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仕官-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他琢磨着怎么游说省委省政府之时,纪委书记郭登明突然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说道:“田书记、周市长,实在不行,咱们干脆搞点动作,分散一下他们的注意力。”

“什么意思?”不等田文建开口,周义便忍不住地问道。

郭登明咬了咬牙,毅然说道:“中央各部委都被审计出那么多问题,说咱们一点问题都没有,任谁也不相信。反正证据确凿,要不先挑几个问题比较严重的开下刀。虽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总比这样坐以待毙的好。”

有点意思,田文建乐了,禁不住地问道:“周市长、陈书记,你们看呢?”

审计出问题的不止一个,至于拿谁开刀也是一门技术活儿。毕竟省市两级领导都在这里,如果无限扩大化,引发官场大地震可就得不偿失了。

形势逼人强,再不下决心可就没这个机会了。市委副书记陈东权衡了一番,面无表情的报出了四个名字:“粮食局长李长宏、卫生局长丁少昆、山南乡党委书记吴志全、工会主席常仁辉”

丢卒保车也用不着怎么狠吧?这几个都是你自己提拔上来的人,而且还都是正科级正职。老冤家出招了,周义退无可退,沉思了片刻,淡淡地说道:“临水镇长韩明、建设局副局长张晓峰、政府办副主任王一军,这几个人的问题也很严重。”

见人大常委会主任祁爱国、政协主席李云鹏和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葛向南等人坐不住了,也准备丢几个小卒出来,田文建摆了摆手,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意味深长地说道:“党和人民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这件事还是从长计议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姑息纵容。登明同志,麻烦你代表市委跟他们分别谈谈,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作出深刻检讨。”

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楚天浩急了,忍不住地提醒道:“田书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

“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一码归一码,绝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前途,而干这些违反组织原则的事情。”

田文建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如果这次能侥幸过关,我请大家到我家去喝酒。如果真没有一点转机,那也是我咎由自取,没什么好遗憾的。”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说你处处以身作则,到头来却在老干部旅游这个屁大点的事情上栽了跟头,已断定田文建这个官当不长的李云鹏长叹了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说道:“当了大半辈子的官,能让我李云鹏真正佩服的人并不多。田书记,你算是一个,不管有没有转机,这顿酒我喝定了。”

“我也去,不过你可别再拿青菜豆腐汤来糊弄我。”祁爱国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脸诚恳之至地表情。

气氛有点凝重,见众人低下了头来,刘康民连忙来了句:“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田书记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这时候,守在墙角的电话机边,打探招待所消息的市委办主任王之浩,轻轻的放下电话,忐忑不安的回过头来,低声说道:“田书记,陈书记请你过去。”

成败在此一举,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看着众人那副紧张兮兮的样子,忍不住地笑问道:“各位,你们也不吟句诗送送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多贴切呀?”

“把我们害得这么惨,还壮士呢我看烈士还差不多。”刘康民被搞得啼笑皆非,抓起烟盒就扔了过去。

周义重重的点了下头,跟着打趣道:“老刘说得对,自己的事情自己擦屁股,想脱身没那么容易。就算你这次能侥幸过关,我们也饶不了你。”

赶到市委招待所已经是中午十二点,省委杨副书记和省委宣传部刘部长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当着花州市委书记陈昌荣和市长古敬斌的面,跟田文建开始了严肃地组织谈话。

“田文建同志,情况基本上都已经调查清楚了。接待单位是你事先联系的,我想你对香港媒体的那些报道,并不是一无所知。问题严重,影响恶劣,让省委省政府极其被动,作为中共临水市委书记,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到如今,你有什么好说的。”

杨副书记五十来岁,戴着一副金丝镜框眼镜,左手臂靠在沙发的扶手上,右手撂在一个蓝色的背垫中,神态肃穆,俨然一副名公巨卿的派头。宣传部刘部长看上去很儒雅,坐在一边冷眼旁观,虽然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发火,但还是给人以不怒自威的感觉。

田文建深吸了一口气,一脸追悔莫及的表情,低声说道:“杨书记,这件事我的确欠考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共产党员,我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理。”

正如陈老前辈跟乔伟所说的那样,田文建对人性的认识比谁都深。尽管所有的证据无不证明,这件事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甚至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但杨副书记和陈部长就是不相信田文建有这么大胆,敢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兴风作浪。

态度还是很端正的,至少说对眼前这个在艾滋病问题上,敢跟中央唱反调的人而言,能做到现在这样的确很不容易。

杨副书记不置褒贬的点了点头,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严肃地说道:“至于怎么处理,那要省委常委会讨论后才能决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消除不良影响。香港不比内地,尽管宣传部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香港媒体不听招呼,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要不是这样,田文建也不会把火点在香港。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道理杨副书记还是明白的,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田文建同志,你不但是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还是红丝带关爱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具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更何况这件事又是因你而起,你还是想想办法,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田大书记被搞得哭笑不得,暗想如果能像国内这样封杀,那中联办早就出手了,香港也不会有那么多杂音。

见田文建一声不吭,陈昌荣急了,蓦地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道:“田文建同志,连新加坡《联合早报》都报道了,你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你能积极配合组织上的工作,绝不允许破罐子破摔,任由事态进一步恶化。”

看来他们是真没辄了,田文建权衡了一番后,重重的点了下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写文章辟谣,跟他们打口水仗,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事实摆在那里,咱们是无可辩驳。正如陈书记刚才所说的那样,任由事态进一步恶化下去也不行,看来只能搞一个试点来堵堵他们的嘴。”

杨副书记反应了过来,忍不住地问道:“搞公务员社保并轨试点吗?”

