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博弈论-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的行动,使这个概率保持不变。 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就此放弃,听任可能爆发核战争的风险的存在。要想降低这个风险,你不得不从一个更加根本性的层次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这个博弈。哪怕当年的贵族改用精确度较低的手枪,也不能保证他们多活几年。相反,他们不得不修改扔下一只手套就决斗的荣誉守则。假如美国和苏联抱有同样的目的,那就修改这个博弈,而不是单单修改这个博弈的法则。 还有最后一个方面的控制,是使边缘政策发挥效力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受到威胁的一方通过同意边缘政策者的条件,必须有能力充分减小这一风险,通常是一路减小为零。侦探必须得到保证,只要歹徒知道那个秘密,他的命就可以保住,而赫鲁晓夫也必须得到确认,只要他一退让,美军就会马上撤退。否则,如果无论你做或不做,你都会遭到惩罚,也就不存在什么退让的激励了。 启示:无论怎样运用边缘政策,总有一种跌落边缘的风险。虽然策略论回顾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会把它当做边缘政策的一个成功应用,但假如超级大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的风险变成现实,我们对这一案例的评价就会完全不同。若是真的爆发了战争,幸存者一定会责怪肯尼迪完全没有考虑后果,毫无必要地就把一场危机升级为一场灾难。

第7章 信息与不确定性

未来的不确定性源于信息,以及处理信息能力的缺乏。对个人来说,拥有信息越多,越有可能作出正确决策。对社会来说,信息越透明,越有助于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 如果有一颗料事如神的水晶球,作决策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不但可以逢赌必赢,还可以把赢来的钱再做无风险且高利润的投资;拥有完美的另一半,还能在完美的环境里成功培育出完美的子女;更棒的是,绝不会搭乘可能出事的飞机或汽车。如此一来,不但生活有保障,更能活得充实又美妙。可惜,实际上我们无法掌握所有变因,更无力预测未来,甚至连自己将来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使得作决策变得困难重重;更别说多人决策、各持己见的状况了。 不管是对未来、过去、生命的意义,抑或是内心的渴望,只要是我们不知道的部分,都称之为〃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像死亡、缴税这等事一样,是无法避免的。一般人提到不确定性就会联想到迟缓、笨拙、优柔寡断这一点可能就是不确定性本身所造成的,以及懦弱等等字眼,但是这么多的词汇,说穿了只是表示〃我们有所不知〃罢了。不过,话说回来,有些事例如某人的电话号码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有些事就像〃未来〃一样,本来就是不可知,所以不必因为不知道而觉得丢脸。因此,不管别人知不知道,只要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存在,就有可能陷入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如果有人宣称他无所不知,这种人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本章的目的是要探讨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理性、一致的决策,换句话说,首先必须承认自己虽然没办法做到无所不知,但也不至于一无所知,而且应该或尽可能有效运用自己所知的一切。 如果让我们选出最好看的古典小说,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三国演义》。的确,《三国演义》不但故事精彩,人物鲜活,而且是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著作。 《三国演义》中到处都充满着〃计〃,什么是〃计〃?也就是策略;用计,即用策略赢对方。 现在让我们看《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空城计〃: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5000军士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打开城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羽扇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神态自若,顿时心生疑忌,犹豫再三,难下决断。又接到远山中可能埋伏敌军的情报,于是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这就是为后人广为传诵的空城计。 当然,〃空城计〃不过是小说家言,就如博弈论中的游戏一样,未必会在现实中出现。但是作为一个博弈模型,这个故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在〃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兵多将广,几乎所有〃好牌〃都抓在手里,而诸葛亮的〃好牌〃只有一张:那就是〃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懿不知道自己和对方在不同行动策略下的支付,而诸葛亮是知道的,他们对博弈结构的了解是不对称的。诸葛亮拥有比司马懿更多的信息,他知道自己兵力微薄,但是司马懿并不知道。而且,为了让司马懿无从了解、判断,诸葛亮还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打起了心理战。因此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这里,孔明可以选择的策略是,〃弃城〃或〃守城〃。无论是〃弃〃还是〃守〃,只要司马懿明确知道他自己的支付,那么孔明均要被其所擒。孔明惟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司马懿知道他自己的策略结果。他的空城计是降低司马懿进攻的可能收益,使得司马懿认为,后退比进攻要好。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效用〃最大。比如:如果让你在〃有50%的可能获得l00元〃与在〃有10%的可能获得200元〃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你当然选前者,因为前者的〃期望所得〃为:50%×100元=50元,而后者为:10%×200元=20元。理性的人是选择前者的。 在〃空城计〃博弈中,孔明了解双方的局势,制造空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大的失败的可能。如果我们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主观概率。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即:司马懿认为进攻的期望效用低于退兵的效用。诸葛亮惟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才可能如此镇定自若,焚香操琴。此时,司马懿觉得〃退〃比〃进攻〃更合理,或者说期望效用更大。于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后退而去。结果是诸葛亮得以逃脱。 司马懿对局势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对诸葛亮的判断是基于以前的认识,这就是归纳法。归纳法是人们认识和总结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方法。 