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娥又是一笑,她说:“放心吧,石大人,海印大师是得道高僧,不会为非作歹的。”
    这等于是变向支持海印了,这个和尚心才定了下来,他合了一什,说道:“原来是石施主。贫僧还要多谢石施主一本《西游孝记》将佛教发扬光大。”
    石坚说道:“海印,你错了。本官写这本书时岁数还小,全是童年人的幻想。我主要歌地是玄奘,也就是世称的三藏法师的进取精神。玄奘,俗名陈,落州~氏县人,兄弟四人,排行最幼。他在十三岁时,随二兄在净土寺出家为僧。然后辗转全国各地,拜师求教,潜心学习。因此史书说他擅声日下,誉满京邑。后来,他从多年的游学中,觉察到各地说法不一,这时恰逢天竺那烂陀寺高僧波颇密多罗来唐译经讲论,于是决心到天竺求法。”
    石坚说话,这个海印也不敢插言。相比于海印,石坚名气也大了许多,连宫里的其他人也赶了过来,包括赵祯在内。
    同时,他也不念什么梵语,近乎故事的讲解,更吸引人些。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况且他讲的还是真实的西游记。
    “但是当时出国禁例比较严,他的正式陈请没有得到允许。直到贞观三年,因发生灾荒,出国禁令稍松驰下来,于是他乘机西行。从长安出发后,为了躲避官府的检查和追捕,昼伏夜行。经兰州、凉州、瓜州、一路结伴而行。夜渡~卢河之后,孑然只身,越过玉门关,跋涉五烽,度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地茫茫莫贺延迹大沙漠,九死一生,历经艰险,到达高昌首都伊吾城。在此受到高昌王掏文泰的优厚礼遇,并得到终身供养的待遇。但玄奘志在西游求法,再
    。”
    听到这里,赵堇好奇地问道:“你不是在书中写过唐僧是唐太宗的御弟吗?还有他的三个徒弟呢?”
    石坚答道:“那只是小说,我还写过奏章给先帝,论述过此事。小说不是史书,允许有一些夸张与虚构,同时为了故事地需要,可是改变一些历史。至于那三个徒弟,更是假的。还有御弟,那有这回事,放在小说中吸引人罢了。四海之滨,莫非王土,四方之民,莫非王子。如果说御弟,不要说一个和尚,就是程知节、秦琼这些功臣也没有资格做皇上地弟弟。”
    听到一个和尚罢了,海印脸上神色又是一变。只是刘娥与赵祯听到他这样抬高皇权,脸上的神色倒十分地高兴。
    “不过他倒是受到高昌王地礼遇,约为兄弟。后来经龟兹、凌山、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南下经缚喝国、揭职国、大雪山、梵衍那国、双罗国、乌伏那国,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迦国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烂达罗国从旃达罗伐摩(月冑)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禄勤那国从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从累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冑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说到这里,石坚叹道:“如果说臣地长征受了许多艰辛,可是与唐三藏相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这种开进取,虚心学习的精神,永远值得赞扬。”
    赵祯已经让他一连串的小国名称绕得头晕脑涨,反正唐僧到过许多国家,而且一个人,肯定吃过许多苦,只是点头称是。而刘娥则是一笑,石坚这是抨击宋朝的政策太保守了。但她没有生气,只要不动国家筋骨,她何尝不想石坚帮宋朝打下一个从来没有过地江山。
    石坚又说道:“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等经书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碟迦国、达罗毗荼国、狼揭罗国、钵伐等天竺各国,也就是臣在书中写的西天,继续访师参学。”
    听到这里,所有人明白了,他这是说什么神与佛,都是假的,人虚构出来的,就包括他《西游记》里创造出来的神话体系。海印脸开始微微涨红,他可是拿过《西游记》骗过不少愚民的。可现在的原创者,在这里呱呱其谈,这都是假的。这让他感到恼羞成怒。
    “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这也是他有三藏外号地来历。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礼遇。直到此时,他才真正开始了他风光的一生。”
    赵堇又问道:“修成了正果?”
