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医生-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些,便带着成济生去了书房。

王平安早就睡下,丁丹若睡在外间,听自家老爷来了,忙把门打开,将王有财和成济生一齐让进书房。屋里亮起灯火,王平安也醒了。

成济生也不客气,快步走到床边坐下,从被中轻轻拿出王平安的一只手,号起脉来。王平安心想:“这就是成神医吧?这人倒也不错,怕我有事,竟大半夜的赶来。”对成济生好感顿生。

成济生皱着眉头,号完一只手,又号另一只,好半天才松开,忽然间打了个喷嚏。擦擦嘴角,撸撸胡子,道:“怪了!”

王有财忙道:“怎么怪了,可是病情又有变化?”

成济生点了点头,满眼疑惑地道:“是变了,变好了!这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王有财这才松了口气,心想:“你说话大喘气,可把我吓了一跳。”得意地道:“成先生不知,我儿平安久病成医,自己从书上看到个方子,按方抓药,一剂见效,这病已然好……好得差不多了!”

成济生哦了声,道:“王公子,你真的是服了那个方子上的药,所以才好的?那方子我看过了,乃是固涩之方,对你的病情大是不利啊!你看的是什么书,可否借成某一观?”

王平安坐起身来,心想:“我上哪儿给你找那书去,你想看我却没有书让你看!”他道:“前些日子胡乱翻书,记的一个方子,现在却忘了是哪本书了。”

成济生看了眼书房里成千上万卷的书册,一皱眉头,道:“凡是药方,必有指导如何用此方之法,想必小公子看到了。而你这方子和我开的方子南辕北辙,功效绝然不同,你可否愿意与成某辨证?”

王平安心中一喜,他在现代时极少有机会和人辨证,而辨证却是中医治病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分析症候,明确诊断,通过辨证,可大大提高医生的医术。在现代时这种能和人当面锣对面鼓的辨证机会极少,不成想到了唐朝,却有个神医愿意与他辨证,他自是求之不得!

他当即点头道:“好,不如请成神医先行辨证!”

成济生摇头道:“我没治好你的病,神医二字实不敢当。前几日我来给你看病,见你脉来弦数而促,舌苔满布垢厚,额头烫手,高温不退,是以我断此乃伏热郁湿互阻肠胃,近因表感新凉,内夹食滞触发,伏邪来势险重,当防昏闭变端。可对?”

王有财在旁听得一头雾水,没怎么听明白,问道:“成先生,你是说平安他吃完饭后不消化,所以得的这个病吧?”

成济生眉头大皱,想摇头,又想点头,感觉大有对牛弹琴的意思。用眼看向王平安,心想:“这孩子就算看过医书,估计也只是随便翻翻,能听懂我的话么?”

却见王平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不错,成先生说得对。”

成济生精神一振,伸出四个手指,道:“我用便是四字疗法,内热外达,可对?”

王平安又点头道:“不错,成先生用的方法对极!”

王有财一拍手,在旁大声道:“既然都是不错,那怎么治不好病呢?”

成济生盯着王平安的眼睛,道:“可否解惑?”

附:虫草全鸭(气管炎药膳)

原料:冬虫夏草9~15g,老雄鸭1只,酒、生姜、葱白、胡椒粉、盐适量。

做法:将收拾干净的鸭子用开水烫过,将冬虫夏草、生姜、葱白等壤入鸭腹,倒入酒、胡椒粉,上火蒸熟,吃肉喝汤。

功效:冬虫夏草有补肾助阳、补肺定喘、止血化痰功效,配以雄鸭,更显味美。

第八章 左邻右舍都来贺喜

王平安坐直了身子,道:“成先生,用药需当因人而宜,这点你自是清楚的了!”

成济生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王平安又道:“我原先身子就虚,得了热痢之后,先是请过其他医生来看,他们开的药其实和成先生你开的药大同小异,只不过你开的药更加妥帖些。然而,因为我身子虚,那些医生开的药方虽然有效,却是不能及时治好,所以我的热痢转成了休息痢……”

“哦,休息痢?这是什么说法?”成济生不解地道。

王平安心想:“这个一时半会还真解释不清,我总不能给他上堂理论课吧!”他含糊地说:“可以理解成久病不愈,所以病情变化,先权当这么理解吧!”

成济生又哦了一声,没再提问,静静地听下去。

王平安道:“你的方子是极好用的,如果我刚一发病,便用你的方子,那肯定很快痊愈。只不过你那方子的剂量也得稍减才行啊,要不然我还是受不了。”

成济生撸起胡子来,道:“老夫原本也有此念,但又想可能是先前那些方子太过粗糙,药力不大,所以才没减量,用以攻伐……”忽然间,他啊地一声,目瞪口呆,明白怎么回事了,他行医半生,有些事情不用别人挑明,只需给个因头,自己就能想明白。

王平安微微一笑,道:“我都病了一个月了,还攻伐,我受得了吗?”

