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6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方舟计划和金百合计划既能成为日本人复兴的基石,搬来垫在华夏脚底下一样有效。
其中关建之处,就是对那艘超级巨舰的控制。
孟享不敢马虎,这才有了一座分基地的坐镇。
伴随着孟享的命令下达。基地车开始伴随着超级巨舰的一步步完善,而悄无声息的扩展着。在一些可以发出巨大噪音的机器掩饰下,在这座超级巨舰已经预留出的一些空间,甚至有些是水密舱中,几座基地建筑开始建造完成。
只等计划的最后一刻来临。
只是这个最后一刻,恐怕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孟享也不着急,一步步的挤压日本人。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筹备更多更有价值的垫脚石。
不过,仅仅是挤压已经足够让日本人头疼了。
朝韩半岛的战争已经打了两个月了,但日本人处处落于下风。
制空权在3。13空战后,已经被华夏掌控。日本人的装甲车辆更是不堪一击。
拼凑在朝韩半岛的4个装甲旅,仅仅被华夏的空中攻击机和俯冲作战各式先进战斗机们就打掉了一半,其余的即使遇到华夏的多功能战车都占不了便宜,更不用说那些t5455,遇到那些不惧生死。横冲直撞的的犀牛和灰熊坦克更是悲惨。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除了缩防在平京等几大城市内的不足五十辆外,其他的那些豆丁战车基本上都已经完蛋了。
掌握了制空权后。不仅仅是使得华夏军队的陆军攻击更加犀利,日本陆军无三招之敌,即便是日本海军,也不敢去救援已经被切断了陆地交通的平京,只能在朝韩南部打转。
其实不用来自陆地空军的攻击,日本人的战舰连汉城也靠不过去。
巡游在江华湾的两艘二级无畏级战列舰和两艘二级航母足以震慑日本海军,更何况黄海各地游动着不少来自海底的刺客,让日本人再次损失了1艘轻巡,重伤一艘重巡,再也不敢支援摇摇欲坠的平京了。
冈村宁次在朝韩北部集结了大军。平京更是大本营,这使得平京很难攻克。
一开始华夏军队根本没有来攻平京,而是先收复其他地区。直到占领了汉城、咸兴、元山,彻底切断了日本人支援平京南边和东边的通道,才开始两面围攻平京。
虽然是两面攻打,但冈村宁次很快发现。这不过是华夏人的围点打援的计谋。
从北边妙香山调集的援军根本过不了顺川,而更远处的边界上调来的援军连清川江都过不去。
前后四支援军队伍,共约12万左右,都是一去无影踪,被华夏军队吞得干干净净。
而西边的海上支援在连连损失后,日本人也明白了这边同样是一条九死一生的死路。
日本人不再派援军,而是大量征调朝韩青壮来当炮灰,参与守城。
而华夏集结的越来越多的重炮也开始毫不客气的轰城了。
平京没有多少让孟享留恋顾忌的东西,那里居住的华人也很早就撤离或者和日本侨民俘虏交换了。
这就是非本土作战的优势,可以毫不顾忌的尽情攻击,直接把一片片的朝韩建筑轰成废墟。
或许以后再建的时候,就是换成华夏特有风格的了。
这种无所顾忌的重炮攻击,让本来还打算打巷战的日本人损失惨重。
缺少钢筋水泥丛林的平京在重炮的清理下,根本没有多少巷战主场优势。
外难有援军,内部无防守之天险地利,冈村宁次显然也明白平京守住的可能性不大。在华夏军队步步紧逼,逐渐的缩小包围圈的时候,冈村宁次从大本营领命,把平京交给了部下,趁着夜色从平京逃向了北方,执掌北方妙香山、狼林山到鸭绿江一带的重兵去了。
5月14日,继三天前,清津被驻扎海参崴的舰队轰成一片废墟,被华夏军队攻克后,同样一大半城市都成为废墟的平京也被华夏占领。
此时,日本人只能凭借着北方的40万大军和南方的20万抵挡着华夏占据朝韩半岛这块可以轻松抵达日本本土的跳板。
两个月的时间,50万日本驻朝韩军队被歼灭,若不是日本人跨过朝韩海峡不断的支援,还有日本海军在朝韩半岛的坐镇,恐怕华夏军队会一直打到海边了。
朝韩伪军和被华夏控制的解放势力也被消耗了百万,在华夏无处不渗透的强大宣传队伍面前,朝韩民众开始把他们的家园被毁亲人伤亡的一切罪状都归结到了残暴的日本人头顶上。
有了顶着解放和以前的宗主国名义下的华夏,各地对日本人的不合作越来越多,使得日本人的防守更加的困难。
