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话太宗-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便挽救了大厦将倾的局面。

稳定形势后,赵德明制定了定难军中长期发展纲要:“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

这个规划非常科学。定难军向东发展蚕食宋辽的领土完全不现实,他的优势是扼住了欧亚大陆桥的咽喉,屏蔽了宋辽投往西域的视线,他就可以抓紧时间向西向北发展,主要目标就是吐蕃和回鹘。吐蕃占据的青藏高原出产良马,而回鹘民风彪悍,兵源优良,他们在唐代都很强大,东边的大唐、北边的突厥、西边的阿拉伯、南边的印度,这么多大国都拿他们没脾气。他们甚至还分别攻入过长安、洛阳,让大唐送了不少钱和女人,可见其强大。至宋代却分裂成无数小部落,散落在西域和青藏高原。如果谁能将这些部落重新整合,相当于当年的吐蕃和回鹘合体,那将是何其强大!

但这些部落大多向宋称臣,宋朝也不会轻易让你兼并。果然,赵德明西掠吐蕃的规划便不是很成功。

广袤的青藏高原极具战略纵深,在宋廷的支持下,吐蕃诸部丝毫不惧赵德明。狡猾的赵德明不会向辽太宗那样硬攻,而以政治手腕挑拨吐蕃诸部——宋朝虽然强大,但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将要取消世袭封建领主,各位酋长最终难逃被化为普通公民的前途,赵德明却可以和大家一起奋力捍卫各自祖业。

这种挑拨很快见效。河湟地区(青海、甘肃的黄河、湟水流域)的一位吐蕃领主李立遵(藏名郢成蔺逋叱)实力强大,他劫持了吐蕃赞普达玛欧松的后裔欺南陵温逋,将其立为赞普,号唃厮岩,自为论逋,大概相当于汉族的太师,号称全藏领袖,有志于恢复吐蕃在唐代的强盛。赞普对藏民的号召力很强,一时青藏高原确有脱宋自立的倾向。赵德明肯定正在背后偷笑,不幸的是关键时刻曹玮来了。

曹玮是曹彬第三子,与父同列宋初四大名将。但他的实战能力恐怕比黄金战士就强多了。百年之后,大将葛怀敏被宋仁宗赐穿曹玮战甲,以示荣耀,可见他在宋军尤其是陕西军中的精神地位。曹玮作风与其父大不相同,他雷厉风行,而且分析形势极其冷静。他主政陕西的主要思路还是招徕蕃部,曾让许多领主私有部落归为熟户,而一旦出现李立遵这样有野心的人,他就坚决打击。曹玮在三都谷之战中,率六千骑兵将李立遵的三万主力一举歼灭,又以李立遵来不及反应的速度荡平有独立倾向的几大部落。战后,唃厮岩、李立遵都真心归附。

以前有些宋将害怕得罪赵德明,不敢轻易接纳原属定难军的部落内附,曹玮一概接纳并大力招抚。赵德明出兵报复这些部落,每次都被曹玮派兵制止。逐渐整个青藏高原都确定了向朝廷而不向定难军的大趋势,尽管不可能瞬间变成内地州县,但自此开启了汉化进程,之后也很少被企图独立的封建领主所控,越来越成为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曹玮三都谷之战被史家赞曰:“十万胡尘一战空。”这不是指将胡人全部诛杀,而是恩威并施,有针对性地打击分裂分子,更重要的是将部民转化成国家公民,抽掉封建领主独立的基础。

赵德明的吐蕃战略不甚成功,但回鹘战略运气不错。自唐以来,西域就体现出高度汉化的倾向,归义军节度使、李氏于阗等政权一心向汉,但又遭到西亚伊斯兰东扩的强烈冲击。回鹘汗国裂解成的无数小部落也纷纷向宋称臣,但关键问题在于,定难军一挡,就把他们和中原统统隔断。

当时回鹘诸部中相对最强并与定难军接壤的是甘州回鹘,或称河西回鹘,时任甘州回鹘可汗的是药罗葛·夜落纥。尽管赵德明多次进犯,但均被夜落纥击败,朝廷和吐蕃也经常救援回鹘,让赵德明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赵德明又不会像辽太宗那样执著地打下去,他改用封锁战略,切断回鹘和陕西、吐蕃的联系,但也不急于进攻。对宋贸易是回鹘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尤其是出售回鹘健马。被封锁后回鹘不但自身不能开展对宋贸易,西方的商旅也都不再从回鹘经过,曾经繁华的河西走廊渐渐冷清。而赵德明的耐性好得惊人,这一封锁竟然就是二十多年!赵德明等他和夜落纥都成了老头子,这时才派出二十四岁的儿子赵元昊率军攻打。此次实力悬殊,小元昊两三拳就把夜伯打趴下了,攻取甘州。

