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收藏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才收藏家-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是玩收藏的那些老手,他们去的话很有利于方明人际圈子的扩大;如果是有钱人,那就更加好了,十有八九成为方明和周雅芳的客户。这真的是一举两得啊。”
  司空哲是一个生意人,他更加注重的是方明最后邀请大家去店里坐一下的那一番话,而在他看来方明在当时就迅速地意识到应该要这样说、为自己和周雅芳的新店扬名,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请注意到这一点,触觉不可谓不灵敏了。
  此时看着方明,司空哲心里在想如果方明不去玩收藏,而是和自己一般下海经商,恐怕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当然,司空哲也知道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方明怎么可能去经商?
  “嗯,我同意司空哲的看法,方明今天晚上的表现相当好,对沈刚急于出手的心态等都把握得相当的准确,非常了不起。”
  司空哲此时已经想起刘含烟是谁了,与她所掌握的那个庞大的财团相比,自己的公司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所以此时听到她对方明的评价也如此的高,不由得吃了一惊。
  “我只知道这对于再过几天就开张的店来说实在至关重要。”
  周雅芳的脸上也全是笑意,方明是自己的合伙人,他越是厉害对于即将开业的新店来说就是件好事情。
  所有人都轻轻地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周雅芳说的是实情,古董店与别的店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厉害的人物“坐堂”,那肯定是开不下去的:同行相争的手段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业的当天可能会有同行的人上门去掂量掂量。
  现在方明表现出强大的能力,这对于新店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更加不用说因此而带来的那些潜在的客源等等了。
  所以,周雅芳没有理由不高兴。
  把手里的茶杯放下,方明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低声笑着说:“看来我今天晚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完美:漏捡了,名扬了,人也踩了。”
  “你就得意吧!”
  司空哲笑了一下之后继续说:“今天晚上赢了1000万,我看不如这样吧,就是你们新店开张的贺礼得了。”
  因为最后是方明赢得了和周军的赌约,所以司空哲从费恩的手里赢了1000万,但是,他挥一挥手就把1000万送了出去,对于他来说这些钱就是方明的。
  摇了摇头,方明说:“这可不行,太多了一点。”
  周雅芳也马上说:“是的,司空先生,这可不行。”
  吴泽一听也大摇其头,说:“司空哲,你这可不地道,我知道你不缺这个钱,但是也不能是说送就送出1000万吧?哪有人是这样送红包的?”
  “你们说得倒也是,可是这钱是方明帮我赢回来的,要不这样我分一半给方明?剩下的一半请大家吃饭?”
  方明一听哭笑不得是,说:“这钱与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我可真的是不要!要知道万一赢的是周军,我可不会帮你付钱给费恩的。”
  众人笑了起来,司空哲也是个洒脱之人,当下也不再纠缠这件事情,说:“好吧,那这事情就算了,反正日后吃饭都算我的。”
  季刚乐了,说:“行啊,这个主意倒是不错,1000万可以吃上好一段时间了。”
  “季老师,你如果来宁东市,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好好地招待你,绝对保证让你流连忘返。”
  司空哲也是收藏发烧友,季刚则是收藏界的高手之中的高手,他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请教。
  “没有问题,如果我来了,一定给你打电话。”
  “方明,刚才你还没有回答我呢,这只碗愿不愿意转让?”
  刘含烟一直没有出声,此时终于是忍不住了,趁众人说话的空隙插了进话来。
  看向刘含烟,方明发现对方此时还戴着墨镜,整张脸大部分都被遮住,自然看不出来到底是怎么的表情。
  “这个……”
  一看到方明犹豫,季刚马上解释说:
  “呵,含烟这一次出来是因为爷爷大寿,她爷爷又是一个古董收藏的疯狂爱好者,所以就想着找一件拿得出手的古董作为礼物,因为她对古董一窍不通,所以我就跟着来帮忙掌一下眼。”
  眼前的这些虽然吴泽等人已经见过,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熟悉,但和方明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刘含烟的话又说得比较直接,季刚担心如果自己不解释春风一下的话会因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划不来了。
  方明知道刚才的犹豫恐怕让季刚误会自己是不是不高兴,于是摇了摇头,说:“季老,人们常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我们这些玩古董的人来说好的古董就是窈窕淑女,所以刘小姐想得到这一只碗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很抱歉的是我也很喜欢这一只碗,目前来说还没有转手的打算。”
  刘含烟其实对方明的这个答案早有心理准备,虽然对古董没有什么研究,但她也看得出来眼前的这只碗肯定相当的贵重,关键是它很好看,所以方明不想转手再正常不过了——换作自己是他,也一定不愿意。
  季刚听到方明这样说,心里暗叹了一口气,那只直到现在这个时候还被郑柏“霸占”着的小碗是件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只是现在方明不愿意出手,这是谁也没有办法勉强的事情。
  “嘿,雅芳姐,我要把这只碗摆到我们店里去当我们的镇店之宝,你说这样可以不?拉风不拉风?”
