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坚听了这个传言,心中苦笑,心想自己无意中在民间的威望这么高,难怪刘娥心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想法。
    九月十八,天气睛朗。
    出征的将士全部聚集在御街地广场上。这几万士兵可以说是整个大宋的精兵悍卒,加上这段时间的苦练,与那些秀才们的调教,一个个精神饱满,加上他们穿着宋朝最新生产的铠甲,站在哪里让人一看就有一股精神气
    这时候,京城的百姓也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观看。他们看着这些士兵,全部兴高采烈地指指点点。
    不但他们,就是皇上与太后也亲自前来为他们送行。
    等到他们说完话后,石坚也穿着铠甲走到高台上。他对这些士兵大声说道:“你们,作为我们大宋最英勇的将士,为了皇上与太后,凡犯我大宋者。”
    这些士兵都经过洗脑,本来士气就十分地高昂,他们整齐地答道:“虽远则诛。”
    这一声就象一个炸雷一样,跟着无数老百姓随之拍掌。
    石坚又说道:“为了我大宋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凡犯我大宋者,虽远则诛!”
    “为了我大宋西北几万名无辜遭到杀害地人民,以及反抗侵略地牺牲的几万士兵,”
    “凡犯我大宋者,虽远则诛!”
    石坚手一挥,又大喝一声,说道:“那么就让我们用鲜血与生命来悍卫皇上与太后地威严,悍卫我们大宋百姓的威严吧!出发!”
    说完他骑在那匹大白马上。这段时间他为了上战场,每天花许多时间练习骑马,骑术也有一个小成。还有处理政务,他每天都很疲劳,以致红鸢旁敲侧击要求同房他也没有答应。但也是与那天晚上赵蓉与赵堇将他榨得辛苦,让他后怕有关。
    于是他说:“现在我太辛苦了,等到我去了西北,将事情安定下来,再派人来接你们。那时你们想要怎样就怎样。”
    红鸢大乐,她脸上泛起红晕,说:“那你不怕郡主生气了?”
    石坚嘿嘿不语。
    石坚这匹白马养得好,长得肥壮。石坚骑在马上,人也长得英俊,他表情一脸地刚毅。加上他穿着一身亮银甲。围观的人全部叫了一声好,那些少女地目光看到他出现后,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身上。不过这匹马用曹玮的话说是一个空皮囊,上战场根本跑不动。当然石坚也不可能上战场亲自交战,曹玮这才忍住没有让他换马。另外他也怕那些烈马伤了石坚。
    不过石坚在走下高台上马时,看到赵祯与太后那一班皇室里,隐隐地传来哭泣的声音。他听出来这是赵堇在哭泣,他还听到刘娥似乎在与她说什么,好象在安慰赵堇。他还看元俨居然破天荒出来了,赵蓉也夹在送行的队伍里,她的眼睛也有些红意。石坚冲她微颔,算是点头招呼。至于他那几个准舅爷则是不住的向他挥示意。
    同时他还在人群中看到红鸢与绿萼哭成了一个泪人。
    然后乐声响起,奏的是《秦风》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在这乐曲声中,石坚带着他们向京城外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发。只是在就要出城时,他听到了一家酒楼上传来一曲《大风歌》。乐曲声激昂中却含着淡淡的逸隐散疏的味道。同时石坚也听出这曲声中含着深深的祝福,这让他感觉到这个弹曲子的人与他肯定有种某种深切的关系,使他有一种想要冲上去看看是谁在弹奏这首乐曲。
    不过现在大军在行,他不能这样冲动。他只向那个酒楼方向看了两眼,继续向前开发。
    一会儿,就出了京城。
    九月,天气高朗,正是鹰飞隼扬的季节!





    正文 第二百十一章 红雪(上)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22 22:16:05 本章字数:5706

    一个多月后,石坚来到了延州。与众人所想像的不同,石坚并没有立即进攻西夏。
    其实西夏这时候正乱着。先是夹山之乱,大出于辽国所有官员的意料。这场变乱越来越大,最后夹山的党项人与辽国的契丹人形了两派,见面就仇杀。但党项人毕竟没有契丹人多,在多次吃了大亏下,全部投靠了当时最大的党项族岱尔族,加入了反抗辽国的行列。辽国派了两次大军剿灭无功,还因为许多兵力屯集在宋朝边境。于是辽兴宗向李德明请求支援。
    当时元昊刚与兴平公主结婚,与辽国处于蜜月阶段。于是李德明派元昊派兵协同会剿。其实夹山之乱,元昊必救之。这也是石坚当时与申义彬反复商量选定的地点。这里不但是多民族混居,容易利用。而且宋朝对西夏禁关以后,这里成了西夏的咽喉要道,现在因为夹山之乱,西夏的物资再也没有办法经过这里流通到宋朝,或者从宋朝进口需要的货物。
    当时申义彬得知石坚早在三年多前就将三个飞蛾放在这里,他赞叹不已,连声夸奖。现在局势的变化使申义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地方独特的地理,可在他三年就要他看出,他可没有这个本事。不但是申义彬,就是曹玮听了也是望着石坚眼光不对。他现在也和那个范老夫子一样,越跟着石坚后面做事,越是对石坚祟拜。
    元昊进军夹山后,终于将党项人的反抗信心催灭下去。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敢于反抗,也是因为元昊现在所向披靡。只是一个来月,党项人的起义就被扑灭下去。但辽兴宗却独自吞灭了全部的掳获财物。这使得元昊想起这次党项人闹事的原因。这些可恨的契丹人为了财物竟然将可金族、脱尔丹族、葛达翰族、合坤族全族人全部杀害。因此有一个被俘虏的党项人战士向他痛哭:“皇太子,我党项人何罪?难道我们就坐待被他们杀死?难道皇太子既然能打败回鹘、吐蕃、与大宋,为什么要害怕辽国人?为何要作契丹人的走狗!”
