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唐不演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殿之内,九五之尊自然高高在上,俯视众臣,这种气派,就是心存模仿之意都是罪过,而帝御之下,文武百官,个个紫衣金带,气度非凡。

天下权势尽在此殿,为什么偏我站在这里,穿着奇怪的武服,拿着笨重的兵器,还挺直了腰,跟殿中的柱子较劲。

每个迷惘的人都会问自己:

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

托宇文述的福,李密终于找到了让自己站立不安的原因。

原因只有一个——无志。

男人无志就不知道明天要向哪个方向努力,对明天的自己一无所知,才会不安。

宇文述的客套,正中李密之内心最深处。此刻的李密仿若被三万伏高压击中,一种无比神圣的感觉如电光般疾走全身。

李密想起了曾祖李弼的格言:“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曾祖的名言早已记于家传,教谕后人;曾祖的名言亦丹青史册,留芳千古。

做替人清道、为人警戒的侍卫不是我的人生,我相信我的人生有更重要的内容等着我去完成。

李密打了报告,辞去了工作,理由是伤病,好在当年病退也不需要医生证明,又有上司宇文述亲自督办,很快就办好了手续。

脱下官服,李密离开了宫城,走之前,他回过头来,眼前是富丽堂皇的隋朝大兴宫。

他曾经在这里虚度过年华,希望走一条官宦子弟寻常晋升的道路,但命运却拒绝了他的平庸。

离开吧,告别昨天的自己,奔向明天的自己。

明天的我将是全新的我,我之所以成为李密,不是因为我是李宽之子,李弼之曾孙。李密之所以为李密,是因为他人无法代替的光芒!

甩开长袍,迈开大步,李密将皇宫留在了身后。

当找对方向,路会越走越宽。

【牛角挂书】

转眼数月过去了。

自从当天李密炒掉杨广,潇洒地从大兴宫迈步而去后,长安城内就再难看到他的身影。许多跟李密来往的亲朋好友纷纷报告,许久没见着李密其人。

在李家大宅里,李密双眼发红,头发蓬松,身上还散发着一股三月不着清水的奇味,俨然一宅男尔。

李密面前书桌摆着散乱的书籍,乍眼一看,兵书有之,《史记》有之,《汉书》有之。

原来在闭门充电。

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闭门充电跟闭门造车并无两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结合两者推导可知,独习之不如众习之。

不见天地,怎知世界广阔,不站于巨人之肩,怎能超越巨人。

李密猛然醒悟,收起桌上的书卷,取块布包好。转身出了书房,来到牛棚,牵出家里的老黄牛,铺上蒲草垫子,将书包挂在牛角之上,牵出家门,向目瞪口呆的家人丢下一句话:“我寻师去。”

李密早有名师的人选。东海人包恺博学多才,尤精《汉书》,为当时世上习《汉书》之宗匠。李密欲习《汉书》,当然必寻此人不可。

于是,道路之上出现了一个骑牛的年轻人,骑牛是大隋朝常见出行方式,普遍如二十年前骑自行车,一般而论,普通青年骑牛打苍蝇,文艺青年骑牛吹箫,李密在看书。

李密打开书袋,取出一卷《汉书》,信手翻开,刚看数行,就被一句话吸引住了:“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饱读诗书的人,都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人物项羽的名言。深深吸引李密的是“万人敌”三字!

掩上书卷,李密眼前浮现出项羽身着乌甲,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巨鹿一战而灭暴秦的形象。想到这里,李密不禁心潮澎湃,双颊绯红。

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如楚霸王!

此情此景,史书称为牛角挂书,与凿壁借光同样成为勤学的代名词,但深究一下,还是牛角挂书值得推荐,主要是易于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广,现在交通这么挤,上个班跟李密骑牛差不多,挤公交之余看个书何乐而不为。而凿壁借光一有毁坏建筑物之嫌,二来,万一被当成凿壁窥“走光”就不好了。

且说李密惊叹于项羽的横扫天下,却不知道很多年后,史家著书亦将他称为项羽般的人物。就在当下,李密神往万人敌的无上境界时,毫不察觉当时世界活着的万人敌就站在他的身后。

一个六十上下、衣着华丽、相貌雍容的男子拉紧了马缰,悄悄地走到了黄牛后面,一声轻问将李密从楚汉古战场拉了回来:“这是哪里的书生?勤学如此!”

