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清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27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小清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27完结)-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一个亮相,又是引来了多少人的美誉,这些事,现在是既不能让她开心,也不能让她惶恐,真正已经无法有丝毫打动她了——这些人家看重她,未必是因为她本人,夸奖她,也肯定不是真的欣赏她的人品,既然如此,她也没什么好往心里去的。

    刘张氏大概也是察觉到了宋竹的心情,是以当她提出想回宜阳时,倒是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又张罗着带了几个小儿子,准备往宜阳去探望小张氏,同她相聚一番。毕竟虽说姐妹俩就在洛阳、宜阳两地,距离不远,但小张氏家务繁忙,刘张氏也不能时常离开洛阳,是以两姐妹真正见面说话的次数也并不多。

    这一次出行,那就十分隆重了,刘张氏装了好几车的礼要送上门,又特意请了守军派出兵士为护卫,有前哨,有断后,一溜十多辆车排成长队,在官道上慢慢走着,速度自然不能去指望。宋竹盘膝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朦胧的天色,忽然又想到了几个月前,萧禹和她同路回宜阳去,特意为她备了马,两人一前一后在官道上碎步慢行的情景。

    说起来,萧禹来书院前后也不到一年,可在宋竹心里,这一年实在是发生太多事了,此时回去看去年的端午,好像都是隔了许久。她心里虽然还很生萧禹的气,对他颇感疏远,但也是空落落的,十分难过:“那样开心的时候,以后怕是再也不能有了。三十四哥性情大变,怕是以后对我都不会有什么好脸……就是他有,我也不会再搭理他了。”

    萧禹把话都说到那份上了,她若还对他有个好脸,岂不是让人连宋家都看低了去?再者,虽说宋竹心里也有不舍,但想到当日萧禹的态度,那股气也是轻易消散不去,是以虽然愁肠百结,难过惆怅了十二万分,这决心毕竟还是坚定的。只有内心深处一个小小的角落,还有一些莫名的希冀,盼着萧禹能回到从前的样子,好生来和她赔罪,赔上好几次以后,两人也许终究还是能和好的。

    车队行得慢,再加上天气冷,半路上肯定要停下来打尖,别的不说,起码也喝点热水、热酒。行到路上,有个清洁的茶铺,众人便止住了脚步,刘张氏带着宋竹和几个孩子,坐在店铺最里头,都在慢慢地喝热茶,余下的兵士伴当,喝的就都是滚热的浊酒。铺子里也有许多往来客商,都是成群结队,如临大敌,见到刘张氏这一支队伍有官兵护送,均都过来商量,想要依附他们一起行走。

    “如今路上是乱了,”刘张氏听了一会,便扭脸对宋竹叹道,“安宁了十几年,好容易才把西京一带平定下来,关西一个败仗,又是老样子了。十多年前,我们从西京出去赴任,也是一个样子,不是白日结队,绝对不敢出行,官道上强盗横行,有时一天能遇上好几伙,欧阳文公怎么说的?‘一伙强似一伙’。一遇到灾荒年间更是什么都不必说了,那时候商旅出行,宁可在驿站周围露宿,都不敢投宿陌生的村子,就怕一入夜,方才还是老实巴交的良民,刀一抄立刻就换了一张脸,这辈子便是再也回不了家了。”

    她声音虽然不大,但茶棚也小,众人都听见了,也是好一番唏嘘,“正是,普天下除了东京城、西京城以外,其实哪有个安乐的处所?要不是宜阳县还算是安宁,这一条线我们如今也不敢走了。”

    又都夸奖宜阳书院和如今的宜阳县尊多么英明神武,在这一冬的乱象下,到底还是保住了县治起码的安宁,这一茶棚的人,从老客商到茶棚主人,提起来都是只有夸赞,竟没有一句不好。

    虽说此地和齐国公府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宋竹倒觉得今日的茶水还有些滋味,她听着听着,不由露出甜甜的笑靥,心里也很是自豪:“虽然我没什么本事,又是个女儿家,但好在我们家人都是极有用的,还有爹爹教出来的学生,日后也少不得国家栋梁。”

    一行人正是议论时,洛阳方向也是来了一辆车,车边上有几个骑士护送,到了这里,亦是停下来打尖。宋竹一眼望去,便认出来了——那是周霁带了个小娘子,想来,应该是他的三妹,取代了原来的周二娘子,要到宜阳县读书了。

    周家原来也有男丁在宜阳书院,便是周霁的哥哥,不过和宋二哥宋栾一科,都是考中进士,出外为官了。且距离开学还有一段时日,周三娘子这么早到宜阳,无人伴护的话,想来也是十分凄冷无聊的,不如三月过来,春暖花开,来了就能上课,反而更便宜。宋竹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不免多看了那几人数眼,倒是招来了周霁的注意力,两人隔着薄纱对了一眼,周霁便是面露迟疑之色,仿佛已经认出了她来。