    当时,元昊怒极,将这个人拖出去发了尸。但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一道阴影。也许他本人认为他有权利屠杀不听话的党项人,或者就象他屠杀那些延州的党项人一样,因为他是他们地主子。可外人屠杀是另外一回事。并且这个人所说的害怕辽国人。做契丹人的走狗,也刺激了他。
    于是他在气愤之下,班师回国。并且对辽兴宗说以后他们不可再对夹山的党项人屠杀。他话音未了,大军还没有返回到国内。又有一个党项族被全部奸灭。他气愤之下,带着大军将作为怀疑对象地契丹族大族葛尔竣族三千多人屠杀一空。并且不顾辽兴宗的抗议,将大批夹山生活的党项人带回国内,还将辽国节度使党项人屈烈诱降。辽兴宗得知后。立即叫元昊将人交出,元昊说不行,难道我还要把我的党项子民交给你们契丹人屠杀不行。为了我们两国地友谊,希望辽国大皇帝陛不能再提此事。
    辽兴宗十分生气,可这也不能全怪元昊。让他生气的是究竟是那个部族的人,做出这些事情,他始终没有查清楚。但是两国开始关系变得再没有以前那样和满了。
    不但是他,就是元昊也没有想到这一切是宋朝或者是石坚搞的鬼。只有耶律焘蓉在家中和她的几个哥哥。猜测可能是石坚做地。但夹山地区混乱,就是他们自己的政府都弄不清楚这个地方的各大势力。夹山因为关系到了西夏的通贸。地理位置也是最近宋朝禁关才显现出来。如果石坚想要了解这个地区地情况,非得早几年就安排此事。这让耶律焘蓉似乎也不相信。除非石坚真有他所写的《三国》中地诸葛亮的本事。但那似乎是不可能地。但的确夹山地混乱不但给西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是元昊出兵地原因。也使西夏与辽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而这时折家兄弟已经带着人回到了延州。他们去的时候是五百多人。回来时只有两百来人。但叫石坚感到哀伤的是他重心培养的一只飞蛾,这次牺牲了。那只飞蛾正是向元昊进谏的人。
    同时元昊与兴平公主在新婚莞尔之即。就发生了矛盾。元昊性格粗暴,兴平公主性格细腻,而且作为一个上国公主,看不惯元昊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元昊动辄责打宫人的行为。两个人已经吵了很多次了。最近又暴发了一次大的矛盾。兴平公主宠爱的一个太监,吴然。因为他知书达理,特地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在元昊和兴平吵架时,吴然帮了兴平说了几句好话。结果被元昊打得要死。
    这个吴然元昊知道。是一个宋朝来西夏做生意地赌鬼。要不是身无分文。他也不可能投入宫中做太监。他看不起这个人。竟然为了赌钱将自己变成穷鬼。最后落难成了太监。他每次见到吴然都称呼他为宋猪。
    然而打狗看主人。并且是为了自己。兴平为了救吴然。和元昊吵了起来。并抢下了执行宫人地鞭子。终于这触犯了元昊地威严。她竟然为一个狗奴才。和自己顶嘴。于是他从兴平手里抢过鞭子。将兴平打得半死。
    兴平气愤之下说:“你竟敢打我。我叫哥哥将你们西夏灭了。”
    如果不是张元等军师地功阻。元昊都能将她立即废了。这个消息传到辽国。辽兴宗大怒。他派使者责问元昊。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公主。如果元昊再不改正。他就把兴平公主接回去。元昊也没有辨驳。但也没有回答辽兴宗。结果两国关系越来越差。
    这使得李德明十分生气。他将元昊狠骂了一顿。并且西夏国内突然流传出一句谚语: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元昊地昊字。正好是日字加天字。元字上面有一个二字。这使李德明与元昊地关系降至冰点。李德明娶三姓:卫慕氏。生元昊;咩迷氏。生成遇、讹藏;屈怀氏。生成嵬。李德明其实一直认为不要招惹宋朝。他现在还接受着宋朝地封赏。西平王。也跟着宋朝地国姓姓赵。现在实寻西夏已成了国中之国。没必要招惹宋朝。使自己增加一个强敌。加上元昊一些作为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开始对其他几个儿子考察起来。
