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业三国-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肃见高顺仍在沉吟,再劝道:“主公再三交待,征服人心是百年大计,仓促不得,此刻宣威于兖州,是为了让我商队来往不受欺凌;迁徙部分百姓,是为了让兖州人有切身体会,有具体比较,知道何种政策更能使百姓安居乐业,高将军,过犹不及,冬季已来临,若我等悍然拿下兖州,百姓今年怎么过冬?背上了这个包袱,主公的南下计划就要受到影响。”   
  望着大开的城门,高顺深吸一口气:“好,命令第三军团入城,控制城门,尽量别与曹军冲突,骑军入城搜索……对了,根据情报,我们主要去城南搜索,但有购买吕布俘虏的豪门,必须亲自叫来那些家奴,一个个问清楚。”   
  沉闷的马蹄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回荡,相伴的是整齐的脚步声,濮阳城内两支军队相对而行,骑兵速度快,高顺虽是后入城,但却后发先至,士兵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嗓子里憋好了欢呼声,就等双方回合的那一刻。   
  远远的,高顺向周瑜伸出了手,嘴角蠕动,欢迎的话已到了唇边——豁然间,三声清越的“嗡……嗡……嗡”声响起,那每一声都落在马蹄与脚步的间歇中,似一个人背手而立渐行渐进的脚步声,一声声落在人心坎里,直指人心。   
  高顺愕然止步,周瑜侧耳倾听。   
  几声细碎的琴音接踵而至,仿佛在低声倾诉,如诗如梦的琴音是从街边一个紧闭的门扉里响起,琴音中包含着一个满腔悲愤的人压抑不住的苍凉。   
  那时,初雪过后,蓝蓝的天上飘着一些轻絮般的白云,无人的大街刮着些微风,冬日的阳光慈爱的萨在士兵身上,那并不是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那是一个懒洋洋的下午,随着琴音响起,清风,流云,松涛,月色,水光,干戈,杀伐扑面而来。   
  音乐的节奏大起大落,忽婉转,忽雄奇,时如金石裂帛,时如秋风萧瑟,草木皆兵;时而骤风暴雨,山崩地陷;时而猿啼鹤唳,泉声呜咽;其怨恨凄恻之处,如幽冥鬼神之声,言语冷清,极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分批灿烂,戈矛纵横,其变化之强烈,令听者感到内心冰炭交加,瞬息之间体验升天坠地。   
  琴音渺渺而绝,大街上,士兵驻枪而立,听得如痴如醉,琴音过后半晌,士兵尚不敢大声喘息,唯恐惊扰琴声。   
  高顺惊问:“人何人?曲何曲?”   
  门扉紧闭,无人回答。   
  周瑜与高顺互视一眼,提气扬声问:“曲可是《广陵散》,人可是雅乐郎杜夔杜大人?”   
  门中传来“仙翁”,“仙翁”两下琴声,似在赞许。   
  杜夔,汉灵帝时任雅乐郎,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稽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的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至今谱犹存,曹操喜欢歌赋,《三国志》注引《魏书》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董卓迁都,洛阳大乱,杜夔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令其创制雅乐。   
  史书《乐记》认为,汉代以前,秦渠的传授完全依靠口传心授,好了汉魏之交,随着曹操、曹丕父子两代努力,最终由著名音乐家荀勖完成了音律的制定,中国从此有了严格的音律。   
  悲愤的曹操下了城头,半路拐入杜夔府,感同身受的杜夔为他弹起了名传千古的《广陵散》,这是一曲歌颂古代义士的悲歌,旋律激昂,慷慨,他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   
  按照所述,《广陵散》最初的名字应该是“聂政刺韩王”,是在楚地(广陵)流传的楚韵,它将的是聂政的父亲是韩国造剑工匠,造剑误了工期(违犯合同法)被韩王所杀……当时的法律如此,韩王爱听音乐,为了报父仇(挑战既成的法律,聂政出外学琴,离家漆身,吞炭变嗓,毁容缺齿,学成之后,他在韩王宫外弹琴,引得韩王招聂政进宫,聂政将刀藏入琴,当韩王聚精会神听琴时,拔出刀来刺死韩王,然后自杀。   
  聂政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自杀袭击者,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史记》记载,聂政刺杀的是韩湘韩傀,不是韩王,他父亲的死,判决者和执行者都不是韩傀……一个小工匠轮不到相国亲自判决,同时,韩傀也不是那条法律的制定者。   
  这首乐曲的灵魂是“仇恨”,为了宣泄仇恨,聂政不惜离家漆身,吞炭变嗓,毁容缺齿,这正适合曹操当前的心境,音乐声中,曹操心中一片宁静,脸上无限祥和,眼前仿佛有鳗池睡莲在悄悄开放,他眯着眼睛什么也不想,什么是凶恶?什么是狰狞?什么是死亡?那金属的撞击声做着回答,那是慑人魂魄的声音,那声音将他的身影幻化成一团光芒。   
  门外,高顺跳下战马,顺手把发呆的太史慈也拽了下来,低声道:“城内有大雅之人,诸军不得放肆,传我令:命令军士们牵马而行,立即退出城外。”   
  周瑜死命点头,附和道:“向下传,命令士兵们放轻脚步,立即出城扎营。”   
  青州兵令行禁止,调转方向,放轻脚步,在太史慈的引领下,加快脚程自东门出城。   
  等众人皆已散去,高顺与周瑜相视一眼,中紧闭的门扉深深一揖,转身离去。   
  门内,“铛……铛……铛”的三声琴音直冲云霄,一个苍老的声音随后传来:“来者可是蔡琰之夫?”   