这对回鹘诸部的示范效应极大,很快诸部纷纷归附,河西走廊尽为定难军所得,赵德明实现了定难军中长期发展纲要的一半。

同时,赵德明还大力发展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开发青盐、珠玉、马匹等优势产业,垄断西北方向入宋贸易,经济实力极大提升。他还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正规的军队体系,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一个独立国家的物质基础。

那这样朝廷想不想扁他?当然想,但人家毕竟没有公开宣布独立,而且对朝廷还极其恭敬。尽管边将都很清楚他是虚与委蛇,但宰相们始终下不了决心,于是总小打小闹,始终没有大举讨伐,一拖就是三十年,让定难军长大了。

赵元昊幼时曾劝父亲不要对宋称臣,赵德明笑着说:“我们经常打仗,已筋疲力尽,这三十年来穿上绫罗绸缎,都是朝廷的恩惠,不能负恩哪!”赵元昊不高兴地说:“穿皮毛放牧是我族的习性,英雄生来就要称霸,怎能穿上绸缎就满足了呢?”赵德明笑而不语,但他嘴上不乘小孩的意,后来却让这个天生的分裂分子继承权位,那他真实的意图是什么?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夏国王赵德明使用天子仪仗出巡。大中祥符九年(1016),他做了一件奇事:追赠其父赵保吉(李继迁)为皇帝!而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他又做了一件更奇的事:立其中一位妻子卫慕氏为皇后,其子赵元昊为皇太子!很明显,除了皇帝这层窗户纸还没捅破,先帝、皇后、皇太子都备齐了,他还等什么呢?

答案是——等死。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在临死前去博取某些虚名的,包括皇帝。赵德明忍辱负重三十年,图的是家族基业传承,何必在心肺功能都趋于衰竭的年龄段冒险称什么帝呢?选了立志要独立的赵元昊嗣位就够了。

宋廷追赠赵德明为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辍朝三日,以国王礼仪服丧,并册封其子赵元昊为西平王,授特进、定难军节度使。不久,赵元昊主动改姓嵬名,名曩霄。嵬名是党项大族的姓氏,囊霄去国姓改此姓,彰显自己不是宋帝国公民而是党项贵族。不过自古只有君主赐臣姓,囊霄君随臣姓,也算是一奇。三国时代的军阀吕布为在乱世中求生存,不断依附新的主子,认了三个爹,被人蔑称为“三姓家奴”。但西夏皇帝可以告诉他:“你的姓还是少了。”这个家族历用拓跋、李、赵、嵬名四姓,以及之前还有一姓已不见史载,改用五姓,终于保住祖业。

宋仁宗景祐五年(夏大庆三年,1038),嵬名囊霄经过六年准备,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国号白上大夏国,习惯称西夏。尽管嵬名囊霄是开国皇帝,但他认同赵保吉的草创之功和赵德明延续某氏祖业之德,所以追赠赵保吉为太祖,赵德明为太宗,后来嵬名囊霄的庙号是景宗。

事实上,宋廷从未承认过西夏独立,夏景宗即位不久又向宋廷投降,并称宋仁宗为父皇帝。但之前他连克宋军三阵,连败辽兴宗两次亲征,迫使宋辽默认他事实独立。所谓西夏,不是一个帝国而只是宋朝的定难军,但这是一个跨断欧亚大陆桥,唐、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宋、金均不能收服的强国。这个家族一度中落,险些被纳入宋朝的公民社会体系,但在夏太祖、夏太宗的顽强抗争下,终于重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这个过程是不是一个令人感慨的个人奋斗励志史诗呢?当然不是,夏太宗的个人奋斗史简直就是对人类文明进化史的羞辱——只不过他没有像希特勒那样高调地写成一本书《我的奋斗》——当然也有可能是用党项文写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当人类文明进化至宋,中原已经建成成熟的公民社会体系,而夏太祖、夏太宗的不屈奋斗却是朝着相反方向,要建立他们家私有的领主国。为达到这个目的,西夏厉行去汉化运动,人为地创制出一套党项文化并强制推广,将无数马上就要融入公民社会的少数民族群众拖回部族社会。而从更现实的局势讲,西夏的突然出现及其捍卫某氏祖业的死硬,在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发展至巅峰时扮演了一个搅局者的角色,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都因其而改变。

神秘崛起,蛇吞巨象——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契丹和党项的历史因文字而显得神秘莫测,而女真(金)的问题则更加严重。其史料主要用汉文书写,但经过了后人系统的篡改,不是唐太宗那样小修小改。当然,史料可改,逻辑却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不偏信盲从,我们仍能摸索出许多逻辑链条。