成济生慢慢站起身,神情有些恍惚,一步一晃地出了书房,站在院中,扬头望天,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有财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儿子,道:“平安啊,这就辨证完了,爹没听明白啊,你是赢了,还是输了?”

丁丹若一直守在旁边,见王平安小大人似的说话,把赫赫有名的成神医说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干脆出去仰望星空了,心中不免好笑,插口道:“少爷自然是辨赢了,要不然成先生能出去嘛!”

王有财露出喜色,呵呵笑道:“那我就明白了!”

屋外的小伙计见成济生出来了,上前道:“先生,先生?”见成济生目光呆滞,抬头不说话,他吓了一跳,忙道:“先生,你怎么啦?”轻轻推了成济生一把。

成济生回过神来,不理小伙计,大步进屋,冲王平安一鞠到地,道:“是老夫用错药了。当时你身子已虚,我却用了大量硝黄,以至攻伐过度,使你脾胃大伤,不能收摄,而你仿桃花汤加固涩之品,反其道行之,所以一剂见效,病情立时好转。成某受教了!”

他顿了顿,道:“老夫有一事相求。小公子你是从哪本医书上看到的这个方子?老夫确信,此方必挟有案例,可否借老夫一观?”如同嗜酒者见到甘酿,他实在忍耐不住好奇,非常想看看那本医书。

王平安心想:“你要想看到有关医书,怕得多活几百年,至少要到宋朝,才有类似医书出现。”摇头道:“我真的忘了是哪本书了!”

成济生脸色一黯,以为王平安不肯将医书示人,想来也对,能记载这种速效方的医书,必是千金不换,说不定还是孤本秘籍,哪可能给外人观瞧。他道:“是老夫唐突了。”

王有财也以为王平安不愿意把书给成济生看呢,心中大夸儿子,别看儿子年纪小,却懂事得很,那本医书肯定珍贵得很,可不能白白便宜了外人。上前打圆场道:“成先生辛苦了,请随我到客房休息吧!”

成济生叹了口气,冲王平安点点头,转身随王有财出去了。

王平安心里挺舒服,又躺下了,丁丹若却不去睡觉,问道:“少爷,你比成先生的医术还高明,他治不好的病,你却能治好,看来多读书确是有好处的。”

王平安摇头道:“那也不一定是成先生医术不高的原因,术业有专攻,也许他并不擅长治痢疾呢,如果换了拿手的科目,手段就会高超了。”

丁丹若点了点头,目光却看向书架,心想:“不知那是本什么样的医书,竟能让神医折服。”

王平安明白小姑娘的心思,道:“等以后有时间了,我教你识字看书,你也读些书,说不定日后也能成个女神医呢!”

丁丹若小脸红扑扑的,不好意思地道:“我一个女子哪能成为神医呢,只是想多学学煎药的方法,以后少爷有病,我好能给你煎药,好生的服侍你。”

王平安笑道:“难道你还想我以后常生病不成?”

丁丹若顿时急了:“没没,奴婢绝没这个意思!”

“开个玩笑的,你可别哭!”王平安情知玩笑开过了头,小丫头可开不起这种玩笑,忙道:“好了,天快亮了,去睡吧!”

小姑娘这才答应,吹熄烛火,去外屋睡了。

王平安道:“母亲这是何苦,成先生可能是不擅长治痢疾,而且他医德很好,半夜被人顺出城来看我,这样的人品,值得一交。”

杨氏拍了拍他的手背,笑道:“我儿说好,那便是好,为娘下次再见了他,不骂便是。”

又过两日,王平安按时服药,病情大好,到得第四日,痢疾的症状全消,身体恢复健康,他已然能在院子当中散步了,只需再将养几日,便能跑跳自如。

王有财和杨氏自都大喜,商量一番,派人送出请柬,遍请邻里,大宴宾朋。

亲朋好友接到请柬,尽数上门,王有财大肆铺张,痛痛快快地请了把客,席间对儿子自开药方治好病,又在深夜与成神医辨证,证得成神医哑口无言之事,大吹特吹,为了抬高儿子,他又管成济生叫成神医了,儿子能辨证赢了神医,那儿子岂不是成了神医当中的神医,而他自己则成了神医当中的神医……的爹爹!

亲朋好友却是没几个人信的,必竟这种事济生堂的人是不会乱说的,只有王家人自己这么说,一个病秧子自己能开出好药来,还把名满徐州的成神医给盖过去了,这话听听也就罢了,谁能信啊?王家小子要真这么厉害,他至于从小病到大么!

