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伤亡的官兵,重伤者替他们结束痛苦,轻伤者扶下去救治,既然承诺了战俘政策,那么就要执行。

肖天健特意吩咐所有人要留意两个人的行踪,一个是督师孙传庭,另外一个就是辽东总兵吴三桂,这么混乱了一晚上,万马军中谁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在哪儿,连活着的官兵都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只能等待清理战场之后再说了。

整个战场清理用了两天时间,才算是将战场打扫完毕,这一次孙传庭率领过来的四万多官军,除了最初在合围的时候,漏网跑掉了大致几千人之外,其余的基本上全部都被歼灭在了这里,战后统计下来,生擒两万六千余人,杀掉的和他们自相残杀的官兵有数千人之多,缴获的辎重器甲就不用详说了,总之孙传庭和吴三桂带来的多少,便都尽数丢在了这里,成了刑天军的战利品。

至于肖天健关注的孙传庭和吴三桂在第二天的时候也找到了他们的下落,孙传庭在标营家丁的护卫下,杀出了混乱中心,试图突围出去,但是却被罗立所部的兵将堵住去路,厮杀一场之后,全军覆没,孙传庭也受伤被俘,本来以孙传庭的个性,到了这种时候,他是绝不会苟活下去的,仗打成这样,孙传庭根本无法接受,突围又彻底失败,这一仗可以说是败的太惨太惨了!

所以孙传庭受伤之后眼看突围无望,于是便举起宝剑试图自杀,但是却被两个家丁给夺去了他的宝剑,不待孙传庭挣扎继续寻死,便被蜂拥而至刑天军的兵将给抓住,不过当时情况很是混乱,孙传庭被手下人换上了一身兵校的衣甲,被刑天军抓住之后当场没有被辨认出来,于是便混在降兵之中被送到了外面,以至于战后众人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战场之中,所以一时间没有找到他,直到战事结束第二天上午,孙传庭寻死不成,也不甘于就这么冒充小卒,于是在战俘之中才自己报出了他的身份,这才被刑天军的兵将单独看押了起来。

第五卷 问天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名将”陨落

孙传庭虽然自杀未遂最终被刑天军生擒活捉了,但是作为另一个重要人物吴三桂就没那么好命了,他们突围的行踪在篝火点燃之后也就是没多长时间里,吴三桂便在乱军之中挨了一炮,连人带马都被当场轰杀,而他的尸体在乱军之中,愣是被踩入到了泥汤之中,还是后来刑天军押着俘虏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有人无意间在泥水里面发现了他的甲胄与众不同,显然是只有朝廷重将才能穿戴的精钢山文铠,这才在泥水里面挖出了他的尸身,抬到河边清洗了一番之后,又找来了不少官兵俘虏来对这具尸体辨认,好不容易这些俘虏之中才有人认出了这就是吴三桂的尸体。

可怜吴三桂的官途正是亨通的时候,却死在了这个不起眼的金堤河畔,而且死的很惨,一条大腿都被炮弹打断,乱军阵中不知所踪了,尸体更是被踩得血肉模糊,如果不是抓住了他两个家丁的话,一般人根本都无法分辨出这就是吴三桂的尸体。

肖天健在确认了吴三桂已死之后,这才放心了下来,心里面感觉怪怪的,毕竟这家伙在后世的时候名气非常大,他很是想见见活着的这家伙,可是前些日子两军对峙之中,始终肖天健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吴三桂,等他亲眼见到吴三桂的尸体的时候,也基本上已经看不出他长的到底是什么德行了。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认下来了,这个历史上汉人的超级大汉奸,终于没有了机会当汉奸了,而建奴也少了一个得力的助力,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今后对付建奴的时候,要轻松多了呢?肖天健倒是很期待这样的结果。

不过反过来说,肖天健等于也成全了吴三桂一个忠义之身,让他死了不用担负着汉奸之名而遗臭万年了,而是可以在史上写下他为大明尽忠,死的很是壮烈,起码像他历史上那样死掉的话,只能说他死的轻如鸿毛,可是现在他的死,虽然不能说重于泰山,可是起码比起历史上的死,要重上许多。

但是估摸着死去的吴三桂肯定不喜欢这样的结局,忠义对他来说,也许什么都不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惜的是没有人知道他死前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想什么了。

但是考虑了一下之后,肖天健还是下令将吴三桂的尸体擦拭干净,又令工匠为他做了一条假腿,拼在了他残缺不全的尸体上面,又命人为他做了一个厚实的棺材,将其尸体收殓了起来,选了一个清净干燥的高处,将他给埋了下去,并且立了一个石碑给他,算是给他身后之事了一个交代,如果吴家今后有后人的话,那么也好来祭扫一下他。

