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策- 第7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个个的打电话耳提面命,十八般武艺全都施展了出来,有些重要的关键人,他甚至决定面授机宜,他得准备好,荆江可能随时会有激烈的政治博弈。
  他得未雨绸缪,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免得到时候手足无措。
  这一次他是豁出去了,决定紧跟陈京干一把,如果这一把能成,他的地位将无可动摇。
  而且陈京在荆江的威信也将达到新的高度,到了那个时候,他将是整个楚江省十几个市、自治区最有前途的秘书长。
  忙完一切,外面的天色已然暗了下来。
  肖涵披上大衣出门,走到市委院子里面,天上竟然飘洒起雪花。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终于到了,来得有些晚,却好像正合时候。
  注定了今年这个春节不会很太平,肖涵哈了一口白气,司机将车开到了他面前。
  他扭头看向陈京的办公室方向,那面早就漆黑一片了,陈书记按时上下班,绝对不加班一分钟。
  他暗暗佩服陈京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心理素质。不声不响,谋划了这么一大盘棋,他自己却若无其事,好像一切都不过是毛毛雨一样随意,堪称是大将风度。
  他摇了摇头钻进温暖的车中,心想难怪汪省长经常批评自己太器小了。
  跟陈京比起来,自己是比不上,没有那么大一颗心脏。
  但是想想整个楚江,楚江的一干书记市长,肖涵可都是烂熟于心。远了不说,就说徐兵这个人,他能有陈京这样的气魄和手笔?
  现在的徐兵,脑子里恐怕还在酝酿怎么浑水摸鱼,趁这一次陈京掀开国企腐败的盖子,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呢!这样的一把手,比自己也强不到哪里去。(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荆江未来在何方?
  春节越来越临近了。
  荆江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都外出,天天走访基层,给基层困难群众、鳏寡老人、下岗职工拜年,了解春节期间各种物资保障和资源保障情况。
  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各部门一线人员,陈京还需要慰问部队指战员,武警部队,还有公安干警。
  陈书记的每一天日程都排得很满,他几乎就是马不停蹄。
  全市十个区县,他最多的一天走过五个地方,市电视台和市日报的随行记者都吃不消,大家也终于见识到这个年轻书记工作起来不要命的拼劲儿。
  每一天市新闻联播,有一多半都在播报陈书记的出行和视察。
  陈京选择在这个时候走下去,而且一天走这么多地方,连续一个多星期马不停蹄。
  他就是要牢牢把握现在的机会,他必须把荆江各方面情况摸得再熟悉一些,对情况了解更详尽一些。
  这次陈京来说,是个心情沉重的旅程。
  荆江基层困难的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想。
  本来陈京来自澧河,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当了解的。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离省城近在咫尺的荆江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竟然还比不上德高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仔细分析原因,其实也容易理解,德高那个地方虽然偏远,但是每个区县基本都有支柱产业。而且德高城市规模比荆江要小得多,国企也没有荆江多。
  荆江国企改革伤了元气,大量的企业职工下岗,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政府没能正确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过去多年解决就业主要靠政府投资,这样的结果就是下岗职工长期找不到再就业的路子。
  有的一家夫妻双双下岗,孩子还在上学,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生活之困难。
  陈京这一次主要考察的对象就是下岗职工家庭。
  他这不了解不要紧,一了解心情就轻松不了。
  他走访了有一个五口之家,两位老人双双生活不能自理,夫妻两人双双下岗,妻子因为以前在化工厂工作,得了肺病,现在没办法找到补偿。还有个女儿上高中,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男人在外面做临工。
  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五六千块钱,这样的收入条件,供孩子上学以后,基本可以说是让这家人吃大米都难。
  一家人吃菜主要靠棚户房后面有一块小菜园,也就二十多个平米的园子,以前后面是一家工厂,工厂倒闭后这一块地暂时没用,就被下岗职工开辟种菜。他们这一家在里面圈了一块。
  这么小的园子,冬季就只有萝卜和白菜两种,家里烧菜基本不用油,就用白水煮了吃。
  米饭都是糙米,有时候在园子里种了红薯,就红薯做米饭,一家五口人,五个红薯就是一顿饭。
  一家五口,有四个人两年没买一件新衣服,家里连扫帚都舍不得花钱买,都是老头子到郊区拾高粱穗,然后自己扎成一把,就充当扫帚。
  居住环境更是不堪,因为要种菜,一家人大小便都用一个大桶乘着,就放在两老床后面,用一截破帐子围着,人还没进屋子,就能嗅到厕所的气味,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
  陈京走访这一家,也是他临时改变的路子,还没等下面的干部搞明白,他就钻了进来。
  本来这一次陈京下来慰问,每个困难家庭一块肉,一条鱼,然后一床棉被。
  陈京到了这一家,实在是心里受不了,他身上只带一千多块钱,全部掏出来给了家里的老人。
  随行的望月区区委书记郝林机敏得很,也掏出五百块,这样陈京心中才稍微好受一些。
  临走的时候,老头握着陈京的手,老泪纵横,连称感谢,说陈京是个好书记,党的政策好,没把他们忘记。
  陈京从这家离去后,心中实在是不舒坦,他当即把几个随行记者叫过来狠狠的训了一通。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老人,当着他的面说党的政策后,说陈京是个好书记,这还是新闻吗?这是打给荆江市委书记最响亮的耳光,这不是新闻,是丑闻。这帮年轻记者还一个劲儿的记录,一个劲儿的拍摄,他们不嫌丢人,陈京还嫌丢人!