  周瑜差点笑出声来,这个杜夔真是门缝里看人,高顺堂堂雷骑统领,青州第一将,出云属国伯爵,迁安城主,又号称“天下第一破阵勇士”,杜夔问起来,只淡淡的说——“蔡琰之夫”。   
  蔡邕所作琴曲“蔡氏五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这组琴曲和稽康所作的“稽氏四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蔡琰自小受乃父熏陶,琴技造诣非同一般,在当时,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的情况之下,高顺也只有这点被杜夔看上,故而不忍错过。   
  高顺恭敬的向紧闭的大门拱手,答:“正是,今日小子无礼,冲撞长者,顺已令军士们退出城外,甲胄在身,不敢打扰,明日必登门赔罪。”   
  门内再次传出声音:“另一位何人也?能听出老夫的琴音,也是雅人,敢问阁下高姓?”   
  周瑜自得的回答:“江东周郎。”   
  门内老者动容,再问:“可是‘曲有误,周郎顾’的江东周郎吗?”   
  周瑜敛容深施一礼,答:“正是,今日听得杜老仙曲,冒犯之处还请原谅,瑜改日必与高将军联袂登门赔罪。”   
  门内沉吟一会儿,决断地说:“带琴来。”   
  …………   
  一曲退敌,《广陵散》的魅力竟至于斯。   
  *******************************   
  青州广绕城,随着刘备暴怒,众人皆立起,叉手而立。   
  这几年,随着刘备占领的疆域越来越大,威严似乎也越来越让人战栗。众臣之中,想劝解刘备割据称王,或者独霸天下,或者自立为皇的人越来越多,沮绶田丰也常常有意识的培养刘备的王者之气,并不时用语言试探刘备的心意。可没想到,刘备的怒火竟如此浓烈。   
  刘备所想到的是,周瑜是自己寄托厚望的军师接班人,放他出去就是为了积累军功,如果他真的才掌军队就私售军械,虽然对自己的旧主是体现了忠诚,但对青州的律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兵者,凶器也,军权是刘备极在意的权力,历经几次军制改革,把军队和后勤供应完全分离,将军队国家化,甚至连关羽、张飞都不停的调来调去,就是为了防止将领将军队私有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实在是想不通周瑜会钻了哪里的空子……这对自己的智力是个挑战。   
  如果他真能说动士兵出售手中兵器,对自己的威信也是个挑战。   
  “绝不宽容”,刘备咬牙切齿的说。   
  田畴建议:“计算时间,文聘的船队应该到了扬州,若周瑜真的盗卖军械,是否通知文聘,让他乘势抓捕孙策,两相对质。”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二十六节    
  刘备听见田畴的建议,突然冷静下来,无力的摆摆手,示意各位大臣也都坐下。内心感到格外悲凉、孤独。   
  在初始的创业艰难过后,群臣们开始享受获得的利益。随着管辖的疆域越来与大,他们“不臣”之心越发炽烈,逮着机会,他们就背后做点小动作,扩张青州势力,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刘备一步步迈向王座。   
  最初,这种扩张欲望与青州的发展史一致的,得到了刘备的默许与纵容,可现在这种主张已对刘备产生了威胁。   
  中国文化中有着强烈的“取而代之”的思想,这种思想导致社会潜伏着浓烈的动乱危机。臣子势力大了,不做皇帝似乎对不起自己。皇帝逮着机会,不杀这样的臣子也对不起自己。由此,屠杀功臣成了必然。随后,我们民族的扩张欲望被彻底阉割,要么弑上,要么被杀,改朝换代就如此交替。新上来的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巩固自己的皇位,屠杀功臣,民族的力量就这样在内争中消耗……。   
  这几年,随着自己的势力扩张,臣下们的野心也逐渐显露,成为开国功臣的想法时时诱惑着他们,他们不停的寻找机会攻击曹操、孙策这两个南北最大的军阀势力,想扫清通向皇位的一切障碍,造成既成事实。这种想法虽表面上是为了刘备着想,故此,在上层官员中颇有支持者。可是,这种作为已威胁到青州的长远战略,甚至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使刘备本身都处于威胁之下。   
  周瑜用兵虽然爱行险,可刘备对军队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密,即使他敢行险私售旧主军械,以青州兵的组织纪律性,周瑜有本事在短短半年内说动上百士兵吗?   
