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6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府拥立明神宗之孙朱由榔称帝,改元永历,宣称继承大明王朝,要行复明之举。

可笑的是就在朱由榔在肇庆府称帝的同时,福建巡抚张肯唐以及福建总兵郑芝龙却在福建漳州府,将唐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扶了出来,在漳州府称帝,改元绍武。

这一下南方可就热闹了!小小的南方诸省,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不管是自称永历皇帝的朱由榔,还是自称绍武皇帝的朱聿鐭,都宣称他们才能继承大统,是合法的大明皇帝,而且两方各自都因为自己的利益,都互相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于是这俩新登基的南明新皇,在登基之后,各自都组建了一个班底,分别设立了全套的官员,成立了他们的小朝廷。

这俩小朝廷成立之后,并没有立即集结兵力北上对大中控制区发动进攻,抑或是做好防守的准备,相反为了争夺这个名分,倒是两方相互之间,各自调动兵马,开始攻打起了对方。

这一下把大中朝这边给搞糊涂了,不管是付德明还是李进德,抑或是牛金星等大中朝的重臣,都为此面面相觑,又对此是哭笑不得。

于是以付德明为首的诸臣,赶忙将这件事写成奏章,派人八百里加急报送往了北京,肖天健这才在北京得知了消息。

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肖天健最担心的并不是李自成的问题,说起来李自成在陕西蹦跶的挺欢,号称拥兵四十万,但是肖天健已经从田见秀那里了解到了李自成那四十万大顺军都是什么货色,所以有第一镇军和第二镇军配合入陕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进剿,以其现有的兵力和素质,干掉大顺军根本就不在话下。

但是肖天健最担心的却还是南方诸省的问题,要知道历史上清兵入关之后,南明在南方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云南、广西、福建山林众多,而且少数民族也相当多,很不容易将其剿灭。

特别是郑氏集团,他们陆上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却控制着大海的海路,其麾下的水师相当厉害,一旦福建不保,他们还可以退守台湾,历史上清朝收复台湾,就已经是康熙二十三年的事情了,那距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年之后了!

四十多年呀!肖天健自己都没信心能活到那个时候,这四十多年对于中华来说,是何其宝贵的四十多年,等到四十多年之后,这世界各地早就被西方国家给瓜分的差不多了,中华到那个时候再进入大海,黄瓜菜都凉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二章 后手

所以别看肖天健领兵北伐,但是对于福建一带的郑氏集团的关注却从未放松过,在他刚刚拿下南京,并且立国称帝的时候,肖天健已经开始安排大量的特情处的细作南下进入到了福建以及两广等地,开始搜集那边的情报,并且开始了暗中分化郑氏集团的力量,怕的就是郑氏集团不肯投降他大中朝,今后利用他们的海上优势力量,和大中朝作对。

现如今郑芝龙却还是在福建扶植起了一个朱家后裔,看来最起码现在郑氏集团没有打算要投顺他大中朝了,这件事就麻烦大了。

所以肖天健在得知了消息之后,一刻都没敢休息,立即将北方的事情安排了一下之后,马上便带上刘耀本的近卫第二师离开了北京城,赶往通州在那里分批坐船,顺大运河南下赶往了他的大中朝临都南京。

不过为了保证北方的军力不会因为近卫第二师南下被大幅削弱,肖天健临行之前,命令刘耀本将近卫第二师的大部分火器装备也留在了京师,移交给了罗立,用以充实北方战区的新编兵马,至于近卫第二师的装备好说,南下之后,很快便可以在南京一带重新武装起来,如此还省去了不少运输的麻烦。

对于北方战区来说,因为大中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击败了明朝的残余兵力,并且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南下的大批建奴军,所以令京辅之地除了个别的地方之外,没有再遭受太重的兵祸,特别是轻松拿下的京师,保存了京城内的不少原来明朝兵仗局的工坊也没有破坏,大批京城内的工匠还留在京城,这些工匠可是眼下的国宝,其中手艺高明的工匠起码有两千人以上,肖天健入京之后第一时间,便下旨厚待这些兵仗局工匠,包括管理兵仗局的一些太监也予以了保护,在京城内局势刚刚稳定下来,便下旨将京师兵仗局改为了大中北方军工厂,并且下旨拨银,开始恢复生产,原兵仗局下的工匠,每个人先发给五两银子和部分粮食,让这些工匠们安心下来,开始转而为大中朝做事。