  “不错!相当的不错!”
  周雅芳哪里会不同意?这样一来新店开张就有两个拿和出手的古董了,一个是之前从朱白那里捡漏来的成化斗彩,还的就是现在这个宋钧瓷。
  说老实话,就算是没有别的古董,有这两件都已经足够了。
  茶杯捧在手里,司空哲没有喝,却是看着方明和周雅芳,不知道为什么,他此时的心里有一种感觉,日后宁东市的古董收藏界说不定会出现一个“寡头”,整个宁东市的古董收藏界的格局也会随之而改变,之所以出现这一点就与方明这个年轻人有关。
  别的不说,光是能够拿出这样的两件古董来作为镇店之宝的人就不多,关键是这两年都是捡漏得来的,今天晚上的捡漏的过程更加是有很多收藏界的人在场,可想而知的是方明的名气肯定会一下子就传出去,随之而来的实体店绝对是会打出重拳,这绝对不是一间古董店新开张而已,相反,他一定会改变整个行业现在已经有的格局。
  其实,与司空哲有同样的感觉的人还有吴泽,他也看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也没有点破,而是在心里默默地想道:“看来风云将起啊。”
  “好东西啊!确实是好东西啊。”
  郑柏一边说一边继续把玩着手里的瓷碗,看样子还是不想放手。看到这里,吴泽终于是忍不住了,大声说:“郑柏,你这样也太过分了,看了这么久,也应该轮到我们了吧。”
  郑柏瞪了吴泽一眼,说:“你们懂瓷器?看了也是白看。”
  “你!”
  吴泽被郑柏这话气得脸一阵发白,说不出话来。
  方明一看也是接连摇头,郑柏这样说也太过了一点,当然,他也明白郑柏这个人就是这样,本质上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太喜欢手里的那只瓷碗了,所以舍不得放手罢了。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要打起来,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方明说:“郑老,你也让他们上一下手,帮我也掌掌眼。”
  郑柏瞪了方明一眼,说:“还用得着常眼么?这绝对是钧瓷!而且是宋钧,奶奶的,你这小子运气为什么就这样好呢,这样的东西你也能够捡漏,真的是气死我了。”
  郑柏也知道如果自己再继续“霸占”着这只碗,下场一定很惨,因为会引起众怒:除了吴泽之外,司空哲,季刚等人都在虎视眈眈呢!
  依依不舍地把手里碗递给了吴泽,郑柏说:“小心一点,别砸了。”
  吴泽瞪大了双眼,说:“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而且我也是老手了,我会不知道小心?”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吴泽还是小心翼翼地从郑柏手里接过碗来,这绝对不仅仅是万一砸了很麻烦,更加是因为好的古董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所有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它。
  “对了,方明,刚才你怎么就敢用小刀把外面保护用的瓷片刮下来,难道你不怕损坏了么?”
  吴泽一把碗拿到手里,整个人就像是入定了一般看个不停,根本不理周围的人,而郑柏此时问出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那碗他刚才已经仔细鉴定过了,上面一点痕也没有——要知道在万一刚才方明不小心留下什么划痕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嘿,我以前跟一个师傅学过雕刻,所以才敢这样。”
  方明这纯粹是鬼扯,他哪里学过雕刻?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身冷汗,心想自己之前为什么突然发疯了,胆子如此之大?如果是现在那肯定是不敢干的。当然,这话现在是不敢说的,如果说出来那自己肯定会被周雅芳等人用口水淹死!
  
  第95章钧瓷传承
  
  包厢之中一片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茶桌中央的那一只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碗上,花了近两个小时房间里所有人终于都上手完,也都欣赏完这一只方明捡漏来的碗。
  “你们怎么看?”
