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清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27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小清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27完结)-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官家的病终究未能拖过秋天,在秋末的一个夜晚,他在太后、皇后、陈珚、宋竹甚至是值宿宰执等人的看顾下,终究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有了景王的前车之鉴,接下来的事自然是顺理成章了,宗室们无人持有疑义,陈珚顺利地登上皇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后,册立宋竹为皇后,为福王府加了封地,对萧家、周家、宋家都有加恩,宋先生也因此终于被封为伯爵,宋家终于彻底成为外戚,宋竹的几个叔伯、兄弟虽然还在任上,但众人都相信,他们离开政坛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把外戚留在朝廷里,不论对朝政还是对外戚本身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并非人力能够改变。即便宋家人的品德再好,也是不行。
    不过,这也不是说宋学就没有了掌门人,陈珚即位半个月以后,第一道政令就是把王枢密提拔进了政事堂中,重用之心昭然若揭。——第二道政令则是请姜相公回京平章军国重事,虽然领平章重权,但只限于军国重事,不及日常庶务。这异论相搅的用心,虽然十分明显,但也让心怀忧虑的士大夫们纷纷放下心来——很明显,官家不是要偏用宋党或是南党,只是要在两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至于哪一党继承了道统,那就得看是哪家相公给如今还没获封太子的皇长子做老师了。这件事在皇长子才两岁的现在,肯定还是不急。不论南党还是新北党,都有大把的时间来慢慢收拢局面,稳定人心,为将来的又一场学术争夺战做准备,至于现在么,就只能暂时由着官家去‘异论相搅’了。
    不过,虽然宋学被改名为新北党,但这名字终究只能掩人耳目,众人心里都还是清楚,宫里皇后姓什么,而她的岳父又是个怎样的大人物。虽然没有百官要求选秀的事情,但明里暗里,透过许多外戚,自然会有一些话语传到太后、太皇太后耳中,宋竹对此,自然也不是一无所知。——她现在身居中宫,虽然手底下没有嫔妃管着,但地位摆在那里,很多事情,该知道的,自然会有人来告诉她。
    “其实,便是周家、萧家,也都有夫人上门关说,”陈珚登基以后,国事繁忙,肯定不能和以前一样每天和她腻在一起,不过不论多忙碌,两人只要有条件,肯定是要一起用晚饭的。晚饭桌上,宋竹就掰着手指给他算,“都是为自己娘家远亲来说话的,也不知道姑姑能顶到什么时候。”
    但凡是娘子,都是希望娘家好的,萧家、周家富贵太过,已经不适合再出个妃嫔了,而这些夫人的娘家远亲,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又不会太高,起飞很合适做陈珚的妃子?
    陈珚听着也是笑,“难为姑姑了,我昨天去请安,她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宋竹撇了撇嘴,酸酸地说,“当着你的面,自然是无事的了……”
    她心里一直很介意当时先帝对她叮嘱‘多子多孙’,而她没有答话的事。总觉得这件事可能是传入了太后的耳朵里,现在每每去太后居所请安,都有些难言的心虚,看着太后,都觉得她也是欲言又止,这份心理压力,自然是陈珚所难以领会的。
    “好吧,好吧。”陈珚最是见不得她不高兴的,语气当时就软了下来,“一直这么游说,也不是事儿。我明日便找个由头,给先生那里送点东西,再说说当年的约定,她们知道我的意思,自然也就渐渐地消褪了。”
    宋竹却不这么认为,她心想:“从先帝到太后,恐怕都知道和你说是没有用的,只会把矛头指向我,让我大度一些,劝你纳妃。”
    陈珚见她依然愀然不乐,就笑道,“这还是不足?那我便再帮你想个法子,只是你听了可不许生气……”
    于是便放下筷子,说出一番话来,只听得宋竹目瞪口呆,半天都回不过神。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今天早些。
    看到评论里有问加更的事,这件事我应该对大家道歉,当时承诺加更的时候,我没想到的是小清新后期存在非常严重的卡文问题,实际上我每天写好莱坞只需要2…3小时就可以写出8000字,但是写小清新要3…4小时才能写出3000字,等于是每天都用整个晚上在写小清新。这种时速上的差别是我没料到的。总的说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设想的时候,后半部应该是以两个人甜蜜的婚后生活为主的,但我没想到我并不会写甜蜜的互动,或者说也不是不会写,就是我还是写有激烈矛盾的文更舒服和擅长,写甜蜜互动的时候我就感觉应该是一笔带过之类的,这种写作习惯实在很难扭转。