    “姨母,那是我认识的。”宋竹便同刘张氏道,“原来也是我们同学……”

    她这边介绍,那边周霁也上前问好,又带了周三娘子过来介绍认识,刘张氏听闻他们也是去宜阳县的,自然便邀了几人一路。因此处毕竟是野地,也不好多聊什么,宋竹更不欲暴露身份,几人坐了一坐,便纷纷上车,汇聚成一个庞大的队伍,往宜阳县而去。

    人一多,速度就更是慢了,走了一阵以后,宋竹开始担心了——按这个速度,只怕今晚都到不了宜阳。

    她想得不错,一下午大概就走了不到十里路,眼看是夕阳西下,众人方才是拐到了前往县城的岔道上,不过这里已经是宜阳县县治内了,治安要好许多,众人的心也都安了下来,眼看天色晚了进不得城,便是拐道去附近的一家老客栈歇息。只有在宜阳县里有亲眷的一些行人,和刘张氏他们一起,继续往县里前进。

    天色黑了下来,宋竹一日也没吃什么东西,此时又冷又饿,只是盯着豆大的灯火出神,也不知过了多久,马车辚辚之声忽然一顿,车子慢慢地停了下来,宋竹不禁便是一惊,正欲出言相问时,乳娘已是敏捷地爬了出去,不多时便回来道,“小声些,咱们遇见盗匪了。”

    这对宋竹来说,还真是第一次,她自然有些害怕,好在乳娘立时又道,“不要紧,兵士们都在呢,杀上几个,他们自然就散了。”

    过不得多久,果然听见车外不远处传来了弓弦之声,还有惨叫声以及诸多稀奇古怪的声音,又过了许久,周霁的声气一路响了过来,在挨车询问车内平安。宋竹拉成了耳朵,隐约听见刘张氏的车子报了平安,这才是真正放下心来。

    “车内平安吗?”一会儿以后,周霁就问到了她。

    宋竹忙道,“平安,周兄,不知士兵大哥们都还好么?”

    “我们这里没人伤亡,放心吧。”周霁的语气很柔和,“怕了吗?”

    他态度稳重,又很平和,宋竹在他跟前,并不怕自己被捉弄、嘲笑,因此也兴不出什么防备心,而是如实道,“有一点点。”

    “别怕。”周霁说,“一伙小蟊贼而已,已经料理清楚,马上就能到家啦。”

    他又拍了拍车壁,仿佛是在拍宋竹的肩头,宋竹心里一暖,嗯了一声,周霁方才继续前行,去问后头的车子。

    等他走远了,乳娘似乎是自言自语,“倒的确是个青年才俊。”

    宋竹想到范大姐的说话,脸上不觉也有些发烧——她倒是还没想过自己嫁给周霁的可能,只是心里终究是有些好奇起来了:家里否决了周家的提亲,是因为什么缘故呢?

    因为周家是太后旁支,她忽然想到家里否决了萧家三十二的事情,心里倒是有了联想,自以为恍然大悟:哦,也许是因为家中不愿和外戚结亲吧……

    想到此点,不知如何,她心里也并无发觉答案的轻松,反而是有些沉甸甸的,宋竹寻思了一会,都不知是为了什么,过了半晌,才是回答了乳娘的话,“不错,周家这位衙内倒挺有大将之风的。”

    却是语调平平,完全听不出什么感情和兴趣在内。

    乳娘看了她几眼,亦是暗暗点头,便也不提此事,只是柔声抚慰起了宋竹的情绪,“可别怕了,咱们一会就到家了……”

    宋竹提起油灯,挑开帘子往外看了看,只见外头远处,隐隐约约有几个人,仿佛是拖麻袋一般的,把一些物事往道旁拖,她也明白:这多数是在拖刚才被射死的盗匪了。

    她心里忽然一阵悲伤,“我不怕,就是觉得挺难受的……他们其实也都是可怜人,不是因为关西战乱,无家可归,又怎么会沦落到这地步,倒是在异乡送了性命。”

    乳娘闻言,不免也是一阵叹息。就连问完了车队,正巧往回走到附近的周霁,隔了车壁听到这句话,也不由是停住了脚步。

    他望向宋竹车辆的眼神中,更是多了几分欣赏:在齐国公府,不卑不亢、贞静少言,和师兄都没有多的话,唯独在关心同学时话多了点,却也是矜持谨慎。在野外,大方得体,聪慧慈悯,虽说世上多有名不副实之辈,但宋家三娘,倒的确不愧传言,既美且贤、宜室宜家……

    想到还未有回信的那封提亲信,他却又不免暗叹了一声:虽说她极好,但一家有女百家求,想要抱得美人归,只怕还没那么简单。

    心念电转间,将诸多因素考量遍了,周霁已是暗下了一番决心,他温存地看了看宋竹车窗上的影子,便是加快脚步,往前招呼道,“都平安呢,咱们加快脚步吧——”

