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烈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秋烈焰-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起义军右路的一团在修水之战中早已失利,中路的三团也因敌人的进攻撤出东门市,而左路的第二团,虽然占据浏阳城,实际上已成为一支孤军。 
  在此情况下,留在浏阳城内已是非常危险。 
  县委书记潘心源的头脑此时还清醒些,他对王新亚说:“浏阳靠近长沙,目标很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现在浏阳的残敌已逃往东乡与周营的队伍汇合,而周营又在白沙镇和东门市被三团打败,士气低落,应暂时放弃浏阳县城,去追打周营这条落水狗。主动和三团会合,与在浏阳等待三团到来,更能赢得时间。” 
  王新亚却被胜利所陶醉,认为敌人已成惊弓之鸟,不但没有看到局势已恶化到很严重的地步,反而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 
  潘心源派出几名得力的农会骨干,一方面潜往东乡,打探三团情况,一方面在长沙、株洲和醴陵通往浏阳的各交通要道设暗哨,以防不测。一方面为王新亚的盲目乐观而担忧。   
  第八章 王新亚兵败浏阳(9)   
  当天晚上,潘心源再一次来到二团团部会见王新亚。 
  实际上,在此之前,团部参谋等也都提出了及时撤出浏阳的建议。 
  没等潘心源开口,王新亚笑着说:“心源书记,我知道你的来意,是要部队撤出浏阳,你不用说了,刚才出去的那几位同志也是提出撤出浏阳。可我就不明白,占据了浏阳,这是革命的胜利成果,是用革命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怎么能自动放弃?大家对敌人力量估计也太高了,却忽视了自己队伍的勇敢和顽强,这是一种消极情绪啊!” 
  但潘心源依然语重心长地说:“王团长,你对革命的忠诚,你的指挥有方,我潘心源都打心里佩服。但我是浏阳人,我对浏阳的地理环境和周边守敌的情况比你熟悉。我们占据显眼的浏阳城,这时早已惊动省政府和周边军阀。现在三团和一团的情况也不明了。倘若大批敌人正规军扑向浏阳,到时我们想撤也来不及,守在这里真是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及时撤出,方是上策!” 
  王新亚说:“你的分析不无道理,但带兵者,不能光看到不利因素,还要看到不利因素怎样化为有利因素。就在近几天,按照省委命令,再过一天,就是长沙起义的日期,敌人哪能顾了浏阳,到时我们将与三团、一团形成三路人马,与长沙周边起义遥相呼应。我敢肯定,不出三天,长沙城定当掌握在工农革命军手中!……” 
  王新亚拒绝了潘心源等人提出的及时把部队撤出浏阳城的建议,并错误地认为:不消三天,就可以拿下长沙,执意不肯放弃浏阳。 
  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正处于生死关头的风口浪尖,一次惨遭血洗的灭顶之灾,就像一场夏秋的冰雹,正无声无息地悄悄向二团袭来…… 
  六、 
  由于连日战斗,部队的军饷用光了。王新亚团长便与商会联系,要县城里面的商人、老板捐钱献款。 
  他一边等着传来三团到来的消息,一边作着出征长沙的准备,眼下第一要务,是筹措军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的根本。 
  作为浏阳县委书记的潘心源,主动配合部队的工作,他亲自出马,四处找人联系,将浏阳商会负责人和几位富商召集起来,在县政府大院里协商为部队筹款事宜。潘心源的举动,使王新亚很受感动。 
  潘心源在会上发言后,接着是王新亚发言。他们都将工农革命军的宗旨和革命的目标,向商界作了宣传。商界人士一致表示大力支持工农革命军,纷纷上报筹款数字,大院里充满热烈的气氛。 
  就在王新亚、潘心源等人召集商界开会,为筹集军饷忙碌的时候,浏阳已兵临城下。 
  国民党湖南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张国威,带领两个团的装备精良的部队,追到醴陵县后,听说那里的共产党部队已转战北上,一举攻下浏阳。张国威几乎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命令部队开拔,马上调头向浏阳方向尾追。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碎,随着一股血腥杀气,五千名国民党正规军,于9月16日上午,逼进到浏阳城下。 
  张国威坐在马上,望着秋阳暴晒下的浏阳城,炎热的火浪一闪一闪,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他咬牙切齿地说:“一个乳臭未干的泥腿子,也敢与我张国威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跑到哪里,我就能追到哪里,这下没想到吧?” 
