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小猪-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对他好的。如此想着,葳蕤又不想走了,想着留下来等老爷子登仙后再谋去处。届时若是二皇子依旧要他。他就去京城,到时谁都拦不住他。老太爷经州郡大人一提醒,才想起此事还干系自己闺女的前程。罢了,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佛陀连自家身子都舍得。自己又岂可不成全了这个傻小子。

便闭了眼,叫大人把葳蕤带去与蔡府的那位管事吧。自己转过身子点上香,只管默念般若波罗蜜。其说蔡婆子带走葳蕤许多时日,郡府老太爷依旧精神矍铄,一点要去了的征兆都米有。他自己便也放下心来,脸上慢慢有了笑。愈发爱念叨阿弥陀佛。竟是平安活到百岁有余。

转回头看方夫人果真如她自己所言,取了名帖套上马车就去县里打点了。只是这位夫人虽是热心肠,却求错了地方求错了人。县令大人是掌管一地兵源征发的。你去求她叫她免了这人的兵役。那别个来求,是不是也要免了别个的征役去。谁都来求,谁的面子都落不得,到最后去哪找人当兵去。宋县令是识得方夫人的,知道是小镇上有名望的宿儒。言辞间也存了客气,话没明说。其实她经历过秦小猪那事。多少对樊家的情形有些了解。听了方夫人的叙述后,也很同情。只是作为个人她是以上感受,作为朝廷官员,她又向来是个恪尽职守的,所以……。

话没说全乎,方夫人也明白了。尽人事而听天命,方夫人面色惨白地拜别了宋县令。宋县令为着家事国事操劳,如今面色也不好看。二人互道保重,便客气分手。如果是秦八角在此,她就不会去求宋县令,而是打点丰厚银子给那个到村里来的差役和本地的里长里胥。便是乡老,也要分些好处与她。县官不如现管,求她们向上说句“查无此人”,或是“其中有误”,比什么都强。只要她们愿意,一句话就能免了锦儿的苦役。

为何这种倒霉事不找别的,偏找到樊家人身上。除了他家时运不济真个有门破落的亲戚,也跟几个小的得了好处却藏着掖着,不与众人分了有关。首先便是乡老,她是目击证人。秦小猪那日回来高兴地紧,说了些发财的话。她这个一乡耆老,平日也没少庇护樊家几个,没得她的同意,秦小猪哪能在席家村住下。就是这次秦小猪上公堂,她没得功劳也有苦劳吧。想不到这几个居然都是吃独食的,叫她空欢喜一场,回来后竟没她啥事了。

其次就是曹里正、石里胥两个。里正家遭了大火,家中大小男子正在城隍庙里方家爷们对门住着。不经意间,在灶间听了隔壁一耳朵,不禁惊讶。回头转告了曹里正,里正一听恼意上头。她堂堂里正家还在为着银子发愁,那边樊家好大手笔,一下子拿出几百两给方家去。如今得了机会怎能不楷些油水下来,缓解自家的燃眉之急。此事虽不地道,但劫富济贫从来是义举,大不了以后再从别处贴补他们些个也就是了。

至于石里胥,先头说过,她是个和席驴儿有些亲戚的。虽还没到为着席驴儿舍生忘死的地步,但既然有机会教训樊家几个,再顺道给秦小猪秦八角两厮瓜落儿吃,还能得些银钱贴补滋润。一举三得,送上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当即与里正一拍即合。这才有了莫名其妙把个小丫头弄到名册上的荒唐事来。

再来就是那个办事的公差了,你道那是哪个。真个是冤家路窄,不是别人正是郑捕快。她因秦小猪一案失了捕头的位置,宋县令又把刑捕快调到了镇上。衙门里只剩她独自一个失势的,着实苦闷了一阵子。又不敢如何报复樊家和二秦,更不敢找蔡玉琦后账。如今见名册上有个姓樊的,且听说樊家很是藏了些私财,便拿着根绣花针当棒槌使,小题大做,想弄些精神损失费回来。

却不想去办此事的是方夫人,方夫人凡事只懂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哪懂得这些人弯弯绕的小心思去,径直去找宋县令,绝了此事的后路。便是樊家几个现在明白过来拿银子去求人也晚了,一个是手里的钱财少了二百两,怕是不够那如狼似虎的几个人分。二是这事在宋县令那里挂了名头,谁若是再说什么“查无此人”、“其中有误”的话就打脸了。 

第一百章 秦小猪从军(文)
方夫人失神落魄回到城隍庙,硬着头皮把这事给方章氏和樊二郎说了,一屋子人都落泪不止。樊二郎呆立当场,事后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方夫人很有些愧疚,方章氏也不说些什么安慰他。不到中午秦小猪就来了,说是和韩家打了商量。她和狗丫这几日放工,宅地上的事暂时交给小伙计看着。反正都是事先规划好的,按步就班执行即刻。

