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吕布一样,文丑在演义里尚未出场前,就已经是名满天下。而获得这个荣誉,则需要经历多次残酷的战场考验。这些考验,演义不必提及。因为文丑称雄一方的时代,与三国时代还很遥远。他在演义里需要做的,只是一个陪衬,一个配角。在文丑短暂的一生中,结局是不光彩的。

看文丑的武艺,应该先将这个结局掩住。然后,留下来的就是文丑在最成熟期的武力表现了。文丑是个枪将。长枪与大刀不同,大刀的杀伤面积大,往往砍中一刀,非死即残。而长枪重量相对较轻,以刺杀为主。枪的杀伤面积小,所以,枪法尤其讲究准、快、狠。在演义里,虽然没有特别的刻画过文丑的枪法,但从他仅有的几场武斗中,却逐一的凸现出来。文丑和许楮不同,许楮突出的是力量,而文丑擅长的是武技。

文丑是个进攻型的武将,他的枪法最大的特点是“狠”。这在与公孙瓒一战中,表现的十分精彩。比起吕布战退公孙瓒,虽然多费了几个回合,但公孙瓒败给文丑,在形象上是非常屈辱的。

演义里形容他“弓箭尽失,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这里,真实的反映了文丑枪法的凶狠,以及公孙瓒内心在交手后的极度恐惧。这种狠法,在超流武将里算得上是独树一帜。这一点,同样一个公孙瓒,至少吕布没有做到。

其二,文丑的枪法在准确和快速上也做的不错。面对公孙手下四员健将的一齐出战,文丑没有给他们出手的机会,早早便刺一将下马,令其他三将“作鸟兽散”去。

在与一流武将的交手时,文丑的表现应该令人满意。虽然速败徐晃这一战例,在一些武评里提出了质疑。但如果当时文丑的部队没有上来,徐晃又能支持几十合呢?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合,因为文丑的枪够狠的了。所以说,文丑的武力需要张辽和徐晃的组合,才可能出现下风败退的可能。

但面对这种情况,文丑却做的太好了。他先是射倒张辽的战马,再从容击退挂了单的徐晃。这里,不能不让人对文丑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妙的射术拍案叫绝。

文丑是一个纯技术型的武将,在力量上相对较弱。在演义的几次战斗中,文丑没有生擒过对手,这是一个比较轻型的力量表现。这个弱点,直接影响到他与关羽交锋时的迅速落败。由于力量的先天不足,文丑重攻轻守,强调先发制人。

这在通常的情况下,即便遇到超流武将,文丑也能在前几十合之内抢得上风,甚至还能偶有杀机。但文丑的这个特点,也使他缺乏持久性。在超一流武将中,文丑的持久性应该是最差的。

在遇到关羽前,文丑耗费了本来就并不逞强的大量体力,这时的文丑已经不是最强,他缺乏耐力和力量。而关羽出现后,他的重兵刃以及过快的马速,又使得文丑在本身就相对较弱的防守上,遭遇了平生未有的巨大冲击。仅仅三合,文丑仅存的力量已经受不了。

而文丑是不喜欢防守的,现在再突然失了先手,文丑骄傲的心理优势一下便荡然无存,这就是“心怯”的由来。于是,文丑选择了“逃”,这肯定也是文丑没有过的经历,他不如徐晃、张颌,他没有“逃”的经验。所以,文丑便圆满的完成了自己在演义里的任务。

有趣的是,在关羽一生的战斗中,凭借马快而追上对手杀敌的,似乎只有文丑这个战例。从中可见,文丑对“逃”这个字上的领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当然,颜良之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丑的发挥。因为关羽的长相太容易辨认了。

文丑的结局,既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不小的客观理由。文丑的“心怯”不能忽视,但绝不能因为“心怯”把他一棍子打死。因为文丑在武斗上的高超造诣,是不能否认的。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二章 九门之战(一)

曾炩得到二将,喜不自胜。

这次他带来的军队是第一军和第三军以及一万无极卫,于是,曾炩爽快的让颜良做了太史慈的副手,让文丑做了吕布的副手,两人都是领校尉的军职。这样的事情,让一边的张纯很是吃味,自己手下的两个小小的都贼曹,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两千石的官员了。

颜良和文丑也是惊喜交加。本来,他们能加入征北将军府,成为曾炩这样一个英雄的手下就已经很满意了。他们以为能成为一个军司马就不错了,毕竟征北将军的麾下的人,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军功。

