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三国之惟我独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54.三国之惟我独尊-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势还是强悍,但典韦已开始扳回势,而变的有攻有守。如若不是对张浪手中吹毛立断,削铁如泥的百辟刀心存顾忌,早已放手开始反击了。
  然而百辟刀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个,它让张浪在一流高手对决中,不落下风。而且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涨。
  张浪看准时机,借势缠身上去,连着“刷刷”两刀,左削手腕,右砍肩井,角度极其刁钻,一改开始那无尽的霸气,而变的飘逸如云,又好比羚羊挂角,来去无痕。
  典韦不明白其中秘密,见张浪软如棉花,马上起右手铁戟,想磕开百辟刀,左手连环进招。
  观战的赵云脸色马上一变,惊忽道:“不妙。”
  太史慈冷汗直流,一方面对张浪担心同时又为他惊讶,说道:“典韦显然对自己能力太有信心,虽然武艺是在主公之上,但吃亏在不明百辟刀性,此招看似灵巧为主,其实看主公的姿势,正蓄势爆发,后面接着只怕有连环杀招,令明今日要吃亏了。”
  果然,太史慈话音刚刚落完,典韦的单手戟便和张浪的百辟刀短兵相接,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交响声,典韦显然估计不足,右手铁戟被荡开,中路门户洞开,防线大空。
  张浪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百辟刀气势如虹,趁胜追击,穷追猛打,一点也不让。漫天飞起无数刀影,片片刀叶以凌利逼人的刀气从四面八方笼罩而来,狠辣无比。
  而典韦明显感觉刀气逼人,一身横练肌肉也丝丝疼痛,这大大激怒他的战意。先大吼一声,然后左手戟立地画圆,同时右手顺势一收,直取张浪眉心。
  观看的赵云惊叹的喃喃道:“好强的刀,既可刚,又可柔,实在是霸道啊。”
  太史慈也摇摇头,叹声道:“假如刚才是某,也同样落个如此下场。”
  赵云回过神来说道:“第一次不熟悉刀性,假如再有下一场,相信主公不会这么容易了。”
  太史慈转过头,微微一笑道:“只怕战场上是没有第二次的。”
  赵云呵呵两声,点了点头。
  又一转眼,两人过近百招,而且从场面来看,仍是胜负不分。看的出来,有了百辟刀的张浪,武力已开始直追典、赵等人了。
  这时,赵云精神一振,场中两人分开了,看来胜负已分。
  典韦已满头大汗,大声呼吁道:“强啊,好强啊,今趟属下再留一手,只怕已输了。”
  张浪喘着气道:“再怎么强,还不是令明的对手。”
  典韦抹了一把汗,憨厚笑道:“主公夸奖了。”
  张浪哪里看不出典韦脸上得意之色,苦笑道:“第一次用百辟刀,我也把握不了其中的物性,而且相对以前的环铁大刀来说,这个好像太重了,我的手已在发软了。”
  “哈哈哈。”典韦毫无顾忌大笑道:“是啊,比属下这双铁戟还要重上二十斤。”笑声刚完,典韦眼光落在手中双戟,马上变成哭丧着脸,哀嚎道:“主公,老典这双戟要完蛋了。”
  原来,典韦那一对以稀有玄铁铸成的铁戟,也算是一件宝物,可是在架百辟刀攻势时,竟然留下无数密密麻麻的锯齿缺口,有的更是深入寸余。假如是一般的兵器,只怕不早早断成两载才怪。如果还要再打下去,典韦那对铁戟铁定要报销了。
  张浪哈哈笑道:“没事,坏了我请人帮你打造一对更好的。”
  张浪虽然输了,也是一脸开心样子,从马上下来,大声嚷道:“今日高兴,我请各位喝酒。”
  典韦一听有酒喝,满脸兴奋道:“好啊,好啊。”
  众人这才回到府上,张浪简单的摆了一些酒席,宴请他们。
  转眼间又过半旬,相比细阳城的安静,汝南那边却是战鼓擂动。然而战况却没有重大突破,两方互有胜负。郭嘉虽连番献计,然士兵在执行上每每棋差一招,让孙策早一步知觉,战局迟迟打不开局面。
  虽然如此,江东军还是很成功的在后方凿开支流,相信不用多久,必可填上护城河。
  而“掘子军”在投石车的掩护之下,已挖至城门下,只待最好时机,偷至城下。
  郭嘉眼见时机是日渐成熟,终于在一个夜晚里,走进徐晃主寨。
  此时,身为主将的徐晃,已忙的焦头烂耳。
  徐晃见郭嘉前来,连忙站起来迎接,连客气话也省了,一开口就道:“军师,有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啊?”
