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血色战旗- 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滇西战役打了八个月又十六天,全歼日军松山师团,部分歼灭日军第二师团和第五十三师团,日军二万一千零五十七人死伤和被俘。中**队出动七个军十四个师和其他特种独立团共十六万多人,伤亡、失踪共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三人。日军与远征军的伤亡比例是一比三。
    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经过中印公路旁的小镇苗斯,在这里举行了会师典礼。中国远征军在通往祖国的路上竖起白布横幅:“欢迎驻印新军凯旋回国!”在旗杆下面,高飞和索尔登各说了一句话,令盟军振奋,令日本人胆寒。
    高飞当着所有将士的面说道:“今天是会师东京的开始。”
    索尔登也同时说:“到东京会师去,让两国的国旗飘扬在东京上空。”
    他们的讲话被官兵们的呐喊淹没。典礼结束,中国远征军启程回国。中国驻印军为确保中印公路的安全,返身攻打腊戌。三年来,滇缅战争令世界注目,这时终于划上了句号这时候,太平洋战争的始作俑者日本,已是疲态毕现,败局难逃了。日军的海上交通线,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随时有被美军切断的可能。日本在南方的五六十万大军,有陷入无后方作战的危险。为扭转败局,日本加速制订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力图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同时,摧毁美军在华中与华南的主要空军基地。
    日军困兽犹斗,还要孤注一掷。
    1944年刚到,日本天皇就批准了日本中国派遣军的《一号作战草案》。1月24日,东条英机下达一号作战命令。日军计划在4月份左右发动平汉线作战,时间约为一个月左右;大约在6月份从武汉发动湘桂作战,8月左右从广东发动湘桂作战。参战总兵力约为十到十二个师团和两个航空师团,时间约为五个半月。如果情况允许,在1945年初攻占南宁附近,打通并确保桂林至越南谅山的交通。
    到4月初,日军先后从内山英太郎的第十二军、吉村贞一的第一军、横山勇的第十一军和永津佐比重的第十三军抽调共约四个师团、四个独立旅团、一个坦克师团及一个骑兵旅团,总计约十五万人,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
    4月18日0时,长野祐一郎的第三十七师团和多贺哲四郎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在河南开封以西中牟一带渡过黄河,向蒋鼎文第一战区河汜守备部队发起猛攻,经激战后突破刘昌义暂编第十五军阵地,分路向郑州、新郑、尉氏和洧川等地突进,21日攻陷新郑和尉氏。刘昌义军和第二旅、第三旅退守许昌西北地区,日军23日占领郑州,24日攻陷密县,吴绍周的第八十五军转守西方山地,阻击日军进攻。
    在河南北部,林芳太郎的第一一○师团和本卿义夫的第六十二师团在4月19日早晨向防守邙山头阵地的吴绍周军发起攻击。21日突破河防阵地后,侵占广武和汜水,22日又攻陷荥阳。24日,从荥阳南下的日军林芳师团与从郭店西进的日军长野师团占领密县,并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这时,第一战区孙蔚如第四集团军防守该地的部队退守荥阳、密县以西的虎牢关至马驹岭一线,阻止日军西进。
    25日,日本第十三军的两个旅团,从安徽正阳关和凤台攻向阜阳,做出向河南漯河进攻的态势,以牵制河南东部的中**队。在日军打通平汉铁路以后,他们又原路撤回。
    从26日起,中**队以王仲廉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主力向密县附近的日军实施反击,逼迫日军改取守势。激战到30日,日军后续兵团竹下义晴的第二十七师团、山路秀男的战车第三师团及藤田茂的骑兵第四旅团已集结在密县和郑州地区,迅速向禹县、襄城和许昌等地猛攻,与李仙洲的第二十八集团军和王仲廉集团军展开激战。5月1日,日军攻陷许昌,并以山路师团和藤田旅团向襄城和郏县突进。3日凌晨,日军侵占郏县和禹县,4日攻占临汝,6日再陷登封、宝丰和鲁山,日军先头部队进抵洛阳以南龙门附近。为了阻滞向龙门突进的日军,第六战区急调刘戡兵团进至龙门、伊川和嵩县一带,暂时稳定了战局。
    7日,从许昌南犯的日军竹下师团攻占郾城和漯河。同一天,从信阳北进的日军独立步兵第十一旅团攻占遂平。8日,日军南北会攻夺占西平,打通了平汉铁路。此后,日军集中主力向洛阳进攻。
    日军的林芳师团、本卿师团、山路师团、藤田旅团和多贺旅团,分别从登封、禹县、郏县和宝丰地区,向龙门和洛阳实施包围迂回。同时,日军三浦忠次郎的第六十九师团和小原一明的独立混成第三旅团,从晋南垣曲南渡黄河,9日侵占渑池,威胁洛阳侧后,完成了对洛阳的三面包围。