    当然连元昊也不知道,这一切,绝大多数是与那个即将到来的对手有着关系。同样,元昊也给石坚造成了一些麻烦。当元昊放出的谣言让宋朝听到后。开始又让朝廷动摇,特别是吕夷简更是在力鼎。于是刘蛾再次换一主意。她请朝廷中的武臣分析了当时西北战事,结果发现范仲淹却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范雍此战中表现得太无能了。若不是这次石坚通报及时,延州城就是朱历父子再勇敢,也丢失了。刘石二人的全军覆没也与他急催援兵有关。不过他在这一战中亲自登上城头,鼓励战士,也有功劳。于是将范雍召回,担任枢密副史。这使得范老夫子开心不已。这一次实战,使他知道原来打仗可不是好玩的。
    又让夏竦重新担任泾州知州。范仲淹则调到延州担任知州。这一结果让石坚晕死。他知道其实刘娥还是多少对自己不放心,毕竟自己掌握地是朝廷最精锐的军队。他还无话可言。
    因为他在路中就发生了一件事。辽兴宗向曹利用提出要求。说要迎娶赵堇。曹利用自然不会同意。但辽国方面说宋朝不答应,就不要想和谈。没有办法。曹利用只好通报了朝廷。刘娥一看也发了愁。一是舍不得,虽然赵堇不是她亲生的。可一直在她身边长大。二是赵堇等于是石坚内定的妻子,现在石坚为朝廷卖命,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去。她更不想石坚不高兴。于是又将曹利用地信,用快马送到石坚手中。石坚看后则回了一封信,他说道当真和亲能解决问题?那么晋朝怎么不用公主对付五胡,也不至于那二百多年,胡人乱华。再说那有陈兵边境几个月没有动静,这分明是待价而沽。同时也因为夹山之事,朝廷也得知现在西夏与辽国产生矛盾。这时候曹利用都谈不好,难道是他老了吗?
    同样,这份信再次回到曹利用手中,同时还送去了许多金钱供曹利用买通辽国的权贵。于是最后在众多大臣的劝说下,辽兴宗也放弃了这种想法。不但是他,就是耶律焘蓉也说道:“不知道上是谁提出这个主意的。一旦赵堇真地出嫁辽国后,那么就等到石坚将西夏收拾好,来辽国泄怒吧。”但是谈判的数额却变得很大。宋朝每年向辽国进贡白银一百万两。丝绢没有改变,还是十万匹,但注明是上好的丝绢。现在因为棉花的普及,棉布价格一跌再跌,可丝绸的价格却翻了数倍。这等于也是变向在加了进贡地金额。
    这次谈判引起朝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非议,他们认为现在朝廷财政收入良好,也许应付这进贡还不是很困难,可一旦朝廷国库困难,这将是一笔天大的债务。报纸上也登了一些文人的非议。
    因此,某种意义上,朝廷背负这不好地名声,也是为了赵堇,和石坚。因为这恩情,现在石坚对夏竦再次回归泾州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了。当然夏竦也不好受,他以自心比人心,省怕石坚给他小帽子戴。
    元昊得知此消息也十分失望。一是为辽国人短视生气,二是为没有将这小范调回去,不高兴。对于范雍和夏竦地互换,都无关紧要,是换汤不换药,都是一个无能的人。对他们产生不了多大地帮助。唯一得利的是辽国,只是将大军摆了一下,获得了这么多岁贡,让辽国上下感到有一种做上国地尊严。但辽国国内也是汹涌波动,辽太后诬北府宰相萧绰布及实迪谋逆,欲奉皇后摄政,将皇后迫死。又再次诛杀大臣绰布、实迪及其党七人,当时皇后之死,辽国大臣都害怕辽太后,无人敢申其冤,独枢密史萧朴说:“皇后无子,又老了,她能有什么反心。”后来萧朴再谏绰布等人是忠臣不当杀。但辽太后依然我行我素。萧朴上书不报,当接到绰布等人被杀,萧绰布气得呕血。因此不但辽兴宗,就是许多大臣也对辽太后开始不满起来。这次辽兴宗取得谈判的重大胜利。更是助长了帝党地势力,他们都在用尽脑筋对付后党,哪里有心思对付宋朝?
    石坚来到西北,他并没有呆在京兆府(西安)。反而亲自到了前线,从延州到泾州全线视查,有几次还冒着危险到了两国的边境处查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