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医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医生-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医术,简直骇人听闻,只是不知他是精通这一科呢,还是各科兼顾,我倒要好好问问,实在不行,我厚起脸皮,接着求他收我为徒吧!”

他想得挺美,王平安是不会把他怎么样,可齐环却不会和他客气,命人给他一贯辛苦钱,便让他离庄回城。勾秀在门外苦苦哀求,不肯离去。

王平安心中不忍,这人虽然有点过于功利,但如他得了药方,以后便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让病人少受苦楚,自己又何必吝惜药方!他提笔将两个方子的原方写出,并注明如何加减使用,最后写明,如日后有病人患此疾病,求医求到了他,千万记得今日得方之事,莫要挟方自重,只认钱财。命仆人送给勾秀。

勾秀拿了方子,看过之后,在门外站了良久良久,心中只是想:“如此良方,千金难求,他竟真的给我了,不问得方者何人,却关心从未见过面的病患,如此胸襟,如此医德,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在门外跪下,叩首三下,这才离了放马庄,回转徐州城。

--------

附:苁蓉羊肾

配方:肉苁蓉30克,羊肾1对。

制法:羊肾剔去筋膜细切,用酱油、淀粉、黄酒拌匀稍腌渍。肉苁蓉加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留汁。再入羊肾同煮至水沸,加葱、姜盐、味精、香油调味即成。

功效:温阳通便。

用法:每日1次,分早晚2次服完。

第四十一章 预测科考试题

此后几日,王平安照顾齐老大的病情,继续服药,在他的精心照顾之下,齐老大的病一日好过一日,待到第四日时,已然能在院子里蹓跶,活动身体了,虽然身子还是虚弱,但纠缠了他快一年的顽疾已经消失不见,以后只需好生将养便是了!

王平安这才告辞,准备回五里村自己的家去。齐环并不留客,事实上两天前,他便不再对王平安满口的称谢,对他的态度趋于平常。

这日两人一起出了齐宅,齐环这才道:“王贤弟,大恩不言谢,你对我齐家的恩情,哥哥我牢记在心,如果我还是对你谢个不停,那就太虚了,我这人的人品也就不咋地了。我别的也不说了,日后王贤弟你就是我的亲弟弟,要是你有什么事儿,只需派个人带来口信儿,不管是火里还是水里,哥哥我都要替你去趟上一趟!”

“好,有齐大哥这句话,小弟我也啥都不说了,咱们以后就是兄弟!”王平安倒也爽快,齐环的话里是把他当做了生死之交,他也不打算玩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把戏,是兄弟就是兄弟,直接说出就成,不用埋在心底!

齐环亲自送他回了五里村,进村之后,齐环挨家挨户的赔礼,每户送钱一贯,外加两只母鸡,当做是前些日子霸占河水的谢罪之礼。

五里村的村民本以为碰上了放马庄那些凶悍霸道的府兵,这事儿就算是解决了,也不过是还回河水,和以前一样。却没想到堂堂府兵旅率竟能亲自登门赔礼,还有礼物送上。一贯钱和两只母鸡,这对于小家小户来说,是笔不小的意外之财了!

这都是托了少东家的福,少东家为人和善,精通医术,而且还有逢凶化吉的本事,看来五里村以后的日子会好过起来了!

十里八村之间,王平安的名声大噪,人人都知道了王家少爷自学成材,成了小神医,传着传着,便变成了王平安得遇仙人,被仙人点化自悟出盖世医术,本领直追扁鹊华佗,可白骨生肌,能将死人变活,总而言之,有病找平安小神医,就对了!

上门求医问药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王家大宅门口,立有一日不过三的牌子,但已然没人当回事,王家高高的门坎儿几乎被踏破,不管杨氏再怎么不高兴,也无法阻止别人上门求见王平安。

王平安索性也不再藏着掖着,反正名头已然响亮,何不再上一层楼,待自己的名头在徐州彻底打响,那么到时进京应试,说不定能事半功倍,一考必中,顺利登科!

他每天给人看病开药,几日功夫已然接待了上百人,王有财见状,便和杨氏说了,这样也好,反正儿子已经决定考医科,那么多积累些行医经验也是好的,总比进京之后遇到病例,手忙脚乱的要强得多,杨氏想想也对,自此便不再去堵门口了!

王平安为了登科,提前做准备,别人也是如此,徐州城里的学子们,没门路的只能苦读,而有门路的,难免要想想该怎么走走门路了!

