的生物),然而却又在每一步改变中坚持认为你们没有改变,坚持认为是未曾改变的价值构成你们社会的核心。因此你们就将你们的社会建立在一个奇诡上:你们一直在改变你们的价值体系,却又一直宣称你们重视的是……恩,不变的价值。 
这种奇诡所呈现出的问题,并不能以在沙滩上泼冷水想使它凝结成水泥来回答,而应欢庆沙滩的变动。当沙滩维持着你们城堡的形相时,欢庆它的美;但当潮水冲来,改变了它的形相时,也应同样欢庆。 
当沙滩变为一座新的山岳,让你们可以樊爬在其顶上,建立新的城堡时,要为它欢庆。但要明白,这些山岳与城堡就是纪念变迁的纪念碑,而非纪念恒常的。 
为你们今天的样了而欢呼雀跃,但不要谴责你们昨日的样子,也不要妨碍你们明天将可能会变成的样子。 
要明白,“对”与“错”是你想像的产品,而“好”与“不好”也仅仅表明你们最近的喜好与看法而已。 
比如,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言,目前在你们星球上大部分的流行看法是“不好”。 
同样,你们仍有许多人坚决认为帮那想结束生命的人结束生命是不当的。 
这两种情况你们都说是会“违背法律”。你们之所以达成这种结论,应当是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结束生命。如果要花更长的时间才结束生命,虽然结果相同,你们却不认为是违法的。 
比如,在你们社会中,如果有人举枪自尽,他的家人就会领不到保险金。但如果他是用香烟自杀,就可以领到。 
如果医生帮助人自杀,就称为杀人,而烟草公司这样做,则称为“生意”。 
在你们看来,那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自我毁灭的“合法性”——也就是“对”与“错”——似乎只跟它的快与慢有关,也只跟是谁在做有关。死得越快,似乎越“错”。死得慢,就越为“得当”。 
有趣的是,这跟真正人道的社会所下的结论正好相反。不论你们给“人道”下的定义是什么,都可以据此定义来说死得越快越好。然而你们的社会却惩罚那些做人道之事的人,报偿那些行疯狂之事的人。 
以为神要求无尽的痛苦,以为快速而人道的结束痛苦是“错的”,这是疯狂。 
“惩罚人道,而报偿疯狂。” 
这就是领会力十分局限的社会才可能持有的座右铭。 
因此你们以吸入致癌物来毒害自己的身体,以吃下经过化学处理的食物来毒害自己的身体,到最后终致将自己杀害;你们吸入持续污染的空气来毒害自己的身体。你们在千万个时刻以千百种方式毒害你们的身体,并明知这些东西对你们不好。但由于这些东西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杀害你们,你们便这样自杀,但却无罪。 
如果你们是用效用比较快的方式来自杀,你们就被认为是违法。 
现在,我告诉你们:快一点杀害自己并不比慢一点杀害自己更为不道德。   
那么,一个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并不会被神惩罚?   
我不惩罚,我爱。   
当听人说,那以自杀来〃逃避〃困境或结束困境的人,死后却会发现正面着同样的困境,因此什么也未能逃避或结束这又怎么说呢?   
在进入你们所谓的死后时,你们所经历的是当时意识之反映。不过,你们一向是意志自由的存在体,任何时候只要你们选择改变你们的经历,就可以改变。   
所以我们所爱的人在结束自己的肉体生命后是很好的?   
对。他们很好。   
关于这个题材,安妮·波意尔(Anne Puryear)写了一本书,名叫《史蒂芬仍活着》(Stephen Lives)。是关于她儿子的。后者在十几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好书,许多人可从中得到帮助。   
安妮·波意尔是一个很好的使者。她的儿子也是。   
那么你推荐这本书?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关于我们刚才所谈的事,它谈得比我们在此谈得更多,而那些因所爱的人结束自己生命而深感伤痛的人,或为此事而梦寐难安的人,可以借由这本书找到治愈的途径。   
让我们这般伤痛或梦寐难安已经是令人哀伤了,可是我认为这大部分是社会〃加诸〃自杀的想法所造成的结果。   
在你们的社会中,你们往往并没看出自己道德结构的矛盾。有些事你们明明十分清楚会缩短你们的生命,但只因为过程比较慢,你们就认为可以做;至于那比较快缩短生命的,你们却认为不可;这种矛盾无疑是人类经验里最为明显的。   
听你这样说,确实至为明显。可是我们自己却为什么没有看出真相来呢?   
