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6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他只能暂时不杀赵通,毕竟这已经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条活路了,于是他在下令准备抵抗的时候,让闲杂人等退出大厅,而他走到了跪在厅中的赵通面前,冷着脸对赵通问道:“本官问你一句话,望你能如实作答!你可是受了刑天军那边的挑唆,才做出今日之事的嘛?”

赵通冷笑了一声答道:“这种事如何需要他人挑唆,想我赵通和关内多少兄弟的家人,皆都死在了建奴手中,我等和建奴之间可谓是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建奴这些畜生们,人人得而诛之!多少弟兄此生的夙愿便是杀尽天下建奴,既然在下有这个机会,如何不杀他们?又何须他人挑唆?”

吴襄听罢之后,并未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在厅中缓缓踱步,不多时便又来到赵通面前,对赵通问道:“你没有说实话!本官不是蠢人,岂能看不出此中的道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也不必隐瞒什么!刑天军那边有何想法,你只管说来好了!现如今既然你们已经把本官逼到了如此地步,等的不就是今天吗?又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赵通收起了脸上嘲讽的冷笑,看了看吴襄,挣扎着倒绑着双臂站了起来,盯着吴襄的双眼对吴襄说道:“既然吴军门如此聪明,那么在下也就直说好了!

你我皆为大明子民,全都是汉人,建奴是什么样的东西,军门不可能不知道,军门这么多年来,跟建奴也没少打交道,自然知道建奴一旦入关,会如何对待咱们汉人,大人深受皇恩,身为总督山海关兵马的主帅,此时当为大明尽忠!抵御建奴再次叩关而入,去祸害我们关内的汉人百姓!

现如今我用说,军门也知道,咱们大明朝已经是山穷水尽了!已经不可能东山再起,现如今可能问鼎天下的也仅剩下了大中和关外的建奴,我等身为汉人,又岂能坐视建奴入关,入住天下来奴役我们汉人?

所以事已至此,大人便该从为我们汉人一方作想,即便是不为了大明,起码也为了咱们大汉民族,要死守此地,不得令建奴破关入寇!

大人问在下是否受大中军挑唆,这一点在下可以承认,不过在下并非仅仅是受人挑唆,在下本身就是大中军的人!早在大明和建奴签订和约之时,在下便已经不再是大明的臣子了!

现如今在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让军门知道,我们这些兵将们,是绝不会轻易让建奴再次入关的!哪怕是死在这里,也要多杀几个建奴,让建奴知道,我们汉人不可欺!……”

听到这里,吴襄更是震惊不已,他本来只是猜测赵通仅仅是受了大中军的挑唆,才做这件事的,没想到赵通居然不单单只是受到了挑唆,原来他根本就是大中军那边的人!

于是现在他的身份便不同了,他便等于成了大中军那边的代言人,可以代表大中军那边,和他来谈判接下来的事情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二十五章 孤胆

虽然知道了赵通另一层身份之后,吴襄对他更是投鼠忌器,不过吴襄还是非常愤怒,因为好好的他本来可以左右逢源,有两条退路可选,现如今一条退路却生生被大中军掐断了,换了谁都会恼火!可是另一方面现如今他也很清楚,出了这件事之后,他即便是想对建奴那边澄清这件事,恐怕大部分建奴也不会相信他的话的,毕竟当时赵通是以大明官兵的身份以他的名义下令袭杀的那些建奴的使臣,这件事他可以说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了,他想要投降建奴,最起码在他手底下的兵将之中,便不知道有多少已经选择了投靠大中军了,他已经不再对这件事又绝对的选择权了。

如果当年他儿子吴三桂不死的话,便会一直控制着这些山海关的兵将,现如今他也不会面临着这样的难为之事,他可以拥有对这些兵马的绝对控制权。

也正是去年他儿子吴三桂率兵奉旨南下,并且战死在了沙场之上,以至于使得这里的兵将失去他们吴家控制了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已经让他无法再有效的控制这支人马了。

所以吴襄愤怒归愤怒,但是还真就不敢再对赵通如何,因为如果他现在杀了赵通的话,且不说军中的兵将如何反应,最起码他等于将最后一条退路,也自己给自己掐断了。

于是他仰天长叹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愤而转身面对着赵通冷着脸问道:“原来果真你是大中军那边的人!你刚才还质问本官,本官身为大明重臣,却私通建奴,乃是大罪,那么你既然是大中军的人,那么也就是贼军细作了,我和你相谈,岂不是也成了勾结贼军了吗?那么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做?是不是本官应该现在就将你这个贼军的细作给推出去砍了你的脑袋,才算是忠于朝廷?”