严格来说,归纳法不很科学,例如,过去人们通过观察,得出〃所有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这个结论,可是后来发现了鸭嘴兽,这个理论就破产了。所以一位哲人曾说:我们并不知道明天太阳还会不会升起。司马懿因为孔明〃生平谨慎〃,就料定他〃不肯弄险〃,也是一例。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归纳法很有效,我们的所有生活经验,其实都是〃归纳法〃,经验当然不可能代替知识,但是没有经验帮忙,我们是很难活得下去的。 司马懿错失了活捉孔明的机会,固然是个遗憾,但并不是致命错误。作为优势一方,他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拖垮对方,而后来他也正是这么做的。相反,如果他真的在局面不明的情况下冒险,中了对方的埋伏,这才是真正的致命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退兵不但不是错误,反而可能是司马懿的〃优势策略〃。 启示1:有一次,主人派伊索进城。半路上,他遇见一位法官。法官严厉地盘问他:〃你要去哪儿?〃〃不知道。〃伊索回答说。法官起了疑心,派人把伊索关进了监狱,严加审问。〃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讲的全是实话。〃伊索说,〃我确实不知道会进监狱。〃 启示2:博弈论还有一个译名就是〃对策论〃,我们也可以说是〃计论〃。用计算敌,不仅要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策,而且要算准对方用什么计策,这不就是博弈吗? 启示3: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即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简单说来,归纳法就是通过个别了解一般。例如,在人们发现天体运行规律之前,是通过〃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个现象,知道〃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这个道理的。 掌握信息,破解难局 我们已经说过,〃空城计〃只是虚构的故事,不太可能在现实里发生。你可能会想:如果换了我,尽管可能没有司马懿那么聪明,可还是能够活捉孔明。 我们可以设想,其实司马懿完全可以派出一个小分队搞火力侦察,探明虚实再作决断。这样即使孔明真的设下了埋伏,他的损失也不大;如果没有埋伏,就可以进攻活捉孔明。姑且把中计的概率看成1/2,在一个对等赌局中,所得大于所失,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成语〃黔驴技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老虎没见过驴这个〃庞然大物〃(其实毛驴并不比老虎大多少),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对抗下的〃支付〃,开始有点怕这个家伙。可是长期共处,又不得不明确双方的地位,于是就进行试探,每次进一小步,直到摸到对方底牌〃技止此耳〃,老虎就吃掉了毛驴。这就是一个逐渐掌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的过程。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大意是说:用兵打仗,离不开运用诡计。要让对方错误估计我方的实力,错误判断局势。用利益诱惑敌人,用扰乱削弱敌人;敌人有实力,我方要作好准备;敌人过于强大,我要避免作战;在作战中要使其激怒,使其骄傲,使其疲惫,使其分裂,这些都能削弱对方的判断力和战斗力。这样,我方的行动才能出乎对方意料,打击对方的薄弱之处。 显然,要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一方面要掌握对方的真实信息,同时要防止对方掌握我方的真实信息。 启示:美军攻陷巴格达就是采用了这一战术。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已经溃不成军,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可以说也是一个不得已的〃空城计〃。美军也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文章,于是就连续派出坦克分队试探进攻,几次以后,发现对方确实无力抵抗,于是将巴格达一举占领。 〃虚张声势〃 在桥牌中,〃叫约〃是实力的体现,你有多大的牌,就可以叫多大的约。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你的叫牌会给对手提供你这手牌的情报,比如你叫梅花三,对方就知道你的梅花很多,至少是个七张套,而且其中有大牌点。其反面的意思就是:你其他的牌可能不怎么样。如果他的牌也不错,就可能叫更高的约,占据主动打击你的弱点。由此可见,打牌其实从叫牌就开始了。双方都要通过叫牌争取定约,同时要尽可能地迷惑对手,使之错误判断。 我们已经知道,〃博弈论〃是由著名数学家诺曼创立的,而这个理论正是由一个典型的关于信息的游戏开始:那就是一个玩家在面对无懈可击的玩牌对手之时,是否要夸大其辞,并且次数又该多频繁。 诺曼的发现非常令人感到意外,他认为即使对手明知道你喜欢这样,有时候你还是应该这样。他研究了各类的牌戏战术,发现〃虚张〃的频率一到某个程度,胜数最多,打老实牌和〃虚张〃次数太多的胜数机会较少。另外他也发现,玩牌虚张的频率在某种标准可以赢钱,低于或高于某个标准,输钱的成分就比较大。 这不难理解,一个人如果适当地〃吹牛〃,别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他玩得过了火,人们就会识破,而且,一旦获得了〃吹牛者〃的名声,那么他就成了那个大叫〃狼来了〃的孩子,再说什么也没用了。那么什么是〃适度〃呢?自然是不能过分夸张,如果一个小个子非要给人留下〃斗士〃的印象,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虚张声势归根结底就是要藏好自己的底牌,并因此获得利益。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还有一定实力,通过迷惑对手,使之出现破绽,一击致命;二是没有什么实力,只靠大张旗鼓换取对方让步。总之,你要知道自己的目标,一切策略都是为此服务的。 还要注意:〃虚张〃也是双刃剑,弄得不好反会弄巧成拙。比如出虚张迷惑对手,却使同伴被误导。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吹牛使诈,是为了获得人们的拥戴,可是做过了头,反会使人反感,无端树敌。所以古人说:诈巧不如拙诚。这类手段不得不用,但是也不可常用。 关于信息博弈的故事会 一个古董商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十分喜爱,要从主人手里买下。猫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成交之后,古董商装做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这就是一个〃信息博弈〃的例子。古董商掌握〃碟子是古董〃这个信息,他认为猫主人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他有利;可他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那么怎么办? 首先,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这样的〃信息库〃。当然,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问题,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就越大。 再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有一天,他叫卖归来,到路边的一棵大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