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血色战旗-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结束之后,高飞特意邀请余汉谋到福州的工厂企业里面参观,增强他对福建和第四战区的信心,从而使他和第12集团军成为自己坚定的盟友。两人先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遍布市郊的工厂,接着到福州训练基地巡视了正在更换装备的第26师,然后高飞把余汉谋带到马尾造船厂,参观已经处于摇篮之中的海军舰队。
    车队从福州出发,行使了二十公里之后,来到了造船厂所在地马尾镇。
    高飞指着不远处奔腾不息的江水,对余汉谋说道:“这条江叫马江,是闽江的一个支流,这里水流清澈,水深有三四十米,涨潮的时候甚至会达到五六十米,即使是万吨巨轮都能够通行无阻,从这里到闽江的入海口大约有五十公里的距离,非常方便,所以当年左宗棠亲自把选定为福州船政局的地址,从而开始了创建中国海军的历程。”
    余汉谋望着江面上往来穿梭的大小船只,好奇地问道:“船厂离人海口这么近,岂不是很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
    高飞指着江岸上连绵起伏的山峰和沿江密布的岛礁说道:“马江航道和闽江出海这一段的水下情况都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当地人引航的话,很容易触礁的。”
    余汉谋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江面上的船只说道:“这些小型军舰都是船厂自己造的?”
    高飞回答道:“是的,目前船厂已经能够建造成功排水量在两千吨左右的舰艇,但是还没有恢复到马尾船厂当初最辉煌时期的水平。”
    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确实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这批先行者的努力下,马尾船厂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面造出了四十艘军舰,占了当时国内总产量的70%,并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同时还为北洋水师配备了大量的舰船和将领,然而,随着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船厂逐渐没落下去,最后在1907年被清政府饬令停止造船。随后,随着国内时局的动荡,造船事业已无人关心,马尾船厂沦落到靠卖废铁度日,这样一来,造船厂培养出来的大批技术人员都纷纷改行,导致我们重建的时候白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勉强达到现在的水平!”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七章“江北”
    余汉谋深有感触地说道:“广州船厂在陈济棠统治时期倒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是随着他的倒台也成了过眼烟云,国民政府为了防止我变成陈济棠第二,刻意把广东的兵器工业和船舶工业远迁内地,要不然,倒是可以为马尾船厂注入新鲜的血液。wWw;”
    高飞笑了笑,说道:“这到没什么,现在已经从美国高价请回来几十个工程师,应该很快见到效果的。”
    为了避免惊动太多的人,车队按照高飞的指示在距离厂门口百余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在几十名卫士的护卫下向厂内走去,早已经恭候多时的厂长林福生急忙迎了上来,给众人带路。
    进门之后,高飞只带了卫士长刘鼎元和两名卫士到船坞参观,把其余的人全部留在门口警戒。
    林福生急忙劝诫道:“高长官,这样不太安全,还是多带几个人妥当些!”
    余汉谋也说道:“你现在是日本人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还是注意点好,日本间谍无孔不入,千万不能小视!”高飞在闹市遇到袭击的事情,他早有耳闻,就旁敲侧击地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说服他改变态度。
    高飞笑着说道:“林厂长,这里的工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工厂又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哪里有什么危险?我相信你们的能力!”
    然后又说道:“我们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到处乱走,工人还要不要干活?”
    刘鼎元轻声说道:“人太多了也不一定安全。目标太明显了!”
    保卫人员都已经表了态,林福生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直接把几个人船厂的深处走去。
    余汉谋望着码头上林立的船只、高耸的吊臂、堆积如山的钢板和锈迹斑斑的废铁,听着不停在耳边激荡的机器轰鸣声,再次深深地感受到福建雄厚的实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林福生边走边介绍道:“船厂从重建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面,陆续建造了鱼雷艇、缉私快艇百余艘,排水量在百吨以上的舰艇三十余艘,目前已经具有了建造两千吨级舰艇的能力。”说到这里他用手指着远处船坞上一个相对较大的船体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建造的第一艘排水量在两干吨以上的舰艇,预计在四月份下水,加入海军的行列。”
    高飞问道:“按照船厂目前的规模,每年能够建造几艘这样的舰艇?”
    林福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最多十艘。”
    高飞沉吟之后问道:“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资金、技术,还是别的什么?”