这种情况下,显然在南方的不足20万的军队也不是很保险。大量日本本土的防卫力量被抽调出来支援朝韩南部。
他们却不知道总参谋部早已经有了把他们引来朝韩半岛的计划。
鉴于对日本强大海军对沿海城市的支援,又不适合对日本威胁过甚,所以一开始,在总参谋的计划中,就没有打到朝韩海峡的意思,而是占据着全州和大丘一线,把南方的那一大片土地规划成绞杀日本人有生力量的绞肉场。
同样的,除了台湾和海南被迅速收复外,中南半岛那里的攻势一样是保持着重压,稳打稳扎。
这都是华夏军队步步紧逼总战略的一部分,这是对当地的土著一次大规模暴力清理的机会,也可以让日本人留下一口喘息之机,可以做好搜刮澳洲等地的时间,不至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华夏,让美国人坐享渔翁之利。
见到华夏攻势迅猛,已经彻底占据了澳洲的日本人不断抽调兵力北上护卫本土和朝韩半岛的屏障,或者是去中南半岛布置和华夏决战的战场,美国人在新西兰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们再次组织兵力,对日本人进行了一次试探进攻。
华夏的步步紧逼,虽然重压压力大,但却留出了余地,这使得日本人不至于急匆匆的去本土救助。当美国人试探来时,借此杀了一招回马枪,让美国人损失惨重,暂时熄灭了反攻澳洲大陆的计划。
这个时候,他们的重心已经压到了欧洲。
如孟享预计的那样,那里有更大的一场战争已经开始了
第859章 到了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了
“第二个冬天没有压垮德国人,而苏俄人已经很难坚持到第三个冬天的来临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在今年3月份加拿大会晤的时候曾警示道。
战争到了现在,苏俄人仅仅在战场上倒下的已经超过了1000千万人了,被德军俘虏的人口超过了500万。
从苏德战争一开始,斯大林就命令在德军前进的方向,施行焦土政策。众多苏俄的民众失去了房屋和粮食等基本的生活资源,苏俄人无力管,德国人也不会去多管,因为饿死和冻死以及缺少医药而病死的民众人数也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仅仅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因为被围困而死去的民众就超过了280万人。
而且再加上华夏在西伯利亚、远东、中亚等地区的军事行动下,使得九百万人也永远的从苏俄人口记录中消失。
苏俄在41年统计的人数,不过在1。8亿人。而现在累计征兵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
正是大量炮灰的陨落,和更为庞大的伤残人数,才顶住了德国人的继续前进。
但现在胜利依旧渺茫,苏俄的青壮消耗却有些支撑不住了。
三千万征兵数量已经让苏俄人伤筋动骨了,或许继续抽调大量的妇女和老人来服役,能缓解一部分压力,但真要这么继续消耗下去,恐怕苏俄在坚持到二战胜利,也会因为人口的凋零而亡国。
毕竟作为红色国际政权,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德国人,甚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会在他们虚弱的时候扑上来。给他们致命一击。
这个时候,由德国人和华夏分别挑动苏俄内部关于选族还是政体的争论范围也越来越大。
虽然斯大林还在继续强硬,但苏俄高层内部的分歧已经开始扩大了。
二战中,正是随着莫斯科外的胜利,以及列宁格勒的坚守。再加上斯大林格勒的反击,才使得斯大林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现在这些地方都成了苏俄人信心一点点被吞噬的阴影。
胜利可以照亮方向,但持续的失败带来的可能是最后的崩溃。
因为冬天的严寒和苏俄炮灰的阻碍,使得德国人在东线的脚步滞缓。可苏俄人在冬季的反击,也被德国人扛了下来。
一个冬天,借助着天时地利的苏俄人用七百万人伤亡的代价,才换来了近百万德军的损伤。
但冬天即将过去,德国战车即将重新发动咆哮的引擎,在东欧战场上驰骋。
谁来阻挡?