“是的,除此之外,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接着说道:“哪怕是一个县,至少说能表明我们并不是对此无动于衷。同时改革需要摸索,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行动了,我想他们会给出正面评价的。”

改革就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更何况还是极其敏感的公务员社保并轨,杨副书记可不敢表这个态,想了好一会之后,摇头说道:“的确是一个能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但难度太大了,甚至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田文建同志,你再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

“杨书记,我并不认为难度有多大。只要我们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挥刀自宫的决心,搞一个试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田大书记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边凝视着众人,一边接着说道:“民心是什么?众口一词,甚至有人会认为民心就是舆论导向,只要善加引导,就可以被*控,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所谓民心,归根到底取决于民生。生存之忧才会由心而发。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得民心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现在应该是得民生者才能得天下。民无心,只有‘生’,这才是实质”

杨副书记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摇头说道:“田文建同志,正如你刚才所说的那样,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深化改革的角度上来看,党和政府也没有停滞不前,各级政府也在不断的加大民生投入,这一点从中央下决心免除农业税,并给农民提供补贴中可以看出。就算现在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也是发展中的问题。”

田文建沉思了片刻,突然走到窗户边,指着外面的人民路,一脸苦笑着说道:“很多人都说我喜欢发牢骚,总教育我说: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好呀你看——到处是高楼大厦,比国外很多地方现代多了一到吃饭时间,所有的餐馆全是满的……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话的确有一番道理,甚至连咱们这个小县城,都有很多熠熠发光的高楼大厦,还有车水马龙延绵不绝,完全可以用‘唯余莽莽,顿失滔滔’来形容。

此外,我也可以以亲身经历作证,我生活和工作区域附近的餐馆,到吃饭时间几乎总是满的,这是对‘内需不足论’的有力反驳。刚来上任的时候,我还经常在路边看到打太极的老太太,打篮球的少年以及卖烧烤的路边摊。如果张择端还活着,这些景象足够他再画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了。”

说到这里,田大书记话锋一转,异常凝重地接着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问没来的请举手。这当然不能说《清明上河图》上的车水马龙是假的,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更应该看到车水马龙的背面,还隐隐浮现着另一个不那么豪迈的世界。”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早就知道你小子没好话,陈昌荣脸色铁青,冷冷地提醒道:“田文建同志,杨书记刚才就说过,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更要看时代的主流。”

令田文建倍感意外的是,杨副书记居然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继续说,让他继续说。”

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接着说道:“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肯定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它器官全都是好的。

虽然每次财政预决算报告,民生投入都会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但老百姓并没能感受到。这是因为民生投入的统计口径是笼而统之的,其中有多少打着改善民生旗号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还有一些民生投入并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求的,起码不如平抑物价、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需求来的迫切。更何况所谓的民生投入还只是正常的财政收入,并没有把计划外的这个费那个费给算进去。”

到底是知名学者,想驳倒他还真没那么容易,宣传部刘部长沉思了片刻后,突然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说道:“田文建同志,别忘了你不但是一个党员,而且还是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

田文建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脸凝重地说道:“四位领导,我不是在骂政府,也不是在骂干部,这不仅仅因为我本身就是干部,而是因为干部也都是人民变的敬畏自己的人民,把他们当财富而不是当负担,是国家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我们总把人口多、素质差,当成了落后的理由,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没有十三亿人能有扬名世界的中国制造?能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一个干部如果嫌弃、不尊重自己的人民,却要人民天天唱歌,那就真不要脸到极点了。

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既然都已经拿了,而且一时半会又刹不住车,那何不如把口子开大点,让更多的人来拿。既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又能解燃眉之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去试一试呢?”

…………………………………………………………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

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

田文建走了,是被省委调查组带走的。

走之前他做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不是跟临水市委的常委们道别,而是独自走到老干部们被软禁的房间,深深的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连累大家了,对不起”。

为什么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一个处处以身作则,为官极其清廉的人就这样被带走了,连一些之前不是那么认同他的人,都为之唏嘘不已。

调查结束,跟老干部们也说不出什么来,暂时留下坐镇临水的古敬斌市长,干脆让市委组织部把老头老太太们都送了回去。只是他对待“党和人民宝贵财富”的态度,远远没有田大书记来得“关心”。盘问了一个上午,搞得人心惶惶,都过了午饭时间,居然连顿饭都没有管。

全面审计工作还在继续,田大书记却前途未卜。

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田文建既不是被“双规”,也不是被撤职查办,而是应省委王书记的要求,前去省委作公务员社保并轨试点的可行性论证。

毕竟对现在的省委省政府而言,消除不良影响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处不处理,怎么处理,那是以后的事情。

一路无话,赶到省城已经是傍晚六点。田文建在省委督察室人员的陪同下,在省委食堂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随后就被省委韩副秘书长带到了省委大院三楼会议室,给在家的九位省委常委,以及列席会议的省委调研室和省社科院的专家们,推销他那套蓄谋已久的改革方案。

“……老干部局以及老干部工作,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前二十年并没有这个机构,除了现在的中国之外,全世界任何国家也都没有。为什么设立这个机构,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可以说是当时的权宜之计。”

十年浩劫,当权的干部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文革结束后,他们大难不死获得“解放”,却已年老。改革之初,胡总书记提出干部年轻化,邓X平、陈Y等老同志带头退居二线,成立顾问委员会,安置退下来的老干部。

地方各级政府党委也跟进,于是乎相当一批开国元勋及地方各级老干部,都办理了离休。他们退下来,放弃了权力,但待遇没有变,有的甚至还提了级,提高了待遇,备足华贵荣誉,少管事,有时仅顾问顾问,而安度晚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