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的租税越轻,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富豪们就越富有,他们就越有钱兼并购买土地,同时他们对土地的占有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权贵富豪们只要交纳朝廷三十分之一的税,而农民卖了地之后,为了生存只能租种他们的田地,却要交给他们十分之五的租税,这就是大量百姓无法耕种土地成为流民的直接原因。”

“大汉国的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在这些土地拥有者的权贵富豪们手中。这十几年来,大汉国战祸天灾不断,赋税锐减,国库空竭,国势日衰,但大汉国的权贵富豪们却过着富过王侯的奢华生活。他们占有成百上千顷的土地,拥有成群的奴婢牛马和无法计数的金银珠宝。他们为了敛积更多的财富,逃避朝廷对兼并土地者的打击和限制,于是刻意隐瞒自己的土地数目,不向国家交纳赋税。朝廷无奈,只好与他们妥协,对他们肆意兼并土地的行为视而不见,希望能从他们手中尽可能多地征收钱财,以增加国库的赋税收入。”

“丧失土地的百姓没了土地,无法交纳赋税,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租种权贵富豪们的土地,勉强糊口。一是离开家园成为流民。但是租种土地的百姓一旦遇到灾荒之年颗粒无收的时候,他们也只有逃离家园去做流民了,因为他无法交纳租税,唯有逃命而已。”

“本朝自孝和皇帝以来,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流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叛乱也就越来越多。”

“大汉国的流民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田丰默默地看了大家一眼,声音低沉地说道,“要想解决它,就要打破土地兼并,要想打破土地兼并,就要侵害权贵富豪们的财富,所以……”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二十五章 兵进太原(二)

(推荐本人另一本新书《剑魔神曲》,玄幻的,书号1790089,网址。/Book/1790089。aspx请大家多多支持,雪恋拜谢。)

除了吕布和张飞,太史慈等人听得非常出神。

在听完田丰的话之后,太史慈语带敬佩的说道:“军师,没想到你对此看的如此清楚!”

田丰不好意思的说道:“子义将军过奖了,其实,田丰本来是没有这样的见识的,不过,前面有一次,文和先生和我与主公一起闲聊,主公说起了这件事情。主公的话,让文和与我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吕布说道:“元皓,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主公武盖天下、学究天人,他永远都是我等仰望的存在。”

田丰呵呵一笑,说道:“奉先所言,最是正确。”

其实,曾炩之所以敢将这样的话告诉贾诩和田丰,正是因为二人出生之家都不是大士族大豪强之家,而只是士族阶层的下层人士。像是沮授和审配这样的人,暂时曾炩还是不敢这样对他们说的。

在座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说来说去,流民问题是朝廷自己造成的,流民的叛乱也是朝廷逼出来的,要想解决流民问题,的确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主公和田丰说的对,多少钱都不能解决流民问题,更不要说平息连绵不断的叛乱了。

田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流民的命运很悲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们裸行草食,甚至人吃人。在生存都成为奢望的情况下,他们只有信奉太平教,参加黄巾贼叛乱。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吃饱肚子,穿上衣服。太平教给了他们这个希望,同时也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可能,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毫不畏惧官军的镇压和屠杀。”

田丰激动地在大帐内来回走动着,不停地挥动着双手,大声说道,“无论是陛下,三公九卿,还是皇甫嵩、卢植等当今大儒,他们明知问题的症结,却不思改良,反而舍本求末,以杀止乱,以至于天下大乱,流民之疾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当年太尉陈蕃眼看太平教徒遍布州郡,可能为祸天下,曾上书陛下,建议各地州郡府衙大力整治流民,将他们遣送原籍,耕田种地,以打击太平教势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毫无作用的奏章,也被内廷权贵们刻意扣下,束之高阁,直到数年之后黄巾叛乱了,才被翻出来放到陛下的案几上。由此可见解决流民问题的阻力之大。”

田丰看着大帐里面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慷概激昂地说道:“要解决流民问题,不是几个有良知的公卿官僚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陛下点点头颁发几道圣旨就可以解决的,它牵涉到的是国家根本,是大汉律,是赋税和土地。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修修补补无济于事,只有大破,才能重立。”

众人心中像是一道霹雳划过,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不过,却是怎么也抓不住那种感觉。