    看来经常听这个海印国师的演讲,她也受到了毒害。加上石坚开始看到海印的邪光,这让他感到担忧。但他表面还是不露声色,继续说道:“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五年一度、历时七十五天地无遮大会。这才是真实的唐僧,真实的西天。”
    “臣当时写这本书时,只是用意鼓励人们进取,向善。其实所谓地西天,现在我们大宋地商人经常到哪里交易。哪里根本不是什么乐土,相反的有许多国家,动乱不止,远远没有我们大宋繁荣昌盛。最残忍的是天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个阶级。除此之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阶不属于这四种种姓阶级的贱民。当时种姓间不得通婚,违者处罚相当严重,甚至可能处死。象臣这样,就是功劳再大,别想向公主求婚,就是想领兵为大宋效力,作为一个普通地士门,连资格也没有。因此,臣十分感谢先帝,太后以及皇上,还有为打下这么一个开明的王朝地太祖与太宗。”
    刘娥更是高兴,她说道:“石大人,也不必自谦,先帝以士待你,你也为朝廷尽力尽心。这才是君臣相宜地典范。”
    “不敢,那是臣作为臣
    做地,”石坚说:“然后他开始带着大量经书回国。:十九年,玄奘返祇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二十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及至麟德元年,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前后共译经论七十五部,总计一千三百多卷。所以不论他对我们华夏造成什么影响,但这种追求地精神,永远是华夏所有人的骄傲。”说到这里他声音变得低沉,众人都从他语气里感受到那份庄重与敬佩:“他的舍利子现在还在江宁天禧寺里供奉,臣侥幸得到一观。(这是宋朝,现在包括日本、台湾、印度,世界共有九份唐僧舍利子,都当成了国宝)”
    听到唐僧舍利子还在,连赵祯也跃跃欲试,想去观看。要知道石坚写的《西游孝记》,他可是看了好多遍。但想到大娘娘一定不会同意,这才黯然。
    石坚又说道:“其实佛教创于近一千六百年前,也就是相当我们中国的春秋开期,与中国的儒术差不多。创始人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他在青年感受人世变幻无常,想找寻解脱人生苦难地办法。最后出家修行,悟出佛教的教义,在恒河向民众传播。随着信徒越来越多,形成佛教。他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但后来随着环境时间不同,人们理解也不同,开始分为上座部与大众两派。五百年后,人们开始对佛塔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又发生争议,分裂成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也就是空宗与有宗,将早期的佛教贬称为小乘。但这时空宗经过龙树与弟子提婆发扬光大,远盛过有宗。直到九百年后,有宗经过无著和世亲提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后,有宗开始超越空宗。到了唐初,密教开始盛行,唐末,密教再次分为金刚乘、俱生乘与时轮乘。相信以后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改变,还会将再次分裂下去。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汉朝,分为藏传、南传还有西传三种方式进入中国的。也是种类繁多,象大乘唯识、三论、华严、天台、真言、净土、禅和律八宗,还有更为混乱的密宗。佛教到了唐朝最盛。以致有段时间,百姓忘记了从事生产,一心想解脱成佛,都严重危害到国家的利益。所以韩愈才写了那篇著名地谏文。”