方夫人已经去书院了,一时半会她觉得无颜面对樊家人。便由方章氏把这事的前后经过说给秦小猪,秦小猪一听眼圈就红了。又看向樊二郎,想起他先前说的那话愈发担心这人。和狗丫两个告别方家人,扶着樊二回家,这事的结果还要早些告知樊大郎和锦儿。方章氏也不留他们,他其实觉得对不住樊家,想把樊家的银子叫他们带回去。只是那样看来生分,银子又都填进宅院那边,自家筹措的没到位,手里委实没钱。嘱咐三人路上小心,就鼻子酸酸的送他们出了镇子。

樊大郎听了秦小猪的转述,也是一下子坐在凳上,抱着樊二郎落下泪来。锦儿今日没去学堂,见哥哥们哭得伤心,有心上前说道,其实她是不怕死的。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死在外面,她心里挂念家中众人,说什么也是定要回来的。但又不敢开口说些死啊死的,生怕说出来惹得他们更难过。秦小猪现在很懂事了,知道不能冲上去抱着那两个。她心里又堵的紧,就拉过锦儿,把眼泪尽数洒到小丫头肩膀上。

响午饭食也没人去做,竟像是全忘了饥饱一般,还是隔壁二婶家的郭叔从自家拿了烙饼给这几个吃。郭二叔肿着眼睛搁下东西说不上两句就走了,二婶也是要被征发去的。秦小猪吃了些东西下肚。脑子清明起来。看看樊家众人,那兄弟俩哭的不行,锦儿也只是个孩子。只有她论年岁最大,如今也是唯一还有几分头脑的,当此时很该拿出些担当来。

便开口问锦儿给秦八角的书信写了没,写好就即刻找人送去。秦八角见多识广,问问她的意见总没错。又想起一事,问樊家兄弟,家里银子还有多少。她这时候想起去打点了,只是有些迟。樊大郎和樊二郎把银子聚拢一处。分了几下去,又有些犯愁不知去求谁疏通。

几个人合计,先去求了乡老。再去找里正她们,也寻到公差给她送银子。如前所述,此时却是有些晚了。银子送出多半去,这些人只收银子不办事,问起名册的事就支支吾吾。最后还是石里胥觉得银子到手的数目超出她的预期。发善心给他们支了一招。叫樊家人赶紧使银子找人顶了这个名额,若是无人深究,或可蒙混过去。

秦小猪眨巴眼睛,怎么没想到这招呢。想当年关于替打替考、枪手假唱什么的新闻也没少看啊,怎么到了要用的时候就一个也想不起呢。更何况,如果真像她想的那样。樊二郎要男扮女装代替锦儿去杀场,还不如花银子找个不相干的人来的便宜。花钱买命叫别人去死,这话说得有些残忍。可人有亲疏远近。现实就是这么不可爱。

秦小猪得了这个法子,就出门把这话也给二婶家和狗丫家说了。又说自家还有点银子,果真可行大家凑一凑,把这事解决了吧。二婶和狗丫娘听了也觉得这法子不管成不成总得试试先,几下里分头去镇上和县城找人。搁在往年这事是不愁的。一是四处游手好闲的人多,泼皮无赖中总有几个爱钱钱又不顾忌顶着个军户名头行事的。

她们这类人油滑。受不了也就是撒泼逃营。虽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乡兵来时都登记造册。可她们又不是正主,逃了去叫人抓住算她们自家倒霉,抓不住罪名就落在那些掏银子的军户头上。可今年全县上下被宋县令肃清一空,这类人是没处找了。

二来有陆陆续续有北地战事吃紧的消息传来,剩下这些良民们大多安于现状。真有几个家里揭不开锅的,也是情愿要饭也不愿意去送死。能找到的尽是瞎子聋子瘸子,或是得了重病眼见活不成了的。这样的就算能蒙混报上去,也要被人连根刨出来,须知朝廷对逃避兵役的处罚可也不轻。

忙了几日没得消息,或有些权柄的可以权势压着叫人顶替,有些钱财的也可以重利找人冒充。席家村三人却一样条件也不具备,落得空欢喜一场。秦小猪还想再淘弄些什么出来拿去换钱,也已经来不及,过了今晚便是各地乡兵汇集出发的日子了。午后秦八角的书信来了,却不是回复他们最近写去的那封,而是秦八角闲暇时写来问候的。

看着秦八角信上欢快的语句,原本该哄笑一堂的几人都默然无语。樊家兄弟只那日哭了一回,后来便再没掉过眼泪,所以当场只有秦小猪在啜泣。锦儿眼神空空的望着屋梁,一边手下给哭得打嗝的秦小猪抚背顺气。樊二郎终于站起身来道:“还有个法子。我去吧,锦儿留下。”

秦小猪担心多日的事成了事实,她原本渐渐就要停歇下的哭声,听闻此话,又猛然拔高。眼泪不争气地大股涌出来,眼前顿时花白成一片。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扑上去抱住樊二郎不撒手,口中还道:“不行,你不能去。”她这几日被科普了不少军中陋习,女尊世界下这么强悍的女性在那种环境下都觉得艰难。樊二郎这样的男儿,便是再泼辣,进到那里还不跟兔子掉到狼窝一样。反正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去。