    林福生随即回答道:“资金和原料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而技术人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
    高飞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只建造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下战舰,产量是不是可以提高很多?”
    林福生想了想,回答道:”产量应该可以提高到三倍左右,因为建造一艘两干吨级的舰艇所花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建造两艘一千吨的。”
    余汉谋不解地问道:“可是这么小的舰艇有什么用呢?小口径的舰炮炮弹连战列舰的装甲都无法击穿,怎么与日本海军对抗呢?”
    高飞苦笑着解释道:“以日本海军目前的实力,我们就是发展十年也赶不上,所以干脆就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另辟蹊径!”
    余汉谋好奇地问道:“什么蹊径?”
    高飞详细解释道:“日本海军的目标是击败英美海军,谋求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当然要维持庞大的规模。我们的目的只是要打通和台湾的联系,保障出海口的安全,没有必要和日本比。我的想法是多建造轻型护卫舰和鱼雷快艇,用庞大的数量来弥补火力不足的特点,战列舰再厉害,也不可能应付的了鱼雷的攻击,只要能够把日军赶出台湾海峡,我们就算是胜利了。”
    佘汉谋点了点头,说道:“用航速高的护卫舰来掩护鱼雷艇攻击,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惜我不是海军,不知道是否行得通。”
    高飞哈哈大笑着说道:“我也不是海军,只是照搬陆军的战术而已,可行性分析还是要正规的海军军官来分析!”然后对林福生说道:“我刚才的说法只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进过论证的,你要等到军部正式下订单之后才可以实行。“林福生也笑着说道:“这个我明白。”
    余汉谋忽然看见在船厂的边缘停泊着几艘硕大无比的战舰,急忙问道:“那些是什么?”
    林福生回答道:“是我们从英国和美国购买回来的退役军舰,正在准备拆卸。”
    高飞见余汉谋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于是带着他向前走去,边走边解释道:“通过拆卸1日军舰能够了解船体的构造和武器装备的布局,还能够获得大量的钢材,仅此一I页就把福建的钢铁年产量提高到五十万吨左右,保障了钢铁的供应。”
    这时候他们走到第一艘战舰面前,只见百余名工人正在不停地从船上往下搬运钢材,林福生笑着说道:“这艘战列舰的排水量足有一万五千吨,从美国开回来的时候把日本海军吓了一跳,不顾美国船长的反对强行登船检查,直到确认没有武器才放行。”
    余汉谋望着战舰还不是很1日的船体,惋惜地说道:“战舰并不是很1日,拆除了的话太可惜了!”
    高飞急忙说道:“像这种舰艇我们都会保存下来,改建成防空炮台,怎么会谁舍得拆呢!”
    余汉谋说道:“这可是战列舰呀,整个**海军当中好像都没有几艘,用做炮台也太可惜了!”
    高飞好奇地问道:“余司令,难道你认为还有更好的用处?”
    余汉谋说道:“既然这艘战舰能够从美国开过来,就证明动力系统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能够在船体的关键部分进行加固和强化的话,应该可以改装成海上移动堡垒,来对付日本海军。”
    高飞明白了余汉谋的意思,解释道:“我们的防空炮台也装有远程大口径火炮,具有海上堡垒的作用”
    余汉谋急忙说道:”这样的话,如果日本海军在台湾海峡里面的舰队不是很强的话,还是有机会将其击溃的!”
    高飞诧异地问道:“你的意思是主动出击?”
    余汉谋回答:“是啊!用这些移动堡垒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和攻击,用高速的护卫舰和鱼雷艇发动突然袭击!台湾海峡最宽处也不过三百公里,几个小时就可以冲到日本海军编队前面,只要不在白天开战,就有机会击退敌人,把补给运送到岛上去。”然后他补充道:
    “当然,这需要相当数量的快艇配合才行,目前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高飞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先人为主地认为日本海军是不可战胜的,采取的全部是近海防御的消极战术,从来没有想过去主动挑战对方。他急忙点头说道:“这个方法倒是可以让海军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行性。”最后他看着余汉谋说道:
    “想不到余司令对海战也颇有研究,实在难得!”