    在小清新的前部,宋竹对陈珚的观感变化,两人逐渐互相喜欢的过程是含有很多矛盾的,所以写得很顺,字数也很多,后部大纲里,两人两情相悦,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感情不好的理由,经过这么多才在一起,七哥和宋竹肯定都会很珍惜的,不会闹矛盾,而外部环境又极为和谐,一点也不险恶……所以造成了前重后轻的结果,这是我写作上的失误,写贵妃的时候由于矛盾实在太多了,想要写个简单的故事,结果这个故事太简单完全没矛盾,到后期就很难推进剧情了,因为不出戏。
    我在写陈珚决定求婚的时候,就想过要不要把剧情在陈珚和宋竹成亲后就结束,但是这样大纲中很多事件并不完整,所以决定还是尽力写完,但是又真的写不出那么多甜蜜互动来充塞每个章节,我觉得他俩感情好,大家都知道这不就可以了吗,说过一次再说,感觉很罗嗦啊……这种规划和实施的矛盾可能造成了后半部可看性的降低,对大家感到很抱歉。但我又真的不想为了加矛盾规划他们感情上的波澜,我觉得他们还是应该亲亲爱爱地过一辈子的。
    下次要写言情,我会让男女主的感情线多很多矛盾的……哎|总之,不是不想加更,但实在是写不出,只能对大家说对不起了,小清新这几天就会完结,我有准备写宋苓的故事,如果写了的话,会让七哥和三娘出来插插花的,在别人矛盾激烈的故事里,他们作为幸福的一对点缀,这还是挺不错的,哈哈……

☆、第116章 和离

宋竹并没有猜错;此时的太后,其实也正因为陈珚纳妃的事心烦。
    要说,前朝也不是没有只独娶了皇后一个的事儿,譬如这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便是相约不二;不过即使如此,文帝也起码有两个儿子不是?这还都是养大的;算上没养大的那肯定不止两个。陈珚虽说年纪小,但也只有一个京哥,而且说白了,不论是周太皇还是萧太后;都是被贤明太子的事给吓怕了;先帝生前的遗愿也是两宫的愿望——天家人丁不旺;还是要多子多孙;才能让人放心啊。
    皇后温良恭让,容貌、女德都是没得挑的,现在把后宫事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两宫对她也很是满意,只是她之前的小产,让人心里不能不有所忧虑,对于外戚们明里暗里的劝谏,周太皇和萧太后倒的确都是听进去了。周太皇还好一些,事不关己不开口,只管着被人孝敬,萧太后是真的把陈珚当亲儿子,虽然先帝去世的时候,陈珚过继来还没多久,根基不稳,她完全可以垂帘听政,起码把先帝的丧事主持完了再说,可萧太后压根都没提这一茬,直接就把朝政交到了陈珚手上,这孩子也没让人失望,并没有一登基就开始大肆分封福王家的人,甚至是给福王上封号。过继了就是过继了,安安稳稳,还是给萧太后当儿子。
    这么一来,萧太后肯定就不希望将来七哥一家也沦落到要过继的地步了,她知道这过继人家儿子的滋味,若非这是亲妹妹家的孩子,从小在眼前看大的,她倒宁可和先帝一起去了,也不愿受这个苦。虽然明知道七哥不太可能答应选妃,也知道皇后当时根本都没回答先帝‘多子多孙’的话,但她还是想着,多纳妃子,多生几个,就当是请人来生——这才是第一要务,等生完了以后,皇后爱怎么对付就怎么对付,不给封号都没什么问题,甚至于来一招‘狸猫换太子’,她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至于陈珚当时对宋家的承诺——那时候他还不是皇帝呢,世易时移,老抱着这事说话那就有点没劲了。萧太后甚至都已经忘记了当年还有这么一出荒唐的事情,反正,现在宋家也不可能上门来为自己的女儿出头了。
    还是得在皇后身上下功夫,这事要是皇后肯了,皇帝万万没有不肯的道理。要知道,没有猫儿不爱腥的,若是能关注自己不去偷腥就已经不错了,腥味送到嘴边来还能不吃一口,那就不是男人。太后当年和先帝的感情也是极深,可宫里也不是没有别的妃嫔,她明白这个道理。
    “……到底是连着亲。”太后用来劝说皇后的,也不是那些贤良淑德的话语,那些话太泛泛了,再说,皇后是大儒人家的女儿,没准就端出什么大道理来,反而把自己堵得没话说了。“南党始终不能放心,总是想着要把王参政给打下去才好,就是为了王参政想着,宫里也该纳些新人,大家都是外戚,南党也就无话可说了。”
    王家和宋家之间,也是颇为无奈,本来都又结了一门亲事了,还没成亲呢,赶上小皇子夭折,陈珚再度被接近宫中,只好再度退婚。但即使如此,朝中也都是把王家和宋家当成亲戚算了,一直有意无意地把王参政往外戚的路子上编排,太后这说得也不是假话,不少亲戚都是这么劝的——姜相公族里也不是没有好的小娘子,嫡支就罢了,没有当妃嫔的道理,可偏宗远支里采选一个,不也挺合适么?以后南党也就不能再这么对付王参政了,要说外戚,大家都是外戚,南党也没干净到哪去。
    她本以为宋竹会和她犟嘴,没想到她倒是一脸深思,没有立刻回绝,萧太后心中动了几下——难道她终究是想通了?