樊大郎闻言也是大惊,他想上前拉住樊二郎叫他不要这么冲动,人却被秦小猪抢先一步抱住。锦儿看着这抱住一起的两人,想说你们快放开,这样不妥。又觉得此情此景说这话有些歪楼,目瞪口呆地看着不知如何是好。樊二郎被秦小猪猛地抱住,先是惊骇,被小猪搂得死紧也推她不得。又见这小猪哭得真心,心说自己要是去了,也不知能不能再见这人。便慢慢也不动了,任她抱着。胸口一片暖意,也不晓得是秦小猪的眼泪湿了衣裳,还是被这份情义感动的心口发烫。

樊大郎看着他俩,心里也是酸楚不已。这两人明明对对方都有意思,就是都不开口,如今生离死别才晓得对方的好处。不过也好,他樊大郎如今还是樊家人。便是要假扮了从军也是他先来,轮不到樊二郎。这秦小猪现下看来也还不错,能养家糊口,又是个知冷知热的。对樊二郎也好,任打任骂,也受得了他的臭脾气。只是有些对不住方家,和方明德的多年等待。但想着方举人前途无量,日后还要考科举中状元。没有他在前,功成名就时娶个官家少爷也不是问题,或者干脆叫天家看上,娶了皇子做驸马也是使得的。

樊大郎也不知道自己乱七八糟想了些什么,心中又苦又甜又酸又涩。看那两个闹得差不多了,就叫锦儿过来,一边一个把人拉开。锦儿拉着秦小猪,她这会才有机会开口说话,对着樊大郎和樊二郎道:“二哥,这事你们都不用管了,还是我去吧。”谁也没留心哭哭啼啼的秦小猪,也难得的勇敢了一把,在心里悄悄下了个决定。

临睡前,秦小猪煮了一锅甜汤,给每人都盛了。打着的说法是,她听说甜食可以安定心绪。大家晚上喝一碗,好生安睡,说不定明早起来就有了主意。几个人看着她水蜜桃一样通红的双眼,都不忍心拒绝她的好意,真个都喝了才睡下。到了半夜,秦小猪摸黑起来整理行装。她的登山包和包里的东西,原说是卖掉给樊大郎做嫁妆的,后来没用上,樊大郎尽数还了她。秦小猪随便找了件旧衣服带上,把自己那套装备也装进包里。又从灶下拿了个长柄的大勺防身,留下封书信,就带着征兵军贴偷偷往县城去了。

之所以秦小猪弄出这么大动静,樊家三人却毫无知觉,全因临睡前那碗甜汤里被秦小猪下了安眠药。说来也巧,秦小猪容易晕车晕船,整理行囊时忘记去药店买晕车药,就从家里翻出几粒安眠药来。可能樊家三个抗药性较差,一锅下去全撂翻了。可惜那天和秦八角翻检时把这几粒散装药错过了,不然分秦八角一颗研究研究,说不定现在蔡御史就不用受失眠的困扰。只是人间不如意事常十之**,秦小猪一锅甜汤把这些药尽数用了,从此在这个时代安眠药绝迹。

郑捕头得了秦小猪不少银子又没办成事,也怕她嚷嚷出来叫宋县令知道。便真个帮着她转圜,叫秦小猪顶着锦儿的名头进了乡兵。兵部派来监管的官员,见秦小猪虽孱弱些,但好手好脚,看了口齿也没啥暗疾,便叫她混了进去。宋县令没再听到为樊家求情的言语,只道他们家认命了,心里慨叹没娘没爹的孩子可怜。又想起自家衙内幼时,那时这丫头还不晓得淘气,白胖憨傻看起来也挺讨喜。突然之间便有些感伤,也不知这孩子现下怎样了。当爹的固然疼爱孩子,当娘的难道就都是铁石心肠了吗。

樊家三人连日精神恍惚,昼夜难安,叫这一锅安眠药放到可算睡了个安生觉。醒来时天也还是黑的,樊大郎坐起身呆愣一会,突然觉得有些不对。赶紧推醒樊二郎,自己穿了衣裳又去叫锦儿。最后在堂屋桌上发现了秦小猪留下的书信,信上说她已然代锦儿去从军。叫家中众人好生保重,也叫给秦八角说不要担心,等她回来后,大家再一起好生过活。 

第一百零一章 狗丫娘的成全(文)
樊家几个大惊,忙跑出门去找人问是何日何时。郭二叔咋看到他们仨也是诧异,开口道:“你们婶子和狗丫娘她们早上就走了,出门前还敲了你家门。见没动静,还以为你们天不亮就走了呢。”又问怎么锦儿没去。樊家三人这才知道他们竟然睡过去一整日了,也没心情和郭二叔细说。就要借了二婶家院中的牛车往县城赶,郭二叔摇摇头道,现在什么时辰了,莫说县城,便是镇上也早宵禁了。就算他们能即刻飞到县衙,乡兵也早离此地,不知行出多远了。

锦儿急道:“这可怎么办,她去还不如我呢。”

樊大郎本打算先瞒住众人,事到临头再先斩后奏由自己替了樊二郎,谁知竟又被秦小猪抢了先。这又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