咸同书院。书院的学风以质朴闻名徐州,建筑风格也是如此,不求奢华,却求平淡中见其精雅。书院的后花园里有一座小小书房,茅草为顶,立于池塘旁边,取潭边有庐,大贤归隐之意,木门上方挂有一块小匾,上书三个圆润的黑字,嗅兰堂。

书房里坐着两人,上首是个年纪二十七八的青年,粗布衣衫,长相极其英俊,面前桌上放着几张纸,下首是个灰衣中年汉子,两人正在说话。

灰衣汉子道:“小人去了京城,打探回来的消息想必别家书院也都打探到了,所以咱们书院倒也没什么太大优势。”

青年嗯了声,道:“从你带回来的消息看,明年科考诗文的平仄要求倒也不难,比之上科还略有降低,莫非明年朝廷要取中的进士名额会增加?”他顿了顿,嗯了声,忽道:“莫非是皇上身子不适,想要提前储材,日后好为太子所用?”

灰衣汉子一挑大拇指,赞道:“公子好心思,只看了诗文的平仄要求,便推断出宫中之事!不错,皇上年事已高,身子骨大不如以前,确有为太子铺路的打算了!”

青年从小到大听到的尽是赞扬,对灰衣汉子的马屁并不在意,脸上半点笑容也没有,翻了翻桌上的那几张纸,道:“诗文的事好说,关键是策论,从这些消息上看,近来朝中讨论最多的,便是如何清理运河淤泥,要疏通运河,莫非是皇上又要对辽东用兵了?”

灰衣汉子一笑,道:“疏通运河是皇上亲自下的旨,为臣子者自然要尽心竭力地办好。所以长孙大人亲自点将,派了丛礼之去督管此事!”

“丛礼之?这人我倒是听说过,但他精通的是刑名,而非治河之术啊!”青年一皱眉头,随即恍然,道:“看来皇上是想……是想在大不忍言之事发生之前,平了辽东,以免太子日后处理不好此事,而长孙大人却是表面赞同,而实际上是在拖延,他不同意再发大兵远征!”

灰衣汉子点头道:“正是。长孙大人对皇上忠心耿耿,他们少年相交,情谊非同寻常,长孙大人拖延远征,是怕皇上带兵出征时发生意外。”说完这个,他便不再说,眼看着青年,和聪明人讲话,有些事情最好由他本人说出来,否则自己多嘴,难免有卖弄之嫌,反而惹人讨厌。

果然,青年只稍稍想了想,便道:“朝中大臣个个都是人精,岂有看不穿长孙大人之意的道理。我想现在长安城中,到处都是歌功颂德,说着皇上以往的战绩,诗会一场接着一场吧!”

灰衣汉子笑道:“可不正是。现在京中全是积极备战之声,诗会上尽是金戈铁马。如果有哪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头鹅进京,必会以为明年的策论是要论辽东战事,他们往这方面使劲,到时一进考场,不傻眼才怪呢!”

“要照我说,明年的策论十有八九论的是如何休养生息,这才是长孙大人的本意!”青年哼了声,又道:“科考科考,说到根讲到底,不过是揣摩上意罢了,只不过明年考场里揣摩的是长孙大人的意,而非是皇上的意!”

灰衣汉子道:“公子说得太对了。长孙大人连立谁为太子这等大事都能左右,何况取中士子。对于旁人来讲登科如同登天,而对于掌权者来说,让谁登科,只不过是一句话罢了!”

青年道:“现在长安里的风声是备战远征,而真实的意图却是休养生息,这点我们想得到,有心人自也想得到,至于那些光会读书的呆头鹅不必理会。我自启蒙至今,已达二十载,这么多年的准备,就为一朝登科,但登科之后的名次……”

“这就要看行卷投给谁了,这‘求知己’是决定名次的关键,当然最好能投到主考门下,主考和考生成了知己,名次岂还能犯难了,只是不知长孙大人会让谁当这个主考官!”灰衣汉子道。

青年脸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道:“如果知道是谁,那大家不都投到了他的门下,而我要是等主考定下来后才去投,岂不晚了!”

灰衣大汉道:“这种大事,小人是探不出的,只能请老山主出面,京中大佬别人的面子不卖,但老山主的面子,是一定要卖的!”

青年叹了口气,摇头道:“父亲大人近日来染了风寒,身子不适,这时如再劳心,对病体不利啊!”

灰衣汉子哦了声,问道:“可曾请了医生来看?咱们徐州城里,也就成济生算得一号,别的医生不请也罢。”

“父亲大人自己就精通医术,哪还需要请大夫!”青年说道,不以为然,他连成济生都瞧不起。

这青年便是咸同书院山主邱问普的儿子,名为邱亭轩,和王平安一样,也是打算参加明年科考的人。

附:感谢书友逍遥小猪为本书打赏,感谢书友边骊和缭夜人的打赏,平安在这里感谢万分,连连拱手!