乱哄哄地闹了两天,王平安并没出来陪客,只是在书房里读书,曾经王少爷的记忆给他带来不少便宜,起码一手漂亮小楷写得亮眼之极,而且大多数书籍他都能背下来,看来曾经的王少爷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全用来背书了,然后一股脑儿的都便宜了他。

日子平静下来后,杨氏见王平安身子一日好似一日,便告诉他,明天要带他去宝塔寺还愿。前些时候他生病,杨氏求神拜佛,去了宝塔寺,求佛祖保祐。现在王平安果然好了,还会自己开药方,以常理来讲,这绝不可能,所以只能用神佛保祐来解释了。所以杨氏要带着王平安去还愿,给寺中多添些香油钱,以便求神佛继续保祐儿子。

王平安虽不信神佛,但却愿意出去转转,来到唐朝有段日子了,可却还没见过贞观之治下的繁华,能出去走走,正和他的心意。

附:当归枸杞茶(补血药膳)

原料:当归3g,枸杞子9g,红枣9g。

做法:将当归、构杞子、红枣放入锅中,倒入500ml水,煮10分钟即可。

功效:补血调经,养肝明目。当归有抗贫血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枸杞子有保护肝脏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配合红枣丰富的维生素及铁质,是养颜补血、保肝、明目妙品。

第九章 大和尚也生病

王平安问杨氏,为什么不吃过早餐再去,饿着肚子上路,似乎无此必要。杨氏听罢一笑,告诉王平安,他们王家可是大香客,如去还愿,寺中住持得让人专门为他们做素斋的,早餐吃得晚点,倒也无妨。

套上马车,杨氏带着王平安和小姑娘丁丹若,一起去了宝塔寺。

徐州宝塔寺位于徐州城西北密林边上,始建不久,不过才几十年光景。相传前隋时,战乱遍地,从长安灵感寺来了一位得道高僧,这高僧来到徐州,见百姓生活困苦,哀鸿遍野,便发下大志愿,带领百姓清理战场,掩埋尸体,并在林边结庐而居,为亡灵超度。等到日子太平后,百姓感念高僧的恩德,便在他结庐之地盖起一座寺院,并在寺中兴建宝塔,经念高僧。至到此时,寺中主持已然传了三代。

五里村离宝塔寺倒也不远,车马慢行,小半个时辰便也到了,天色刚刚破晓,寺门已然打开。昨天杨氏就派人来告知寺内,是以知客僧一大早的便守在门口,等着大香客上门。

寺门口,王平安下了马车,见面前三扇红漆山门,黄铜拍环,红墙黄瓦,当真是好大一座寺院,他扶着杨氏下了马车,知客僧忙上前来,双掌合什,高声念着阿弥陀佛,欢迎杨氏到来。

王平安和杨氏进了宝塔寺,上香拜佛,杨氏口中念念有词,感谢佛祖保祐。王平安陪母亲跪在一旁,四下打量大雄宝殿。他见殿中佛像全身鎏金,光彩夺目,心中暗道:“这寺里好生有钱啊,别的不说,光说将这么大的佛像全都包上金,恐怕就得一两百斤的金子不可!”

杨氏念了好半天的佛,这才起身。知客僧请她到了还愿池,也就是个大铜缸的前面,请杨氏布施香油钱。杨氏取下手腕上一串明珠,扔到了缸里。

知客僧大喜,这串明珠个个有小拇指般大小,价值怕不得百贯有余,这可是大大地香油钱啊!知客僧深施一礼,道:“阿弥陀佛,小僧谢过杨施主,杨施主来得早,不知有没有用过早点,如不嫌弃,请到后堂,待小僧献上素斋,给杨施主充饥!”

王平安一乐,心想:“嘿,还真管饭啊!好,倒要看看唐朝的素斋到底是怎么个做法!”

杨氏一摆手,道:“还未添完香油,怎能用饭,那可是对佛祖不敬啊!”

知客僧脸上喜色更浓,心说:“这一串珠子可就不少了,难道还要再添一百贯不成,那可真是太好了!”

杨氏道:“那串珠子是上次我还佛祖让我儿病好的香油,可佛祖保祐得多些,竟让我儿成了小神医,这以后可不怕再有病了,所以我再添一千贯,敬献佛祖,请他老人家以后再多多保祐我儿,最好能中个进士!”

知家僧咝地倒抽了口凉气,又惊又喜,一千贯的香油钱,这可不是小数目啊,都够再建座大殿的了!他忙道:“多谢杨施主,您老人家礼佛心诚,佛祖必会连连保祐!”说完,将杨氏和王平安请入后堂,他则匆匆地走了。

后堂布致的倒也雅致,矮脚小桌,黄缎坐垫,桌上茶具整洁,看来是宝塔寺里专门招待大香客用的。

王平安盘膝坐在垫上,道:“娘,这寺里的僧人倒也热情,想必平日里布施的香客不少,他们已经招待习惯了。”

杨氏颇有些得意地道:“香客虽多,可能添一千贯香油钱的却没几个,我儿稍等,那寺里主持马上就来!”

不用稍等,她的话音还未落地,就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到了门口才稍稍放缓,随着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