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右甚至更多,披甲兵的比例也超出六七成,这样的甲种营的战斗力便相当强悍了,而乙种营则是以组建较早的新营抑或是此次随军南下的部分预备营为主,火铳手配备比例有三成左右,披甲兵也在三成左右,这样的乙种营也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起码对上官军,一比一的情况下只强不弱,甚至可以说要远超过普通官军的战斗力!至于丙种营则以最新组建起来的一些新营为主,火铳手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兵卒基本上不披甲,只有队将以上的军官才可以披甲,但是为了保证他们也能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不得不将一些弓弩这样的武器,补充到他们之中使用,甚至于还为其配备上大量的标枪,使之起码可以充当甲乙两营的辅助兵力使用。

如此区分之后,甲种营便是绝对的主力,乙种营也拥有相对比较独立的作战能力,而丙种营则属于辅助作战的辅兵,必要的时候,丙种营的兵将,将会作为甲乙两种战兵营的人员储备,随时抽选补充到甲乙两营之中,一定程度上丙种营可以充当辅兵和新兵营的作用。

第五卷 问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取士

虽然肖天健对战兵营进行了整编,将眼下的营队分做了三等,但是这样的编制也只是暂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甲种营永远便是甲种营,丙种营便永远只能是丙种营,这要看以后他们各营的表现来定,如果甲种营抑或是乙种营在以后作战之中,表现不好的话,便可以将其降级,变成乙种营或者丙种营,而丙种营一旦在作战之中表现出色,也完全可以将其提升为甲乙两种营,如此一来,便又等于在刑天军部伍之间,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使诸营军将兵卒暗中会相互较劲,以后在战场之中,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总之只要是刑天军的军队,肖天健就绝不允许他们之中出现类似其它义军之中的那种乱糟糟的情况,最最不济也就是装备差一点,但是建制上,都必须按照刑天军的正规建制来进行构建,使得每个兵都有人管,而不会让他们成为一窝蜂一般的乌合之众。

至于水营那边,肖天健也没忘了,在杨昆山目前还在湘江一带,跟着李信支援李信和高建所部经略湖广南部的时候,肖天健启用杨昆山的一个外号水鸭子大名叫张弛的副手,令其和刘江二人对眼下集结在武昌和汉阳以及楚州的水营重新进行一次整编,裁撤掉水军之中大部分不适合使用的渔船,遣散一批不合格的水卒,仅保留下合用的战船和货船,重新进行编制,将其分做三个水营,其中两个为战船营,主要负责今后在长江上与官军水师作战,另一个则基本上装备货船,作为专门运送兵马物资使用,主要装备各式战船三百余条,各式大型的货船三百余条,虽然裁撤了不少船只,但是却更加精干了许多。

同时肖天健令张弛、刘江等水营诸将,利用这段时间在江面上大规模的进行练兵,使之在年底之前,可以拥有相当的战力,对于两个战船营,肖天健尽可能的搜罗了一些各式弗朗机炮,将这些战船武装起来,虽说弗朗机炮威力有限,可是在面对装备低劣的官军水师的时候,这些弗朗机炮发射速率快的有点便彰显了出来,在江面上近战起来,即便是比起刑天军步军使用的各型火炮,也并不吃亏,同时为了加强这些战船的火力,一些虎蹲炮、碗口铳也被武装到了船只上面,就连货船上,也配备了一部分,充当武装货船使用。

就在肖天健在武昌府忙的跟车轴一般的时候,罗立派人送回来消息,他率领部下已经将鄂州南部的大冶县给打了下来。

得知这个消息,肖天健顿时便大喜了起来,他当初跑到晋南控制阳城,为的就是阳城产铁,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为刑天军提供比较充裕的兵器,现如今整个晋南都已经被刑天军控制,眼下刑天军控制的铁矿和铁炉所产的钢铁,虽然已经基本上够刑天军使用,但是这些所产出来的铁却要通过黄河转运到河南,交付给在河南各地的匠作营使用,在这个时代,仅凭陆路运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大批的骡马,单是运输问题,就是刑天军很大的一个负担。

现在湖广基本上已经拿下了,可是武器特别是火器方面,却要靠着河南和晋南来解决,单是运输这些物资就要耗费巨大,现如今罗立打下大冶县,无疑便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众所周知大冶自古便是冶炼铜铁的地方,有大型的铜铁矿,而且在这里具有几千年的冶炼史,是中华青铜文化发祥地,也是后世武昌现代工业的基础所在,武钢筹建之初,便依托的是大冶的铁矿石来炼钢,便可以看出大冶的重要性。