两人拜谢了曾炩,对曾炩更是感激的不得了。从心底里,他们发誓此生绝对的忠于曾炩。

大帐内,张牛角趴在案几上,就着微弱的烛光,看着一张破旧的绢制地图。张白骑就坐在他旁边。

张白骑原名叫张泽,字子荫,他过去曾经是冀州安平国的茂才(茂才和孝廉差不多,都是郡国向朝廷举荐的人才),很有学问,但他家境贫寒,没有门路,一直得不到任用。张泽善武,好打抱不平,为人仗义,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后来遇上张角,加入太平道教。他是太平道教七十二小渠帅之一。因为他喜欢骑一匹白马,所以黄巾军的士兵都叫他白马小帅。

张白骑本来在太原,黄巾军占领太原之后,张牛角让他带领两万大军前来支援冀州战场。

“子荫,斥候的消息准确吗?”张牛角抬起头来,小声问道。

“大帅请放心,我们的部队得到涿郡当地百姓的支持,消息来得快,来源也非常可靠。占领的征北军骑军的确已经赶到滹沱河边,估计现在正在渡河。”张白骑神色凝重地说道。

“我们没有和骑兵作战的经验,部队和他们接触,恐怕要吃亏。”张牛角缓缓说道,“七万骑兵,它的战斗力应该非常惊人。”

“怕什么,过去匈奴人,乌丸人,鲜卑人屡屡寇边,甚至十几万铁骑南下,汉军基本上都是死守城池或者闻风而逃,罕见和他们对决沙场的。但最后还不一样被我们大汉国的军队打败了。武帝时期,将军李陵以六千步卒从大漠回撤,匈奴人八万大军跟随围攻十几日不能破。可见骑兵肯定有骑兵的弱点,步兵有步兵的长处,只要应用得当,完全可以战胜敌人。大帅不要担心。”

张牛角看了一眼信心十足的张白骑,笑了起来。

“子荫好豪气。我们三十五万人,对付他七万骑兵在人数上的确占据绝对优势,虽然装备和实力都差一截,但是消灭他们应该没有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时间,我们拖不起。我们必须在五月之前拿下完整的常山国和赵国,将曾炩堵在这两国之外。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地盘生产粮食,我们黄巾军才不会挨饿。我希望能和他们在九门直接对决一战,一战定胜负。”

“敌人势弱,他们又非常狡猾,估计不会这么做的。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定会很快的回到中山国,留在滹沱河以西的汉军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人。看情形他们对守住九门没有信心,准备随时放弃常山国,和我军在无极城决战。”张白骑笑着说道,“上党郡的援军很快也要赶到,那样,我们就有四十万大军。曾炩留在冀州的十万大军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只要我们消灭了曾炩的这十万大军,那么,整个冀州都会是我们的了。”

可是他们忘记了张角兄弟留给他们的惨痛教训,仍是将军队的战斗力和军队的数量直接挂钩。这已经注定了他们的惨败的结局。

“燕子有消息吗?”张牛角接着问道

“褚帅的部队已经到达源氏,他现在正在等我们前去会合。”张白骑回答道。

黄巾军左校部队的行军节奏掌握的非常好,他们一直缓缓而行。左校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士兵们有旺盛的战斗力和充沛的体力,到了九门之后,可以迅速拿下城池。

今天,他们追着张纯的脚步,来到了白渠枝水的边上。

蓝色的天空,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白色的浮云三三两两,悠闲地飘在空中。花白的太阳娇弱无力,懒洋洋地望着下面一望无际的平原。

白渠枝水一带是一块巨大的平原,一块膏腴之地。

此时还是早春,地里的庄稼还没有开始下种。

左校站在大平原上,放眼四望,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舒畅和欢悦。那种空旷,那种雄浑的空旷,让人心旷神怡,忍不住要放声大喊。

他纵声狂呼起来:“苍天……已死……”

就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大地在震颤,感觉到太阳在抖动,感觉到天空在旋转。

**一般的马蹄声打破了平原上的宁静,也惊醒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左校。黄巾军的斥候们象惊弓之鸟一般,从大军的后方,从七八个不同的方向,狂奔而来。左校刚刚得到释放轻松惬意的心,猛然之间剧烈地跳动起来。大事,出了大事,这么多斥候同时跑回来,一定出了大事。

他默默地站在平原上,默默地望着疾驰而来的士兵,突然感觉到地面是真的在震动,而不是自己的幻觉。

他浑身打了一个激灵,猛地吼了一嗓子:“击鼓,准备迎敌。”

猛烈而激昂的战鼓声冲天而起,响彻了空旷的平原,回荡在空荡荡的天地之间。

“左帅,左帅,敌人的骑兵,敌人的骑兵……”最先到达的斥候浑身汗透,上气不接下气,吞吞吐吐。

左校面色如常,沉声问道:“多少人?”