    中国第一战区调整部署,除仍以武庭麟的第十五军及第九十四师固守洛阳外,令孙蔚如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分别撤到洛阳西南的韩城和宜阳地区集结,准备侧击从渑池向洛阳和洛宁进犯的日军。13日,郾师和龙门的各路日军会合在磁涧地区,向集结于洛阳外围的第一战区部队攻击,李家珏的第三十六集团军等部便先后从渑池附近向西转移,日军随即尾追,向西突进,于17日进占洛宁,18日攻陷郏县,20日占领卢氏。
    这时,洛阳守军已陷于孤军苦战。中**队为挽救战局,击破日军的攻势,李宗仁第五战区部队和蒋鼎文第一战区各兵团协同,对日军实施反突击,先后一度攻克遂平、鲁山和嵩县,进迫宝丰,截断平汉线。西进日军侧背受到威胁,不再继续向纵深进攻,便放弃卢氏,退守洛宁,将主力向东调动,巩固已经占领的地区。
    5月19日,日军集中本卿师团、山路师团和藤田旅团等主力部队开始向洛阳发动进攻,中国守军顽强抗击,使日军攻击受挫。22日,日军三次攻入洛阳城关,都被中国守军赶出城外。23日,日军把进攻重点放在洛阳北面。在日军的持续攻击下,洛阳守军伤亡惨重,第九十四师只剩下一千七百多人,但他们拒绝了日军的劝降,坚守阵地。24日下午1点,日军向洛阳发动总攻击,攻破洛阳东北角。洛阳守军被迫于当晚10点向洛阳东南突围。25日,洛阳失陷。
    以洛阳被日军占领为标志,历时一个多月的豫中会战结束。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打通了平汉线,击溃了蒋鼎文第一战区主力,达到了作战目的。第一战区损兵折将达二十万人之多,丢失三十八座城市,河南省几乎全部沦陷。刘昌义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该师第八十五团团长杨尚武,第八十七团团长李培芹,第八十六团营长胡光耀,第八十七团营长何景和,以及第二十九师全体士兵,都在战场上牺牲。
    李家珏和他的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周鼎铭以及步兵指挥官陈绍堂,也在战斗中遇难尽管中**队在缅北和滇西捷报频传,但是中国内地的正面战场上,战况对中国非常不利。日军“一号作战”的第一阶段,竟然在豫中会战中出乎意料地顺利,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
    东条英机在1944年3月,命令他的老上司畑俊六实施“打通大陆走廊”的计划时,从伪满和日本国内向中国大量增调兵力。日军攻占了约二百公里的黄河南岸,中国守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损失惨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尝到了“走麦城”的滋味,写下了军伍生涯中最难堪的绝笔。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也被撤职。
    日军自然很快就转入“一号作战”的第二阶段。如果说,中**队在豫中会战中失利是因为对日军的力量估计不足,那么这一次应该有所警觉,有所作为,积极挫败日军向南推进的计划。然而,接着发生的长沙、衡阳会战的结果,更加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
    5月25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和第五航空军司令官山下琢磨,在参谋人员陪同下飞抵武汉,将战斗指挥所推进到汉口,以便就近指挥“一号作战”第二阶段作战。
    在此之前,横山勇已将他的第十一军主力悄悄集结到长江沿岸。新征召的十万补充兵,外加战马四万匹,已顺利地从日本国内运达武汉,补充和加强第十一军的战力。在东京担任防空的最新四式战斗机第二十二战队,也抵达广东和武汉的机场。另外,新调来的落合甚九郎第二十七师团和坦克第三师团一部,南下集结在武汉地区。
    在汉口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召开了日军参战部队兵团长会议。
    畑俊六指着地图之上说道:“我方投入长沙和衡阳作战的兵团,有第十一军七十个大队;第一军第三十七师团、第十三军第六十四师团、独立步兵第五旅团和三个野战补充队,共三十个大队;华北方面军坦克第三师团一部,第二十七师团等部三十个大队;华南方面军二十个大队。地面陆军部队共计一百五十个大队。另外,还有第五航空军、两个飞行师团、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协同作战。这是自我军对中国开战以来,使用兵力最大的一次作战!”
    他接着说道:“敌第九战区部队加上第六战区可能增援的部队在内,在我军进攻长沙时,可用兵力约为四十个师;我军进攻衡阳时,预计敌方交战兵力为五十五个师。区区五十五个师,在我强大的步空兵团面前,何足为虑!”