  张国威立即下达攻城命令,他说:“我们是五千正规军对付一千多拿梭镖、大刀和鸟铳的杂牌军,他们只是一些红脑壳组成的乌合之众。今天,我们要冲进浏阳,将这些红脑壳赶尽杀绝!他们分我们的田地,抢我们的财产,杀我们的亲人。兄弟们,报仇的时刻到了,立功领赏的时刻到了!给我立即攻进浏阳去!狠狠地杀!……” 
  五千多正规军,一声呐喊,如漫天灰色的蝗虫,扑向浏阳城…… 
  这时,王新亚、潘心源等几个主要干部正在商会召开商人筹款会,忽然窗外传来急风暴风般的枪声,喊杀声,在座的所有人为之一惊。   
  第八章 王新亚兵败浏阳(10)   
  听到枪声才知道敌人打来了。 
  接着有战士跌跌撞撞冲进来报告:“团长,大批敌人已突破东大门,正往城区中心袭来!……” 
  由于缺少带兵打仗的战斗经验,二团在城外也没有放警戒哨,两名暗哨发现敌情返回报警时,这时部队都在城内贴标语、喊口号,并做宣传动员工作。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二团在城内遭到突然袭击,这支新部队立即就出现了慌乱。大家跑回驻地,摸起长枪、短枪,梭镖和大刀,准备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正规军的机枪,疯狂地朝着革命军扫射,红红的火舌所到之处,战士们成批成批地倒在血泊之中。 
  加上团部里没有负责的干部,与各营也没有通讯联络,一遭突袭便全团失去指挥,队伍乱成一团。 
  那些刚刚被编入队伍的工农战士打胜仗时情绪还很高,在失去领导和遇到强敌时许多人就不知所措,一时满街都是乱跑的战士。 
  王新亚头上冒出了冷汗,赶忙从县府大院冲了出来。还没有赶回团部,敌人大部队已冲进城门,将二团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王新亚大声叫喊:“大家不要慌乱,不要慌乱!服从统一指挥,组织抵抗!……”慌乱中奔跑的二团战士一见团长呼喊,拼命往王新亚方向聚拢,王新亚仓皇之中,也没能掌握住多少人,顶多就是一个连的兵力啊! 
  此刻,他知道已经无法组织队伍进行反击,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即使能组织反击也是徒劳。他一边指挥着新聚集的队伍,一边便与潘心源等人一道,带领身边的一百多人,折转回来,从南门撤退。 
  团里的一些干部战士,这时无人指挥,自发地冲出城墙,试图往城外撤离。刚刚奔出街口,却又被外面涌来的大批敌军截住,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只能背水作战,拼一个鱼死网破了。数百名二团战士端起步枪、举起大刀和梭镖,一边叫喊着“杀啊!”勇敢地冲向敌群。但还没等冲到敌群面前,密集的机关机子弹风一样刮过来。不一会,街头血流遍地,尸体成堆,倒在街头受伤的战士还在顽强抵抗着。敌人杀红了眼,一声叫喊,端起刺刀,对准每一个倒下的战士,无论是已经被打死或还活着的,都是连捅几刀。他们一边捅,一边咬牙切齿地狂叫:“叫你们分田,叫你们开仓,叫你们分财产!杀尽你们这些红脑壳!……” 
  后面的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根本无力抵抗,只能四散逃跑。 
  接连告捷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队伍伤亡惨重,还有很多人被打散,转瞬之间失去了战斗力,这是任谁也没能预想到的。 
  王新亚和潘心源冲出了城,身边只余下十几名浑身鲜血淋漓的战士。 
  “心源同志,我王新亚听不进正确意见,致使革命遭受如此大的损失。我损失了一个团啊!天哪,我对不起毛委员,对不起党和人民哪!” 
  王新亚和潘心源均全身是血,王新亚对着苍天嚎啕大哭。工农革命军一个团,就丧失在转瞬之间。他心如刀割,痛悔交加。 
  潘心源道:“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东山再起!这不能全怪你一个人,我也有责任。就算我们当时撤出浏阳,敌人也会穷追猛打,我们到哪里落脚?啊,敌人又追来了,我们快撤吧!” 
  他们站立的地方,正是南门口的人字街。身后是浏阳河,前面就是天马山。潘心源吩咐手下一名战士弄来了一匹正在街上乱跑的马,将浑身是伤的王新亚扶上鞍,叫道:“王团长,革命者是杀不尽的,你先撤吧!我们后会有期!” 