“数不清,铺天盖地……”

“左帅,敌人的骑兵朝我们杀过来了……”其他的斥候陆续赶到,一个个面如土色,紧张地都喘不过气来。

“多少人?谁的旗帜?”左校不动声色,平静地问道。

“太多了,一眼望不到头。”

“是征北军,我看到了曾炩那个妖魔的战旗。”

“距离我们只有三里,只有三里路了。”

左校的心突然就沉了下去,一股凉意直冲脑门。征北将军?那个杀死大贤良师,杀死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的妖魔?

“你看清楚了?”左校的声音开始发抖,有激动,也有恐惧。

几个斥候一起点头,大声说道:“左帅,我们的确看清楚了,是征北军的骑兵。”

左校的心随着地面越来越强烈的震动几乎要跳出心脏。征北军,我们终于要和征北军对决了。名闻天下的曾炩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和这样的人对决,未尝不是一件人生的快事。如果能够站上了他,不仅为三位大人报了仇,我左校更会名扬天下,而黄巾军也将摧枯拉朽般的推翻腐朽的大汉国。

左校脸上显出一丝笑意。战,你死我活的惨战!

“传令,全军准备应战。

“三军立即密集布阵,梯次防御,纵深越长越好。”

“后军的长矛兵,盾牌兵立即集结到前军列阵,弓箭兵紧随其后。”

“把所有车辆都推到最前面去,组成车阵。”

战鼓声一阵密似一阵,从大军的各个角落里不停地响起,此起彼伏。各色战旗在空中飞舞,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传令兵就象暴雨来临前田野上的飞燕一般,在大军摆下的阵势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

左校连续下达命令,一道接一道的命令。

此刻他心如止水,再也不泛波澜。他一直望着大平原上的天际之间,期盼着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远处的地平线就是蓝色和黑色的分界线,泾渭分明。

下午的风稍稍有些大,寒意十足,旌旗飘扬之间发出巨大的啪啪声。黄色的长巾不时被风吹到脸上,柔和而温暖,这让左校想起了张角,想起了张角的微笑,想起了他温和的声音。他的心颤栗起来。

张角的死,间接导致了黄巾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内,瞬间分崩离析了,失败了。他生前想创造一片人间乐土的梦想随着他的死去成了南柯一梦。千千万万的百姓,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张角身上的百姓,突然之间再次失去了所有的希望,重新跌回到无边的黑暗和苦难里。

左校抬起头来,望着蓝色的天空,望着无尽的苍穹,眼睛里充满了绝望。

为什么?为什么苍天如此不公?天下这么多的百姓在受苦受难,他为什么视而不见?天下的恶人那么多,他为什么还要保护他们,继续残害可怜的百姓?他为什么还要夺去天下苍生唯一的希望?

轰鸣声渐渐可闻,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巨大。

左校突然猛踢马腹,沿着大军的前沿阵地飞奔起来。

他高举黄色天字大旗,纵声狂呼:“苍天……已死……”

黄巾士兵们同声呼应,“黄天当立……”

声音霎时间响彻平原,响彻天空,传去很远很远。

随之所有的士兵都竭力高呼起来:“苍天已死……”

天地之间突然冲出一杆大旗,一杆黑色的汉字大旗。它就象幽灵一般,破天而出。接着密密麻麻的骑兵战士涌了出来。

“擂鼓……应战……”

左校用尽全身力气挥舞着黄巾战旗,策马狂奔,嘴里不停的高声叫喊着。

黄巾官兵们在主帅的连番鼓动之下,在战鼓的激励之下,一个个热血沸腾,士气如虹,视死如归。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三章 九门之战(二)

曾炩接到斥候的消息,内心狂喜。

人要是走运,那运气就象洪水猛兽一样,挡都挡不住。

能够如愿以偿的在华北平原上截住左校的黄巾军,这本来就是一种奢望。骑兵在平原上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所有优势和长处,对步兵,尤其是象黄巾军这样缺乏足够训练的步兵,可以尽情的展开攻击和杀戮。奢望能够变成现实,这就是奇迹。

没有那个疯子会让五万步兵在平原上对阵七万铁骑,除非在绝对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现在就是这样,左校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挽救自己的部队。

他一直以为曾炩的军队还没有进入常山国,所以,他才敢率领军队狂追张纯。左校认为,只要先曾炩一步攻下九门,那么必能将曾炩挡在常山国之外。

但是,事实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曾炩已经带着七万精锐骑兵过了九门,已经不声不响的杀到了他们面前。

曾炩的骑兵大军排成整齐的队列,飞速奔驰在无边的平原上,不急不慢,远远看上去,就象迎面扑来的汹涌波涛,起伏之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之声,其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好象都要随着这惊天动地的一击彻底爆发。

左校面色苍白,无可奈何地望着天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