    “本次作战,攻克长沙是重要一环。但我军此次所用兵力,长沙一举可破,不成问题。我所担心的是我军攻克长沙之后,向衡阳进攻时,中国远征军可能回援反攻。因此,在远征军到来之前,能否攻下衡阳,是本次作战成败的关键。所有参战兵团,务必重视作战速度。陆海空军紧密配合,快速推进,抢在远征军到来之前,一举攻占衡阳城!”
    接着,他宣布,战场总指挥由横山勇担任。
    横山勇的几名前任,其中冈村和阿南曾指挥第十一军同薛岳的第九战区进行过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都是以第十一军的失败而告终。横山勇认真研究了前三次失败的原因,分析第九战区的作战特点,制定了第四次进攻长沙和进攻衡阳的作战方案。他决定将兵力分为两个梯队,前后两次出击,针对攻击目标发动波浪式交替攻击。他要将强有力的精锐部队摆在两翼,造成对方中心地区的空虚和孤立,攻而夺之。
    畑俊六把进攻长沙的日期定在5月27日,1904年的这一天,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打败了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
    5月中旬,王陵基集团军第三十四师第一○一团团长骆湘浦匆匆赶到薛岳的司令部,向他报告一个十万火急的情报:“据刘立藩传来的情报,日军正在武汉大量集结,征集民工,准备向长沙大举进攻。日军吸取了前三次长沙会战从正面进攻失败的教训,这次将以大兵团从湘赣边境插入,指向株洲以南,围歼长沙外围我军机动部队。”
    刘立藩是汪伪政权的武昌市长,是重庆军统打入日伪营垒为抗战服务的特务,他的情报一向较为准确。但是,这并未引起薛岳重视。他认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事吃紧,急于从中国抽兵南下。再说,日军调集了华北和武汉的兵力,正在进攻豫中平原,不可能再有大兵团向武汉集结。还有,目下正值夏季,湖南的稻田、堰塘和江河湖泊都蓄满了水,最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
    薛岳相信,日军不可能在这个季节向长沙进攻!
    (待续)
第六百五十三章 “长沙失守”
    薛岳并不知道,日本在1944年初猛然扩编和新增了三十二个师团。wwW、这个数量,相当于日本1943年兵力总数的一半。他们当然有能力在进行豫中会战的同时,增派兵力到中国,进行长衡会战。
    又过了几天,杨森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汉域来长沙向薛岳报告:“本军在临湘敌后打游击的一个营,近几天接连向军部报告,日军已在临湘、岳阳一带大量集结兵力,准备进攻长沙。情况异常严重!”
    薛岳付之一笑,认为是下级军官被日军迷惑,大惊小怪。他傲慢地说:“经历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还敢向我战区进攻吗?何况豫中大战仍在进行,日军必然在长江岸边虚张声势,向南佯动,以牵制南岸部队。”
    第二天,机要秘书送来重庆军委会十万火急军情通报:现已证实,有大量日军集结在湖南北部和湖北东部的南通和崇阳一线,目前正向南移动占领前进阵地,准备大举进攻长沙。薛岳看了,大吃一惊。
    当夜,第九战区长官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御敌方案。会上争论激烈。以战区代理参谋长赵子立为首的人认为:日军进攻豫中平原所动用的兵力,规模空前,从目前得到的情报看,日军进攻长沙的兵力也是规模空前,又加上日军有三次长沙会战吃败仗的教训,必然采用新的方法来攻。因此,必须制定新的作战方案。以薛岳为首的人坚持认为,日军可能用较大兵团来攻,但决不是所谓规模空前,大得可怕。同时,这山这水这地,仍是以前的模样,日军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纵有千变万化,也逃不脱“天炉战法”的天罗地网。
    最后,当然是薛岳的意见占了主导,仍按老办法布置兵力迎击日军。薛岳只接受了别人的一个教训,就是不久前蒋鼎文的长官部被日军打掉,使第一战区陷入大混乱。为防万一,他决定将战区长官部转移到长沙以南约二百公里的耒阳。
    薛岳部署完毕,就带着长官部人员去了耒阳,同时将第九战区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上报军委会。
    薛岳刚到耒阳,就收到何应钦和白崇禧的电报。电文说,第九战区对敌情的判断不合实际,过分乐观,兵力部署存在问题,必须迅速变更。
    薛岳没有理睬上面的命令。但是,白崇禧发了电报,还不放心,又给薛岳打电话:“根据掌握的情报,日军在湘北集结的兵力,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其战力绝非到长沙就达极限,就是到了衡阳也未必达到极限。我和何应钦总长的意见是,放弃长沙,固守衡山,在渌水以南与敌决战。”
    薛岳大声说道:“长沙是湖南省的中心,第九战区在这里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