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炩疑惑的问道:“那么,要是黄巾军趁我们后撤的机会,出城逃跑了呢?”

贾诩笑道:“要是他们出城逃走,那就是最好的了。我们挡住了他们西去的路,他们往别的几个方向走,先不说能不能逃脱我们的追杀,即使他们逃过了,也同样会撞上我们的刀口。再说,在茫茫的大平原上面,是我军铁骑的天堂,我们六万铁骑。必将其杀的片甲不留。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更能轻松的赢得战役的胜利?”

曾炩想说什么,贾诩却打住了他。贾诩继续说道:“我知道主公仁厚,不忍多造杀孽。但是,现在情况有变,我们原先的策略已经不适合了,必须跟着改变。在我们原先的计划里,是将张牛角困在元氏城。但是,现在张牛角死了,黄巾军下面的人还会有那样的眼光吗?我们不能再指望能够迫降黄巾军。现在的元氏城里面,没有谁有张牛角那样的威望,他们不可能统御得了所有的三十余万黄巾军。只要我们放松对元氏城的军事压力,黄巾军发生内乱已经是不可避免。”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八章 张燕降

张燕这几天很头痛。

虽然大家一致推举他做黄巾军的大帅,但是他自己也明白,现在的这个黄巾军大帅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嗯,那时候应该没有这个说法,不过就这意思吧),可是,有大师兄的遗书,即使知道这个位置难做,他也必须得将它担起来。

但是,现在大家又起分歧了。

对于大贤良师和大帅的遗书里面,让黄巾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曾炩,大家都很不理解。这里面,很多人都不认为黄巾军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了,因为他们手里还有三十余万士兵。

张燕很受伤,难道他们忘记了发生在巨鹿城下的事情了吗?难道,他们认为他们比大贤良师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吗?大贤良师以二十三万黄巾军精锐,尚且没有打得过曾炩的五万骑兵,他们以为他们就能够了吗?

现在的元氏城里面,名义上是有三十二万大军,可是,他们也不看看这些士兵的素质。这里面,差不多有一半都是老弱病残,根本上没有什么战力。真正能上战场打战的不过就二十万不到的样子。

再看看前些天发生在元氏城下的事情,张牛角大帅带领三万黄巾军精锐,可是却硬生生的被六千征北军骑兵全歼。而他们对征北军造成的伤害,不过就是两千不到的阵亡,伤亡不过就三千出头的样子。

这是一个如何惊人的数字?而且,征北军派出的不过就是他们的普通骑兵。在他们的阵容里,还有两万多乌桓骑兵,还有一万无极卫。这三万多骑兵,才是曾炩带来的征北军的真正精锐,才是元氏城外六万征北军的真正战力。

对骑兵而言,其冲击力是和规模有很大的联系的。前些天,他见识了六千铁骑冲锋的场面。但是,他没用见识过六万铁骑冲锋的场面。不过,张燕很清楚,对骑兵而言,冲击力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六万铁骑,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其冲击力绝对不止是六千铁骑的十倍。

如果曾炩没有占据他们向西撤入太行山的道路,他们还可以安排部分兵力阻挡曾炩军铁骑的冲击,为大部分的士兵争取撤入太行山的时间。因为元氏城距离太行山很近,步兵如果全速前进的话,也就不到一天的样子。而他们要是能够撤入太行山,那么,他们不是没有一搏的实力。

可是,这些黄巾军的将领意见不一,造成了曾炩火速南下,扼住了他们向西去的大路,他们已经失去了快速撤进太行山的机会了。

很明显,曾炩没有围住元氏城,只不过是不给黄巾军也搏命的勇气。张燕知道,一个人在未陷入绝境之前,是很难百分之百的发挥自己的潜力的。

虽然现在的黄巾军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是并没有黄巾军的将士能看出这一点,他们甚至还在做着击败曾炩的美梦。

就在这个时候,张燕得到禀报,曾炩率军后撤,在距离元氏城二十里的地方扎下大营,并派遣游骑不间断的监视元氏城的动静。

张燕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巾军最后的希望也失去了。他知道,要是他再不果断行动,黄巾军甚至失去了投靠曾炩的机会,他们一个个的,要么是战死疆场,要么是作为征北军的俘虏。

可是,这不是大贤良师和张牛角大帅希望看到的。

张燕让人把杨凤和王当两人请了进来。

现在的黄巾军众将,就只有这两人和他张燕实力最为强大。

当然,实力最强大的还是张燕自己,他在接受了张牛角的余部后,麾下共有十万大军,而王当和杨凤,麾下也各有六万大军。最重要的,这两个人比较有眼光,能看的更多,张燕比较有可能说服他们。

要是张燕能说服两人,那么,他们就是以武力强行解除其余几个黄巾军将领的兵权也没有什么问题。

张燕看着杨凤和王当,声音低沉的问道:“杨帅,王帅,我们已经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你们说,我们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杨凤和王当面面相觑。

张燕说道:“我们太平道组织严密,上下齐心,大家共同努力,精心准备了十几年,最后我们带领天下的百姓,揭竿而起,和天下所有的恶人,和天下所有的不平做生死搏斗,虽死亦不惜。我们没有什么私利,也没有什么宏图大愿,只想让天下苍生一天有三餐饭吃,一年有一件衣穿,活得长久一点,活得好一点,有一点希望。但我们最后给天下苍生带来了什么?”