来人不认识李密,倒情有可原,李密一下岗职工,名不扬,身不显,但李密不可不识来人。

抬头看到对方后,李密连忙下牛,施一拜礼:“见过越国公,晚辈李密有礼。”

来人正是隋朝越国公杨素,此人平陈国,靖江南,驱突厥,战功卓著。还有拥立之功,实是大隋帝国第一大臣。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第一大臣要加一个词来修饰:名义上。其原因是杨素虽然劳苦功高,但生平自视甚高,据总结他生平只服三人,除此三人之外,杨素素来是鼻孔出气,眼白扫荡。

皇帝杨广不在此三人之列。

不把皇帝当干部是不行的,杨素被架空了起来,位高但管不了事。要不然,大隋朝疆域广阔,子民众多,辅政大臣日理万机都来不及,哪有闲情跑到这野外偶遇李密。

如果说李密是自动辞职的话,杨素算是停职不停薪。

当下,两个社会闲散人员就在路边讨论起《汉书》来,经过一番探讨,杨素深叹此人是少年英才,遂热情邀请李密先放下寻师一事,到家里详谈一下。

杨素位极人臣,平时就是拿着帖子抬着银子求进杨府都不可得,现在杨素亲自邀请,李密当下应承,掉转牛头。

李密的人生就从这里转了一个大弯。

很多年以后,李密问自己,如果没有碰到杨素,我就会老老实实拜师学文化,等有所建树,学出名气,杨广说不定还会将我请回来安排个宰相干干。

这该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但上天素来喜欢悬念,他老人家是不会满意这样按部就班的安排的。

李密还是第一次踏进杨府,虽然早就听说杨素的宅第装修档次很高,但亲眼见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家顶多叫窝。

自己也是贵族,但贵族比贵族还是气死人。

正在思忖当中,杨素笑呵呵地打断了李密的思绪。

将一个刚认识的年轻人请到家里来并不是明智之举,杨素晚年颇好色,家里很多年轻姑娘,年轻男子跑到家里来很不安全。以前杨府就发生过外来少年勾搭自己小老婆的意外事故。杨素大方,没有追究,但这次应该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大概一是李密长得安全;二来,杨素有将李密请进来的需要。

杨素将李密请到家里来,不像今天有人买了新房,一定要让朋友来参观其豪华装修。也不全是为了跟李密交谈,而是为了他的儿子们。

“玄邃,让我为你介绍一下我的几个犬子。”杨素招呼道。

李密字玄邃,杨素向来狂放不羁,就是对同僚,也有直呼其名的,对李密一个晚辈却称字,可见其重视,又称字不连姓,以示亲近。

不一会儿,数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子被叫了出来,一看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模具就是杨素。

向儿子们隆重介绍完李密,杨素对着这一群搞不清状况的青年们大喝一声:“李密识度超凡,你们都不如他!”

李密照例准备谦虚,刚要开口,却发现不必了,因为对面有一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于是,李密将冲到口边的“哪里哪里”又咽了回去,挺直了腰结结实实受了杨素这一回表扬。

杨素为儿子们找了一个亦师亦友的人,很多年以后,他的这个安排发挥了作用。

从此以后,李密成了杨府的座上客。顺便提一句,回去后,李密顺利投到包恺门下,史书记载,李密这个插班生后来居上,学习成绩竟然成为包恺数千门生中的第一名。

李密到杨府时,杨素并不常在家,于是,李密便经常跟杨素的儿子们一起厮混,杨家的儿子还是比较听话的,把李密当成半个朋友、半个老师对待,但有一个人除外。

此人是杨素的长子杨玄感。据记载,这位杨少爷小时候被人称为“痴儿”,但杨素对自己制造的产品有信心,每次都极其认真地告诉亲朋好友:“我这个儿子不痴呢。”

杨玄感确实不痴,大概只是发育慢了半拍,长大后,身体智力各方面都赶了上来,平时爱好读书,也没有忽视骑射这样的体育锻炼,生性慷慨大方,朋友很多。但就是对李密不感冒。

杨玄感大概是怀疑老爹是不是闲出病了,不知道从哪里弄回一个黑小子,就想让我们向他学习。

没事时,杨玄感就拿李密开开心,调侃一下李密。

这不能怪杨玄感狂妄,事实上,杨玄感确有一百个理由骄傲,而李密也有一百个理由去自卑。

论外貌,杨玄感身材高大,李密身形短小;论长相,杨玄感五官端正,还留有当时十分流行的虬髯胡,而李密的胡子绝对跟密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论肤色,杨玄感白里透红,李密黑里还是透着黑;论地位,李密是下岗读夜校的,杨玄感已经位至柱国,官居二品;论背景,李密祖上的辉煌已经是过去时,而杨玄感的却是进行时。

要是放到以前,李密必然会被这些所折服,然后自惭形秽,在杨玄感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此时的李密已经不是昨天的李密。

在辞职那一天,李密有了奋斗的目标,学习之后,他的内心获得了充实。

一个心怀理想、内心充实的人是不会有自卑的感觉的。

在史书里,李密见过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见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见过运筹帷幄的张良,见过筹划周密的萧何,见过用兵如神的韩信,他与这些达人神交已久,这些人虽隔数百年之久,但其神魄浸透纸背,谆谆鼓励李密,教导李密,指引李密。

以这些人为师,怎么会心生自卑这样低档次的心情?你杨玄感,无功无业,不过靠着父亲的军功做了官,又怎么能够打扰我的心绪?