赵通听吴襄拿这句话来堵他,于是赵通把胸脯一挺答道:“如果吴军门果真要效忠大明,那么我赵通的性命又算是什么?假如吴军门杀了在下,便会率军死守山海关,令建奴不得入寇关内的话,在下即便是被千刀万剐,也绝不会怨恨吴军门!相反赵某还会含笑九泉之下,为吴大人以及关内驻防的将士们祈福!要杀要剐,请军门自便!但是赵某还是那句话,建奴乃是禽兽,请军门念在关内千万万汉人的生死,一定莫要辜负这么多汉人对大人的期望!做万人唾骂的汉奸!”

听着赵通掷地有声的话,吴襄一时间很是无奈,他很想杀了赵通泄愤,可是也知道此人眼下杀不得,而且他听罢了赵通的话之后,也心生出一种惭愧,他自问不是一个什么高尚之人,也不能称之为对大明忠心耿耿,更多的时候他做事是围绕着他们吴家的利益来做事的,但是毕竟他镇守关宁也已经数十年,这么多年来,他是亲眼见过无数次建奴对汉人的残暴,本来关外有几百万汉人,经过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屠杀之后,现如今还剩下了多少?他是很清楚这一点的,虽然他不想死,想要活下去,可是他毕竟也还是汉人,他也知道如果一旦建奴入关的话,肯定不知道又有多少关内的汉人会死在这些建奴的屠刀之下,而且现如今大明早就仅仅是在苟延残喘,等待咽下最后一口气了,这天下今后不是那姓肖的,便可能会师这些建奴的,如果让他选的话,他宁可选让姓肖的来执掌天下,也好过让这些建奴入主中原,这一点他还是有所倾向于肖天健的。

但是还有一个心结,让他无法释怀,那就是他儿子吴三桂是死在肖天健的手中这件事,吴三桂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而且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可偏偏上一次皇上调兵入关,就指了吴三桂入关平贼,结果死在了阳谷县境内,另外就是如果他选择投降肖天健的话,他在京师之中还有数十口家眷,这又该怎么办?朝廷的皇上会不会怒极之下,拿他的这几十口家眷泄愤?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吴家也就算是断子绝孙了。

他咬着牙瞪视着赵通,狞声问道:“你难道真的不怕死?”

赵通朗声一笑道:“在下放眼这天下,我那些家人全部都已经被建奴所杀,我生又有何趣?如果不是想要报仇的话,赵某也早就死了,又何苦要来当兵呢?赵某活着只想多杀几个鞑子罢了,现如今如果在下的死,能换来军门和更多的弟兄去杀鞑子的话,赵某死又何妨?”

吴三桂不由得有点敬佩这个赵通,这让他觉得心中一丝豪气又被点燃了起来,大丈夫生于世上,总是有所坚持,可惜这么多年来,他的这种血性却已经被官僚层面的尔虞我诈和阿谀奉承给磨光了,更多的时候他考虑的都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家族的兴旺,却已经忘了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要成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当一个为国持戈征服天下的大将!现如今他在赵通身上却又看到了一丝当年他的影子,不由得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动摇而有点惭愧。

于是吴三桂转过身,良久之后又扭头盯着赵通问道:“那么你又该知道,本官的儿子吴三桂可是死在你们主上的手中,如果本官投顺他的话,这又让本官情何以堪?还有你想要本官率部死守山海关,可是你也知道,建奴挥师南下,有二十万大军之多,而本官时下不过只有区区两万兵马,又如何守得住此地?”

赵通一听便感觉到了吴襄心中的动摇,不由得心中大喜,吴襄这么说,起码说明他已经有了投顺大中军的想法,只是现如今他还有许多为难之处罢了!

于是他想了一下之后,低头道:“世子之死,在下也甚为遗憾!但是当时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世子之死也是意外,具体的事情在下不太清楚,但是据说当时我们圣上却想尽办法,在战场上找到了世子的遗骸,并且多次叹息,后来我们圣上,还厚葬了世子,并且亲自为其题写了碑文,以备今后军门家人查访世子的终所!这一点如果是真的话,我们圣上并未亏待世子!世子也是为朝廷尽忠了!军门怎么能为此便忌恨我们圣上呢?

至于建奴大军兵力远超军门的兵力,难道军门忘了,在抚宁便有我们大中军一路人马在,只要军门同意,他们便可立即增援此地,军门也知道,大中军的实力,有他们在,定能确保山海关无事!更何况现如今我们圣上,也正在领大军日夜兼程赶来这里,等我们圣上驾临此地的时候,恐怕就是那些建奴大军的末日了!”

吴襄摇头道:“说的容易,那么你可知道,本官尚有几十口家眷尚在京师之中,如果本官开关请你们入关驻守的话,岂不就等于告知天下我吴某背叛了大明,朝廷又岂能轻饶过本官的家眷?”

