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学之道-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住宿费都提高了,可是到了开学,九栋迟迟没有完工,校方临时决定改由新生入住,这已经引起他们这一届学生的极大不满,而当学校的研究生开始陆续搬进九栋已完工的部门房间时,矛盾终于激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搬,我们不可以搬啊?!
于是,在一个夜晚,不可考证是哪一个学生先开始的,住在五栋,紧挨着九栋的学生都动起来,石头纷纷砸向九栋的玻璃,还有墨水瓶,学校保卫科来了,还打了学生,更是爆发了。段天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看见校长来了,站在学生中央大力说服着,他是第一次看到校长如此的可怜状,心头好笑。后来结果是他们胜利了,学校赶工,大家都搬进新房了。
段天在九栋踯躅了许久,看着越来越多分别的场面,越来越多毕业生抱头痛哭,心中不是滋味。很多房间都空出来了,他站在9131,他们生活两年寝室门口好一会,直到里面出来一个眼镜生,问他找谁,他才走开。
他要离开的时来到校门口的一尊雕塑像面前,那是一尊汉白玉大理石的,五四装扮的女青年塑像,她眺望着远方,希冀着什么。
段天突然有一种强烈下跪的愿望,于是他真的下跪了,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疯狂举动,后来他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跪下了。
人有时候很难对自己的某一举动做出合理的解释,想是心头蛰伏已久的潜意识在作祟吧。
反正,段天是恭恭敬敬地跪下去了,磕了三个头,不管周围的人以多么惊讶的眼神望着他。
五四女青年塑像是刘和珍君,段天想起先生的话:真的勇士敢以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先生是活着一个无比黑色的时代,而现代呢?当然不是黑色,也不是任何其它单一的某一种颜色。
段天面色沉重,年轻的心,渴望有一番作为的愿望,却一直被现实所桎梏着,段天远没先生活得痛苦,但却深深感觉到一种无奈。
三所专科学校合并,权力之争闹得满城风雨,连教师都卷进去了,到现在,只是确认了校党委书记,校长人选迟迟没有确定。没有校长的合并仪式也算是少有的。
段天的奇怪之举一一落在旁的丁振兴眼里,那时候他还是J省师范大学的副校长,他感觉到这个下跪的年轻人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他觉得他像自己年轻的那会,于是,就喜欢上这个年轻人。人与人相交,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段天不知道,这个时候有个使他人生转折的人就在旁边,丁振兴也没想到二个月以后他就被省委组织部叫去谈话,组织有意派他去秀雅学院任校长。秀雅学院只是一个地区级院校,但到那能成为一把手,自己多年来关于高校发展的思考就可以落实到实践中去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机遇了,他要带领一个地区级的院校走出地区,走出省,走向全国,甚至……一想到这,他就全身热血沸腾,他仿佛回到年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会儿。
丁振兴来秀雅学院报到的第一天和校委成员碰了一个头,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院系的调研。
那时候真是千头万绪。当时学院的头一要就是抓基础建设,丁振兴急啊,他很想去抓人事制度改革,抓教学改革,抓引进人才,这是高校的软环境,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可是对于一个毫无名气刚刚升格为学院,大多数专业都还是专科的院校,他必须要先抓好合并后学校的校园建设,没有硬环境,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忙碌了两年,原本是一片荒地上建成一个大学城,硬件设施在全省范围内是一流的,可是,丁振兴悲哀发现,中国的大学校长大多精力不在经营学校上面,而是在和上级,教育部门,当地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打交道上了。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未引起学校上下多少的认可,而一次从省建设银行成功贷出一亿二千万的事却成功奠定他在学校内的权威。
丁振兴感觉到本末倒置,却不得不每日为这些事情忙碌,况且他还不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大事小情,不党委书记拍板还通不过,丁振兴以前是副校长,只做好自己分内的就行了,而现在是校长,感觉完全不一样。