每次杨玄感嘲弄他时,李密都还以微笑,这种态度让杨玄感的每次出击都有落了空的感觉。但杨玄感是脑袋一根筋的人,屡试依旧不改。一日,他逮住李密,似笑非笑问了一个问题:“皇帝猜疑心重,隋朝的运数只怕长不了,到时,中原烽烟四起,我们俩谁强谁弱呢?”

此话于历史上颇似于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猛然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将刘备吓得筷子都拿不稳。大家多半以为这是曹操试探刘备,其实,这更像是曹操在戏弄刘备,那时曹操刚干掉吕布,雄气豪发,怎么会把自己与四处流浪的刘备放到一起比较。

正如当下,杨玄感是不会把自己跟李密放到同一档上的。

问完,杨玄感准备接受一下李密的自谦与恭维。但这一次,杨玄感听到了让自己诧异的回答:“我还是实话跟你说吧,如果两军交战,临阵对敌,让敌人闻风丧胆,我比不上你,但要说让天下英雄为我所用,你确实不如我。”

言下之意是,你大概算得上是项羽,而我,不好意思,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刘邦。

有那么一刻,杨玄感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于是,他有些愠怒,用眼盯着李密看了一会儿。

眼前是一张淡然的脸。没有挑衅的表情,仿佛刚说出了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寻常道理。

他不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当你正视嘲弄你的问题时,坦荡的胸怀就能让它变得有意义。

杨玄感突然认识到,面前这瘦小的身躯里藏着惊人的力量。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外表来衡量的。

此人的身上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杨玄感放声大笑,他知道自己以后多了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人。

现在,可以再问一遍这个问题:

当中原烽火四起时,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黎阳城内,杨玄感望向了长安。

李密,我已经揭竿起义,你什么时候前来实践当日我们的对话?

【天下三计】

李密正从长安紧急赶往黎阳,他是去找杨玄感入伙的。说起来也奇怪,杨玄感造反是为父报仇,李密去凑什么热闹?隋朝政府对他不错,杨广虽然把他辞退了,但依然让他袭了父亲蒲山郡公的爵位,每年有固定的国赋划拨。隋朝政府要倒了,他的那份福利可就不保了。

如果非要找什么造反动机的话,也许是友情吧,李密父母双亡,虽然袭有爵位,拥有过人智慧,但在父母去世时,他就是孤儿,内心永远留下这一片亲情的空白。

杨玄感的兄弟情谊填补了这个空白。自从进入杨家以后,李密在杨家兄弟身上找到了久违的亲情。

杨素之仇,等同父仇,杨玄感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路上,李密便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自己内心莫名的激动。而要等到他经历得更多,才会明白内心真正的自我。

杨玄感如愿以偿等到了李密,见面后,他迫不及待地将李密请到内室,详细介绍了起事前后的经过,然后急切地问道:“兄弟常常以救天下为己任,现在正是你发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玄感欲求良计,却不忘以激将作为开始,其中气度,已然不高。

李密并没有为此感到不快,他的心已经被一个伟大的构想所充斥,他急于向杨玄感倾吐,纵使杨玄感堵住他的嘴,他也非说不可。

“愚有三计,任公抉择!”

“第一,杨广还在辽东,离幽州隔了千里,往南是大海,往北是塞外胡地,要想回来,只有中间一条险途,我们趁机拥兵北上,出其不意,进入蓟地,把守住临渝关,这样,杨广前有高句丽,后又被我们挡住,一个月后,必定粮尽,到时,只要举麾一召,隋军必定望风而降,不战而擒,此乃上计!”

李密满面通红,一气说完,只待杨玄感击掌叫绝,就可发兵幽燕,一战而夺天下!

可显然,杨玄感并没有预想中的热情,而是问了一句:“还请指点中计。”

所谓考霸,不会只用一种思维解题,所谓天才的策略家,亦不会只有一套方案,奇思妙想之余的边角料都可以另组一个夺天之计。

李密说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