附:冰糖炖鸭蛋

配方:鸭蛋1个,冰糖15克。

制法:先将冰糖加开水溶化,待水凉后打入鸭蛋搅匀,蒸熟。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用法:每日2次,连服1周。

第四十二章 名人的小小贵恙

邱亭轩整理好纸张,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好生回去休息,如再有事,我便派人通知你。”

灰衣汉子起身道:“为公子效力,哪敢称得上辛苦!”拱手告辞,出了书房。

邱亭轩又坐了一小会儿,理顺自己的思路,这才起身出屋,去见父亲。咸同书院的山主邱问普并不住在书院里,而是住在书院后面的独立小院中。邱亭轩绕过池塘,出了后院门,来到了邱问普住的小院子里。

小院中种着一棵大枣树,树下一名老仆蹲着,跟前放着个小炉子,炉中有火,他正在熬药。

邱亭轩一愣,走上前,俯低身子,低声问道:“才叔,你怎么煎起药来了,父亲大人不是说小小风寒无关紧要么?”

老仆人名叫邱才,是跟了邱问普多年的老家人,从来都象一家人一样,他抬头看了看邱亭轩,道:“轩哥儿啊,你不在书院里读书,来这里做什么?嗯,老爷的病没啥严重的,可总是不好,也是难受,所以开了桂枝汤,让我煎上一剂,这就快好了。”

邱亭轩哦了一声,他不着急进屋,站在树下看老仆煎药,轻声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父亲大人一向不喜服用药物,今日却让才叔煎药,看来这风寒得的重了些。”

“上岁数了,挺不住啦,大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才叔轻声道。

邱亭轩叹了口气,不再说话,怕屋里的邱问普听到。过了一会儿,桂枝汤煎好,他亲手倒出盛碗,吹了吹,待药汤温度可以入口,这才端着进了屋子。

邱问普的房间和王平安的有些类似,也是放满了书册,只不过邱山主的书更多,一排排的书架,上面足足放了五六万册的书,而且不少还是手抄孤本,非常珍贵。

房间正中有一平台,平台上横放床榻,榻前有一巨大的,不比床小多少的书桌,邱问普便坐在书桌之后,闭目养神。

邱问普年过古稀,但头发胡子却连一根发白的都没有,脸上皱纹也少,光看外表,竟比王有财还要年轻上几岁。邱问普年轻时一袭青衫,游遍天下,本想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可他年轻时没赶上好时候,那时门阀高立,没有科考入仕这一说,他算是报国无门。

等到隋文帝开科取士之时,邱问普入京应试,顺利登科,可他却在放榜当日便离开了大兴城,隋朝的大兴城就是唐朝的长安,回转徐州,开山立派,创立了咸同书院。他算是想明白了,于其当官苦熬资历,不如教书育人,日后桃李满天下,名声自扬,可比当官逍遥多了。

书院开办了这么多年,他教出的学生在朝中为官者极多,而学生当官之后自会报答他这个老师,所以邱问普虽称不上富可敌国,却也是家财万贯,虽无一官半职,可他说一句话,弟子们无不奔走效力。邱问普活得潇洒,名利双收,当年无数人笑他弃官不做愚蠢之极,可现在呢,笑人者不如人,谁再笑他,谁便是自讨没趣了!

邱亭轩轻声唤道:“父亲,桂枝汤煎好了,可以服用了!”他低头扫了眼书案,见上面有一本书铺开,乃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翻开的书页正是桂枝汤。

邱亭轩心想:“虽然我对别人说父亲精通医术,虽是儿子赞美父亲的话,但父亲确曾研究过不少医书。小小风寒而已,父亲岂有治不好的道理,可为什么要查书看方呢,莫非是现下得的风寒有何特殊之处,让父亲为难了?”

邱问普嗯了声,慢慢睁开眼睛,见儿子来了,也不说话,接过药碗,将药喝下。邱亭轩又取清水给他漱口。

邱问普用手帕擦了擦嘴,问道:“轩儿,为父出一题目给你,朝廷如要疏通运河,你预计几载可成,如要你以此做篇策论,你需要用多长时间做好?”

邱亭轩心中明白,父亲这是得到消息了,既然自己能想明白的,那父亲更能想明白。他回道:“太子需几载登基,运河便要几载疏通好,儿子的策论也就需要几载做好!”

邱问普默然半晌,又问道:“那你在科考之前,要看那些书籍?”

邱亭轩道:“农林渔牧,土地税收!”

“好,轩儿明白就好。为父在为你启蒙时便说过科考秘诀,此二十余年过矣,你可还曾记得?”

邱亭轩跪坐在父亲身前,答道:“启蒙之日,父亲大人共教儿七个字,邱亭轩三字之后,乃是揣摩上意四字,儿年幼无知,当时不解其意,但现在却全然明白了!”

邱问普点头道:“你记得就好。做好官,需得先做官,做官后需当做大官,明白上意才能做大官,而位越高权越重,能为百姓做的事才越多,方可做好官!”

邱亭轩安静地听着父亲说话,良久之后,他忽道:“父样大人的话自是对的,只是儿子怕揣摩上意久了,迷失本性,渐渐的不再为百姓着想,而只念着自己的官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