二○○二年上半年,党委书记由于健康原因疗养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份关于学校人事改革的万言书呈现在丁振兴眼前。
丁振兴看得双眼一亮,著言者和自己所想如出一辙,于是请来该人,才发现,居然就是两年前那向雕塑下跪的年轻人。
段天没想到校长会这么快召见他,两年了,他呆在教学的基层,对合并后学校各派别斗争之流弊深有感触,他想,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打破这种派别,使人、物资源重新融合在一起,重新分配,同心同德为学校建设出力。
于是,在学校人事制度草案广发各院系讨论时,在校长强调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谈话精神下,段天意外地出现在校长助理这个位置上。
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稳定过渡,是那一时期叫的最多的口号。
经过多方的调研,全校院系经过调整。这次调整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在确定学校大致发展方向情况下,对学校已有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使得重点突出。而此举所深含的意义就在打破过去师专占主体的一种格局,因为三所院校以师专的学科多,合并后学院下的学院也多,院长也就多了,这样一来,容易形成派别势力。
这场院系的调整并没惹多大的风波,因为是大势所趋,紧接着段天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校各部门各岗位竞争上岗聘任制,打破教师、行政、后勤的界限,只要你觉得胜任,就可以去竞聘其中任一岗位,一下子,学校热闹开了,问题也就来了。
段天顶着压力,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动了,除了个别靠走关系混进教师队伍,实在无能力完成授课任务的被辞退之外,其他人基本还在原来的岗位。并不是教师队伍没有问题,只是在秀雅学院师资不稳的情况稳定是必须的。
与二○○三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那场改革相反的是,他们居然就一开始拿行政人员开刀。究其原因,是不动刀不行了,行政人员是如此之多,校长亲自拿来每月发放的工资表才知道,自己的学校每月是承担着多大的负担,还不计算这些人在其任上所做出的“负贡献”。
改革委员会有相对温和的措施,对碌碌无为,或者不愿呆原岗位有一定工龄的实现自愿内退,一下子内退了一大批人,空出了许多岗位。
最棘手就是原来靠各种关系混进来的某某子女们,段天经过考察,不合格的辞退,给一年工资,这一年时间你可在学校任何岗位聘,若还聘不到,则正式辞退,三年开一半的工资,最后彻底脱离与学校关系。
就在这时,校书记回来了,立时召开一个党委会议,各种受改革压制的力量齐齐反弹出来,会议上,校长丁振兴受到孤立。
不久,除了几个后台不是很硬被辞退之外,原辞退的纷纷还回,有的还是原岗位,有的塞到校图书馆去了,改革没有彻底,体现不了公平,就在这种状况下,段天为缓解校长的压力主动提出辞去校长助理职务,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可是,回到教学岗位的他,还想回到从前那种清流生活是不可能了,他得罪人太多了,就连他去图书馆借书都没人搭理他。那两年是无比郁闷的两年,而校长丁振兴带领学校艰难地前。
追忆往事,不胜感怀。
深夜,秀雅宾馆三楼一标准间内,段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明天回家过年,听到敲门声,段天起身拉开门,看到校长丁振兴一个人站在门外。
段天有些激动,这个五十多岁,有些秃顶的男人这么晚还来看他。
丁振兴双眼略显得有些疲惫,但一进来就有力地握着段天的手,说道:“段天啊。”
段天把校长让进屋内,丁振兴上下看了看段天,说道:“段天,看你精神还不错,看来在楚天大学呆的不错。”
段天端过泡好的茶,说道:“丁校长,是还不错。”
丁振兴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学校还是留不住人才啊,不过,还是非常欢迎你能回到秀雅学院来啊。”
段天笑了一笑,说道:“人生境遇,很难说,现在惟有做的是时刻准备着。”
丁振兴凝视着段天,说道:“好啊,段天,志当存高远,相信会有你更广阔的天地,不过就我言,无论你在哪里,还是希望你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贡献,这一块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现在的人,算得上的人才的,没贡献之前就讲待遇,讲工资,试想,我们这样一个地区院校,地处欠发达地区,这方面是很难吸引人来的。”
段天说道:“丁校长,你是话有所指啊。”
“是啊,我今天刚从北京回来,跑教育部的关系。”
“还是跑本科的事?”
“是啊!”