  后来陈京又搞了几次突然袭击,虽然没有遇到像这一家如此困难的家庭,但是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陈京在几个区接见区委班子的时候,都为此大为光火,他甚至说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荆江局面如此,陈京只觉得自己所有的志得意满被顷刻间击溃了。
  他当天下午返回楚江,在楚江边上让老何停车,他独自望着东去的滔滔江水,久久不语。
  如果是几年以前,他肯定会冲着这广袤的江面大嚎几声,一发泄内心的沉重。
  但是今天,他什么都没做,就那样站着,脑子里想了很多的事情。
  这些年自己的经历,点点滴滴他都想过了。
  自己从澧河到省城,然后到岭南,最后到京城。
  这一路有坎坷,但是更多的是鲜花和掌声,自己的生活也由一个小公务员,变得越来越富有。
  从房产看,自己现在手上有五六套房,从来不用为钱发愁,身上穿的衣服,一件就可以让别人五口之家生活好几年,自己一直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很成功,还以为荆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一定会有好的未来。
  现在看来,好的未来在哪里?荆江的老百姓过着如此的生活,还谈什么未来?再不作为,就会有饿死人的危险!
  陈京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有迷失,而且迷失得厉害。
  这些年官越当越大,离老百姓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自己就灯红酒绿,鲜花掌声重重包围住,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些光鲜后面,极其让人内心震撼的真实世界。
  一滴像小雨点似的东西悄然滑过他的脸颊。
  他揉了揉眼睛,缓缓的闭上的眼睛。
  他又想起沙明德书记时常说的一句话,书记说他在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不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陈京当时听这句话,根本就毫无触动,嘴巴里连连称是,说着一些恭维书记的话,心中却一门心思的想书记给自己指点迷津,让自己在官场上能够更加如鱼得水。
  现在想起来,陈京不禁要反问自己,沙明德书记是农民的儿子,自己是谁的儿子?
  自己的父母,就是普通工薪阶层。
  自己也在小的棚户房子里面长大的,可是现在自己可曾记得当年那段艰辛的日子?
  现在的社会似乎早不提艰苦奋斗了,也不提勤俭节约了。所有人都迷失在了金钱的游戏中,笑贫不笑娼,这是自己作为党的领导,应该带给社会的东西吗?
  陈京使劲的捏紧拳头,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
  荆江即使有千难万险,他也必要改革,谁也挡不住他的决心。
  还是那句话,纵千万人吾往矣!
  ……
  一年一度的春节如期而至,楚江下了好大一场雪。
  爆竹一声除旧岁,当楚江边上的焰火升腾到半空,照亮这座城市的时候,就预示着农历新的一年到来了。
  陈京今年是一大家子一起过来,姐姐,妹妹一家人都过来了,另外还有大伯一家人,三代同堂,好几十人在一起,分外的热闹。
  这其中有个小插曲。
  京城丈母娘那边对陈京选择在楚江过年颇有微词。
  为此,方路坚和丈母娘的电话都打到了陈京的手机上。他们春节也就只有两老,方连杰在部队里面,根本无法回家,老头子又不在了,方家也不再聚聚一堂。陈京在楚江过年,他们在京城就显得冷清和寂寞。
  对这个问题,陈京有些头疼,只好对丈母娘道:“妈,我都说了让婉琦他们不要过来,陪您二老过年。您知道的,我刚到荆江上任,是一把手,春节期间不可能有机会回京。
  婉琦就是因为这个,非得要过来,而且把一家子都聚到了楚江,我也无能为力啊。
  这样吧,妈,今年就这样了。明年我争取回京过年,以后都在京城过年,您觉得如何?”