  郭嘉微笑道:“公明不急,我们进去细谈。”
  徐晃如何能不急,江东士兵远道而来,深入敌腹,必须在短时间拿下具有决定性的胜利。一旦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张浪所不容许的。
  徐晃憋了半天等郭嘉入座,然后泡茶,什么都弄好了,才搓手抱怨道:“军师,你不要在磨磨蹭蹭,你就快说啊?”
  郭嘉好似没有体会到徐晃焦急的心情,而是尝一口香茶,然后闭上眼睛独自陶醉。
  那表情让徐晃差一点就要处在暴走状态。
  这时候郭嘉才慢吞吞地睁开双眼,不紧不忙道:“公明,你认为孙策想在此时扭转不利局面,要用什么办法最好?”
  徐晃听的只差一点晕过去,整人捉狂,只差一点要狠狠掐住郭嘉脖子,说道:“军师,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啊?”
  郭嘉摇摇头,一脸正容道:“公明,这可是大问题,你一定要先明白啊。料敌先机,才能百战百胜啊。”
  徐晃见郭嘉如此严肃,迫不得已静了静心,仔细想想道:“孙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反败为胜,还是有一些办法可行的。”
  郭嘉饶有兴趣道:“哦,公明说来听听。”
  徐晃笑道:“最常见的,就是一战擒王这计,不过他们已经用过,并且失败,想来绝对没有胆子再用第二次了。”
  郭嘉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种嘛……”徐晃略一沉思又道:“劫断我军粮道,让我们没有补给,只要不出几日,军中无粮,到时军心大乱,便可一击而溃。”
  郭嘉抚掌赞道:“公明之言甚是。”
  徐晃接着道:“第三种就是借用外来之力,而能帮助他的应该只有曹操。”
  郭嘉笑着道:“呵呵,不错,以孙策这几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不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骑兵队,假如背后不是曹操暗中支持,打死我也不相信。不过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曹操已不可能出兵了,近日张济攻打宛城时,被流矢射中,生命危在旦夕,只怕曹操的注意力已放在关中,管不上孙策死活了。”
  徐晃又想了一会,苦笑道:“军师,晃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郭嘉道:“那好,就公明所想的几种办法里面,想要有所作为,又是哪种?”
  徐晃想也不想出声道:“当然是派一员大将,去烧我军粮草。”
  郭嘉眯着眼,笑意更浓。
  而在徐晃的眼里,感觉郭嘉越来越高深莫测,不知道他在打什么鬼主意。
  正当他纳闷的时候,郭嘉忽然问道:“将军,你可知道周瑜现在哪里吗?”
  徐晃脑里一震,隐隐感觉把握住命脉所在,失声道:“难道……?”
  郭嘉轻轻叹了口气,然后信心十足道:“假如猜的不错的话,他现在决不在汝南城里,因为从一开始突袭主公失败后,就没有回来过,现在看来,应该正在一个秘密地点集合。然后利用骑兵队的机动性,去劫断我军粮道。”
  徐晃脸色一变再变,最后大惊失色说道:“难道他们还要再偷袭细阳城不成?主公正在那里,而且我军前线所有补给也在那里。”
  郭嘉摇摇头,诡异一笑,道:“不可能的,现在有了淮南的一万援军,加上张宁、毛杰他们,周瑜现在纵然计谋百出,也不可能傻到在细阳城那里做文章。”
  “难道是……?”徐晃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怀疑道。
  郭嘉自信道:“周瑜一定是利用他们机动骑兵,长途奔袭皖城。”
  “啊?”徐晃再一次失声惊叫道。
  郭嘉不理他的惊讶,用着坚定不移的口气,侃侃而谈道:“自从他们突袭主公失败之后,整个战局便限入被动之中,而想反败为胜,必然要做一件能极大打击我方士气的办法,而粮草便是关键所在。”
  徐晃已从短暂的混乱中回过神来,冷静道:“现在凌将军押送第一批粮草已到,而第二批正准备上路。周瑜会不会趁这个时机,在半路来个忽然袭击?不行,一定要派人报告主公。”徐晃越想越急,马上叫士兵进来。
  郭嘉却摇摇头道:“公明,你平时的冷静到哪里去了?”
  徐晃有些不明白说道:“军师的意思是?”
  郭嘉挥退进来的士兵,正容道:“关于这一点,嘉前日已书信给主公,主公他们必有相应的对策。此事不用将军担心。”
  郭嘉顿了顿,望着徐晃,意味深长道:“如何拿下汝南才是将军的职任所在。”
  徐晃有些明白,又有些糊涂道:“军师不要绕来绕去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啊。”
  郭嘉笑道:“这是周瑜的机会,何尝又不是我们的机会?”
  徐晃若有所悟道:“军师之意是……?”