    说到这里,石坚行了一礼,说:“因此臣认为,不管什么教派,都是人创造的一种对社会反思的思想学术。至于诸神,臣不知道有没有,但至少臣认为这些教派鼻祖值得世人尊敬,可决对不是神。就象臣一样,外面的谣传很邪乎。可是臣知道,如果臣犯了大罪,太后将臣推出去处斩,保证一刀下来,臣就一命呜呼。”
    石坚一句话,使得刘娥与赵祯还有一干宫女们听得,全部笑得前仰后合。
    石坚这才正色道:“因此臣认为,不管什么教派学术,应当是维护国家繁荣昌盛地,这种教派和学术,太后与皇上就是主动鼓励它。如果它是反对国家和百姓地,就要制止它。也就是说它们是太后与皇上掌控国家的另一种武器,是太后与皇上手上另一把刀,但这把刀是皇上与太后用地,而不是刀来用皇上与太后。”
    他最后地意思是听听道教也好,听听佛教也罢,但不能与普通百姓一样,沉迷于其中,反而耽搁了政事,危害国家。
    说完后,他才冲海印一伸手说:“现在摊到你来说。”
    刚才石坚说了一大通,但石坚是站在历史地角度来说的,有许多海印根本没有听说。他还以为石坚学究天人,什么都懂,如果现在继续说法,还不知道被这个看着自己眼里带着敌意地石大人,弄得怎样难看。
    其实海印要和石坚讲佛经,估计石坚只有听的份,没有说一句话的份。但他让石坚吓着了,于是推说石大人进来是正事,不敢打忧告辞。
    看到海印这个样子,刘娥又好气又好笑。虽然海印年青,可是他在佛法上的造诣远超过其他地僧人,但让石坚几句边带打的话吓跑了。虽然刘娥喜欢听佛法与道经,或者其他原因,但她还不是一个昏庸的人,知道轻重,也没有挽留,让海印离开皇宫。
    石坚这才将来意说明。
    其实这件事刘娥早就考虑过了,她说道:“这好办,分两次举行婚礼。不然你还想一次与堇公主与蓉郡主同时操办婚礼不成?”
    那确实不行,虽然石坚功劳大,可是同时与赵_、赵蓉同时拜堂,那也太过份了。只是这样一来,赵蓉肯定要受一点委屈,拖到后面。就象石坚劝要宸妃一样,世间很难有两全其美的事。
    石坚说道:“多谢太后赐教。”
    刘娥又说道:“至于亲事,哀家也定了,明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与_儿、蓉儿成亲。”
    石坚听了一愣,明年三月,那时候赵蓉肚子都有**个月,怎能成亲?
    他抬起头来,看到刘娥与赵祯脸上都露出笑意,猛然明白过来,刘娥也知道了赵蓉的事,在拿他开心。
    石坚机灵,他连忙拱手道:“太后恕罪?”
    “罪?石爱卿有什么罪,哀家怎么不知道?”
    石坚低声答道:“那个,那个赵蓉有了。”
    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
    刘娥更是得意,他一来就将海印吓跑了,这回终于有一个话柄让他难看一下。
    她还在装傻,问:“有什么?”
    石坚心里说:你也就别玩我了,有什么你还不
    不过刘娥拿他开心,说明这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疑,这也是一件好事。
    他声音更小,说:“有了身孕。”
    看到石坚脸红脖子粗,刘娥这才饶过他,但是她已经笑得气都透不过来。
    她说道:“你们胆子可不小。”
    石坚心想,臣冤枉,你们拼命把女儿往我身边送,这个干柴遇到火还不出事么?但他只好说道:“是,是,太后责备得对。这次臣错了,就看在臣辛苦了好几年,还有帮朝廷挣了那么多钱的份上,饶过臣吧。大不了,臣将功折罪,行吗?”
    刘娥怎能不知道他想法,什么将功折罪,恐怕畏惧外面的谣言,不敢升迁了。但说明他知道分寸进退,加上他刚才说天下万民,莫非王子,这也让她心里开心。她说道:“算了,这回哀家放过你一把,明年正月初六你与_儿大婚,初八与蓉儿大婚。”
    石坚刚要道谢,刘娥又说道:“但哀家也有一个命令,明年年末哀家也要抱外甥,否则两罪归一。”
    赵_早在一旁羞得连头都缩进脖子女里。石坚更是愕然,这是什么命令,又不是上街买菜,只要有了钱马上就能买来,天知道什么时候会让赵_怀孕。
    石坚刚要辨解,刘娥手一挥,说:“哀家累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连让他说话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