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话夜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话夜语-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王庙会是因为灌河附近的一个龙王庙而得名,那庙相距灌河不远。相传那龙王庙建于清代,是为了供奉海龙王用的,海龙王也会定期的显灵。每逢农历闰月之年,夏末秋初就会有特大潮水上涨。这个时候,会有大规模的鱼群随潮而来,来参拜龙王庙,因此被称为龙王庙会。
灌河本来不叫灌河,元、明朝时候,人们称之为“灌口”;后来到了明末,人们将其称之为“灌河口”;清朝乾隆以后就被人们改成“灌河”。灌河边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如王彦章铁船凿灌河,孙悟空与二郎神在灌河口激战等;更有很多历史故事:灌河口海盗、解放陈家港、李二圩战斗等等,总之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要说的是我的亲身经历……
记得那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睡觉。“叮铃铃……”一阵老式电话铃声(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把在美梦里正和漂亮MM打波波的我吵醒。连滚带爬的起身,没好气的接起电话。
“喂,谁啊……?”
“靠,听这声音,你他么怎么跟伟了似的?昨晚没少撸吧?”是我同学。
我一听是我同学二胖,就毫不客气地说:“我撸你大爷!这大早上的,不让人睡觉。”
“睡你大爷啊!都特么中午了,还早上?”他也毫不客气。
“什么屁?快放!”
“去响水看龙王庙会!据说有大鱼看哦,去不去?”
“不去!那么远?你们去吧。老子还要睡觉呢……”我对他的提议不怎么感兴趣,“大鱼有什么好看的?老子还吃过呢。”
“甭吹牛B,鲸鱼你看过吗?”我同学故作神秘地问道,“据说还有美人鱼哦!”
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感觉清醒了不少:“真的假的?”因为在我当时的认知里,美人鱼都是“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除了下半身是鱼尾巴以外,其他还是挺**的。
“草,一说女色你就来兴趣!快点,在村口等你。”说完,还没等我问他乘什么交通工具去,我同学就挂了电话。
我本来对大鱼是没什么兴趣的,当然也知道同学说的是假的。但是,现在回床上,也肯定睡不着。没办法,那就去吧。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
由于去的人比较多,而且时间上能赶得上,我们几个人就乘坐我同学二胖家的面包车。路上听他们说,今年是闰年,可能有龙王庙会。专门找算命的算过,说就是在今天,而且告诉他们确切的时间了。之前就听说过,他们对对这个挺感兴趣的;而我表示淡然,一是因为远,而是因为时间长,无从考证。
“那算命的靠谱吗?”我狐疑的问道。
“靠,没跑,那算命的说了,先不用给钱,看到了再给。他算命超准!”二胖自信的说,“他还算出我将来有个漂亮老婆,能给我生两个儿子呢!”
我们顿时一片取笑声,我挖苦道:“卧槽,那算到你性功能不行,结果到泰国做人妖了吗?”
“滚蛋!你他么才性功能障碍呢……”
“哈哈哈哈……”我们这样一路说笑着,就风尘仆仆的往响水赶去。
本来还担心,到响水地生,找不到地方,到那边得找个向导什么的。可等我们到了灌河那里,才发现,完全是多余。因为,远远地就看见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的很多人都在河边等着了。
说来也巧,我们来的也恰是时候,就在我们刚一到达,人群就沸腾了起来。本来以为是我们的到来,给他们长脸了,对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后来才发现,自己真不要脸。他们的激动,是因为龙王庙会的开始。
就在这时,就听到有人喊道:“快看,过大鱼啦!”
我们几个连忙下车,往灌河的东方张望。只听见那河水发出“哗哗”的响声,完全不同于涨潮,就好像是开水沸腾,油箱海浪翻滚扑来……
没多一会热儿,就看到那水浪来到眼前。只见一大群鱼随水流而下,黑压压的一片,长达三四里,大的长达20米左右,小的有3、4米长。数头一列,而且一列紧接一列!时而露出背脊,时而首尾皆露,不疾不徐地破流而下,势不可当。所到之处,河水翻腾,浪花飞溅,虾兵蟹将们不时地跃出水面穿空向前,场面甚是壮观!
我这时激动地拍着二胖的肩,兴奋地说:“胖砸!犯什么傻啊?赶紧把你那‘傻瓜’相机拿出来,拍几张带回去,也让哥几个炫耀炫耀!”
这时,二胖抓耳挠腮地说道:“妈的,早上走的太急,忘了带了!”
“卧槽,你特么怎么关键时候掉链子啊?”二胖顿时挨了哥几个几拳,也不敢还手。
没办法,我们只有接着看。把这壮观的场面记在心里吧,以后给人家好好描述就是了。只是手里缺乏有力的证据而已。
我们一路尾随,只见那鱼群游至龙王庙前,队列直对传说中的庙门方向,小鱼都乱蹦乱跳,跃出水面很高;大鱼直立水中,半个鱼身露出水面,好象观望庙院。这时,只见水中大鱼向空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我们听到河岸边围观的群众喊道:“鱼群向龙王磕头了!”