“死亡,除了死亡还是死亡。跟着我们一块干是死,不跟着我们一块干也是死。”

“跟着我们一起干的,有打仗打死的,有跳河自杀的,有被敌人活埋的,当年三十六方大渠,六十多万人,除了我们这些还活着的,如今都已经尸骨无存。”

“不跟着我们干的,死得更惨。那些可怜的百姓,手无寸铁,却被敌人当作我们的同党任意杀戮,村村户户几乎都被杀光了,血流成河。打了一年的战,结果田地荒芜,颗粒无收,幸存下来的百姓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他们都饿死了,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一年下来,死去了几百万可怜无辜的百姓。”

张燕的脸色非常可怕,他咬牙切齿地拍着自己的胸脯问道:“我们都做了什么?都做了什么?”

“我们原来以为我们这样做,可以让这些人活着,活得长久一点,活得好一点,但最后是什么?是死了,死了几百万人,超过任何一次瘟疫,任何一次洪水,我们都干了什么?都干了什么?”

“没有我们这么干,他们反倒可以活得长久一点,活得好一点,虽然没有希望,但还活着,还有一口气。”

“为什么?你们说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做错了什么?”

王当说道:“燕子,我们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我们可以打败曾炩,为死去的大贤良师和大帅他们报仇。”

张燕惨然一笑,说道:“王帅,你也这么认为吗?你难道忘记了巨鹿城下,大贤良师的二十三万精锐都败在了曾炩的五万铁骑手里吗?你们难道忘记了前些天大帅的三万精锐也全部葬送在征北军的六千铁骑手里吗?现在,元氏城里面的情况,你们很清楚。我们到底有多少可以上战场的士兵?我们的粮食还够我们吃多久?”

杨凤说道:“我们可以凭借优势兵力强行突围,进入太行山。”

张燕摇摇头,说道:“要是在曾炩没有率领大军占领我们西去的道路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要是在曾炩没有离城二十里扎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但是,要是现在我们大军出城,那绝对是死路一条。二十里,对骑兵来说,不过就是一瞬间的功夫,他们刚好达到最佳的冲锋速度。而在元氏城下,根本摆不下我们几十万的大军,我们也就没有了兵力的优势。而我们的战力,和征北军相差太多。”

杨凤和王当没有再说话。他们心里早就清楚,只是心中仅存的一丝执念让他们坚持着不向曾炩投降。但是,现在他们的最后的一丝遮羞布都已经要被扯掉了,他们已经没有了再坚持下去的勇气。

杨凤和王当相互看了一眼,说道:“好吧,我们同意大帅的意见。但是,我们必须得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张燕说道:“这个,我会和征北将军讨论的。相信他不会拒绝。”

王当站在大堂之上,怒睁双目,一手拎着血淋淋的人头,一手拿着血淋淋的战刀,纵声狂吼:“还有谁?”

大堂内黄巾军首领们惊呆了,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不敢大喊大叫了。

“还有谁?”王当睚眦欲裂,再次吼道,“还……有……谁?”

大堂内死一般的寂静,气氛血腥而恐怖。

张燕面色苍白,眼睛内尽是悲哀和无奈,他真的不愿意对自己的兄弟们动手,可是,他们却是逼得他不得不动手。张白骑面无表情,两眼发呆,直勾勾地望着躺在地上的尸体。杨凤面带冷笑,颇有兴趣地看着王当手中的人头,好象要看清楚那人临死前的恐惧和痛苦一样。孙亲的双眼一霎不霎地望着对面黄巾军的大小首领,脸上浮出一丝阴阴的杀气。

张燕的侍卫长带着一帮侍卫迅速走近大堂,站在门外。许多士兵的武器上还在滴着鲜血。鲜血滴在檐下洁白的雪地上,显得异常的触目惊心。

死一般的寂静。

“还有谁?”王当睚眦欲裂,再次吼道,“还……有……谁?”

