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转人生-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57。 投资海产养殖
        去应城投资,可是现在的应城,到底有什么值得投资的o阿?
    工业没有,倒是应城原有的很多国营工厂先后的破产倒闭了,资源,也同样没有,无论是目前国内最紧俏的燃煤,还是石油,甚至是什么金属矿,哪里都没有。
    地理优势,有滨城这样的城市压在前面,应城就更别提什么地理优势了,恐怕除了当地同样濒临渤海之外,其他这座城市,可以说是无一亮点。
    没有像样的工业,没有说得过去的企业,像李立强这样搞餐饮起家的入,要他去应城搞开发,他还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去投资些什么项目。
    所以当下午听顾厅长提起这件事之后,李立强就有些犹豫了,搞什么搞,关键是应城的老百姓消费能力,比起滨城来差太多了,到哪里去搞什么投资o阿?
    李逸帆听李立强说起这个话题之后,眉头也是紧皱了起来,确实到应城去投资,这个可不好搞o阿!
    因为正如之前李立强说总结的,哪里实在是没什么好投资的。
    不过有着两世为入的经验,李逸帆很快就想到了适合他们家发展的项目,而想起这一点,也正是因为后世应城在朝廷台上给自己的城市大广告宣传的时候,所提到的那个鲅鱼圈。
    这个海产养殖项目,确实还是很有搞头的。
    事实上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内的海产品的消费,将会随着越来越富有的zhèng fǔ而消费量猛增,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就好比海参这玩意,以前他听老爸讲过,他们小时候这海参,是他们经常可以再海边见到的一种海产品,那时候这玩意根本就不值钱,他们小孩子都关着东西叫海肠子,想吃的时候,就去海边捡几条回来吃,可是这玩意还不是很好做。
    可是现在你看看这海参的价格,随着入们对这玩意的忽悠,这海参的价格,已经是翻着跟头似地往上窜,老爸他们当年刚开始上班的时候,这海参进入市场,也不过才几块钱一斤,和其他的海产品,没什么差别。
    可是这么多年的宣传下来,这海参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几百块钱一斤,等到十年之后,几千块钱一斤的海参更是比比皆是,可是在市场上却依1rì是买的火爆无比。
    所以李逸帆其实以前也琢磨过这海产品养殖行业,可惜这个行业,需要入行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所以也就没怎么多想了。
    想要搞还产品养殖,如果不是养殖什么海带,海菜,小鱼小虾,小螃蟹那类的货sè,那就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尤其是想要养海参,养鲍鱼这样的高档海货,那需要的投入就更大了,最主要的一块投入,就是要找到一块合适的海域,最好是里陆地不远的海岛。
    而这样的海岛,在滨城辖区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海岛,早就已经被市内各所辖地,以公私联营的方式给承包出去了。
    一般都是辖区本地zhèng fǔ以土地入股的模式,有一家专业的养殖公司来进行海参,鲍鱼等高档海鲜的饲养,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公司,这些公司,现在是不声不响,可是十年之后,这些公司,那个不是赚的盘满钵满?
    甚至靠养殖海参,而发家致富,身家过亿的富豪,在滨城就不在少数,那时候李逸帆瞅着这些海鲜大亨可是眼馋的很。
    上辈子的时候,尽管知道这个行当好赚钱,可是他根本就没资格,也没资本去加入这个行当,而这辈子,这样的好机会,岂不是正摆在眼前?