肖天健忽然间又想起了吴三桂的儿子,那个吴应熊,鹿鼎记上这家伙被金庸给阉掉了,肯定不是真实的事情,但不知这会儿吴应熊已经出生了没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吴应熊的人生轨迹肯定是彻底的改变了,今后历史上还会不会记载下他的名字,就很难说了,想到这里,肖天健摇头笑了起来,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去看看那个在他心目中很重要的人物。

肖天健缓步走入到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兵帐之中,挥挥手让近卫都退出了帐子,然后默默的看着躺在帐中一张行军床上的那个人。

床上躺着的这个中年人,此人相貌堂堂,甚至可以说是白白净净显得很是斯文,脸上也没有什么戾气,很符合这个时代士人的气质,只是脸色苍白的有点过头,显然是失血过多造成的,皮肤还稍稍有些泛出一种不健康的蜡黄色。

这个人在肖天健走入军帐的时候,睁开了眼睛,淡淡的朝着肖天健看了一眼,然后像是没事人一般的上下打量了一番肖天健,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孙大人,在下便是肖天健,也就是你们常说的刑天贼贼酋肖刑天!久闻孙大人的大名,今日才得以相见,肖某这厢有礼了!”肖天健看罢了孙传庭之后,见到他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并且身上的伤包扎的很是妥当之后,这才满意的抱拳对孙传庭说道。

孙传庭冷笑了一声道:“肖将军太客气了吧!倒是孙某早就久闻过肖将军的大名了,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见到肖将军!肖将军这会儿一定是非常得意吧!”

孙传庭身上有着一种特有的孤傲,虽然现在已经沦为了肖天健的阶下囚,但是却依旧是不卑不亢,不见他露出丝毫的颓废感,反倒是显得很是平静。

这一点肖天健对孙传庭很有点佩服,摇头道:“得意谈不上!但是却有一种很悲哀的感觉!”说罢之后,肖天健便随便的拉了一把小马扎,坐在了孙传庭的床边,像是探望朋友一般的淡淡的看着孙传庭,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兴奋高兴的神色。

肖天健的回答很让孙传庭感到诧异,本来他以为肖天健见到他之后,肯定会非常得意,毕竟他乃是朝廷重臣,是一个总督,能抓住他这样的高官,肖天健一定会非常得意,可是没想到肖天健却说感到悲哀。

于是孙传庭倒是对肖天健有点刮目相看了,从外表上看,肖天健生的是高大威猛,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五大三粗,整个一个饱受风霜的武夫,但是从他的举止上看,此人却又不似是一个粗人,反倒是身上流露出一种非常不同于常人的特质,让人有点看不透他,同时一眼见到他之后,便又不能轻视于他,另外从肖天健的眼中,他也看出肖天健乃是一个机智之人,甚至有一丝丝读书人的气质还隐藏在他魁梧的外表之下,总之这种气质很是独特,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种混合型的气质。

而且孙传庭也看出来,肖天健也并非是个暴戾之人,谈吐和举手投足之间,都很自然,而且脸上这会儿也没有流露出什么杀气,于是孙传庭对肖天健问道:“不知肖将军此话何讲?悲哀?肖将军优势为谁悲哀?难道是为本官悲哀吗?”

第五卷 问天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算劝降

肖天健摇头道:“孙大人莫要多想,肖某绝非是嘲讽孙大人您!肖某觉得悲哀的是那些在此战之中战死沙场的两军将士!本来他们不该死的!他们都是正值壮年,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事,总是于国于民都是出力的时候!可是却在这里,倒在相互之间的屠刀之下!”

“哼!肖将军说的好听!哈哈!可笑呀!如果不是你起兵造反的话,那么又如何会有这么多人死在这里呢?这些年来,死在你手中的官军恐怕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吧!肖将军作出一副这么悲天悯人的样子,又是给谁看呢?可笑之至!”孙传庭听到这里之后,立即便冷下了脸,冷哼一声之后带着嘲讽的语气对肖天健说道。

“呵呵!孙大人说的好!想来孙大人能一步步的走到这等地步,被当今皇帝委以重任,当上入晋的督师,肯定不是笨人!而且孙大人也在陕西当过巡抚,那么难道孙大人就真的不知道我们这种人为何要造反吗?不管现在我造反为了什么,当初我肖某又为何要提着脑袋带着几个弟兄揭竿而起呢?这难道还要我肖某解释给孙大人听吗?”肖天健丝毫不以为意,淡淡一笑对孙传庭反问到。

孙传庭没想到肖天健气度如此好,居然没有生气,更没有暴怒,却这样反问于他,对于肖天健的这个问题,他身为当今朝廷的重臣,其实比谁都清楚大明王朝闹到这一步是因为什么,天灾不假,但是苛政却更是造成天下大乱的原因,根子却还是在大明这三百年来留下的顽疾,大部分文官不思为国出谋划策,只知道捞钱捞钱再捞钱,争权争权再争权,更多的时候都在内斗,几个人才真正的为这大明天下考虑呀!