此时的田丰和贾诩已经明白,自己的主公有志于整个天下。对于主公的大志,他们也很支持,主公这样雄材大略的人,才是天生的天下之主。

不过,田丰也很清楚,现在还不能说的太明显,下面的人虽然都是主公的绝对心腹,但是他们从骨子里认可大汉,要是说的急了,反倒不好。

田丰笑道:“好了,我们现在就先不要说流民的问题了。我们受主公所托,前来平定并州的黄巾军,那么,我们就应该将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出兵的问题吧。”

张飞大声说道:“好商量个鸟啊!我们八万大军,而在太原城,眭固不过才五万人。直接把大军开过去,不把他吓得屁滚尿流才怪呢!说不定,他就直接降了我们。”

太史慈瞪了张飞一眼,说道:“翼德,我们在商量出兵策略,你在那里胡说什么?”

也就是太史慈,整个征北将军府也只有曾炩和太史慈能这样呵斥张飞了。

张飞像是受了气的小媳妇,委屈的不得了。只见他把头一低,嘟囔道:“人家这不就是在说怎么出兵嘛,居然这样说人家。”

帐内众人都被张飞的样子逗笑了。

田丰一正脸色,说道:“我认为翼德此计很好!”

众人都是一愣,这样的做法也算是计策?还很好?

田丰道:“正如翼德所说,眭固不过只有五万人,而我们有八万大军。这数量上我们就占了绝对的优势,而我们征北军和黄巾军的战力更不是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在绝对的实力优势下,我们用不着采取任何计策,直接打过去就是了。”

众人都有一种很晕的感觉,是啊,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没有必要。既然如此,我们还挖空心思的想什么呢?没想到,自己此时还不如翼德这个没有多少心机的人。

田丰说道:“虽说打下太原很简单,但是我们得考虑一下打下太原之后该怎么做。打下太原之后,我们将面临三个方向上的进攻,这委实不太好办啊!”

张飞一撇嘴,说道:“军师,你们又走进死胡同了。!”

田丰笑道:“那翼德以为该如何办?”

张飞大大咧咧的说道:“我们直接兵分三路不就行了。”

田丰说道:“看来翼德早有定计,那你具体说说,看怎么个分兵法。”

张飞站起身来,指着地图上说道:“占领太原后,我们需要北上雁门郡、西进西河郡和南下上党郡。雁门郡的黄巾军实力羸弱,不过几千人。但是,占领雁门郡之后,我们还将面临北面的鲜卑人。所以,北上的兵力不能少。西河郡的黄巾军实力也不咋地,不过五万小杂鱼,不足虑,所以西进的兵力可以少一些。南面的上党郡,黄龙实力雄厚,拥兵十万。所以,这一路的兵力也需要多一些。综合起来,我觉得这样分配我们的兵力比较好:奉先和军师领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卒北上雁门,我和曾泫领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兵西进西河,而二哥则和曾锋领两万骑兵、一万步卒南下上党,曾尧就率领剩下的五千骑兵驻守太原郡。”

张飞说完,田丰就带头鼓起掌来。接着,大帐里面的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张飞这样的分兵方法,既保证了每一路兵力都能完成既定目标,又让出征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也照顾到了所有的人的利益,可谓是面面俱到、毫无遗漏。

田丰笑道:“以前,大家都说翼德将军缺心眼,我看大家都是错看了啊!翼德将军绝对是能够独自镇守一方的大将之才!”

太史慈对自己这个三弟也是刮目相看,甚至有一种不认识的感觉。

张飞哈哈一笑,对四周一抱拳,说道:“承誉了,承誉了!”一句话,又是原形毕露。

太史慈有一种想跑上去揍张飞两拳的冲动,这货,真的夸不得啊!

公元187年7月11日。

太史慈等人率领八万大军抵达太原。

八万大军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在晋阳城的每一个方向,都布置了两万大军,城内的黄巾军从任何一个方向突围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眭固看见征北军的架势,就知道他没有逃离晋阳城的可能,征北军的战斗力,他可是非常清楚的,而现在到来的征北军,更是其第一军、第三军和第四军三个精锐军。

本来,在征北军到来之前,眭固是很想提前逃走的。不过,征北军来的实在是太快了,从上艾城发兵,不过是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已经兵临晋阳城下。这样的速度,让眭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的确,征北军这样的速度非常的吓人。要知道,晋阳城和上艾城,可是相距两百多里,这中间,很多地方都是山路,并不适合大部队行军。可是,征北军硬是在两天不到的时间里,赶到了晋阳城下,将准备逃离晋阳的眭固死死地堵在了晋阳城里面。