“这个……!”吴襄说到这里,赵通也顿时无法拿出什么办法了!吴襄之所以这些天来,一直拿不定主意,投靠哪一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担心他在京师之中的那些家眷们的安危,所以才不能轻下决心,现如今这还是他的一个重要心病。

看到赵通无法作答,吴襄一时间心烦不已,挥手招入家丁,令其暂时将赵通收押在府中,严加看管,但是也不要太为难于他,总之现在他是不能再轻易杀掉赵通了。

吴襄府中的消息很快便传出了吴府,落在了冯卫汉的耳中,冯卫汉听罢之后,长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赵通现在的性命算是暂时保住了,而且赵通此次袭杀建奴使臣,也已经迫使吴襄不得不放弃了对投降建奴一方的幻想,现如今他只有暂时死守山海关了,这便为大中军那边争取到了不少时间,让更多的大中军可以赶到山海关。

现如今山海关便是此战的关键,大中军和建奴两方,谁先控制住了山海关,那么谁便等于掌握住了这一场大决战的关键,抢的了先机,这一点赵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如果赵通被吴襄杀了的话,那么等于吴襄也跟大中军撕破了脸,下一步也唯有强取山海关了。

可是吴襄暂时没有杀赵通,那么便充分的说明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吴襄最起码没有决定和大中军这边也撕破脸,那么下一步他又该如何做呢?

冯卫汉来回在他的屋中踱步,良久之后一咬牙,脱下了身上这身用以遮掩身份的大明军服,换上了一身便装,然后将手下招入房中,交代了一番,而他的手下们都很是震惊,连声劝阻冯卫汉的这个决定。

冯卫汉背着手对手下人笑道:“尔等不必劝我,想当年我冯卫汉,不过只是陕西凤翔府一带的痞子罢了!谁也不把我冯某当人正眼看一眼,如果不是遇上了咱们圣上的话,那么冯某早已不知道死到了什么地方了!恐怕死的时候连一只野狗也不如!正是咱们圣上,却从没有看不起我冯某的出身,拿我冯某当人看待,还对本官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另外还赐名给本官,卫汉!卫汉!就是要我冯某保卫我们大汉民族!既然圣上如此对待本官,那么士为知己者死,本官又岂能当缩头乌龟?难道尔等认为本官连赵通也不如吗?”

第六卷 终战 第二十六章 小事一桩

多尔衮领兵出营,进逼山海关,要对吴襄兴师问罪,当日便在城外架起了红衣大炮,开始炮轰山海关,而关城上的明军,也立即发炮予以还击,同时吴襄也未派人就此事跟多尔衮联系解释,所以多尔衮虽然怀疑这件事可能另有隐情,但是事已至此,也说明了吴襄已经不会再选择投降他们建奴一方了。

于是多尔衮也放弃了对招降吴襄的幻想,开始集结重兵,对山海关一带关防发动了猛攻,这一打起来,便是炮火连天,整个山海关一带都立即便陷入到了火海之中,大批实心炮弹呼啸着落入到了关墙内外,打的山海关一带的关墙城池到处都是碎石乱飞,硝烟弥漫了起来。

吴襄强打精神,下令死守山海关一带,抵御建奴大军的进攻,而入夜之后,吴襄疲惫不堪的回到府中,还没有来得及吃口东西,便有人前来禀报,说有人要求见吴襄。

“不见!现如今都到了如此地步,还有何人想来见我?不见!”吴襄这会儿心情极差,为未来感到担忧,所以立即便挥手让人将求见之人赶走。

“启禀军门!此人恐怕军门还是要见一下为好!因为此人自称他乃是大中军那边的人!”家丁立即小心翼翼的劝道。

吴襄一听,便皱起了眉头,他今日也曾经想要让赵通供出他在城中的同伙,可是赵通的嘴巴很严,坚决不肯供出关中的同僚,吴襄也拿他暂时没有办法,施以酷刑,倒是有可能逼得赵通招供,可是他又有点投鼠忌器,没敢这么做,而且随机建奴大军开始攻打关城,他一时间也没空来管这件事,现如今却有大中军的人主动冒出来,要来见他了!

于是吴襄想了一下之后,便点头道:“带他进来吧!令闲杂人等都退下,本官在偏厅之中见他,任何人不得靠近!”

不多时冯卫汉便在吴府家丁的引领下进入到了吴府之中,并被仔仔细细的搜身之后,送到了吴襄所在的偏厅之中。

吴襄抬眼看到冯卫汉走入房间,上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冯卫汉,觉得这个冯卫汉看起来不像是什么重要人物,倒是很像是一个市井走卒之类的人,于是颇有点看不起他,所以根本没有起身,只是冷冷的咳嗽了一声。

“在下见过吴军门!”冯卫汉嬉皮笑脸的抱拳对吴襄施了一个礼,要知道他本身就是市井无赖出身,虽然后来在刑天军为将,培养出了军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