 

 第45章

    过了上元节;春月很快也就到了尾声;回到各地过年的学子;陆续也都贩回书院,有些不能及时回来的;也早已通过师兄弟辗转带话;对书院的先生们报备交代。不过这样的人为数也并不多;宜阳书院的教学节奏;以三年为一循环,上一年是科举刚结束的一年,节奏还比较缓慢,从今年开始;课业会比从前更紧。有些立定了决心,明年要去赶考的士子;比如宋栗这样的,更是早在去年下半年就给自己加了功课。若是在这一年还无故缺勤,那么回来以后,水平立刻就会比同学们还要落后一些。

    当然了,女学内却是感觉不到这股变化的,新年来到以后,学内人员虽然也有少少变动,但那紧张中透着悠闲的氛围,却毕竟没什么改变。

    对宋竹来说,有件事是让她比较放松的——也不只是因为什么缘故,颜钦若新年没再来上学,倒是当日在颜家曾经讥刺过她的颜七娘取代了她的位置,她年岁要比颜钦若还大一些,基础却是比她差,到来以后,每日里一心就是要跟上功课,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挑事儿的意图。

    还有便是她早就知道的,周二娘因为体弱,回家修养,周三娘换了进来读书。周三娘的基础要比颜七娘好,然而好学之心却只有更甚,除了读书以外,对人也甚是和气,比起她姐姐总是细声细气的样子,她气质和顺,倒是更为惹人好感。此外,她哥哥周霁,居然也进了宜阳书院求学。

    之前她在齐国公府,大家闲谈时,宋竹已经知道,周霁不但是考过举人,而且是东京国子监的学生,今次是探亲告假,才有闲空到西京来。——要知道,国子监学生研读的都是官学,时常能听到朝中大儒的讲课,甚至可能和未来的主考官、出卷人都是有接触的,对于科举来说,这样的条件有多有利,那就不必说了。可以说宜阳书院虽然算是天下有数的大书院了,但每一科中进士的人数,还是要少于国子监。而且监生还有一项福利,那便是如果年年成绩都是优等,也有一定的可能,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被授予进士出身。

    而能入国子监读书,对于任何一个世家来说,也都不是很简单的事,国子监作为天家的书院,历来都是严格管控,即使是宰相,按惯例也只能荫庇三个子侄入监读书,要再添人,只能是由官家恩赏。即使是颜家、范家这样的老宰执之家,在孙子一代,也只有一二名衙内直接入监读书。周霁本人逾期不归,留在宜阳书院,宋先生自然是欢迎的,但对周家来说,这就等于是放弃了一个名额,却是不可能再换一人,入读国子监了。

    难道这宋学的魅力就这么大?宋竹心里,自然很是纳闷,只是她知道了周家为周霁提她以后,却又不好和周三娘多打听什么,免得引来误会。只能是在心里暗暗猜疑而已:虽然很荒谬……但,难道周霁是为了和她的婚事,才进入宜阳书院的?

    在宋苡的婚事上,她表现大胆,如今二姐定了亲事,也轮到她,各方的提亲信也陆续都写来了,情况远远要比去年宋竹瞎担心的好上许多,可她却又拧巴上了,怎么都提不起去问父母的念头。——这会儿,她也算是明白了二姐去年的表现了,对于嫁人,以及嫁人后的生活,宋竹心里非但没有期待,反而是隐隐约约,有一些畏惧,只要家里人不提起,她也是巴不得这件事就永远都别提起来,就让她永远留在平静幸福的家里,留在父母身边。

    除了颜七娘、周三娘这两个新同学以外,要说学堂还有什么变化,那也就是赵元贞的回归了,屈指算来,她也是为那无缘的表哥在洛阳住了有三四个月,亦算是尽过了自己的情分。而虽说颇有几个同学对她的为人有意见,但此时此刻,倒也没人落井下石地多说什么。课堂的气氛,反而要比去年好上许多,起码,大家是真的都收心开始认真读书了。

    课余时间,宋竹还是照旧时常到父亲身边去伺候,宋先生也照旧还是会把萧禹、薛汉福乃至其余几个得意弟子喊来书房内指点功课,只是如今,宋竹却是一听到有人来,立刻就躲到里间去,不论是谁来都不出来打照面了,反正她在里屋,也照样可以旁听宋先生指点诸位学生,而且还更加自由,也不用顾忌到自己的仪态。

    长期跟在父亲身边,对宋竹的教育作用的确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了,除了学问上的进益以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和宋先生议论如今朝局的学生并不少,使得宋竹不但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而且也渐渐习惯了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当她还在为关西战乱所带来的颠沛流离而难过的时候,她父亲和师兄们,却是已经在考虑关西战事不利,对朝廷大局带来的影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