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6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般的炮火,这一次虽然他们撤至锦州一带,做好了决死之战的准备,但是这帮奴酋们都心中没底,不知道他们能否守得住这里,现如今他们的老本几乎都快蚀光了,本来被他们视作依仗的那些红衣大炮,现如今剩下的是寥寥无几,而想想大中军之中所拥有的那些数量巨大的重炮,他们作为吃过大亏的人,岂能不怕?所以当听闻大中军撤兵的消息之后,所有建奴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可是皇太极依旧不敢彻底放心,生怕这又是大中军的奸计,为此专门派出了一批游骑跑到宁远城一带查探消息,当游骑返回之后,告知皇太极,确实大中军已经收兵,返回到了宁远一带,正在宁远一带休整,皇太极这才彻底放心下来,暗呼侥幸。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零八章 奏凯入关

而此时的宁远城已经算不上是一座城了,建奴军南下攻打宁远城,洪承畴率兵死守宁远,建奴猛攻近月时间,最终攻克宁远城,这近一个月时间,建奴用重炮猛轰宁远城,几乎将宁远城城墙外部包裹的城砖全部剥去,城墙更是大量坍塌,几乎彻底失去了保护这座城池的能力。

而建奴破城之后,更是血洗宁远城,将城内军民几乎尽数屠杀,所以此时的宁远已经彻底变成了废墟。

就连周边那些村落也基本上全被建奴毁去,百姓逃的逃,被抓的抓,被杀的杀,周边方圆几十里之内,几乎再无人烟。

罗立虽然被受命镇守宁远,但是这样的城池想要作为屯驻之地,是根本不现实的,如果不修复宁远城的话,这个冬天恐怕他们都无法撑过去。

所以肖天健很清楚罗立面临的困难,在下旨令罗立镇守宁远的时候,肖天健同时下旨,从各军之中抽调精兵,将罗立的第一近卫师补齐,将他们扩充为拥有六个步军营,一个辎兵营三个骑兵营,一个重炮营和一个工兵营的超大规模,拥有兵力一万五千人,同时将沿途缴获的建奴的重炮以及缴获建奴军的粮秣物资,也全部留给了罗立使用,使之拥有十分强悍的火力。

在肖天健领兵返回山海关,在临行之前肖天健还特令诸军,将随行携带的粮秣弹药都匀出一大半,留给了罗立,保证罗立所部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并且令徐以显留下辅助罗立,镇守宁远城。

至于罗立送走了肖天健以及诸军之后,则在徐以显的建议之下,先派部分兵将,进驻到了觉华岛上,并且将留下的大批物资,都留在了觉华岛上,并且令这部分兵将在觉华岛就地构筑工事。

而他本人则率领一万多兵将,驻扎在了宁远城外,就地构筑临时性的工事,并且开始着手修复宁远城,争取抢在入冬之前,恢复宁远城的守御能力。

至于肖天健率部返回山海关之后,立即便命卢象升留在山海关,同时将又留给了卢象升三千大中军兵马,令其立即和吴襄在山海关招募民壮,在大中军的护送之下出关奔赴宁远城,作为劳力帮助罗立抢修宁远城,而吴襄则继续领以前的旧部,镇守山海关,一方面负责保障山海关至宁远的后勤线路,另一方面防备建奴再次掉头杀回山海关。

肖天健同时令卢象升和吴襄他们,在入冬之前,在山海关外,修复被建奴破坏的前屯卫、后屯卫、高台堡等地卫城,并且在通往宁远城的道路上,每隔三十里建立一座小型兵站,每隔两个小兵站,建立一个中型兵站,并且派兵驻防,作为联系宁远城保障宁远罗立守军后勤补给线的要点,总之一切要抢在入冬之前完成,确保入冬之后罗立所部可以在宁远囤积下足够越冬的物资。

关内那些逃回来的民众得知消息之后,当即便有大批民众应募,带上了各种工具之后,出关赶往了宁远。

大中军在肖天健的率领下,在山海关击败建奴大军,并且歼灭建奴数万人马的消息立即不胫而走,飞一般的传遍了整个京畿一带,彻底的让京畿一带的民众们把心放在了肚子里面,无数人奔走相庆,将这个消息传向了更远的地方。

关内北方的民众算是彻底服了,大明朝这么多年来,几乎倾尽国力,前前后后投入到关外战场上近百万的兵马,却对建奴毫无办法,还被建奴打的是落花流水,可是大中军这才刚刚北上来到山海关,便一下将建奴打了个屁滚尿流,还干掉了大批建奴大军,把想要再一次破关而入的建奴大军,一头便撞回了关外去,使之最起码在短时间之内,不敢再觊觎关内了。

这样的消息对于屡遭建奴祸害的北方民众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就连一些地方士绅,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转变了对大中军的态度,不再敌视大中军了。