同时下旨将原来各地的匠作营,全部划归于工部之下,并且将其改称为军工厂,在工部之下,成立起了一个军工部,统管各地的的军工生产,满足各地军队的需求,军队自身今后不得控制兵器生产,而是要按照兵部下设的总后勤部统一调拨,如此一来,更加强了对各地军队的控制,另一方面也理顺了各部的管理关系。

经过肖天健的调整之后,大中朝形成了军队需要武器,先是由诸军提出要求,递交给总后勤部审批,总后勤部审批之后,交给兵部列出计划,然后提交给肖天健批阅,然后交户部下拨资金,再交给工部进行生产,最后交付给总后勤部,如此一来,各地诸军想要私自扩兵,除了要接受户部的监察之外,武器也无法自行解决,这就防止了诸军大将拥兵自重,出现地方军阀的情况。

所以经过调整之后,北方的兵工生产很快便会上轨道,短时间之内,便基本上可以保证北方军队建设的需要,不再继续依靠南方各地的物资支持了,这也为今后大中朝发动辽东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肖天健在刘泽清投降之后,还没有忘记派出了使臣,携带上了他一道密旨前往登州乘船出海,潜至朝鲜登陆,想办法暗中联络朝鲜的王公大臣,传旨给朝鲜国王,告知其大明已亡,今后中国将是大中朝来统治,令其今后不得再听命于建奴的役使,调派朝鲜兵帮助建奴侵犯大中朝,同时安抚高丽国王,大中朝在做好准备之后,便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国王将建奴逐出朝鲜,并且对朝鲜提供保护,但是眼下如果朝鲜无法和建奴对抗的话,也需先对其虚以委蛇,尽量减少对建奴提供各种物资帮助,等候下一步大中朝的行动。

当然肖天健也没忘记那些蒙古诸部,在结束了山海关之战以后,他便立即下诏,彻底封闭张家口,停止一切对关外的互市,并且下旨抓捕了一大批这些年暗通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贾,彻底抄没其家产,并且下旨处斩了一大批私通建奴的商贾,彻底断掉对关外一切的货物交易。

但是同时肖天健又令李信和冯卫汉,在俘虏的蒙古兵将之中,挑选出一批愿意投降大中朝的蒙古族人,厚待他们,然后将他们分批派回到蒙古草原之中,去联络蒙古诸部,告知蒙古诸部,大中朝愿意跟他们和平共处,只要他们今后不再听命于建奴的调遣,不再给建奴当狗腿子,那么大中朝今后可以优待他们,在大同府一带,为他们开放互市,放开茶叶和食盐以及粮食的限制,令其以马匹、牛羊等物以易货形势,和大中朝进行交易,同时大中朝也以“公平”的价钱,来与之互通有无。

其实肖天健在到了这个时代之后,通过收集各方的情况,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明末边患日重的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明朝晚期的时候,错误的采取了对待北方诸部的政策,关闭互市,不许向关外输出茶叶和食盐等物,这种政策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无疑是非常重的打击,茶叶对于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明朝停止朝他们输出茶叶,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所以蒙古人才会大举跟着建奴袭扰大明边境,这也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所以肖天健这一次在攻占了大明京师,稳定住了北方形势之后,当然不会忘了朝鲜和蒙古人眼下这建奴的两大帮凶,对于这两个帮凶,肖天健短时间之内,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他们,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建奴内部进行分化他们,让蒙古诸部今后不再听从建奴的使唤,充当建奴的狗腿子,另外也迫使朝鲜国王,今后不再听从建奴的使唤,从建奴的东西两面,先给建奴制造出一些麻烦,省的这两年时间,建奴在辽东又重新复振,抑或是吃饱了之后,又南下给大中朝找麻烦。

当然他之所以能这么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手中有足够的武力威慑,通州和山海关两战之后,大中军向建奴展示出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这两战下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蒙古诸部,而且通过这两场大战,也让蒙古人和朝鲜人彻底尝到了大中军的厉害,了解到了其实建奴并不算什么,别看他建奴可以欺负欺负大明王朝,但是碰上了大中朝,他们绝对没有便宜可占。

既然跟着建奴主子,已经没有便宜可占了,谁还会跟着建奴再卖命呢?更何况建奴吃了这么大的亏,跑回辽东之后,这次买卖亏空太大,又没法再南下找汉人报销,回去之后,肯定要转嫁损失,加强对蒙古诸部和朝鲜的盘剥,如此一来,肖天健相信,抛出这些诱饵之后,不管是朝鲜人还是蒙古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所以别看眼下他没空去收拾建奴,但是起码也可以让建奴这两年过不上安稳日子了。