就算是先前皇上最信任的那个杨嗣昌,更多的时候,也都是在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皇上几次想要对商贾收税,来满足大明财政需要,减轻一点点对普通老百姓的盘剥,可是朝中文臣几乎异口同声的抵制,使得此事无法推行,只能连连加征辽饷、练饷、剿饷,闹得本来就连连遭灾的百姓,根本无法维生,造反?其实孙传庭也非常清楚他们为什么造反,不就是为了活下去吗?

各地的官员也都贪墨的厉害,什么银两火耗、淋尖踢斗花样翻新的盘剥百姓,当官的各个可以说都捞的盆满钵满,迎来送去之间,更是耗费无度,老百姓不反的话也算是怪了。

可是这话他孙传庭身为朝廷重臣,以前却是不敢说,也绝对不能说的,只能用一些方式来侧面的点出来朝廷一些弊政,但是最终朝廷却并未有所改变抑或是对他提出来的一些建议进行采纳,现如今肖天健不咸不淡的反问他,倒是让孙传庭觉得没法解释,这种事怎么都没法自圆其说的。

于是孙传庭有点恼怒,但是还是坚持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皇上即便是有百般不是,但是也算是勤勉,天灾难以避免,而且外侮当头,朝廷也有苦衷,像肖天健这样,总之造反就是不对。

“哈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朱家天下难道从开天辟地之时就是他们朱家的不成?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过是让你们这些人效忠于他朱家王朝的借口罢了!难道孙大人你也这么认为吗?哼哼!

想当初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之前,不也是最最普通的农民出身吗?他讨过饭、当过和尚,可是不照样得了天下吗?命中注定之事,孙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我肖某非宿命论者,只知道一句话说的对,这天下有德者居之!

当今朝廷无德无能,外不能御外侮于外,内不能安民于内,把大好的汉家天下折腾到眼下的这等模样,这便是他们的气数已尽!怨不得我肖某人起兵造反了!

既然他朱由检治理不好这天下,那么我肖某人不介意替他接过这副担子,来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生立命之所,来保护我汉家子民不受外侮所欺!

孙大人,你是聪明人,我也懒得劝你太多,你自己想想看吧!该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是跟着朱家王朝殉葬,还是今后留下有用之身为百姓谋一番福祉,都在你一念之间,你若是选择为这朱家王朝殉葬,而获取一个忠臣之名的话,我真是就要小看你孙传庭了!

你是个好官,我听说过很多有关你的事情,你知道体恤百姓疾苦,同时也是一个会用兵会治国之人,你在陕西屯田耕种安民的事情,我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天下大势所趋的话,你很可能最起码还给陕西百姓一个安稳的日子,所以你活着比你死了,对这天下的百姓更有用!

如果你非要迂腐到为了所谓的名节,就一定要为朝廷殉节的话,我成全你好了!但是我肖某历来都不杀好官,你虽说这些年杀了不少的义军,也和我为敌,但是毕竟是敌我之间的关系,我不计较,所以我不杀你!

你要非死不可的话,说不好听一点,我肖某上吊给绳,喝药给瓶,跳河没盖,随你便是,要是你想自刎,可以,我这便给你刀子便是!可是你自己也想清楚了,你这么死了值不值得!

今日肖某只说这么多,该何去何从孙大人自己想吧!想好了这里有侍卫,让他们通知肖某便是了!告辞了!”

说罢之后肖天健便站起身,一抖披风大踏步的转身便走出了孙传庭的帐子,在外面大声吩咐道:“照顾好孙大人,他是个好官,但是不要多管他,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要死要活悉听尊便!有何吩咐的话,你们立即报知本帅便是!走了!该咱们歇歇了!”

说话间肖天健的声音便渐渐远去,孙传庭躺在床上有点发愣,既感到十分恼火,又有些为肖天健最后的那些话感到可笑,本来他早就打定主意了,找机会便马上自杀,已死殉节,他也考虑到肖天健可能会来劝降他,毕竟他一旦投降的话,对朝廷上下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所以他在肖天健来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投降的事情,他身为大明重臣,绝不能身侍二主,所以唯有以死明志,保全住他忠臣的名声。

可是肖天健在来了之后,说的话并不多,根本也没有真正的劝他投降,只是隐晦的指出他可以留下有用之身,今后为天下的百姓做事,至于他要死的话,就随便去死,什么上吊给绳、喝药给瓶……这话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着实让人听了觉得哭笑不得。

孙传庭看着肖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