其实百姓考虑问题非常简单,他们只想要一个可以安稳生活的家园,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穷一点到不可怕,最起码不要让他们整日里担惊受怕,生怕建奴破关而入,抓他们为奴,屠杀他们就行。

所以得知消息的民众,在听闻大中皇帝此时领兵返回关内,开始朝着京师行来的时候,非但没有闻风而逃抑或是抄家伙跟大中军为敌,相反很多民众甚至于士绅,都主动拿出了家中的酒浆美食,跑到了路边,迎接大中军,为大中军祝捷。

随着肖天健在锦州外围停止了对建奴大军的追击,并且收兵回撤之后,建奴一方也没有再做什么动作,大中军放弃追击他们,已经让他们长松一口气了,虽然皇太极派出的游骑探知,大中军收兵之后,很快便仅仅在宁远城一带留下了不足两万大中军,其余的皆随大中皇帝返回了山海关,但是皇太极还是没有下令,再趁着这个机会发兵攻打留下的罗立所部。

当初他们南下的时候,洪承畴也仅仅是凭借着两万多官军,便死守了宁远城近月时间,现在换成了大中军的精锐兵马之后,他也没有信心就能轻松吃下这支留在宁远的大中军。

现如今大中军能撤回山海关,他们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谁也兴不起念头,继续去跟大中军死磕了。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建奴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再一次回到了他们出发的地方,就连宁远这座曾经让他们咬牙切齿的重镇,他们也不再想去再拿下了,所以在得知大中军主力已经随着肖天健返回山海关之后,皇太极也下旨,令多尔衮、阿济格留守锦州,其余的建奴军则开始返回辽东之地,回到他们的老巢之中舔伤去了。

在通往北京城的道路上,肖天健看着沿途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他们的那些百姓,心中不由得豪气顿生,他这么多年来,率领麾下的兵将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不就是要还国人一个安稳的日子吗?现如今他来了,而且他也做到了,老百姓是质朴的,他们当然知道谁能给他们一个平安的生活,现如今他只不过是将建奴击退,尚未将建奴彻底收拾掉,老百姓便如此拥戴他们,他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

看着军纪严明的大中军兵将,以整齐的队列行进在通往京师的官道上,除了在前方前出散开的斥候之外,全军上下根本无人离队去骚扰地方百姓,现在这些京畿一带的百姓,更是相信了长久以来的传言,大中军才是爱民如子的大军,于是心中对大中军最后的那种戒备,也顿时烟消云散了,无数人站在道边,大声的对着这些大中军兵将们叫好呐喊,甚至有些青壮,干脆就追着大中军跑,询问他们招不招兵,他们想要加入到大中军之中,今后跟着大中军去杀鞑子。

对于这样的要求,肖天健听罢之后自然是在心中乐开花了,他现在还真是需要在北方招兵,眼下他率领的兵将,多是中原和陕西以及湖广一带的兵将,现在正处于夏季,这些兵将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北方的冬天来的很早,而且现在有事小冰川时代,比起后世的北方还要寒冷许多,那些山西、河南的兵将对于这边的天气倒是还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湖广南直隶一带的兵将,恐怕很难受得了这边的冬天。

所以肖天健此次北上,便打定主意,要在北方招募一批北方的兵将,除了镇守京畿之地之外,今后将会作为攻入辽东的主力使用,现在当看到这么多北方青壮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到大中军之中,今后跟着他去杀鞑子,肖天健如何不高兴呀!

于是在路上,肖天健便当即下旨,令刘耀本为主,抽调精干兵将组成一个全新的教导营,专司负责招募训练新兵,初步定额为一万五千人,今后成立近卫第三师,暂时负责整个北方长城一带的防御,今后也将作为攻打辽东的主力使用。

至于那些询问是否可以到大中军之中当兵的青壮,肖天健下旨告知他们,完全可以,让他们直接到蓟州投军,那里新成立的近卫第三师教导营将会负责招募的甄选之事。

这些事情很快便被落实了下去,而且近卫第三师教导营的组建也异常的迅速,这时候跟着肖天健的可都是大中军的精锐,抽选教导营军官,根本就不算是什么难事,肖天健圣旨一下,各部主将便立即着手办理,从他们手头上按要求抽选出了一批精干的年轻军官,从什长以上,到营将全部配齐,只要兵员招募齐之后,短短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这支新编近卫第三师便可以拥有实战的能力,只看后面武器补给的速度了,最短时间三个月,便可以投入使用。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

崇祯捏着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是一个大臣呈递上来的,奏折之中详细的将大中军和建奴的通州之战和近期在山海关外的大战情况描述了一番,崇祯看罢之后,将这份奏折轻轻的放在了龙案之上。

崇祯站起身,缓缓的走到了乾清宫的门前,缓缓的走入到了花园之中,朝着北方的天空凝视了很长时间。

到了现在,崇祯早已是万念俱灰,大明传到他的手中,本来他想要重振大明当年的威严,为此他自从当了这个皇帝之后,便勤于政务,几乎可以说十几年如一日,即便是有病在身的时候,也从不间断早朝,事必躬亲处理着繁杂的政务,连晚上也都常常批阅奏章到三更天才休息。

长时间的辛劳,让他早早便染白了鬓角,身体也一日不日一日,可是他如此勤勉换来的又是什么结果呢?