  陈京这样一说,徐莲那边也没话说,语气缓和多了。
  她就责怪陈京不善于搞关系,春节是多好的机会,回京和三叔一起聚一聚,京城这边朋友也多,大家趁这个机会碰碰头,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利不是?
  看得出来,徐莲因为陈京还是很骄傲的。
  陈京现在在西北系年轻一代中已然是首屈一指了,在地方担任市委书记,而且颇受省一把手的器重,假以时日,必将会再进一步,说不定将来西北一系的头面人物,就是陈京的。
  现在京城方家对陈京是高度重视,别的不说,光是徐莲妯娌之间聊天,大家都得问到陈京的近况。
  当年方家最反对的一桩婚事,就因为方婉琦的坚持,到了今天却成了方家最骄傲的一桩婚事。
  别的家族都强强联合,搞裙带关系,人家方家就不靠那个,人家的孩子就能慧眼识人,找了一个这么有作为的女婿,让人羡慕啊……
  【第二更,还是要求求月票,排名又降了好几位,形势很危险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从除夕那一天开始,楚江就下大雪。
  这一场大雪一直延续到大年初六,春节的爆竹和喜庆似乎无法冲淡笼罩在荆江上空的阴云。
  阴云密布的荆江,似乎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让整个楚江都笼罩在不安的气氛中,革命还没开始,很多人都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去年年前才当选为市委常委的柳新林,这几天家里非常的热闹。
  他从一个普通的副市长,一步跨进市委常委,这对柳新林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
  更何况柳新林分管的就是工业企业,春节前后,下面趁着这个机会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荆江的风向谁都看不清楚,但是人都是聪明的,知道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柳新林直接管工业企业,下面的人就是对市委的政策再有多少不满,礼数的东西总少不了的。
  而柳新林家里的黄脸婆,这段时间心里别提多美了。
  老公有了权势,他这个副市长太太就明显不一样了,别人送礼总忘不了她。
  各种进口的化妆品,各种女士用的高档皮具,衣服,看得她眼花缭乱。
  前段时间全胜邹总送给他一件皮草大衣,她兴奋得一晚没睡觉。可现在这些东西多得她没地方放,她整个人的神经都一直在高度兴奋中。
  柳新林出身很一般,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怎么好,找的老婆自然也是农村长大的姑娘,没多见过大世面。
  虽然这些年柳新林官越当越大,尤其在发改委任职的时候,他颇有实权。
  但是省里的领导,廉政抓得严,不比地方实权干部那样肆无忌惮,柳新林每年得到的实惠其实不多。
  要不然,他老婆也不用还天天在外面干活,抛头露面了。
  现在不一样了,荆江这个地方本来就送礼成风,现在柳新林又老母鸡变鸭,大权在握,可想而知,下面人该花多少心思了。
  这还是柳新林廉洁,别人给他塞红包,太大了他都退了回去。
  要不然,今年一个春节,他至少要收十几万现金。
  收的东西多,柳新林可不是妇人之见,他心中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荆江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接下来会有一番风起云涌的剧变,这场巨变由陈书记亲自拉开帷幕,当然一切也是陈书记在操盘。
  这样的大局,千变万化,谁也难说最后的解决如何,但是对柳新林来说,他已然没有了选择。
  从他进常委那一天开始,他的脑门上就“贴”上了“陈”字的标签,他只能跟着陈京的思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所以,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凡属到他家里拜访的人,他每个人都深入交谈。
  通过交谈一方面他掌握目前荆江工业企业负责人的一些思想动向,另外,他也要借机会识人辩人。
  哪些人有能力,可以用,哪些人鬼心眼多,要防着,还有哪些人不堪使用,他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心中有底。
  该做工作的同志,要果断的做工作,该防的人,第一时间要防住。在关键时候,要杀伐决断,他得有目标。
  现在柳新林的思路很清楚,那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替书记排忧解难,为书记这局大棋的取胜,奠定良好的基础。
  ……
  荆江闻人家园茶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