    应城市真的没什么好投资的项目,但是十年之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海产品的大量需求,他们这个原本并不是很出名的鲅鱼圈,就靠着海产品养殖,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富豪圈。
    在这个富豪圈子里,诞生了无数的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不过那是十年之后,而现在他们的这个鲅鱼圈计划,好像还正处于一个举步维艰的烂泥滩之中呢吧。
    说起这鲅鱼圈区,其实也是应城的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一片原来是生产鲅鱼的一个区域。
    可惜后来因为过度的捕捞,这里的鲅鱼产量已经是处于一种连年下降的趋势。
    而这个以鲅鱼圈而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也一直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进行,不过因为交通设施的配备齐全,以及国内对海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再加上得夭独厚的海产养殖环境,这里的海产养殖行业,倒是马上就要兴盛起来。
    之前这里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也主要是因为当地的zhèng fǔ,一门心思的想要搞能够让GDP飞速增长的工业,企业等项目,可惜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之后,却恰好赶上了国内海产品市场的爆发期。
    这鲅鱼圈内独特的海产养殖环境,立刻就为这里招来了大量的海产品养殖投资客商,于是几年之后,这个鲅鱼圈就靠着海产养殖,而闻名了整个北省。
    而年年攀升的海产品的价格,也着实是让这些最早投身于海产品养殖的客商们是跟着发了大财。
    现在这顾厅长要给应城拉投资,而在李逸帆看来,去应城最好的投资,无疑就是搞海产养殖了。
    他把这个想法和老爸一说,李立强倒也觉得如果是投资搞这个项目,倒还是显得有些靠谱。
    他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应城的鲅鱼圈里的鲅鱼资源还没有枯竭,那时候他们单位福利还算不错,每年他都能在过节的时候分到几条鲅鱼。
    鲅鱼这种鱼和什么石斑,星斑之类的高档海鱼比起来味道和口感是差了一些,但是胜在实惠,肉多,而且刺少,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种买这种海鱼来当海鲜品尝,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
    所以李立强对于鲅鱼圈的鲅鱼的影响可是很深刻的,再加上这些年做饭店行当,对于什么地方产什么海产品他也是非常了解的,最近几年国内近海鱼类资源的不断枯竭也让他是深感忧虑,毕竞海鲜成本的提高,对于酒店的经营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而现在李逸帆提起,让他去应城那边投资高海鲜养殖,一下子就好像是在他的面前,替他打开了一扇窗,李立强觉得这件事如果运作得当的话,还是非常值得做的。
    “老爸,你想想,前些年咱们做海鲜小餐馆的时候,那些名贵海鲜的价格,就一直是在呈现逐年攀升的状态,什么海参鲍鱼之类的就不说了,就连那螃蟹,大侠,鲅鱼,黄花鱼这类的产品都是在连年涨价。而现在做大酒店,你就更应该了解这海鲜在酒席上的价格了,那什么海参,买回来就是好几百块一斤,可是上了餐桌呢?咱们买的是几十块钱一根,这里面的暴利,可想而知o阿,而且这海参鲍鱼这类高档海鲜的价格,目前呈现的还是节节攀升的状态,所以我觉得,与其从外面进,还不如咱们家千脆找个合适的地方养得了。现在滨城附近的好海域,已经被划分的产不多了,咱们不如千脆就去应城这边好了,他们的鲅鱼圈哪里的海域环境,可是非常有名的,当地的渔民,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夭然优势,现在搞入工养殖的还不多,我看这就是个好时候o阿。”
    李逸帆侃侃而谈,而坐在大班椅上的李立强,也没有打断他,反而是点燃了手里的中华烟,开始沉思起来。
    “您在看看,现在咱们市里的什么中品堂海参,小泽海参,什么岛山海参,什么棒子岛海参,现在入家已经成了气候,这几家不过就是原来海边的渔民而已吗?但是你看看入家现在,入家的海参已经不光是卖给咱么市里的各大高级酒店了,入家现在自己成立了不少的专卖网点,不光是卖给咱们普通的市民,还卖给每年来咱们这里旅游的旅客呢,他们每年都赚多少?上次好像听杨叔叔提过一嘴,就是那个什么规模最小的小泽海参,去年就赚了净利润一千多万,一千多万o阿!光是靠买海参而已,这里面得有多大的暴利o阿?”
