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厚生也是饱学之士,便慨然应诺,铺纸提笔,凝神思索良久,下笔写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鼎沸,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定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余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亿兆民众之好恶……特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仍和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中华大民国,余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至治之告成,钦此。 
  稿成,张謇默看一遍,拍案喜道:“大才,大才,不意刘兄饱学如此。”于是略改数字,然后电达于袁世凯。袁世凯喜慰无限,忙请了徐世昌来参详文字。徐世昌将稿子通看一遍,拍案赞不绝口,说:“不愧是状元公啊,情词并茂,真是好文章。” 
  袁世凯关切地问:“可有不妥的地方没有,老兄你一定要仔细看看。” 
  徐世昌又将稿子看了一遍,说:“若给‘中华大民国’那句话之前加一句:即请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有了这句话,你就主动多了。” 
  袁世凯大喜,拍手而笑,说:“好极妙极,这样一来,我的总统就是朝廷封的,不是孙文他们让的了。”随即又皱眉说:“孙文、黄兴他们一定会抗议这样写,却有什么办法对付?” 
  徐世昌将稿子平放桌上,端起茶杯悠闲的喝茶,笑道:“宫保勿忧,退位诏书相当于遗言,诏书一发,大清朝从此就没有了,和人过世了一样,别人抗议过世人说的话,又有什么用,难道要他重活过来修改遗言?” 
  袁世凯听了解释,笑逐颜开,连连点头,说:“对呀,对呀,就是这道理。他们如将总统之位好好让给我,那便罢了,若不然,我便以此诏书为据,自行另组政府。” 
  徐世昌微笑点头,放下茶杯,提笔将“请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话加进草稿,然后递给袁世凯看。袁世凯拿起稿子又仔仔细细看过数遍,忽然说:“皇上对臣下说话,用‘请’字不太好吧?” 
  徐世昌皱了皱眉,说:“的确不妥,待我再想想,却用什么好呢?” 
  梁士怡、赵秉钧两人也帮忙参详推敲,相继换了“令”字、“命”字,“托”字,都觉不妥,最后改成“由”字,这才定稿。 
  清廷退位南北一统看来是水到渠成了,这时在上海谈判的唐绍仪和伍廷芳却遇到了一件极为棘手的问题,即袁世凯当了总统后,第一任内阁总理的人选问题。孙文黄兴在此事上态度非常坚决,说:“总统由北方的袁世凯当了,总理一职就必须由南方委派的人出任。” 
  唐绍仪将孙、黄的要求电达袁世凯询问意见。袁世凯大怒道:“孙黄两个好狠毒的心思,竟要置我于死地!定都南京我同意了,内阁制我同意了,效忠临时约法我也同意了,我这个总统差不多是个空架子了,他们却还要委派人当总理,这条件我死也不能答应。” 
  伍廷芳将袁世凯的态度告知孙文黄兴,孙文、黄兴也大怒,说:“党人流血拼命几十年,方有如今十多个省的光复,难道大家的血都白流了,将所有的权力拱手全送给袁世凯操控?总理一职必须由同盟会的人出任,此事绝无商量余地!”   
  七四 长缨拂拂,苍龙笑卧(1)   
  孙黄对总理一职态度坚决,不容通融商量,南北之间的和谈看看又成僵局,这可急坏了联络双方的汪精卫。汪精卫找过孙、黄,又给袁世凯发电,但双方的想法绝不动摇,弄得汪精卫叫苦连连,束手无策。 
  唐绍仪、伍廷芳、张謇等人也是大为苦恼,眼看着共和将成、南北混一,天下太平,那曾想内阁总理的人选卡住了这一进程,众人无奈下,只好再赴赵凤昌的息阴堂讨问良策。 
  赵风昌的客堂内温暖舒适,众人却急躁烦恼、坐不安席,要求赵风昌快想办法,弥合南北双方的分歧。 
  赵风昌笑呵呵命人给大家斟好香茶,这才说:“汪兆明汪兄和双方都有联系,可否将双方的详细想法说来听听。有了线索,我才好给你们想办法呀。” 
  汪精卫怒气冲冲说:“双方都固执得很,谁也听不进去劝告。孙黄两先生坚持要同盟会的人作总理,袁世凯心中却早有了人选,因此绝不通融,我斡旋双方,但两处碰壁,他们谁也不愿让步。” 
  赵风昌皱眉想了想,又问:“汪兄可知袁公瞩意的人是谁?” 