    但想到先帝临终前的事,她又不敢太乐观,当时都没答应,怎么自己这几句话就给说得动心了。
    “姑姑说得也是道理。”宋竹轻声细语地说,“况且,宫中也从没有只有一个主位的事情,若是不纳新,只怕总有些人揪着我的错,觉得我妒忌,将来坏了名声,反为不美。”
    萧太后也有一部分这样的考虑,闻言连连点头,“原来你也是看得清楚,那便更好了,这么说,三娘你是想通了么?”
    宋竹眉头一蹙,“可这是大事,我不敢擅自做主,姑姑和七哥商量便是了,问我,我也不能代七哥回话呀……”
    萧太后原本想的是让宋竹去和陈珚说,但见宋竹娥眉轻敛,说不出的楚楚轻愁,心里也是有些软了:罢了,都是女人家,有些心思自己也能明白。让她自己去和七哥说,只怕还是过不去这道坎,不过听这意思,应该是默许了。
    这已经是让人喜出望外的进展了,萧太后也不敢拖延太久,打铁趁热,第二日就和陈珚说了采选的事,“三娘都吐口答应了,你怎么想?”
    陈珚也是皱着眉头,一脸难以决断的样子,“娘……这件事我还想先和三娘商量商量。”
    这是还有些不信她的话呢,太后也是无奈,“我还能骗你么?到底是娶了新妇了……罢了,你要商量,那也随你。”
    她也就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想着几天后再提着问一问,别让七哥就这么蒙混过去,又和陈珚说了些别的事,这才让他回去福宁宫歇息。自己心中沉重的心事,也是放下了一多半——有松动就好,今年内,应该能把这件事办下来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上,就有人匆匆地跑来寿安宫报信了。
    ……皇后回娘家了。
    萧太后几乎以为自己还没睡醒,在大腿上狠狠地拧了一把,这才确定自己正醒着呢,“回——回娘家?”
    这在宫里可是几十年都没有的事,入宫的女子哪有那么容易回去的?除了每年去金明池的那几次以外,就只有外头亲人进来省亲,自己绝没有出宫一次的道理,这回娘家省亲的话,连报信人都觉得不好出口,可事情的确如此,不说又不行,“娘娘用完早饭就出去了,倒是没把京哥抱走,还给官家留了书信……”
    她是怎么出去的?谁给她预备的车马?谁敢放行?难道身边就没人拦着?
    在最初的震惊后,疑问顿时是一个接一个地冒了上来,太后听人这么说,连忙追问,“这么说,官家已经知道此事了?”
    “也已经往前头去送信了……”那女史嗫嚅着说,“这是大事,不敢瞒着。”
    萧太后对于皇帝的作息习惯是很熟悉的,因为官衙办事的节奏不会变,皇帝办事的节奏当然也就不会变。现在皇帝应该在内东门小殿和众卿家议事——这不是家丑外扬吗?这还像话?
    她正想怒斥这件事办得不对,可又隐约觉得是自己想岔了,萧太后勉力定下心来,把这件事在心里滚了几滚,忽然灵光一闪,气得几乎呕血——“这个、这个、这个……这个逆子!”
    是啊,这件事的疑点,实在是太多了,就是女史心里都犯嘀咕呢,听了萧太后的喝声,也是明白了过来:若不是官家在背后支持,圣人怎么可能说走就走,有车有马,还有人给她开门?这件事与其说是圣人的主意,倒不如说是官家的主意……
    #
    且不说宫里是如何鸡飞狗跳,宋竹忽然回家的事,也给宋家人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当然,惊吓的成分还是要更多一些的,虽然也有些久别重逢的欢喜,但入宫做皇后的女儿忽然回来了,总是让人有些不祥的联想。
    宋竹也不敢吊着家里人的胃口,尤其现在祖母也进京了,她更是怕明老安人太过着急,闹出事来。连忙把陈珚给的尚方宝剑祭出来了。“这都是官家的主意,我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爹、娘你们就别担心了,七哥心里有数着呢,他也是被说烦了。”
    现在宋竹怎么说都是皇后了,她自己没架子,家里人可不能错乱了礼数,可饶是如此,小张氏听了女儿的说法,也还是一阵头疼,她现在真的开始后悔当年让女儿接触陈珚了,“这官家也是太荒唐了——”
    “是这几个月,外戚勋贵们说采选的事,把妹夫给说烦了吧?”宋苓倒是不大在乎,她也是家里唯一一个还用亲戚的称谓叫陈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