现如今大冶拿下了,刑天军在这里便拥有了一处资源,再加上自古以来大冶就具有历史悠久的冶铁和炼铜的经验,即便是在大明朝时代,这里也是大明的冶铁中心之一,那里有大批的靠着采矿为生的矿工,也有大批的冶炉,如此一来,只要抽调北部一批技术好的铁匠南下过来,便立即可以就地利用这里的资源优势,为刑天军在湖广一带打造各种武器。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对罗立所部进行嘉奖,同时着令他们立即就地寻找铁匠,安抚当地的矿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而当地的产铁的炼炉,也基本上都是权贵们的家族产业,不要跟他们客气,没收充公,暂时改为刑天军公有,另外他也立即亲笔拟了一份命令,派人送到河南的嵩县总后勤部,着令他们立即在河南和晋南,再抽调一批工匠南下,赶赴大冶,在大冶就地筹建一个大型的匠作营,下一步就在大冶,为刑天军打造兵器。

大明朝对于工业很不重视,虽说民间矿冶业也发展的不错,但是朝廷对于这方面却并不怎么关注,这也可能跟朱元璋出身是个农民有关系,貌似在这个时代,中国的铁产量还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如果照此下去,技术上仅凭着民间的作坊式的经营,是很难有突破的,所以肖天健以为,如果有朝一日他夺取天下的话,那么工业就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要摒弃以前中国那种小作坊式的工业,兴办大型的工矿产业,整合资源发展技术,使得今后的中国,将永远控制着世界各种科技的前沿,再也不能缩着脖子自傲自大,以至于当国门被人家用炮舰轰开的时候,才知到自己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自他控制阳城之后,便非常重视矿冶业的发展,眼下为刑天军做工的矿工和各种工匠,已经有数万人之多了,除了钢铁之外,还有各地因为遭受战祸而被摧残的各种手工业,他也都很是关注,凡是攻占一个地方,便着令地方民务官吏要想办法扶植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其中包括各地的纺织、陶瓷、造纸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希望他们之中今后也能产生出世界知名的品牌。

眼下禹州的钧瓷便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产,以前钧瓷仅仅是皇宫大内之中可以拥有的东西,禹州钧瓷也是官窑负责管理,现在开始恢复生产之后,可以准许民间购买,于是先期产出的一批,很快便被范耀山尽数包圆,转手卖到了江南,两方获利都相当不错,而这不过只是一个其中的例子罢了。

在肖天健率兵南下之后,这才知道湖广果真是富庶之地,起码这里受到的小冰川时期的影响要远比北方轻得多,说这里是鱼米之乡一点不假,这里的稻谷一年两熟,而且产量要比北方旱田的粮食作物产量要高,不是说湖广熟天下足,仅仅是湖广一带产出的粮食,便基本上供得上河南那边的粮食缺口了。

这才不到十月,肖天健便亲眼看到了湖广一些地方已经收了两季粮食了,仅仅是从沿途各个抄没的官绅的家田之中收割上来的粮食,除去留给当地百姓所用之外,刑天军便获取到了大批的粮食,这一下肖天健总算是不用再为兵粮供应的问题发愁了,这也是他南下攻打湖广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湖广之地,他便不愁兵粮无处筹措,虽然不敢说让麾下兵将们保证吃好,但是最起码以后也可以让当兵的敞开肚子吃饱了,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今后朝廷再想扼杀刑天军,估摸着是不太可能了。

十月间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下来,但是比起北方的天气,这边虽然冷下来,但是却远没有北方那种彻骨冰寒的感觉,稍微穿的厚一点,便可以御寒了,而这个时候奉调前来的李进德也终于从河南赶到了武昌,并且在武昌府的肖天健的临时帅府之中,见到了肖天健。

见到李进德前来,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眼下这段时间,他身边缺了李信之后,不少事情便要他亲自处理,忙的他是脚不沾地,军务民务方面,他都要管,现如今李进德到了武昌府,他便可以将民务这方面的挑子撂给李进德来扛了!于是他哈哈大笑着将李进德迎入到了大堂之中,赐座给他,让他坐下说话。

李进德是从怀庆府直接走汝宁府和光州进入的湖广,然后在汉阳渡江到的武昌府之中,见到肖天健之后,见到肖天健又瘦了一圈,眼睛都带着血丝,颇为感慨,连忙参见肖天健,说主公辛苦了。

“不苦不苦!呵呵!就是稍微累了点!眼下李信我派他在长沙坐镇对湖广南部进行经略,这边的能干之人又少,所以……呵呵!不说这个了,现在你来了就好了,这边民务上一大摊子事情,你接过去我就轻松多了!