所以说肖天健在听闻南方的事情之后,这才敢将精锐的近卫第二师从北方抽调出来,挥师南下,有了这两个月时间在北方铺垫的这些事情之后,他相信短时间之内,建奴是已经没有能力再给他大中朝填麻烦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返南京

肖天健离京之后,沿运河南下,一路看到随着大明的覆亡之后,运河沿线的局势也在迅速的安定下来,而且在沿线大中军加大清剿之后,运河上的航运安全也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了。

另外沿途先前被淤塞的一些河段,各地的大中军官员们也正在召集民夫进行清淤疏浚,如此一来,使得运河航运恢复很快,一路南下,可以见到大批南方的漕船首尾相连,正在沿着运河北上,将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到了北方,就连一些江淮一带的商贾,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着手雇船,将一些南方的物资朝着北方贩卖,以此来获取利润,这对于肖天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虽然这些年来,肖天健没少抢劫一些商贾,甚至于抄家灭门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肖天健却并没有想过,就此将天下富商以及地主一网打尽,一个国家的兴荣,单凭小农经济是不成的,商业对于国家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虽然他在起兵造反的时候,抢过不少的商贾,可是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毕竟他要维持那么多兵马的运转,先期不靠着抢劫,也无法生存下来,更何况他抢一些大商贾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罪恶感,在这个时代大商贾的背后,无不站着一个甚至是一群的达官贵人,他们的财富积累起来可以说是通过的罪恶手段才完成的,现如今肖天健拿来造反,所以并不算过分。

但是对于小商小贩,他却还是尽可能的给予保护的,凡是他每下一城之后,抢劫基本上都是有目标有组织的,很少出现对于普通百姓抑或是小商小贩的事件,而且每下一城只要稍微稳定下来之后,他都要鼓励商贩立即恢复经营,并且还尽量的给予一些扶植,让商业和手工业恢复的快一些。

而这个时代决不能小看这些小商小贩的能力,他们之中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抓住机会,迅速的捞到第一桶金壮大起来,这些人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可以加大各地的物资的流转,并且通过他们的经营,将手工业也同时带动起来,将一些社会上的闲散劳力给吸纳掉,除了可以让大中朝收取税金之外,隐性的收获更大,那就是可以尽快的使一些失去土地的闲散人员,找到吃饭的门路,彻底的安稳下来。

而且肖天健从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便很注意土地的政策,一方面他通过抄没达官贵人以及皇亲国戚的土地,来将这些社会的蛀虫社会的身体上除掉,使得土地可以回转到普通百姓手中,这样除了获取了民心之外,还安置了大量失地的农民,使之回到了土地上,重新固定下来,控制住了他们的流动性,恢复了社会安定,同时也使得各地遭受天灾战祸而受到重创的农业经济可以得以快速的恢复,因为战祸而撂荒的土地迅速的被复耕,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充足的粮食供应。

这一点从他控制河南之后的这三四年年时间便可以看出来,虽然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还存在,河南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旱灾抑或是涝灾,可是在他的治理之下,河南却基本上再也没有出现大乱抑或是饿殍遍地的情况,原来大面积撂荒的土地,被迅速的通过各种方式,发放到了因为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农民手中,于是整个河南境内各地的农业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再加上高产量的地瓜和高产耐旱玉米的推广种植,特别是自从去年之后,河南所产的粮食不但满足了河南境内百姓的所需,还开始产生出了大批盈余,大大的支持了前刑天军的需要。

而湖广更不用说了,本来湖广就受到小冰川时期的影响比较小,土地相对于河南要肥沃许多,再加上气候也算是比较风调雨顺,人口也相对于比较密集,所以自从两年前大中军控制了湖广之后,湖广的农业恢复比起河南更是好的许多,这一次大中军北伐,所耗费的粮食,便主要出自湖广一带,要不是湖广的话,大中军这一次如此规模的北伐行动,根本就无法成行,而且这还不算,湖广河南所富裕出的粮食,不但满足了大中军的需要,另外还大批北运,缓解了饱受战祸的北方粮荒,对于肖天健拿下北京之后,得以迅速恢复北方安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南直隶一带也本来就相当富庶,粮食产量也相当不低,只要社会稍微安定下来之后,中国那些勤恳到了极点的农民们,便会立即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不用怎么去鼓动他们,他们便会自发的迅速的投身到属于他们的农田之中,所以别看南直隶肖天健控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南直隶一带的农业经济恢复的速度,却比起河南还要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