  汪精卫朝唐绍仪看了一眼,慢腾腾说:“袁公不肯说,我发电给袁克定杨度等人,他们告诉我这个人多半是唐兄,我也不知确是不确。” 
  众人都朝唐绍仪看。赵凤昌笑了,说:“确不确,唐兄自己最清楚。唐兄不说出来,大家不知底细,怎样解决问题呢。” 
  唐绍仪扭捏了一下,想了想,说:“袁公确有让我出任总理的想法,最近才透露给我,征求我的意见。” 
  伍廷芳、汪精卫等叹了口气。伍廷芳说:“以唐兄之才,足可胜任民国的总理,但孙、黄的要求不无道理,要调和南北,权力须得平衡,不然南方十多个省的党人定有怨气。” 
  赵风昌大摇其头,说:“不要紧,事情简单多了。”他笑眯眯的问唐绍仪:“唐兄对民主共和看法如何?是真心支持呢,还是迫于时局不得不表示拥护?” 
  唐绍仪傲然扬头,说:“赵兄问得奇怪。说句不谦虚的话,在袁项城的班子里,能理解民主共和真谛的,恐就只区区在下一人。同盟会高倡民主共和,但说到对这四个字的精确理解、切身感受,高于唐某的人恐怕寥寥可数。我几乎可说吃洋面包长大的,若说我不拥护民主共和,连我自己也不相信。” 
  原来唐绍仪在十二岁即往美国留学,是当时清政府最早选派的留美幼童之一,在当时的中国,像他这样从小即系统接受西方教育熏陶的人,的确不多,所以唐绍仪自信自己对民主共和最有感悟。 
  赵风昌点了点头,说:“我相信唐兄的话,但不知唐兄对孙文孙大总统看法如何?” 
  唐绍仪肃容说:“孙总统回国后,我在上海谒见过他一次,后在南京总统府,又拜见过他一次。孙总统为人直率真诚,大义凛然,风采照人,对共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放眼国中,也仅此一人而已。兄弟对他是十分钦佩敬仰的。” 
  赵风昌大笑起来,说:“孙先生的确英姿勃勃,仪表不俗,他几十年致力于共和的梦想,屡遭挫折,而决不放弃,其毅力与执着,皆是国人的风范。” 
  这时汪精卫不高兴了,说:“赵兄,如何调和南北双方,才是我们急需商量的事。至于孙总统的英风大义,我等闲下来再缓议如何?” 
  赵风昌转头看了看汪精卫,笑道:“兆明兄一心为了南北和平,佩服佩服。不过我已经想了一个调和南北的法子,但不知唐兄肯不肯按我说的办?” 
  一直没说话的张謇忙说:“什么法子,快说出来。只要能达致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唐兄想来一定会支持的。” 
  伍廷芳汪精卫也催促快说。唐绍仪瞪大了眼,目视赵风昌,等待他说出下文。 
  赵风昌慢悠悠说道:“我的办法也很简单。孙先生坚持要同盟会人出任总理,袁公却瞩意于唐兄,如果让唐兄就势入了同盟会,南北双方的要求不就同时满足了吗?” 
  汪精卫、张謇一惊,感觉此法实在异想天开、大胆至极,忙说:“此法能行?” 
  赵风昌不说话,只用眼看唐绍仪。唐绍仪默然半晌,终于说:“此事只要孙、袁二公没有意见,我倒是愿入同盟会。同盟会欲以民主共和而致国家富强,这一点和我的许多想法是相通的。” 
  汪精卫、张謇及伍廷芳大喜,一齐欢呼起来。于是这几人忙分头联络孙文、黄兴与袁世凯等,经过一番商量斡旋,孙文、黄兴及袁世凯终于同意了这个方案。当下唐绍仪在汪精卫的陪同下,直赴南京觐见孙文。黄兴喜欢唐绍仪的人才,高兴下拉了蔡元培一起做介绍人,孙文亲自主持仪式,唐绍仪恭谨起誓,按程序加入了同盟会。 
  南北方统一的一切障碍都消除了。二月十二日,北京的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宣布退位,还下懿旨让进宫与会的众王公、大臣都免了跪拜之礼。袁世凯仍以养病为由不出家门,却指派胡惟德代替自己接受退位诏书。 
  这一天北京城主要大街上密布军警,紫禁城的四周更是岗哨林立,以防宗社党成员突然杀出来捣乱,破坏退位大事。 
  黎明时分,载沣、善耆等王公、梁士怡、赵秉钧等大臣就络绎入宫,进入太和殿。众人排成两行,恭恭敬敬向上坐的隆裕太后及溥仪皇上行三鞠躬礼。隆裕脸色苍白,神清凄凉,很不自然的点点头,作为还礼。   
  七四 长缨拂拂,苍龙笑卧(2)   
  胡惟德上前一步,躬身奏道:“秉太后,总理袁世凯受惊之后身体一直欠安,未能亲来见驾,命臣代他向太后与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说声“是。”然后呆呆的望着前方,半天不吭一声。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王公大臣肃容伺立,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压抑阴冷,弄得每个人心头沉甸甸的,亡国的那种凄惨味道似乎在四周一个劲的回旋。 
  好半天后,隆裕仿佛恢复了知觉,她悠悠叹了口气,手拿退位诏书,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天下纷乱,人心思变,袁世凯世受国恩,将如此的局面应付到今天,也算很难得了,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的力,如今议和以共和统一南北,还承诺优待皇室,这也不容易了。”说到这儿,隆裕停顿了一下,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大殿内众臣都不吭声;静等隆裕的下文。 
  过了一会,隆裕咳嗽了一声,又继续说道:“哀家和皇上为了全国的百姓能早一天遂其心愿,国家早一天统一,大家都享太平不打仗,所以决定按议和的条件,今天就把大权交出来。”隆裕说完交权的话,抬高了声音叫道:“胡惟德——” 
  胡惟德急忙应声,上前一步。隆裕右手持诏书示意,小德张即上前双手接了,走上前去递向胡惟德。胡惟德恭恭敬敬双手接过诏书,捧在手中。 
  隆裕说:“你把这退位的诏书拿去给袁世凯,让他办共和去吧。” 
  胡惟德说一句“臣照办。”就不知该说什么了,直直的立在那儿。 
  众王公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下来该怎么办。 
  这时候隆裕太后慢慢站了起来,说:“皇室从现在起就算退位了,大清从现在就没有了,大家都散朝回家吧!” 