另外找你过来,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眼下咱们的辖地越来越大,仅凭以前那样安排官员管理民务,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所以我招你来,便想要和你商量一下有关开科取士的事情……”

“开科取士?”李进德听罢之后一下便惊得站了起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一脸惊喜的表情。

第五卷 问天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选

“对!就是开科取士!眼下我们辖地之中的读书人也有不少,而我们眼下也需要招募官员为我所用!这些读书人,经年累月的挑灯夜读,谋的岂不是有朝一日能做官吗?如果我们弃之不用的话,岂不浪费了吗?

而眼下仅凭我们四处查访贤能之人,择优录用,总是要有疏漏,很可能会埋没不少人才,所以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了!我看就先从湖广这边开始试行好了!今年年前便在武昌府先举行一次,招录一批贤能之士,授之以官,为我所用!如果效果不错的话,那么今后再在其它地方推行!”肖天健说出了他的打算。

李进德激动的手都有点哆嗦,连忙起身跪下,对肖天健磕头道:“卑职代天下士子,叩谢主公!多谢主公的恩典!这可是件大好事呀!”

其实别看李进德他们这些人投效肖天健,但是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肖天健能给天下士人开一条门路的,哪怕是他们自己当初并不得志,但是也知道读书不容易,好多士子好不容易苦读寒窗十余载甚至几十年,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可是其中不少人都并没有机会能当上官,但是好歹朝廷隔几年还是要招录一批人为官的,这总是让读书人有个奔头,现如今肖天健造朝廷的反,眼下看来,肖天健问鼎天下基本上已经是朝夕可待了,而今后肖天健如何对待这些天下的士子读书人,显然在此之前,还是一个迷,一方面他们也看出来,肖天健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一批人才,来替他治理地方,一方面他们也看到肖天健刻意的在各地寻访一些名士抑或是贤能之士出来为官,甚至于不惜屈尊去劝说一些被俘的官员投效于他,这次他途径汝宁府的时候,便在汝宁府见到了刚刚在汝宁府走马上任的当朝旧吏高斗枢,便知道肖天健眼下可以说是求贤若渴。

但是这次过来,他没有想到肖天健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科取士的事情,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便不用担心今后在肖天健夺取天下之后,士子们的出路问题了,这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谁执掌天下,都还是离不开读书人的!所以李进德听罢之后,颇为高兴。

同时让他更高兴的是肖天健现在虽然尚未称王称帝,但是从眼下肖天健打算开科取士,来满足对于官员的需求来看,起码肖天健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一旦肖天健有朝一日登临天下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也都功成名就,揭去了身上的这个贼名,堂而皇之的可以笑对先祖了!这可以说才是李进德最高兴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肖天健又说道:“但是咱们开科取士,不效仿当今朝廷的试题,当今科考太重视四书五经的内容,这么考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才干,但是却多为读死书之人,看看眼下朝廷里面那些当官的吧!多为一帮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人,有真本事的没有多少!

如果让我开科取士的话,最重的便是要看应试之人的能力如何!所以要考,四书五经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那种要靠着死记硬背的东西,考了又有何用?只会掉书袋罢了!所以要考就重视策问,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也不能说就彻底不要,毕竟这也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修养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但是不妨加入一些有关数算、农经之类的东西,看看应试之人如何作答,看看他们胸中到底装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学问!

总之这件事就由你先来主持办理,该考什么不该考什么,第一次可以摸索着来,以后逐步完善,让应试之人都知道,我肖某取士,要的是胸有经世之学的人才,让那些只知道读死书的人还回去读他们的死书吧!最起码,也要通过这次开科取士,让士子们知道,以后他们该多学一些什么!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去重视学务实的学问!”

李进德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其实他这样的人也是朝廷科举的受害者,李进德也觉得当下朝廷的科举考试内容太过死板迂腐,现在肖天健说出这么多具有新意的东西,让他听得很是激动,顺着肖天健的思路去想一下,如果这样开科招录出来的官员,还真的就比较能看得出应试之人是否有真本事了!

于是李进德赶忙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肖天健让他来主持此次考试,李进德却连说不敢,毕竟他年纪轻轻,虽然在刑天军之中,颇受肖天健器重,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