“我靠,还有这么奇特的场景?”我们非常的奇异。
“这还不是全部!”我们边上的一个老头说道。看样子,他对这个场景很了解,似乎见怪不怪。于是,我就故意装着很吃惊的样子,一副渴求的面孔看着他。“是吗?那您详细给我说说呗?”
没想到那老头儿,还真是一副先知者地模样,我立刻充当起一个极佳的倾听者的角色。听他讲道:
“据说,这河底有**,大鱼在上面跪拜龙王。这河西面十几里有三岔口,河窄水浅,不能上游。等会儿退潮,鱼群便会东下入海。本来座落在灌河北岸的龙王庙,建于清朝中期,直至1953年才毁没,如今已大部分塌入河中。正是因为有了这座龙王庙,才有了这‘大鱼拜龙王’的传说。
‘特殊时期’时,燕尾港驻军为破除迷信,动用过数挺重机枪,对准大鱼群扫射,然而它们却安然无恙。说来也奇怪,至今没有一人看到这大鱼的全貌,更不知道是什么鱼。很多人推测,进入通海河流溯河洄游的鱼多为盐淡水两栖,到这来是为了生殖产卵。
这种大鱼腥味特别大,只要从灌河过一次,河水要腥上二三天,渔家根本没法打鱼!每当过大鱼时,沿途船只都要纷纷抛锚停驶,船老大领着船员,烧香磕头,向海中撒糯米、粽子、茶叶,鸣放鞭炮,敬若神明!”
我听得津津有味,几乎入神了。直到那老头儿讲完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
“鱼群回海了!”这时又有人喊道。我们看到那鱼群确实在回游,都惊叹着这场景。经那老头刚刚一提醒,这时发现,这河水确实腥的不行。随着鱼群的渐行渐远,人群也慢慢散去。整个过程,大概维持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们几个,也只有打道回府,但总算不虚此行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应该是2002年,还有人录了像。后来,听说有专家成立专案组专门研究此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世界罕见的鲸鱼,并通过网站公布于世。
我个人对此说法不知口否。虽然曾经生物上学过,只有鲸鱼才会吐水柱,但当时看到的绝对不是鲸鱼!
之后,还有水产专家认为,灌河大鱼根本不是鱼,而是一种兽类——江豚(即江猪)。在哺乳动物的鲸目中,我国有两种淡水鲸,其一是江豚,其二是白鳍豚。白鳍豚长1。5—2米,常结成十余只小群活动。但是白鳍豚只生长在长江水系(如洞庭湖)一带,那么,灌河的大鱼肯定就不可能是白鳍豚,那只能是江豚。
但我觉得这些解释都不能服众,就像中央台的《走进科学》栏目一样。我之前挺喜欢看的,后来发现,要么是没结果,要么是猜测的答案,结果太差强人意了。所以,就再也没看过。
后来我又听说了两个段子:
1。解放前的一年,人们清晨起来,见灌河口的沙滩躺有一条大鱼,个头少说也有三间房屋那么大,只是没了眼珠。几百人剐了三天的鱼肉,光一条鱼舌头就割了一千多斤。鱼肋骨被当地人用来搭建房屋,脊骨被用来当凳子。
2。1931年农历七月半上大潮时,一条五六米高的大鱼搁浅河边,被很多当地人拖上干滩后,不久就死了。后来被县政府装进大木箱里,当做礼物,吊上火车运往南京科研去了。
后来,大鱼的奇象在我们连云港的新浦临洪河和潮河,都曾出现过。

第二十四话 伊芦山之山中铁船


 伊芦山是我们那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山,她位于灌云县的伊芦乡。虽然山上没有那种非常高大的树木,但是你可以看到山下成千上万亩的荷塘。因为,伊芦有个莲藕基地。再还没有结藕的季节,绝对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要说起伊芦山,有几个有趣的故事必须得说一说。这几个故事,得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
叮铃铃……叮铃铃~~
我家的电话在一大清早就不停地响了起来。
家里只有我跟我老姐在家。我爸妈早早地出去干活了,我哥也不在家。要是想让我姐起来接电话,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如果不睡到她自然醒,即使家里房子塌了,她也不会动一下的。没办法,只有我起来接那杀千刀的电话了。
“喂~?”
我随便招呼了一句,只想赶紧接完电话,回被窝里接着睡。
“草,你特么又痿了?”
“卧槽,怎么又是你这苟日的?我说你特么星期天就不能消停会儿吗?”我一听胖子的声音就来气,尤其是在早上。就没好气地说,“你不睡觉别人还得睡吧?”