晋阳城里,眭固很无奈的将麾下一众黄巾军将领召集到了一起。

眭固道:“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征北军八万大军将我们死死的围困在了晋阳城中,我们是插翅难逃了。大家也很清楚,我们黄巾军的战斗力和征北军相差非常大,简直是不可以道里计。我将大家召集起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看我们是据称死守,和征北军拼死血战一场,还是趁两军尚未正式开战,先行降了。”

眭固下面的这些黄巾军将领心中一阵郁闷,哪有像你这样的统兵大将啊,还没有开战,你自己就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必败的地位,大家还有心情打仗吗?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个士兵手捧一封书信进来。

这信是太史慈写来的劝降信,太史慈在里面将黄巾军和征北军的优劣作了一一陈述,并要求眭固马上献城投降,他可以保证城内所有黄巾军将领的安全。

眭固将太史慈的信让下面的将领一一传阅。

最终,当书信回到眭固手里的时候,所有的黄巾军将领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投降。

晋阳城不战而下。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二十六章 兵发右北平

(推荐本人另一本新书《剑魔神曲》,玄幻的,书号1790089,网址。/Book/1790089。aspx请大家多多支持,雪恋拜谢。)

颜良和文丑坐在一边,神情落寞。张纯在颜良和文丑落魄的时候,不但收留了他们,还委他们以重任,所以颜良和文丑一直把张纯当作自己的恩人和故主,只是没有想到……

“子善,俊逸,你们看张纯自称丞相、弥天将军、安定王。”曾炩说道,“去年冬天,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曾说到什么安定帅,看样子,这安定帅就是张纯了,要不然,他怎么自称安定王呢?他难道过去就是黄巾军首领?”

颜良和文丑就像没有听到一样,还在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

曾炩说道:“子善,俊逸,要是你们实在不想面对张纯,你们可以留守蓟县。我知道,要你们在战阵上和张纯相对,是有一些为难你们。”

文丑站起身来,对曾炩施了一礼,说道:“文丑谢过主公,感谢主公的理解。”

的确,在这个时候,门生都不愿意与故主决战沙场,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心中,将这故主情,看得是很重的。其实,这不只是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曾炩生活的前两世的现代,同样如此。可以说,这在中国,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一种意识,嗯,就是一种意识,一种刻在大多数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意识。

正当曾炩准备从蓟县北上的时候,一个不是太好的消息传来了:张纯和张举率领十二万大军,攻占了右北平郡最后的一个县城无终,右北平太守刘正战死。

传来这个消息的,是曾炩记忆中的一个牛人,他就是田豫。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在历史上,他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田豫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田豫一生历经9战,8胜1平,三次斩将,堪称大魏北疆第一将。史家对田豫的评价很高。

曾炩在占有渔阳郡之后,曾经下大力气寻找过这个人,但是得到的消息是比较让他郁闷的,因为田豫的老爹在刘正手下做事,所以,在182年的时候,田豫一家就搬到了右北平。

初见田豫,曾炩很是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见站在面前之人,年纪在十八九岁,身穿一袭浅米色文士衫,身材适中,给人一种玉树临风、优雅斯文,又浪漫洒脱的感觉。丰神清秀的五官,一双漆黑似墨的剑眉,澄澈有如深潭般幽邃的黑眸,直挺的鼻梁,丰润性感的嘴唇闪着自然红润的光泽,面颊丰腴,肌肤白皙,端正的轮廓隐含儒者特有的温文尔雅,秀雅中又透着三分的邪气。

曾炩问道:“下面的可是田豫田国让?”

田豫看着这个年纪不比自己大上多少的征北将军,心中很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曾炩虽然年轻,却是在大汉的两千石的官秩上混了足足五年了,再加上前两世也算是身居高位,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王八之气,但是身居高位者的威严还是有的。在加上这家伙存心想将田豫留下来,所以更是特意的加强了表现。曾炩很清楚,对于田豫这样的人才,都有一种傲气,你必须的折服他们,他才可能真心实意的跟着你混。对这样的人,必须得恩威并施才行。

田豫语带恭敬的说道:“回将军的话,下官正是田豫,字国让。下官乃是刘大人属下的功曹掾。”

曾炩说道:“不知田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田豫连忙说道:“在将军面前,下官不敢称大人。将军可要直呼下官名字,也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