  郭嘉招了招手,让徐晃靠上来,在他耳边悄悄道:“只要到时候诈称周瑜被伏,被主公军队困于某地,以孙策和周瑜的过命交情,必然拼死一救。到时候将军假装不敌,放敌军出城。远后,约好时间,疾攻汝南郡城,而奇兵“掘子军”这时必可发挥功效,到时里应外合,汝南不是囊中之物了吗?”说到最后郭嘉得意非凡的笑起来。
  徐晃如拨云见日,眉头顿解,连连呼拜道:“军师此计大妙啊。”
  郭嘉也不恭维,大大方方的接过徐晃一拜。
  徐晃十分兴奋,连日的重压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一对连心粗眉上下跳动,红光满脸,开心笑道:“原来军师早已成竹在胸,对全盘战事了如指掌,却一开始就不和晃说,让晃担心受怕许久,这是军师不对啊。”
  郭嘉两眼闪炼道:“不是不和将军说,实在是时机未到。”
  徐晃使劲的搓着手,来来回回走了两圈,然后问郭嘉道:“军师,那现在应该做什么?”
  郭嘉好似经过刚才那一番话,脸上有些疲惫,席地而坐。听到徐晃话后,微微睁开双眼,但只是喝了一口茶,又闭上两眼。
  徐晃却一下明白了,试探道:“军师要属下等吗?”
  郭嘉嘴角落出丝丝笑意,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徐晃长呼一口气道:“末将明白了。”
  不多久,郭嘉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回自己营寨休息而去。
  而徐晃却兴奋在那里盘画着未来整个战局。
  夜已更深,天上的群星都已隐入云层,而大地都被黑暗笼罩。
  只是在经过漫长的黑暗之后,相信天亮就在不久的眼前。


第六卷 第十七章 劫营
  汝南四面环山,西有千峰峦叠的卧牛山,山势严峻,难于攀爬。又背靠汝水,是一座相当坚固的城池。
  只要人家死守不战,物质又准备充足的话,托上一年半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转眼入秋,天气渐凉,在过不久,便要入冬,这对主攻一方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徐晃仍只能在苦苦等待最好机会。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两方僵持一月之后,徐盛部队终于传来好消息。一阵狂攻之中,加上张宁骷髅兵的连番夜袭,弄的敌军魂飞天外,兵无战心,而新蔡城的防线终于开始全方位出现松动。
  本来新蔡弹丸之地,徐盛、陈武近两万部队拿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战场兵力虽然是重要因素之一,然主将谋略更是关键所在。新蔡守将鲁肃并非一个软柿子,他的全面绝非陈武之辈可以相比,而且决不在田丰、程昱之下,况且他还能文能武,为一代儒将。
  照着《三国演义》构筑情节和塑造人物,历来评价是三分虚七分实,但以张浪的感觉来看,应该是七分虚三分实才对,其中有一个人,人物性格完全扭曲,小说中的形象和历史上的原形完全找不到共同点,就是江东的鲁肃。
  鲁肃出场,纯粹为了在诸葛亮和周瑜的斗智中牵线搭桥,做个被两方面耍得团团转的老好人。小说中,鲁肃除了为人老实以外,根本没有什么优点,如果真是那样,为什么周瑜临终要荐肃自代,做第二任大都督呢?讲不通啊!
  别的不说,诸葛亮还未在隆中定“三分鼎足”之时,鲁肃已留下“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当时孙权继位,周瑜推荐鲁肃和孙权见面。鲁肃劝孙权成王霸之业,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之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且详细谋划方略: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防线据为已有,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而孙权后来的走势,正如鲁肃所说,如若不是他死的太早,东吴也不会从鼎盛走向衰败。
  象鲁肃这样一位高才,可以当得上“名将”和“战略家”这两个称号了,而他苦苦支撑孙刘联合这个长远的战略方针,而孙权并不能理解,仍然在荆州问题上,和刘备大打掌脚,蜀国一跨台,接下来东吴也就跟着覆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悲剧。
  现在鲁肃把守新蔡,虽然城墙并不雄伟高厚,但他防守组织的滴水不漏,如若不是黄巾军素质低下,加上外无援军,骷髅奇兵又连夜奇袭扰乱军心,相信想要在新蔡打出缺口,还要等更久时间。
  郭嘉知道时机就要成熟,开始派人对汝南不断造势。
  首先在汝南城外,高顺、徐晃的部队,所有兵马开始频频调动,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封锁四周所有大小通路,加强戒备,就连山路水沟也派人把守。做出一付要封锁一切消息来源样子。
  郭嘉又秘密让自己的亲信在营寨中四散谣言,说敌军大将周瑜在劫粮之时,被主公先一步视破,困在扬、豫交界一带,用不了多久,便可大破敌军,活捉周瑜。同时新蔡方不出一旬时间,就可攻破城池,拿下鲁肃。到时候孙策变成孤家寡人一个。
  然后又不是很秘密的抽调高顺和他的一半左右军队,假装支援张浪围剿行动,却在半途停了下来,埋伏,等候孙策出动。
  大凡将领都知道攻城最忌闷围,徐晃不时派士兵做一些动作,但收率不是很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