西夏崛起后,宋辽夏就形成三足鼎立,博弈非常复杂,但主要是辽夏联合抗宋。由于《澶渊之盟》的限制,宋朝不能直接对辽用兵,所以主要精力用于灭夏。西夏虽小,但地势易守难攻,主要是国主残狠,甚至用过十丁抽九的办法,驱使人民充当炮灰,坚决捍卫家业。辽也总在关键时刻斡旋,甚至在边境集结重兵,向宋廷施压,放缓对西夏的攻势。到后来辽甚至提出领土要求,要宋廷归还当年周世宗攻取的关南十县。严格地说这违背了《澶渊之盟》,尽管最后宋廷没有归还领土,但影响了宋廷最大规模的一次灭夏战略。宋神宗很生气,他临终前留下遗命:“能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须知宋朝建立以来,除几位五代遗老,再未封过异姓王。宋神宗违背《澶渊之盟》提出这么高的赏格,可见这个和约已经开始裂缝,而真正的后果恐怕当时没人能想得到。

《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都是祖训,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异姓封王这个标底一泄,自有战争狂人前来围标。

徽宗朝宦官童贯是一位古往今来罕见的宦将,靠讨伐西夏累功至太保,是史上唯一一位当上三公的公公。本来他已经快要把西夏捏死了,但他结识了一个辽奸,决定改变主攻方向。此辽奸当时叫马植,他献上了一套灭辽的规划。童贯已官至极品,就算灭了西夏对他个人而言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但如果灭辽,那可就突破了。而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宰相蔡京也都是好大喜功之辈,他们将马植改名为赵良嗣,开始密谋灭辽,这个秘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扶植一个辽北方的部族,到时南北夹击,这个部落就是居住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附近的生女直部。

女直,后多译作女真,与渤海族是近亲,但极其落后,当时还处于比游牧更落后的渔猎阶段,以猎取野生动植物为生,连放牧的技术都还没掌握,所以被称作生女真。宋廷高层密谋灭辽后就经常派人通过渤海到生女真交涉,而辽却始终蒙在鼓里。直到童贯将陕西军集结于河北边境时,辽人都还以为是来帮助他们平定女真叛乱的。这样当然很轻松就把辽灭了,宋人收复幽云,童太监也如愿成为史上唯一一位晋太师、封王的阉人。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汉名旻)也深受宋徽宗宠爱,封为御弟。

按现存史料,完颜阿骨打早在灭辽前十年便已建立金,完颜阿骨打即为金太祖。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金太祖驾崩,按女真兄终弟及的习俗,其弟完颜吴乞买(汉名晟)继位,即为金太宗。

金太宗和金太祖的政见很不一样,金太祖认为女真本生于苦寒之地,世受契丹压榨,多亏宋徽宗解救他们,所以定要忠于大宋。但他弟弟认为他们凭一个小部落起家,几年就可以灭辽,现在羽翼丰满,自然就应该努把力尝试下灭宋。金太宗上台后不久,便对宋突袭,展开了宋金百年恩怨。

金太祖生前曾对其弟表露出攻宋的想法非常气愤,这一方面是出于义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形势。女真能灭辽,既是辽自身已经腐朽,但主要还是靠了宋朝,小小的女真部落并非真有灭掉辽的实力。如果不知死活向如日中天的宋朝挑战,死了都没人收尸。后世很多史料称宋金夹攻辽时宋军表现极差,几乎是金军独立灭辽,而且金人见识了宋军的软弱,所以觉得宋人可欺,才有了灭宋的打算,这便是后金编造的谎言了。这种逻辑只应该出现在楼下的痴男怨女专柜,而且还只能是早恋级,如果哪个成年人还带着这种思维方式去相亲都会让人笑掉大牙。

首先,女真部的实力远不足以灭辽,这段史料经篡改后与小说无异。您相信完颜阿骨打以两千五百人起兵,没有任何后勤工程、战略规划就能武装灭辽?一帮猎人兄弟狂暴地冲上去,砍翻了牧民兄弟,就这么简单?

其次,辽亡后辽人对宋恨之入骨,大批量降金人,不断挑唆金人帮他们向宋寻仇,后来宋金开战也与此不无关系。如果金真是灭辽主力,辽人又岂能错认仇家?

女真部只不过是童贯灭辽的一个帮凶,自身实力未必真的很强。只是他们长年受辽统治,一朝翻身,有些人就头脑发热而已。

当时女真部的权力机制还极具部落特征,各部落的领主称勃极烈,诸勃极烈组成的议会便是最高权力机构。这和契丹早年的夷离堇制几乎一样,但勃极烈制吸收了更多汉制政府思想。各位勃极烈并非完全平等,而是有次序、有分工的。老大称都勃极烈,汉译皇帝;老二称谙班勃极烈,作为储君;老三称国论勃极烈,后称国论忽鲁勃极烈,据说相当于汉族的丞相。之后还有阿买勃极烈、昃勃极烈、移赉勃极烈等名目,但要加上国论头衔,比如国论移赉勃极烈,才有在勃极烈议会上议论国事的权力,相当于汉族的同平章事。其余诸勃极烈就只是普通部族领主,而没有进入最高权力层。这显然学习了汉族的行政体系构造思想,当然决策方式看似相近,但宋明的宰相通过考试,由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担任,勃极烈却都通过选举,由女真部族领主充任。

部族领主制最大的缺陷就是主权分离,容易分裂,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