  王新亚脸上的血和眼泪横流,他骑上马,双腿一夹,忽然转回身子,对潘心源大声喊道:“请你报告毛委员,如果起义军爱挫,到江西井冈山来!……” 
  喊声和马蹄声,立即被枪声掩没。王新亚纵马往东南方向而去…… 
  潘心源想在这里聚集逃散的战士,眼看聚集了两百余人,在这个叫做荷花的村子里又遭遇敌人袭击,他身中数弹,被敌人冲散。幸亏他地形熟悉,躲进一个茅草丛生的坑里,逃过一劫。后来他伤未愈合,便去追赶起义队伍……   
  第八章 王新亚兵败浏阳(11)   
  三天之后,二团只有几十个人到达文家市,与一、三团会师。 
  ——革命军第二团连连获胜后,一遭强敌突然袭击便溃不成军,几乎损失殆尽,这说明临时组建的工农武装要变成坚强的人民军队,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从小仗开始、逐渐打大仗,从民兵到地方部队、再到主力部队的逐步升级,这是军队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让刚刚建立的新部队与强大的敌人正规军在城市较量,吃苦头是不可避免的。 
  革命先驱者们用自己的头颅和热血,给后来者铺就出一条中国人民的生存之路…… 
  天马山默默地耸立,像一座巍峨、秀丽的碑;浏阳河静静地流淌,似乎在吟唱着一首无字的歌,永不停歇。     
  第四部分   
  第九章 钟文璋金坪遭暗算(1)   
  一、 
  9月10日清晨,一骑快马直奔查津镇。 
  黄膘马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军官,他就是卢德铭。为了赶路,昨夜从武昌赶回修水来了。他在江西黄石渡口下船后,便骑马向修水急驰。当他听到部队已开拔,在渣津宿营,便连夜向渣津追赶,当这天早晨到达驻地时,那马便两只前蹄一跪,累趴在了地上…… 
  卢德铭全副武装,就在马趴下去的瞬间,他敏捷地跳下了马。终于没让自己摔跤。心痛地摸一摸那一匹马,站在那里朝后张望。 
  得得的马蹄声传来,后面跟着的八匹马组成的小分队,跟随而来。这是随同卢德铭回修水来的原部队两个随同去武汉的辛焕文、韩浚和中央派来的六名青年干部。 
  卢德铭领着大伙向驻地走去。 
  他明显地瘦了一圈。本来清瘦的长圆脸有些发黑,眼里充满了血丝。当他离开修水后,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终于在汉口找到了党中央的向警予。 
  他是特意来找党中央汇报的。一见面,向警予便说:“你们没有赶上起义部队,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因为南昌起义提前发动。党中央对你们的问题已经作了研究。现在,你们还是赶快回部队,就地抓武装,搞土地革命,准备秋收起义……” 
  接着向警予介绍了党的“八七”会议的情况,还说道:“中央已经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你回修水后要尽快与毛泽东联系,听从毛泽东同志的指挥。” 
  卢德铭心情激动,也倍感欣慰。部队终于有了归宿,再也不是在大海里漂泊的小船,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他听完向警予的指示后,说道:“中央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执行。我一定听从毛泽东同志的指挥!” 
  在卢德铭离开武汉时,向警予又拿出三千块钱交他带回修水作为军饷,并派了六名干部随同卢德铭回修水,以充实起义部队的军事政治力量。 
  部队立即发现了,那马队打头的正是他们的老团长卢德铭。正准备开早餐的部队一时群情激奋,奔走相告。 
  “我们老团长回来啦,卢团长回来啦!” 
  “这下更好了,我们团长回来了!……” 
  卢德铭离开时,已经由余洒度担任了起义部队的师长,团长由钟文璋担任。他的职务不好安排,只得临时“楼上加楼”,在师长上面又加了一个“第一军军长”的职衔。其实这个军只管辖第一师,并无别的部队。随后前委又让他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总指挥卢德铭回来后,马上在渣津镇与部队见面。他一身戎装,器宇昂然,在部队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卢德铭格外自豪。他深知,红旗是工农革命军的灵魂,它是威武和胜利的标志。所以,他要搞一个隆重的授旗仪式,以鼓舞部队士气。 
  从武昌国府警卫团成立起,他就是团长。这位黄埔二期毕业生,曾得到周恩来的赏识,连何应钦也说:“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是一个将才!” 
  在黄埔军校二期即将毕业时,国民革命军发起了对叛军陈炯明的东征战役,卢德铭被任命为学生军侦察队长,率领一个加强排的同学穿插于叛军前沿侦察敌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军校毕业后,被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去政治部任组织科员。不久,又奉周恩来之命到海陆丰帮助训练农民自卫军,为培育中共掌握的农军武装作出了贡献。 
  在北伐征战中, 由中共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奉命集结于广东肇庆,作为北伐军先遣队待命出征。卢德铭奉调到该团二营四连任连长。 
  1926年5月1日,部队从肇庆出发。是月底,抵达湖南永兴,正逢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在安仁受到江西唐福生和粤军谢文炳两部联手的猛烈攻击,岌岌可危。唐生智急电叶挺增援,叶挺团长即令全团冒着瓢泼大雨,一路急行军,于6月2日上午赶至安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