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内战初期形势:双方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但北方因战备松懈、幻想妥协,再加,亡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导致北方战争初期失利。
  (4)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根本上扭转厂大局。
  (5)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方大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6)1865年春,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不久,林肯被刺杀。
 5、意义、结果
   ①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
   ②种族歧视仍然存在,黑人仍受到不平等待遇。
☆美国领土扩张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美国领土扩张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的发展.是美国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政治版图以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也提高了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信心。
(2)“西进运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迁移和经济开发运动,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西进运动是领土扩张的前奏、动因和结果。往往是先非法移民(捕猎者、垦荒者、探险队),然后是领土扩张,再接着是大批垦荒者的涌人。
(3)在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中,充满着对印第安人的驱赶、掠夺和杀戮,对印第安人和墨西哥来说是历史的悲剧;然而它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德意志、意大利


一、德意志统一
   1、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2)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3)国内市场不统一。国家分裂影响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卜的竞争,统一变得日益紧迫。
2、普鲁士的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发达;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⑤有一铁腕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⑥能够对资产阶级给予让步照顾,博得了支持。'
   3、统一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1)1862年俾斯麦出任首相。俾斯麦的统一方略:a.奥地利和法国是统一的最大障碍,必须以武力解决。b.加强对国内局势的控制,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c.展开灵活外交,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2)1864年,普、奥(奥地利)联合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普丹战争
   (3)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击败奥军主力,奥地利被挤出德意志。——普奥战争
   (4)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
   (5)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色当战役大败法军。德意志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普法战争
   (6)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正式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完成统一。
   4、影响
   (1)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的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法国、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格局。
   (3)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二、意大利统一
   1、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处于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特别是奥地利)所控制。
   (2)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
   (3)意大利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2、撒丁王国的条件
   (1)是意大利惟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战略位置重要,经济最发达。
   (2)政治开明。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3)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自下而上实现统一的武装起义连连受挫,意大利人寄希望于撒丁王国领导统一大业。
   3、统一经过
(1)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使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加富尔的改革:a。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收入。b。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c。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2)加富尔联合法国,打击主要敌人奥地利,第一阶段:1859年爆发对奥战争,法、撒军队连战连捷,意大利北部人民纷纷起来响应。(联法攻奥,北部统一)。
   (3)拿破仑二世担心意大利革命运动的高涨危及法国的利益,退出了战争,但统一大势不可逆转。第二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统一。
   (4)第二阶段:1860年。两西西里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军远征,很快战领那不勒斯,加里波第将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
   (5)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
   (6)第三阶段:1866…1870。意大利借普奥、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了意大利,70年代初最终完成统一。
   4、特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道路相结合,自下而上的人民统一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5、意义结果
   (1)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封建残余势力顽固.自然资源缺乏,发展资本主义困难重重。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日本

一、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19世纪中期,日本仍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闭关锁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2)人民频繁反抗。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增强,不满足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3)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而对现实不满。由幕府支柱转变为倒幕力量。
 (4)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2、特点: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3、武装倒幕
 (1)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得到人民和部分大名的支持,掌握了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
 (2)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联合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明治政府)。
 (3)1868年,政府军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幕府军队,乘胜摧毁了幕府统治。
4、明治维新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领主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的特权。
 (2)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的推行征兵制,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5、成功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倒幕派力量能够迅速壮大,拥有了较强的实力。
 (2)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3)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6、影响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日本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4)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使日本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如何认识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时代特点
    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工业革命顺利进行,各国的工业、农业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继续壮大,他们或通过革命夺取统治权力,或与开明贵族联合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经济、政治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欧洲民族主义日益兴起,形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与促进民族统一两大潮流,欧洲大陆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后确立的阶段。在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民族革命的冲击下,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维护欧洲旧秩序的维也纳国际关系格局迅速解体,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完成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似之处:①历史背景基本相同,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发展.政治上四分五裂。②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巨大势力——奥地利。③统一运动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④统一战争都有一个核心力量,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德意志是普鲁士。⑤都有一核心人物,普鲁士是俾斯麦,意大利是加富尔。⑥都达到最后目的,走上了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但都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同点: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对内加强对局势的控制,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一方面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而意大利的统一战争除了内因外,更多地借助了外国的帮助;主要是法国的帮助;同时受益于有利的历史机遇,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最后完成了统一。另外,人民自下而上的起义和斗争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问题
    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幕府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出现了武装倒幕运动。倒幕运动的阶级基础是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中下级武士。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其结果是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起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联合专政的统一的天皇制新国家。明治政府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发生厂深刻的变化,成为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改革不彻底,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在经济领域保留了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上层建筑领域保留了天皇制的国家形式和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②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强大。——物质条件。  ③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2)概况: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 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
a。目的:扩大领土。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
(3)对外扩张的影响: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攫取了料,占有市场)。
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

二、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超出了西欧和北美范围,从空间规模展开许多国家跨入资本主义社会。b。使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新教材略有删节 三、克里米亚战争(列强的争夺)
(1)原因:
 ①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控制东西方贸易要道和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
 ②19世纪上半期,奥斯曼帝国衰落,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
 ③19世纪,俄国与英、法矛盾尖锐化(主要原因):俄国企图宰割土耳其,将势力扩张到地中海;19世纪50年代,俄国国内矛盾重重,迫切需要进行对外战争以摆脱困境;英法工业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希望扩大在土耳其的商品市场。
(2)性质:土耳其是正义的,主要参战国俄、英、法所进行的则是非正义的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局部性国际战争。
(3)经过:1853年,俄军入侵土耳其。1854年。英法直接派兵对俄作战。1856年初,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侵占地区。
(4)影响:①英法在土耳其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加强。
        ②俄国对外侵略受到遏制,而且暴露出封建农奴制的种种弊端,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途径也不同。英、法因封建王朝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采取革命的途径;美国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采取独立战争的途径;俄国、日本因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而采取改革的途径;德、意是因为政治上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习惯上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或统一习惯上被称作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晚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一是因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是因为资产阶级时刻提防身后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与其联合人民群众,不如与旧势力妥协。因此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国都保留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