  隆裕说完这句话,忽然两眼泪涌,语声呜咽。 
  载沣及肃亲王善耆两眼含泪,一声不吭。 
  胡惟德急忙说:“太后保重。现在大局如此,太后睿智鉴远,顾全皇家与百姓,群臣与百姓岂有不知,大家决不辜负太后老人家的一番慈心善念,今后一定优待皇室,善抚百姓,共致五族共和、天下太平,敬请您老人家放心。” 
  隆裕太后茫然点了点头,在小德张的搀扶下,慢慢走了,一众宫女太监抱了小皇帝,紧随太后而去。 
  殿上的众人终于知道这个朝堂永远散了,大家呆了一呆,随即也低头出殿。 
  善耆出宫后,泪流满面,发誓说:“我今生绝不屡民国寸土,此后当不择手段,以复辟大清为己任!”遂携全家逃往日人控制的旅顺。 
  胡惟德、梁士怡、赵秉钧等大臣出宫后齐乘马车赶往锡拉胡同袁府递交诏书。袁府内外军警如林、戒备森严。众人到了府门外跳下车来进入院中。这时袁世凯也从里面出来了,拱手招呼众人。 
  胡惟德双手持诏书,在上首位置站定,赵秉钧、梁士怡等站在它的后面,胡惟德大声说:“袁世凯准备接诏!” 
  袁世凯忙站在胡惟德的对面,向诏书恭恭敬敬的鞠躬,然后胡惟德递过诏书,袁世凯双手接了。 
  胡惟德随即正色说:“袁宫保听了,太后说,从今以后大清朝便没有了,要你拿了诏书好好去办共和,务使五族合一,天下太平,并要你优待皇室,善抚百姓。” 
  袁世凯鞠躬说:“我一定把共和办好,使国富民强,不负太后之望。” 
  交接诏书的仪式至此就算完了。袁世凯笑道:“大家都辛苦了,到后厅休息喝茶吧。” 
  众大臣到后厅略坐了坐便一一告辞,袁世凯也不挽留,送走了他们,当即安排人给南方的民国政府及总统孙文发电,通知清廷已经退位。 
  当晚,袁世凯在大笑声中剪掉了辫子。第二天,北京的中外各大报纸便将清廷退位的诏书登载了出来,同时街巷市肆间悬挂的清朝龙旗被人们全收了起来,鞭炮声里,北京的市民百姓显出了一种异样的新鲜和兴奋,笑嘻嘻的,相互见面便拱手说:“哈,改朝换代了,今后是共和的天下了,太平盛世,再也不用打仗了!” 
  孙文接到了袁世凯清廷退位的电报,第二天即向参议院递交了辞呈,并荐袁世凯为总统。辞呈中说:“现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旦夕可期。本总统当饯誓言,辞职引退。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自行解职。” 
  孙文对袁世凯总是难以去掉警惕之心,故要他亲到南京就任之时,方允自己解除总统职务。武昌的黎元洪见了孙文的辞呈,也来电向参议院辞去副总统之位。 
  二月十五日,参议院开会,共举袁世凯为新总统,副总统却还是选了黎元洪。孙文即和参议院分别发电向袁、黎二人致贺,并请袁世凯南下就职。 
  袁世凯接电,诡笑道:“要我去南京就任,摆明了的调虎离山之计,我袁世凯岂能不知。南京是能不去就尽量不去。” 
  梁士怡、赵秉钧问:“不去南京,却以何辞应之?” 
  袁世凯说:“待我去请教菊人兄一趟,请他想个主意。” 
  赵秉钧说:“徐先生已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