    余汉谋遥望着西南方向,轻声说道:“以前因为消极避战、怯阵,导致广州沦于敌手,从那以后,余某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如何主动攻击上面了,久而久之,就养威了这个习惯,倒不是对海战有多熟悉。”
    高飞高兴地说道:“这样最好!以后还要多多指教啊!”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连续参观了马尾船厂、龙岩兵工厂、三明炼油厂,又观看了装甲部队和空军战斗机中队的演练之后,余汉谋对第四战区、对福建的信心高涨,坚定了同舟共济的决心,在返回广东之前,高飞特意设宴给他送行。
    临别之际,高飞语重心长地说道:“余司令,我军不久就要强攻南昌,为了配合这次行动,希望第12集团军能够把广东和广西的日军拖住,使其既不能支援南昌。
    余汉谋郑重其事地表明自己的态度:“高长官,请你放心,第12集团军有信心有能力把曰军阻挡在韶关以南地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都在所不惜!”
    高飞连忙说道:“余司令,你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此次作战最主要的目的是歼灭日军深入江西的野战部队,改变江南的态势,为福建拓展战略空间,并不是要和敌人争夺一城一地,如果牺牲太大的话,即使打下南昌也没有什么意义。”然后他关切地说道:“新二师和第53师将继续留在广东,在你的直接指挥下战斗,战区司令部会在物资和装备上面全力支援你们的,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提!”
    余汉谋感激地说道:“高长官,你考虑得太周到了!第12集团的七个师都已经换装完毕,再加上新二师和第53师,兵力超过十五万人,如果还挡不住日军几个师团的攻势,怎么对得起装备的这些先进武器!”
    为了消除高飞的担心,他又补充道:“你别忘了,广东还有第五纵队这些强悍的地方部队,日军怎么可能占到便宜呢?”
    高飞知道余汉谋在广州沦陷的打击之下,痛改前非,以非常严格的纪律来约束部下,第12集团的战斗力和作战的意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足以应付第21军的攻势,于是就用轻松的语气说道:“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吧!”
    送走余汉谋之后,高飞立即命令江北军团相机夺取江阴要塞,暂时切断日军的长江交通线,掀开了南昌战役的序幕。
    长江边上的江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由于此处江面是长江下游地区最狭窄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就在这里修筑过烽火台,春秋之后的数千年里,历朝历代都在江阴要塞上驻屯过水师和战舰,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战争开始之后,吴淞要塞按照《淞沪停战协订》中的要求被撤除,中**队撇出上海市区,**沿海防务在长江口被划出了一个大缺口,江阴要塞骤然成为长江江防的第一线,威为**首都卫戍布防的重点。参谋本部城市要塞组专门成立江阴要塞工程处,彻底整修要塞工事,并修筑从江阴到巫山等地的四条军用公路,形成非常完善的防御体系。
    日军占领江阴以后,派驻了一个大队的兵力驻扎在江阴县城,因为长江水道已经完全在其海军舰队的控制之下,要塞的位置就显得不是很重要,所以只在黄山主阵地上面部署了一个步兵中队,其他几个阵地则完全放弃,防备极为松懈。
    此时的江北军团自从恢复与总部的联络之后,大批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地从上海转运过来,再加上日军根本无意经营江北,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控制了西起滁州、明光,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起长江,北至洪泽湖的广大地区,与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新四军控制的苏中、苏北根据地交相呼应。
    尽管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两百万,但是江北军团司令老黑并没有盲目扩大部队的规模,而是按照第四战区一贯主张的精兵原则,在原来第三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六个支队组成的军团野战部队,每个支队的兵力与第四战区的团级编制相当,但是具有直属的炮兵营和通讯连,可以独立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当遇到比较大的战役的时候再集结起来,由军团统一指挥。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备兵源,军团在每村都设有训练班,对适龄男子进行军事训练,并选拔佼佼者接到总部的命令之后,军团司令老黑立即命令主力部队向**集中,然后召集几个指挥官开会,商议如何完成上头交待下来的任务。
    老黑首先把军部的要求简单地介绍一遍,接着用非常严肃的语气说道:“自从我们在江北开辟根据地以来,总部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与支持,如果没有这个坚强的后盾,咱们很难支撑下去!现在,总部把控制长江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是对江北军团的信任,大家要主动负担起这个责任,献计献策,想方设法打好这一仗,免得辜负了总部对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