关外局势糜烂不堪,几千万两白银投入到关辽之地,却没有能收复辽东,时至今日却将整个辽东全部丢给了建奴鞑子。

甚至于前年他迫不得已之下,还跟建奴签订了耻辱的和约,连关外最关键的屏障锦州也割让给了建奴鞑子,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威信大跌,成为了关内民众暗中唾骂的对象。

而国内呢?这十几年来,流民军越剿越多,先是在陕西闹腾,接着山西也开始糜烂,后来流民军更是横扫河南、南直隶,连他们祖宗龙兴之地风阳城也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贼首放火烧掉。

接着刑天军横空出世,先是兴起于晋南之地,进而攻占了整个河南,他想尽办法想要将其剿灭,但是刑天军在他和麾下诸臣的极力剿抚之下却越来越壮大,先是占据了整个河南,进而攻占了湖广,更是于这两年连续攻占了南直隶、江浙、江西、四川,并且吞并了大批流民军,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对手。

现如今大明江山已经被肖刑天此獠夺占去了大半,现如今他更是挥师北上,先是夺占了北直隶的辅南,接着控制了京杭运河沿岸,将山东几乎也收入了囊中。

现在大明成了肖天健和建奴之间争夺的肥肉,建奴撕毁和约悍然南下,试图攻入关内夺取他的京师,可是他却无力抵挡建奴,反倒是那肖刑天率军北上,替大明子民将建奴挡在了关外,现如今更是在通州和山海关大败建奴,歼灭了近十万建奴大军。

这是何等的武功呀!自从他登基到现在十几年下来,耗费国力无数,甚至于为了对付建奴鞑子,他将整个大明搞得民变四起,但是换来的结果却也未曾让明军在关外建立过这样的功勋,可是刑天军却以轻师北上,仅凭着区区不到十万的兵力,便将横行关内外几十年的建奴打的是落花流水。

难道是他朱由检真的就是个无能的昏君吗?他到现在扪心自问,认为不是这样的,他不是昏君,他已经做了该做的,可是为什么还走到了如此地步?到底他哪儿做错了呢?那个肖天健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看一下现在他的大明王朝,虽说据传大中军尚未拿下福建两广等省,但是以大中军的凶厉,一旦腾出手的话,收拾掉那几个省根本就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而他堂堂的大明皇帝,现如今能管的也仅剩下了北京这座都城,出城十里,便不再是他可以控制的范围了。

那些吃他的喝他的官员还有兵将们,到现在见他大明局势不妙,立即便纷纷倒戈相向,投降了大中军,就连最后他寄托着希望的吴襄,现如今看了这份奏疏之后,他崇祯即便是再笨,也知道吴襄已经是降了大中军了,要不然的话,大中军岂容得下他带着两万明军最后的精锐,留在山海关,却还敢出关追击建奴大军呢?

对于吴襄的背叛,崇祯非常愤怒,他下午的时候便派人去抄吴襄的家,想要将吴襄留在京师之中的家人全部一网成擒,推出去砍了他们的脑袋,可是没成想派去的人回来告诉他说,吴襄全家前两天突然间全部逃走,连被派去监视他们的人也不知所踪,总之这吴襄留在京师之中的几十口家眷,居然来了个人间蒸发,完全找不到踪影了!

崇祯愤怒,非常愤怒,这京城里面肯定是出大问题了,否则的话再众多锦衣卫的监视之下,吴襄几十口家眷,怎么可能突然间就逃了个干净呢?

这个时候有内侍王承恩走过来,小心的跪下对崇祯说道:“启奏陛下,几个大臣求见陛下,他们问陛下可拿定了主意,是否迁都呢?”

崇祯这会儿心乱如麻,听到了这个王承恩的话之后,他忽然间十分愤怒,摆手道:“你去告诉他们,先皇迁都北京,就是要亲守国门,朕身为大明皇帝,当坚守此地,现如今大明虽然已经风雨摇曳,但是朕岂能连那肖刑天都不如?

那逆贼肖天健都能北上路过京师而不入,尚知先率兵直抵山海关抵御建奴鞑子破关,而朕身为大明皇帝,又岂能连他都不如?

告诉那些大臣,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