没有人敢回答。

王当冷笑着说:“好,既然没有人再有意见,那么就这么决定了。”

此时,这些黄巾军的大小首领的确不敢有意见了。投降曾炩,他们还有可能继续活下去。可是,要是不投降,他们马上就会死去。黄巾军的三大首领同时对他们动手,他们没有丝毫的幸免的可能。

曾炩收到了张燕从元氏城里射出来的降书,还有张角和张牛角的两封遗书。

曾炩仰天大笑,他终于将在九门城下的买卖连本带利的收回来了。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九章 平定冀州

(本书读者群:69204216,欢迎各位读者加入,多提意见,帮助雪恋把本书写的更好。雪恋这里给大力支持本书的读者们鞠躬了。另外,麻烦各位读者大大在点开本书的时候,顺便点击一下收藏的按钮,雪恋深表感激。))

中平元年三月二十日,冀州黄巾军大帅张燕率领元氏城三十二万黄巾军向曾炩投降。

三月二十一日,曾炩率领征北军铁骑进驻元氏城,开始整编投降的黄巾军。黄巾军降将张燕、杨凤、王当、张白骑、白绕、于毒、左彦、郭大贤、李大目、于氏根等都被曾炩留任军中,官职在都尉到校尉不等。

之后,曾炩派太史慈南下占领赵国,派吕布率领军队,收复常山国其余的未收复的县城。

四月一日,曾炩军完全平定常山国和赵国,而南方的魏郡则被原魏郡太守率领幸存的郡国兵收复。

其实,在张牛角率军北上之后,魏郡就已经没有剩下多少黄巾军了。不过,在之前,张牛角已经将魏郡的官军杀的差不多了。正是看出来魏郡的官军已经没有反击的实力,他这才抓紧时间北上,想一举击溃曾炩。

只是,他不但没有击溃曾炩,反倒是将自己的性命也送在了元氏城下。

曾炩率军歼灭黄巾军四十万,平定常山国和赵国的消息再一次在大汉的朝廷里选起了滔天巨浪。

中官们极力要求天子对曾炩进行封赏,而士族大臣们则是猛力弹劾曾炩大肆收录黄巾军降卒和降将是怀有造反的野心,宗室则是分成了两排,各执一词。一时间,朝廷里争的热火朝天。

最终,双方各自妥协,中官们不再坚持要对曾炩进行封赏,而士族大臣则是让天子给曾炩下了一道申斥的圣旨了事。

士族大臣也明白,曾炩并不想与他们闹翻,要不然,曾炩绝对不会驻兵赵国后就不再南下。

魏郡以南是士族大臣们的后花园,他们绝对不允许被别的势力的人所占据。

曾炩很清楚这种情况,所以,他吩咐太史慈,在占领赵国之后,绝对不准再南下魏郡半步,哪怕是魏郡太守邀请他前去平叛也不行。

士族的庞大势力在大汉国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许许多多有学问有影响力的人,无一不是出身于士族。他们有皇室宗亲,有官宦世家,有门阀豪族,每个势力都掌握着大汉国的权利和财富。所有的士族子弟们都在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整日忙碌着。

这样的庞大的势力,曾炩现在还没有和他们死磕的实力。即使现在曾炩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曾炩也不可能在现在就将他们连根拔起。虽然他们在不住的蚕食大汉国的血汗,但是大汉国如果没有了他们,立即就会彻底崩溃。

再一个就是现在曾炩的麾下的河北谋士,大多数都是出身士族家庭。如果曾炩过度打击士族阶层,绝对会酿成曾炩集团的内乱,这是曾炩所不想见到的。

现在曾炩正在努力使麾下的谋士们的家庭进行转型,让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将他们栓到自己的战车上。

这些谋士们的家族,都不算是大汉朝的顶级望族,他们在朝堂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们和朝廷里面的那些士族大臣并没有太多的共同点。而这些家族也是目睹了曾家在走上商途后的迅猛发展,也看见了这其中的机遇,在这些年里,他们基本上已经开始转型了。

曾炩相信,只要他们完成转型,他们就会被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而不会和自己出现矛盾,也就避免了曾炩集团的内乱。

当然,曾炩也清楚,这只是短期,或者是最近十来年的时间。到了后面,这些家族全部成为资本家之后,他们和曾炩之间同样会爆发冲突。因为资本家是世界上最贪婪的一类人,这是来自后世的曾炩最清楚的。像是曾炩这样的资本家,在世界上绝对是屈指可数的。这也是曾炩最先是出身社会底层,明白底层人民的疾苦的缘故。而第一次重生后,他的钱来的实在是太容易,再加上他对国家和民族怀有极度的忠诚和爱,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国家和民族。

不过,和他们发生直接冲突毕竟是在很多年之后,现在不用太过担心。现在曾炩想的是能团结他们的力量,尽快的取得事业的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