  如果不是田畴急切的想把这件事与孙策挂上钩,也许还引不起刘备的警惕,等刘备冷静下来,细细一推敲,发现这事绝非那么简单。   
  “说到周瑜,我突然想起,我本来安排徐庶从西河接应周瑜,为何徐庶没有行动?”刘备沉声问。   
  沮绶低头整理着文件,回答:“兖州百姓迁入西河,诸事繁杂,徐庶暂时离不开。再者,我们自造的船只全部让周瑜带走,黄河即将结冻,民船担心困在潼关有去无回,不愿接受雇佣。这件事已向主公汇报过,主公当时不许强征民船,故此我们无法接应周瑜。”   
  刘备手指无意识的敲打着桌子,心底暗自发寒。   
  当时,自己正在龙口港关注文聘南下船队的训练,都督府派出荀彧这个新手来个自己汇报,只说到无法征集民船,让自己决断,却只字没提接应周瑜之事。从这个小动作来看,周瑜私售军械之事,或许有,或许无,但此事的目标不是周瑜,而是南方孙策。   
  刘备摇了摇头。压住怒火:“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青州的攻势杂乱了许多,军队似乎在茫无头绪的乱撞。我本想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让都督府参谋人员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可惜,你们这段时间所作所为令我失望。   
  我出兵潼关,本来也没打算接回皇帝来,所以,我曾事先交待过周瑜,事不可为就可自行退兵。皇帝的御驾每天走多少里是有规定的,走什么样的御道也有规定。在没有解决弘农张济之前,孤军深入的周瑜不可能带着皇帝,一边为皇帝整修着道路,一边慢悠悠的越过虎视眈眈的张济、曹操、张扬、吕布等人的领地,进入青州。   
  更何况,洛阳还有我的老师卢植在,他要截下皇帝,连我都没脾气。   
  所以,沮公所想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我青州现在根本没有机会实施,也不可能实施。   
  最初,我让周瑜突入潼关的目的,不是带皇帝一同归来,而是震慑凉州兵,让他们不敢继续煎迫皇室。这也就是周瑜在皇帝接近潼关的情况下,突然撤军的原因——因为我已经事先在界休交待过了,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之下,我军绝不为他人做嫁衣裳。”   
  皇权的威力,没有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的。皇帝是最大的奴隶主,生杀予夺全由他的心情,你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的,你所有的努力与汗水都是皇帝的,皇帝索要,是他看得起你,你敢不献,是大不敬的“不贡”之罪,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天之子”,反抗老天,这是大逆。   
  在皇权没有彻底削弱的情况下,皇帝绝不会与百姓妥协——就算是皇帝肯,那些为道士也不会肯。只有在皇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愿意承认老百姓也是与自己同样的人类,又享有自己合法劳动所得的权利,不是他可以予取予夺的下贱奴隶,同意自己在享用老百姓供奉时,也应该为老百姓尽义务。然后,通过与皇帝鉴定法律条文的约定——勒石公证。青州的各项政策改革,才会以全国大法的形式,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   
  在此之前,刘备宁肯保持一种孤傲的割据,全力经营青、冀、幽、并斯州以及附属四国(韩国、九洲国、辽国、镂方国)。用自己强蛮的态度,保护这些百姓不受皇权的掠夺。用一代人的时间,给四州四国百姓灌输新的理念。让这些百姓有胆量捍卫自己的利益,即使皇权也无法掠夺。   
  然后,再用四州、四国百姓的富饶强盛,自下而上的产生变革思想,动摇自古以来的治国方略。让变革思想有学者那里自发的产生,便开始翘首企盼。   
  另一方面,只有创立一种体制内进行变革的先例,才会让今后的改革变得不那么血淋淋,不那么你死我活。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产生一种自我更新机制,才会产生一种包容机制:政治理念虽然不同,但民族的英才不会在政见之争中被肉体毁灭。也就是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但你有自己说话的权利。   
  如此,我们民族的每一份力量都被集合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