即使许多苏苏俄高层也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为了民族的延续生存,也夹杂着不少颠覆斯大林最高宝座的阴谋。在今年2月份华夏在乌拉尔山和中亚附近还在开展猛烈炮击的时候,在某些大佬的指使下,一些激进的中层曾经发动了一次政变。
他们企图推翻斯大林,成立新政府和德国人谈判停火。
这背后也有德国人推手的部分。
德国人现在也不好过。
虽然德国人的扩张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为巅峰的时刻,但敌人的强大也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人的参战。让德国人压力倍增。
英美盟军的持续轰炸,比起之前单纯的英国人有威胁多了。
在美国人的庞大军工制造能力下,一批批的轰炸机群在德国人占领地区上空飞行,甚至深入到了德国领土。
在去年圣诞节之际,盟军的轰炸机把炸弹丢到了勃兴登堡门东侧的巴黎广场上了,造成了一场大混乱。使得上百欢庆圣诞的平民死亡,这使得正在演讲的希特勒大为震怒。但除了让十几名高官落马外,老希也有些无能为力。
两线作战拖累了德国太多的精力。
在东线。不止是苏俄人撑不住,德国人这两年也在东线丢下了120万具尸体,这还是在装备更加优良的基础上。而也正是这大量的钢铁武器,使得德国人对油料等战略物资的需求更加的紧迫。而同样征服的广阔土地上,为了基本的靖安,为了维持继续前进部队的补给线。也同样占据了庞大的兵力和物资。
在东线的军队已经超过了300万。而德国人这个时候总兵力不过才650万左右。
除去在欧洲和本土维持稳定的200万军队外,以及在北非的20万军队外。在西线只有130万对付英美联军。其中装甲部队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东线,即使空军也有一半消耗在东线。这也使得德军在大不列颠岛上的进攻力量一直受阻,40多万登上英国本土的德军难有太大的进展。
德国人在东线也疲惫了。
但这是国与国的厮杀,民族和民族的角斗。这种层次的战争,只有一方倒下或者先屈服。
在此之前,只有不断的把国家的未来投入到战争黑洞中被一点点的吞噬掉。
所以,德国人也希望尽快结束东线的战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应对西线,以及消化整合占领地的资源上来。
德国人的占领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施行严格的军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军都投入到了两线作战,担心引起大规模的骚乱无法压制。当然德国人现在正处在辉煌的巅峰时刻,还没有那种生存压力的紧迫感,才是最主要的。
他们只是疲惫而已。
对苏俄采取的花招,也只能是锦上添花,并没有太多重视。
戈培尔很早就开始正对苏俄内部施行策反,这一次的政变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但因为没有形成更强有力的组织行动,使得所有人都低估了来自军方的强硬态度,使得政变终于失败。
虽然参与政变的组织者,也很小心的避开了红色政体的颠覆变革,以避免更多因此失落权力的高层的反抗,但他们却忽视了战争对军人掌控权力的影响。斯大林的强硬这一次得到了众多在战争中得到了权力最大化的军方的支持。
于是,这次2月2日的政变很快被全副武装的部队镇压了下去。
斯大林毫不犹豫的用铁血手段再次稳固了他的政权。
虽然有7万多人直接被处决,几十万人受到波及和牵连的镇压让苏俄内部暂时又统一的听到了斯大林的声音,但斯大林也明白,最高权力宝座的下边已经积蓄着一座活火山。
或许他能对华夏让步,但他不会也不能对德国人屈服。
对德国人的屈服,就意味着他铁人形象的倒塌,权力基础的沦丧。
但对熬过了寒冬的德国大军在接下来春夏之季的攻势,斯大林心中也是没有底气,他只能用更加大声的斥责吼向英美,尤其是美国。
这个时空,由于德国和华夏的阻拦,美国人对苏俄的支援虽然一点不少,但到位的却少了很多。
美国人拿英国和苏俄当炮灰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苏俄人,牵扯到国土的沦丧,只能也只能硬着头皮冲在最前边。
现在撑不住了,斯大林自然要索要更多的好处。甚至还以向德国妥协的这个理由来要挟。
虽然说美国人只是牵扯到利益,一旦美国人罢手,他们的情况会更惨。但这个巨大的利益,美国人一般也不会轻易放手的。
无论是丘吉尔还是斯大林这等老狐狸,自然也是看中了这点,才拖住了美国人,让他们在欧洲越陷越深。
美国人虽然是一开始是租借法案,但数目庞大,更加上后来的主动支援,投入的资金更为海量,一旦英国和苏俄垮掉,美国人的投资铁定打了水漂。不说美国政府要因此垮台,即使那些背后资本大鳄们也可能因此元气大伤,甚至破产垮掉。
一边是胜利带来的暴利,一边是战败而带来的亏损破产,既然美国人已经押定了盟军这一方,也只能坚持到底。更何况,美国人的庞大实力才展露了冰山一角。
经过了近两年的适应,美国战争机器已经开始全面发动。
不说工厂流水线上不断生产出来的飞机、大炮等武器,仅仅是美队的人数现在已经突破到了五百万。
除了大量在新兵营中训练的菜鸟外,美国人向外调出的军队已经超过了80万。
南太平洋上美军多次失利,甚至被迫退出了澳洲,但为了保住新西兰这块反攻澳洲大陆的跳板,不至于真的跨洋作战,美国人现在大量向新西兰调兵,驻扎在那里的海陆空各军总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人。
在英国本土,美国人调来的兵力也超过了30万,大大支援了英伦三岛。
甚至10万美军远征北非,帮助英国人在开罗沦陷后,守住了苏伊士运河。
但在丘吉尔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至少他知道还有一百万训练好的美国大兵已经可以投入战场了。
他积极的拉拢这批军队偏向了欧洲。
“英伦三岛面积有限,兵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