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华资料(更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学精华资料(更新)-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诮偕乐铮赜突穑辶狗纾抵钐旎辖杂谢鹌腥哟巳耍缫荒钋辏吹猛弑Τ刂校敲缕分猩摺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是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彿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是名下品下生者。

  净土行者,若欲往生极乐净土,依如是经典所言,发勇猛精进之心而勤修,必得往生三辈九品莲台。

dizang/wd/nf/089。htm   极乐净土三辈九品的修持方法 依《观无量寿经》
books。fjnet/daza/06。htm 中国佛教在线 大藏经 库 含《观无量寿经》

十、三皈依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为白,转染成净,把心地住于正念清净境界;〃依〃字是依靠的意思。普通皈依二字简释为依靠、救度、恭敬等义。如把三皈依浅白地说:皈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皈依法是我依靠教义求得真理,皈依僧是我依靠僧伽引导,正信佛教。换句话说,皈依了三宝可得救度,好像大海中的航船,需要有指南针,迷路的小孩重归慈母怀抱,便可获得天伦的温暖与慰藉。

  皈依三宝是进入佛教的初步仪式,表示正式做一个佛弟子。要知道一个忠实的佛弟子,是要实行佛陀的教理。佛陀在世时告诉门下弟子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话是佛教精要的教义,只要依教奉行,恶事不作,善事多做,心地一定会快乐。

  大家记著:佛陀是正觉的示范,为我们的大导师;教理是指示人生正道,消灭烦恼与痛苦清凉药剂;僧伽是绍隆佛法,代表佛陀转法轮,引导众生入佛智的比丘。大家要时念三宝的功德,即念念不忘至尊导师(佛陀),生活指南的佛法,代表至尊的僧伽,使自己的思想纯正,心地不染,行为善良;同时更要努力利他的工作,表现佛法救世益人的精神,完成美满快乐的佛化生活。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著述

  不。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是化现在家人的身分,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除了地藏弥勒之外,多数是现的在家相。印度的维摩居士及胜蔓夫人,都能代佛说法,但他们是在家人。所以,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于住持佛教教团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扬的理由,也是由于教内伦理制度的理由。说得明白些: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在本体上说,出家的重要;从作用上说,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却不是必须出家。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著述

  不。素食虽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却并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原故,所以在南传地区的佛教国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坚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们不亲自杀生。

  因为,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信佛之后,如能实行素食,那是最好的事,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难,不吃素也不要紧,但是不可再去亲自屠杀,也不可指挥他人屠杀了。买了屠死的鱼肉回家,那是无妨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悲智双运
  
悲智双运/空悲双运/福慧双修
  
  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开示 
               
    世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教,也各有其法道,但为了深入精神修行,我们对于什么是〃正道〃,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 
  
    佛法的正道可由二方面来说,一是代表慈悲菩提心的善巧方法,另一是代表了悟空性的智慧,而二者之合一始是正法道。 
  
    事实上,任何修行不管小乘、大乘、金刚乘,也许方法有异,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因此,只要是正法道,便须符合上述悲智合一之要求。例如,大乘菩萨行的六波罗密(六度圆满),其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都是方便法,最后一个才是智慧,而两者合一始能真正深入修行,否则,以布施而论,行了很多布施,却缺少智慧,功德便大打折扣。波罗密多不是以数目、大小、或某种材质可以衡量的东西,波罗密多的本质就是空性的智慧。例如,修布施,最主要是去除我们对人、事,尤其物质的执着,如果我们仍执于〃布施〃或〃功德〃这种事,就不称为圆满。把智慧加上去之后,这种布施称为〃三轮体空〃,也才是圆满的布施,也就是无施者之我,无所施之对象、也无布施之事。其他依此类推,因此任何修行者必须是方法与智慧的合一,才能圆满,也就是〃悲智双运〃。 
  
    另外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任何金刚乘的本尊修法,首先均由观想坛城开始,接着对观或自观本尊等等,此乃由于我们自身与情器世界的不净,经由观想转化为清净,这些都是方法,但若执着于观想则反造成障碍,因此次第观想完毕后,还须再观想化光溶入,这部份最主要的是空性智慧的转化。因此修法做任何观想时,都要把一切观成透明、似彩虹般、无实质存在的,这是圆满次第的部份,二者合一,即是任何修法的重点关键所在。初机者在刚进入修法时,可能较困难,因此,先由生起次第做起,再进入圆满次第,如此一步一步学习,一旦习惯,自然而然便很容易进入状态,可以很如法适当地修习密宗的法门。 
  
    另外以〃止〃、〃观〃为例,〃止〃是技巧方法,〃观〃是智慧,两者合一,同等重要。所有的修法都必须这样,才能克服执〃有〃或〃空〃之边见。不执〃有〃或〃空〃即是〃中观〃,也是空性与明性之结合。 
  
    一般来说,显教较重空性与慈悲,而密宗则重空性与慈悲之结合。由于空性,慈悲之化现,是自然无限的,但就实际上而论,只有方法(慈悲),而无智慧,则无有实质帮助;或只有智慧,而无善巧方法,也是很危险的事,易落入错误的见解。龙树菩萨说:〃执〃常 〃 或〃有〃,就如畜生一样愚昧,因宇宙万物本是因缘假合,生生灭灭;但执〃空〃或〃无〃,否定一切,则更愚痴。〃空〃〃有〃其实是互为相辅的。因此为了圆满一切,一定要在善巧慈悲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智慧,这是金刚乘法门的基础,也是究竟真理的基础。 

  
简单的早晚课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

(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五)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胁士,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

(六)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要拜的。)

(七)回向偈。(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是必要发的。)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我临终无障碍 弥陀圣众远相迎
速离五浊生净土 还入娑婆度有情


(八)礼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





下一页是著名的净空法师写的《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知恩报恩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一、教依 
  总依净宗五经一论 
  专依无量寿经夏会集本 佛说阿弥陀经蕅益要解 普贤行愿品清凉疏钞 
  净宗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文钞 
  
  二、理依 
  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之行,破除一切妄想执着。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三、行依 
  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三无漏学:起心动念,远离三毒恶恼,必与清净(戒)、平等(定)、正觉(慧)相应。 
  菩萨六度: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学习菩萨,修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四、果求 
  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 
  
  以上四纲要谨贡献给
  
  首届净宗联谊会诸上善人参考指教
  
  释净空敬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 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译文)

《金刚经 心经 坛经》书中的翻译

  观世音菩萨,修习深妙般若,功行到了极其深妙的时候,观照彻见五蕴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自性,当体即空,除去了造业受苦的根源而无有烦恼,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

    舍利弗!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的,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人的受、想、行、识也应该看作是这种〃色〃与〃空〃的统一。

    舍利弗!这些五蕴等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当体即是空相,本来没有所谓缘聚为生,和缘尽为灭;不因被恶的因缘所染而变为垢,亦不为善的因缘所熏习而成净,也不是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虚妄之相。

    因此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象、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眼、耳、鼻、舌、身、意官能,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能见之眼根,乃至于没有别尘境之意根;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没有无明,也没有灭尽的无明,甚至于没有老死,也没有灭尽的老死。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借此智慧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

    由于并不存在所证之果,所以菩萨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不再有牵挂滞碍。因为没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因而远离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和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十方三世所有的佛世尊,也都是如此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果。所以,确知般若波罗密多是一种大神力的咒,是一种具有大光明的咒,是一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