“睡你大爷!我特么才不想一天到晚‘挺尸’呢。老子带你爬山,你还唧唧歪歪的。你特么爱去不去!”
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赔笑道:“胖哥,有话好说,有话好好说嘛。你刚刚说去干嘛?”
“来精神了?叫声‘大爷’,我就告诉你。”胖子得意的说。
“叫你大爷。”我骂了他一句,骂完就后悔了,这不是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嘛。刚想改口挽回,胖子那边已经应上了。
“哎,侄子乖……哈哈,大爷带你去爬伊芦山怎么样?”
“滚蛋。”要不是电话里没法打人,我非得掐住他那狗脖子,把他的屎都给勒出来。“赶紧过来接老子!”
挂完电话,我就去我老姐房间拖她起床,想带着她一起去。可是都把她拖到地上了,也没见她醒。只是摔得轻轻的“嗯”了一声,还是照睡不误。得,只好作罢。想想也好,爬山是体力活,免得到时候她体力不支,再让我背着就惨了。于是,我又轻轻地溜出她的房间……
我连忙套上衣服,匆忙洗了把脸。连屎都没拉,就听到屋外胖子把喇叭摁的震天响。这么快?真怀疑他是不是把他家那面包车当火箭开了。
“来了、来了,你特么催魂呢?”
谁知,胖子比我还急躁,“卧槽,你特么在里面拉屎呢,这么慢?”
“甭废话了,赶紧走吧。”我催促道。
我们一路无话。胖子的车开的快飞了起来,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伊芦。下了大路,顺着一条直直的小路,来到了伊芦山脚下。
抬头仰望,仔细看看这山,和想象中的有些差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地居民开采石头的原因,山的一边赫然少了一块,显得特别的乍眼。我们将车停在当地一个大叔家门口,就身向山上爬去。
因为人员稀少,没有专门开采的山路,我们只有顺着一条天然人工踩出来的小路,往山上爬。一路曲曲折折,甚是费劲。不过,一路弯弯道道、山花野草的,倒也别有一番滋味。我们来的还算比较早,一路上,基本没什么人。只有几个和我们一样来闲耍的年轻人,和几个上山采药的山民。
当我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二胖一直我们的前上方,说:“快看!”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洞口,是一个山洞!我们立刻加快脚步,往那边爬,希望能有什么新奇的发现。
当我们气喘吁吁的到达时,发现那个山洞比想象中的小了些。它没有像东陬山山洞那样的深不见底,也没有那种阴风四起的感觉。只是一个浅浅的山洞,有些像是人工开凿的。里面还有一股尿的腥臊气味。当我们到达里面后,发出一股恶臭!
突然!一个黑影闪过。
我立刻问胖子:“你刚刚有没有看到?”
“当然看到了。我眼睛又不瞎。”胖子立刻取出身上带的手电筒,身子却警惕地往我这边靠了靠。说:“进不进?”
“进啊!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呗。难不成白天还出鬼啊?”我说,“大不了,有什么不对就撤!”
二胖同意的点点头,像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拧开手电筒,和我两个人警惕的往里慢慢地移动着。突然,一张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脸突然“啊~”地大叫了一声。
我们没有心理准备,也吓得“啊、啊”的大叫着。
喊了一阵,双方都停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大家都是人!那张脸是个小孩,看到我们立刻慌张的说,下次不敢了、下次不敢了,不应该在山洞里拉屎。
“拉屎?”
我们俩一愣,那小孩就没了踪影。往里一照,到底了,没路了。果然是一个人工开采的山洞。再一想,靠,那小孩肯定不会是以为我们来抓他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的吧?再一照脚下,我勒个去啊!真的是“一塌糊涂”啊……
我们连忙冲出山洞,恶心了半天,胖子也把他八辈祖宗问候了一遍。没办法,接着往上爬吧。不能因为这点小意外,就坏了我们出来愉快玩耍的心情。刚爬了没多远,就看到半山腰上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伸出半山腰,显得无比的突兀。可能因为我从小是在船上长大的原因吧,怎么看那石头怎么像一艘船的船头。就一指,问二胖:
“胖砸,你看,想不想船头?”
胖子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道道来。就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刚想开口说一些难听的话挖苦我,就被身后的一个声音打断了。
“那就是一艘船!”
我们转过身,看到一位老大爷,手里拿着个大烟袋,背上背着个篓子,里面放一些我们不认识的草,应该是药草一类的东西吧。
“哦?是吗?”我顿时来了兴趣,不顾胖子的阻挠。贴到大爷身边,用大爷手里的火柴,给他点上已经熄灭了的烟袋。“大爷你给我我们讲讲呗?”
只见那大爷眼睛直视着远方,吸了口大烟袋,过了半天,才向我们娓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