因为如果你们看出真相来,你们就必须采取措施。这是你们所不愿意的。因此,你们除了视而不见以外,别无选择。   
但假设我们看到真相,又为什么不愿采取措施呢?   
因为你们认为采取措施就会终止乐趣。而终止乐趣,却是你们所不愿的。 
大部分使你们慢慢致死的事是带给你们乐趣的事,或由此而导致乐趣的事。而大部分带给人们乐趣的事是满足你们肉体的事。你们的生活主要是以寻求和体验肉体的乐趣而建构的。 
当然,一切处所、一切生物都想要体验乐趣。这并无原始之处。事实上,那是生物的天性。社会与社会之所以不同,社会中生命与生命之所以不同,在于什么是他们的乐趣。一个以肉体乐趣为主而建构的社会,和以灵魂的乐趣为主而建构的社会,是在不同的层次运作的。 
但必须了解,这并不表示你们的清教徒是对的,而肉体的一切乐趣都须被否定。它意谓着,在一个高度演化的社会,肉体的乐趣并非他们所享受的乐趣中为数最多的乐趣。肉体的乐趣不是主要的焦点。 
一个社会或一个生命,越是高层的,其乐趣也就越是高层。   
等一等!这听起来好像是价值判断。我以为你神是不做价值判断的。   
说埃弗勒斯峰(Mt。Everest,世界最高峰)比麦金利山(Mt。McKinley,北美洲最高山)高,是价值判断吗? 
说张婆婆比她的侄儿年纪大,是价值判断吗? 
这些是价值判断还是观察? 
我并没有说一个人的意识层次比较高是“比较好”的。事实上,并不比较好。正如小学四年级并不比一年级好。 
我只是在观察四年级是什么样子。   
而我们在这地球上还不是四年级。我们是一年级。对吗?   
我的孩子,你们甚至连幼稚园都还没上。你们是在托儿所。   
这种话我听来怎么会不觉得受辱?为什么我觉得你好像在贬低人类?   
因为你们深为自负是某种生物,而实际上你们却不是。 
仅仅是一项观察,许多人听了会觉得受辱,这是因为被观察到的事物是他们不想承认的。 
然而,只有在你持有过一件东西后,你才能放它去。凡是你从未有过的东西,你便不能放弃你跟它的关系。 
凡是你未曾接受的,你就不能改变。 
正是。开悟始于接受,面对它“所是”(What is)的样子,不做审判。 
这即是走入那“所是”(the Isness)中。在那所是中才能找到自由。 
你所抗拒的,就会坚持。你所注视的,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它失去了它的幻相。你看到它所是的样子。而所是的样子却一直在改变。只有那不是(What Is Not),才不能被改变。因此,要改变那所是,就得走入其内。不要抗拒它。不要否认它。 
凡你否认的,你就在宣布。凡你宣布的,你就在创造。 
对某件事物做否认,就是将它再创造,因为否认的行为本身就把那事物放在位置上了。 
接受某件事物,使你得以控制它。凡你否认的,你就不能控制,因为你在说它不在那里。因此,凡你否认的,就控制了你。 
你们大部分人类都不想接受“你们还未演化到幼稚园的阶段”。你们大部分人都不想接受“人类仍在托儿所阶段”。然则这不接受,正是把你们留在那里的原因。 
你们是那么的自负,以为自己是你们所不是的(高度演化生物),以致你们就不能是自己所是的(在演化中的生物)。因此你们是在自己跟自己作对;自己跟自己作战。因此,演化得非常慢。 
演化的捷径始于承认并接受自己所是的样子,而非自己所不是的样子。   
当我听说自己〃所是〃的样子而不觉受辱,我就知道我接受我所是的样子了。   
正是。如果我说你的眼睛是蓝的,你会觉得受辱吗? 
所以,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社会或生命越是提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