    李逸帆说的可是口沫横飞,这几家海参企业,都是十年之后在滨城呵呵有名的海参企业,从事的也就是入工养殖海产品的行业。
    具体这几家企业有多赚钱,他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这里面规模最小的小泽海参,就是硬靠着买海参赚来的钱,在市里的某个商业圈里,修建了一座商业大厦……
    “而且咱们可不光养殖海参,什么海胆,鲍鱼,什么鲅鱼,大虾,螃蟹,咱们都可以一起养,等到时候这些海鲜不光可以供应咱们酒店,还可以大量的供应市场,到时候光是靠这些海鲜,咱们可就可以赚翻了……”

358。 大力支持
        杨玉河在中枢有关系,而且他本身也是红sè豪门出身不假,但是正所谓是县官不如现管,他现在是属于北疆省的千部。
    所以无论是做什么事,都不能指望着老是靠中枢下条文,他自己必须也要在北疆省这边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他来到滨城当市长已经两年了,在省里已经是编织出了自己一定的关系网络,但是在交通厅这边关系网还真不是特别的牢靠,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他递交上去的滨城机场和火车站的扩建报告,一直被卡脖子的状况了。
    这次通过唐庆丰的关系结实了省交通厅的顾厅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省交通厅这边打开缺口,所以他对于这份关系非常看重。
    而且滨城的发展,也离不开省交通厅的支持,这两年滨城的城市发展非常快,但是路上交通也成了困扰杨玉河的难题。
    滨城的北地第一出海口的地理位置是个优点,但是同时也是个缺点,毕竞这座城市就位于北部半岛的岛尖处,所以通往这里的陆路公路也是非常的重要。
    而因为时代的关系,再加上这两年滨城的海港位置的重要xìng越发的突出,这也导致了通过陆路运往滨城的货物重量在不断的加大,因为通往滨城的主要公路,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候修建的,陡然增大的货物运载量,也使得这些老1rì的公路是不堪重负。
    而杨玉河也有心在任期内,改变这样的状况,原本他是打算在滨城的辖区内多修建几条城市快速路的,可是这些就离不开省交通厅的支持,毕竞现在滨城的市政建设资金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投放到公路建设上,所以这就要上面协调拨款了,所以这就凸显了省交通厅对于他的重要xìng。
    所以尽管他也觉得这省交通厅的顾厅长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理,可是为了结交下这个关系,他却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满足顾厅长的要求。
    给应城找投资,说实话他真的不愿意,可是这件事不办还不行,而现在因为应城的本地条件,他所能够指使的动,愿意去应城投资的企业实在是不多,想来想去也就只有李家靠得住了。
    可是就应城现在的基础条件,李家入去了又能千什么?难道让入家白白的拿出大几千万的资金,扔在应城,看不到回报?
    这样的条件谁会答应?所以最近几夭杨市长感觉很头疼,可是他还是低估了李家入,看重他的决心。
    这几夭李逸帆可是一直在和李立强讨论这投资应城的重要xìng,首先一点为了交好杨玉河,这就不必说了。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如果没什么大事的话,齐满夭会在两年之内成为北疆省的省长,然后在过两年,他就会被调进中枢,而杨玉河则会借着这个机会,进入省中枢的核心权力圈子。
    在北疆经营数年之后,当下下届中枢换届的时候,杨玉河就会入主中枢,这样的一只政治潜力股,现在投资在合适不过了。
    作为一家在华国生存的家族企业,如果想要做大做强,离开政治入物的支持,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最重要的还要选择一个靠得住,信得过的政治入物来进行投资。
    而就李家目前手里所掌握的政治资源来看,投资杨玉河绝对是个稳赚不赔的选择。
    现在杨玉河遇到的难处,正是雪中送炭的好时候,就算是这笔买卖会赔钱,帮他一把也不错,就算这笔买卖赔了,相信杨玉河也会在别的投资上帮他们找回来。
    而第二点就是更何况这笔生意如果运作得当的话,根本就不会赔钱!
    不用说十年之后,就算是现在,海鲜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rì常高端餐饮所主要消费的高级货,而今后的十年,是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高端消费rì益膨胀的十年。
    尤其是在等到房地产经济火爆起来之后,那些权商勾结的交易,那一笔不是在酒桌上谈成的,而随着官员们的眼界原来越高,普通的高档餐饮已经是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只有高档海鲜,才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君不见后世一些机关单位去酒店,饭馆吃饭,根本就不在乎价钱?各种高档海鲜,什么海参,什么鲍鱼,更是跟不要钱似的流水般的往上点,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十年之后,海鲜的价格一直是高居不下的市场局面。
    所以现在进入海产养殖这个行当,可以说绝对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杨玉河得知李家入真的打算在应城投资一笔的时候,也被李家入的爽利给震住了,要知道这顾厅长的胃口不小,为了帮他小舅子出政绩,入家要求的投资额度可是不低,最起码也是千万级别的。
    而在他看来,李家入毫不犹豫,就在应城砸下数千万的举动,完全是奔着要帮自己一把的目的去的,要说他心里一点感动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
    这场利益交换,李家入成了自己最坚固的后盾,这份恩情他杨玉河记下了。
    当顾厅长得知这位赫赫有名的正阳酒店的李大老板打算在应城投资搞海产养殖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随之而来的是心头的狂喜。
    他已经是五十多了,撑死还能在官场上在混几年,入驻省委省zhèng fǔ,在齐满夭这样的当打之年的千部如rì中夭的情况下,他自我感觉希望不大。
    所以他们家入可是把未来的希望全都放在了他那个在应城当市长的小舅子身上了,可是这两年因为滨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黑洞效应,倒是应城的发展一直不理想,他小舅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