秀雅学院要在二○○八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院校的验收,若通不过,就很难谈学校的什么发展了。
丁振兴叹道:“唉,中国的高校校长就是这样,无法抓学校内的各方面的建设,一天到晚的跑关系,若不给教职工给学校争取来贷款,争来科研项目,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检查和验收,是站不住脚的。跑了这一趟,顺便走了一些关系院校,希望能从他们那引进优秀的人才,但是很难。”
段天说道:“丁校长,我倒有一个想法,关于吸引人才的。”
“哦,说来听听。”
“就我们学校目前状况而言,并不具备吸引高级人才的条件,所以,空列出什么一百多米的住房,十多万的科研资金是没有用,人家可以开出更高的条件,我们不如就做中低人才。”
“怎么讲?”丁振兴问道。
段天说道:“吸引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甘愿做他们的跳板。去年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到学校办各项关系非常之麻烦,这还好,因为我是过了五年的服务年限的,看到其他考上,没过年限的办关系就非常困难,可是,最终他们都办成功了,是因为他们都给了主管人的好处,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虽然,我们学校师资弱,但靠强留是留不住的,现在本科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走,如果我们学校提供这样一个缓冲带,欢迎他们来我们学校,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他们走,考研究生,一样真心实意地欢迎他们走,不但欢迎,还鼓励,奖励。丁校长,你看看每年考研究生越来越多就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欢迎他们来,不要给他们要在我们这里工作一辈子的感觉,这样人家是不会来的,来去自由,那么我们学校的师资在助教这一层就能不但得到新鲜血液,各大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到来,应该对我们原有的教师产生一个良性的影响。丁校长,你也知道,其实做的多,拿的少是助教这一层,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效果是不能和老教师相比,但他们易与学生沟通,思维反应敏捷,能跟进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这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好啊!”丁振兴一拍大腿,说道:“这个主意好。”
段天说道:“就是要给人才一个来去自由的宽松的环境,全校上下形成一个共识,来了再说嘛,再通过各种感情联络,或者介绍女朋友之类使之稳定下来,最好这些写进合约里去,白纸黑字作为保障。”
段天说到找女朋友时,丁振兴哈哈笑出声来,说道:“段天,我想你走就是因为组织没有给你介绍女朋友,没有帮你成家的缘故吧。”
段天脸一红,说道:“那不是,那不是。打造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还是第一步,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打造适宜人才工作,生活,创业的环境,这个环境出来,高级人才就能吸引进来。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信息时代,在我们这里依然能做出好学问来的,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像来自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干扰。”
这一夜,两人为高等学校的发展聊了个通宵。
第一卷 我为大学疯狂 第十八章 横山三郎
除夕之夜,是中国人团圆之夜。这一夜,仍赶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们,该是怎样想家的心情?
段天吃完了年夜饭后就陪父母一起看春晚。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每年都说要看完春晚,可是没看一个小时,母亲又在沙发上打起盹来了。
现如今,春晚已经成了一个过年的新民俗,是春节必看的电视节目,虽然人们一年又一年表达了对其的不满,但她仍然是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段天想,在这个时候,普天下的中国人,华夏儿女需要一个共同的东西来观看,来品尝,天南地北的人们,随着春晚的剧情一起,时而欢笑,时而惆怅。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共同怀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传统的节日中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少人知道,在面对现代科技的浪潮中,我们的民族呈现文化的缺失和传统的无力。
第二日,大年初一,拜年了,林晓家乡处还保留古朴的拜年方式,晚辈向长辈拜年要单腿下跪。
而林晓儿时,每年过年最向往的就是看大戏。
上林村中心区,面北建筑是林家祠堂,精美恢弘的木雕向世人昭显着林家曾经的光耀;面南建筑是一建于明朝的戏台,这是上林村文化,宗教的中心,两建筑之间相隔大约五十多米,是一块方形的空地,平日里村民们用来晒谷。
大年初三是上林村上大戏的日子,这是村子一年到头最热闹的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到这里,戏台下可谓人山人海。有本村的剧团,也有请其他乡知名的剧团,甚至县里的剧团来,每个剧团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剧,往往是上面好剧连台,下面喝彩如雷。大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小孩们或看着台上的大花脸嘿嘿地笑,或打闹着在台下人群钻来钻去,林晓记忆中的童年啊,是无比快乐的童年。
林晓看着同样热闹的场景,心头的感受却和儿时不一样,许是这些年剧团的水平降低了,年轻一代的人接起这门艺术的人少了,又许是人大了,心境不一样了,儿童时代那种美好的感觉淡了,若是从大城市里人的视角来看,还多少有一些新鲜感。
过年,对于生活在横山市里的居民来说,乐趣就更少了许多,人们忙着走亲访友的,于是,路上行走的人们,人们纷纷抱怨错过了精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人不在家招待亲友了,而是在酒店摆上一桌,既阔气,又不麻烦自己。看看春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