  打破沉默的是郑柏,他此时脸上的表情严肃,一点也看不到笑容。
  “我觉得是宋钧瓷,而且是精品中的精品,多少年了,除了在博物馆之中看到过如此的好东西之外,真的是从来没有啊。”
  说话的是吴泽,这些来年为了回收流失在外的古董,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董,虽然说不是顶尖的高手,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眼光其实毒辣得很。
  “嗯,我也同意这种看法,这确实是难得的宋钧瓷中的精品。”
  季刚把眼镜拿下来,眉头紧紧地皱了一下然后舒展开来,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鉴定专家他见识过的古董实在是多得连自己都记不住了,钧瓷当然也见过不少,此时摆在博物馆里的那些他也都上过手,而眼前的这一只碗与他见到过的那些相比较一点也不差,相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事实上却是很惊人的事情。
  要知道能够摆在博物馆里的都是好东西,所以方明捡漏的这只碗是很惊人的——已经可以说是国宝级的了。
  钧瓷也分不同的时期,不是所有时期的钧瓷都值钱。
  瓷器出现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慢慢地成熟,到了东汉及唐,慢慢地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瓷器体系,而这个时候的代表是“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但是,这个时候的瓷器有一个特点,就是非青即白,釉色是单一的,但是,到了宋代的钧瓷之后,这种特点得到了改变,在特殊的窖变技术之后形成的独特的釉色,这也是钧瓷在瓷器史上留下独特地位的最根本原因。
  钧瓷在宋达到了艺术顶峰之后,却迎来了巨大的灾难。
  北宋末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后,赵构渡江向南而逃,在杭州成立了南宋王朝,至此北宋灭亡,长江以北的地方被金人统治,宋钧因为是官窑,而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战火的蔓延也随之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原来制作钧瓷的那些工匠或是逃散或是被杀,艺术和配方等也随之失传,惊人的钧瓷自然也随之而失传。
  逃散的工匠在各地安顿下来之后慢慢地把技术传播开来,随着时间的过去逐渐形成一个以钧窑的窑变为主的瓷器体系,主要是禹州为中心,在河南、广东、江苏、甚至是河北、山西等地,其制作的钧瓷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水准,基本上只能是称之为“仿钧”了。
  到了元代,虽然也出现了钧瓷,但是工艺比较粗糙,胎体比较厚重,而在最重要的釉色方面则是显得不均匀,色彩也比较暗,而且有较多的棕眼——也就是釉面上出现的像桔子皮一样的小孔,所以从釉色和造型上都不能和宋代的钧瓷相比较。
  “所以如果要说钧瓷,那就必须得是指宋钧,别的朝代的钧瓷不足看。”
  吴泽看着那火红的小碗,继续说:“因为钧瓷的艺术水平很高,所以在宋之后一直有人在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光绪初年神垕的陶瓷工匠,这是因为当时的古玩商人高价求购钧瓷,促使他们想复制钧瓷器,但是难度实在是太大。但是有一个人我们这些玩古董收藏的是要记住的,那就是卢振太,这个人立志恢复钧瓷,为之不惜变卖家产,因为原来钧瓷的配方已经流失,他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用氧化钴作为着色剂,最终烧出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瓷器,然后在天青器上烧出抹红、飞红加彩等瓷器,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之为仿的钧瓷,到了后来,他终于研究出小带有风箱的小窑炉,利用“捂火还原”的办法炼制出有窑变的钧瓷,终于恢复了钧瓷的技术,但是,可惜的是就算是技术已经得到了恢复,最终出来烧制出来的钧瓷与宋代的还是没有办法相比。”
  “这是为什么?技术不是已经得到恢复了么?”
  方明对此感觉到很不明白,这一段话其实以前在看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也看到过,但是却不太理解。
  “哈!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实在是难得啊。”
  听到方明发问,郑柏大笑了起来。
  方明无奈地摊了一下手,说:“这个有什么奇怪的,别忘记了我才入行几个月呢,我不懂得很正常的。”
  众人一听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最后司空哲摇了摇头,说:“有哪个刚入行的人能够像你这样捡漏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司空哲等人确实是很难把方明当成是新人。
  “哈!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我的问题还没有人回答呢。”
  “这个我来说一下吧。”
  季刚给众人加了茶之后双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然后慢慢地说:“烧制的技术虽然恢复了,但是釉彩的配方、工匠的水平等都没有办法与宋代的时候相比。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宋代的钧瓷是官窖,它是得到官府的支持的,所烧制出来的瓷器可以用不计成本,而且只选精品中的精品,其余的都是马上就打碎埋在地下,所以说每一件传世的宋钧都是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